卷第八
關燈
小
中
大
刀杖。
因有刀杖便鬥诤。
谀谄欺诳妾言意中便生無量不善法。
以是故佛契經。
一切有漏種獨一當來有愛立習谛。
愛盡苦盡聖谛雲何。
謂此愛當來有喜欲俱無餘斷舍吐盡無欲滅止沒。
問曰。
如此亦習盡何以故世尊說苦盡不說習盡。
答曰。
應說如說苦盡習盡亦爾。
若未說者是世尊有餘言。
此現義義門義略義度當知義。
或曰。
為教化者。
令彼欲故。
如佛說苦盡。
如是受化者聞已欲得盡。
彼作是念。
彼盡極妙。
謂離此弊惡苦。
以是故佛契經說苦盡不說習盡。
苦盡道聖谛雲何。
謂八聖道。
是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問曰。
如此習盡道。
何以故說苦盡道不說習盡道。
答曰。
應說如說苦盡道。
說習盡道亦爾。
若未說者。
是世尊有餘言。
此現義義門義略義度當知義。
或曰。
彼習此中已說。
謂離習無有苦。
離苦無有習。
已說苦盡道。
當知已說習盡道。
或曰。
為教化者令彼欲故。
如佛說苦盡道。
如是受化者聞已欲得道。
彼作是念。
彼道極妙。
謂能斷此弊惡苦以故爾。
或曰。
不受苦時現道功故。
彼道問其義。
能令因不作因耶。
能令果非果耶道義。
答曰。
我不能令因不作因。
不能令果非果。
但所因及緣生苦者。
彼緣彼因要當壞。
彼更不複受苦。
更不複與苦相續。
更不複與苦作因。
是謂不受苦現道功故。
以故爾。
或曰。
斷诽謗故說苦盡道。
謂七歲八歲得阿羅漢果。
于彼上或百歲在生死中多受苦。
世間者诽謗彼道。
何所能而令彼受爾所苦。
世尊說謂道所應為已為斷當來苦。
壽盡已更不複受苦。
更不複連續苦。
更不複與苦作因。
是謂斷诽謗故佛契經說苦盡道非說習盡道。
如世尊契經說。
謂無量種諸善法和合。
彼一切盡攝入四聖谛。
四聖谛者于彼說第一。
謂攝故。
諸野衆生足一切盡攝入象足中。
象足者于彼說第一。
謂廣大故。
是故諸無量種善法和合。
彼一切盡攝入四聖谛。
四聖谛者于彼中說第一。
謂攝故。
問曰。
設使有三聖谛有為和合。
彼盡谛無為雲何和合。
答曰。
假使不和合。
但攝故名為和合。
或曰。
此說得故。
雖彼盡谛不和合。
但彼得是和合。
是謂得和合故說。
或曰。
和合說二有和合起和合。
此三谛二和合。
有和合起和合。
彼盡谛起和合。
但有和合。
是謂有和合。
故如世尊契經說。
慧根當何所觀。
四聖谛是。
問曰。
為攝故說。
為緣故說。
若攝故說者。
不應慧根攝四聖谛。
亦非四聖谛攝慧根。
若緣故說者。
是一切法緣。
作此論已。
答曰。
非攝故說。
亦非緣故說。
問曰。
若不爾者此雲何。
答曰。
因事故。
此慧根事。
得四聖谛增上主。
是故世尊說。
慧根何所觀四聖谛是。
如信根事得四不壞信增上主。
是故世尊說。
信根何所觀。
四不壞信是。
精進根事于四意斷增上主。
是故世尊說。
精進根何所觀。
四意斷是。
念根事于四意止增上主。
是故世尊說。
念根何所觀。
四意止是。
定根事于四禅增上主。
是故世尊說。
定根何所觀。
四禅是。
如是此慧根于四聖谛增上主事。
是世尊說。
慧根何所觀。
四聖谛是。
雲何四。
謂苦聖谛習盡道聖谛。
問曰。
如前因後果。
何以故世尊前說苦後說習。
答曰。
此苦粗是故以前說。
習細是故後說。
如人前學射箕泥團草朿。
然後能射著毛不僻錯。
如是此苦粗彼學已然後觀習細。
問曰。
如前修道然後盡作證。
何以故。
世尊前說盡作證後說修道。
答曰。
謂觀盡觀道随順。
問曰。
雲何觀盡觀道随順。
答曰。
彼行者前盡作證已。
然後求道。
當以何道得至涅槃。
如人欲進路時。
問他人士當示我道。
彼還問欲至何所。
曰我欲至某城。
彼曰。
此是道已知。
彼城說道易。
如是若前說道後說盡。
便不知趣何道。
如前說盡後說道。
已知盡便修道易。
或曰。
彼行者因道前除三谛癡。
然後道道緣現在前。
謂除道谛癡。
如人先見他面不自見面。
以明淨鏡自照其面。
如是彼行者彼因道先前除三谛癡。
後道道緣現在前。
謂除道谛癡。
以是故世尊前說盡後說道。
問曰。
如前斷習後知苦。
何以故世尊前說知苦後說斷習。
答曰。
欲拔苦根本故。
如樹前執持枝葉後斷其根易。
如是生死樹前知苦已後斷習易。
以故爾。
或曰。
謂此觀苦能來觀習。
觀習已能來觀盡。
觀盡已能來觀道。
不可以不觀苦而觀習盡道。
或曰。
謂苦慧能來習盡道慧。
不可以不起苦慧能起習盡道慧。
或曰。
謂觀苦觀習盡道方便門依。
不可以不起苦觀能起習盡道觀。
或曰。
謂觀苦觀習盡道。
因根将本作緣有習等起。
不可以不起苦觀能起習盡道觀。
或曰。
謂觀苦習盡道生持等持增長養。
不可以不起苦觀能起習盡道觀。
或曰。
謂苦癡能執持習盡道癡。
不可以不除苦癡能除習盡道癡。
或曰。
謂苦不癡能令習盡道不癡。
不可以苦不癡能令習盡道不癡。
尊者波奢說曰。
彼行者觀五陰如癰已然後求因。
此從何生。
觀從習生。
雲何令無。
謂滅盡涅槃雲何至。
謂聖八道種。
如人身中生癰極苦痛膿血流出。
彼求所因此從何生。
觀知或風寒熱。
雲何令無安隐處。
雲何至安隐。
或服藥吐下或破。
如是彼行者觀五陰如癰已後求因。
此從何生。
觀從習生。
雲何令無。
謂滅盡涅槃。
雲何至。
謂八聖道種。
複次行者觀五陰如患已後求因此從何生。
觀從習生。
雲何令無。
謂滅盡涅槃。
雲何至。
謂八聖道種。
如人有兒作賊兇暴随惡知識。
後求因誰壞我兒。
觀從惡知識生。
誰能制之。
觀善知識是。
如是彼行者觀五陰如患已後求因。
此從何生。
觀從習生。
雲何令無。
謂滅盡涅槃。
雲何至。
謂八聖道種。
以是故彼行者前知苦已後斷習。
斷習已次盡作證。
盡作證已後修道。
以是故前說苦後說習盡道。
鞞婆沙論卷第八
因有刀杖便鬥诤。
谀谄欺诳妾言意中便生無量不善法。
以是故佛契經。
一切有漏種獨一當來有愛立習谛。
愛盡苦盡聖谛雲何。
謂此愛當來有喜欲俱無餘斷舍吐盡無欲滅止沒。
問曰。
如此亦習盡何以故世尊說苦盡不說習盡。
答曰。
應說如說苦盡習盡亦爾。
若未說者是世尊有餘言。
此現義義門義略義度當知義。
或曰。
為教化者。
令彼欲故。
如佛說苦盡。
如是受化者聞已欲得盡。
彼作是念。
彼盡極妙。
謂離此弊惡苦。
以是故佛契經說苦盡不說習盡。
苦盡道聖谛雲何。
謂八聖道。
是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問曰。
如此習盡道。
何以故說苦盡道不說習盡道。
答曰。
應說如說苦盡道。
說習盡道亦爾。
若未說者。
是世尊有餘言。
此現義義門義略義度當知義。
或曰。
彼習此中已說。
謂離習無有苦。
離苦無有習。
已說苦盡道。
當知已說習盡道。
或曰。
為教化者令彼欲故。
如佛說苦盡道。
如是受化者聞已欲得道。
彼作是念。
彼道極妙。
謂能斷此弊惡苦以故爾。
或曰。
不受苦時現道功故。
彼道問其義。
能令因不作因耶。
能令果非果耶道義。
答曰。
我不能令因不作因。
不能令果非果。
但所因及緣生苦者。
彼緣彼因要當壞。
彼更不複受苦。
更不複與苦相續。
更不複與苦作因。
是謂不受苦現道功故。
以故爾。
或曰。
斷诽謗故說苦盡道。
謂七歲八歲得阿羅漢果。
于彼上或百歲在生死中多受苦。
世間者诽謗彼道。
何所能而令彼受爾所苦。
世尊說謂道所應為已為斷當來苦。
壽盡已更不複受苦。
更不複連續苦。
更不複與苦作因。
是謂斷诽謗故佛契經說苦盡道非說習盡道。
如世尊契經說。
謂無量種諸善法和合。
彼一切盡攝入四聖谛。
四聖谛者于彼說第一。
謂攝故。
諸野衆生足一切盡攝入象足中。
象足者于彼說第一。
謂廣大故。
是故諸無量種善法和合。
彼一切盡攝入四聖谛。
四聖谛者于彼中說第一。
謂攝故。
問曰。
設使有三聖谛有為和合。
彼盡谛無為雲何和合。
答曰。
假使不和合。
但攝故名為和合。
或曰。
此說得故。
雖彼盡谛不和合。
但彼得是和合。
是謂得和合故說。
或曰。
和合說二有和合起和合。
此三谛二和合。
有和合起和合。
彼盡谛起和合。
但有和合。
是謂有和合。
故如世尊契經說。
慧根當何所觀。
四聖谛是。
問曰。
為攝故說。
為緣故說。
若攝故說者。
不應慧根攝四聖谛。
亦非四聖谛攝慧根。
若緣故說者。
是一切法緣。
作此論已。
答曰。
非攝故說。
亦非緣故說。
問曰。
若不爾者此雲何。
答曰。
因事故。
此慧根事。
得四聖谛增上主。
是故世尊說。
慧根何所觀四聖谛是。
如信根事得四不壞信增上主。
是故世尊說。
信根何所觀。
四不壞信是。
精進根事于四意斷增上主。
是故世尊說。
精進根何所觀。
四意斷是。
念根事于四意止增上主。
是故世尊說。
念根何所觀。
四意止是。
定根事于四禅增上主。
是故世尊說。
定根何所觀。
四禅是。
如是此慧根于四聖谛增上主事。
是世尊說。
慧根何所觀。
四聖谛是。
雲何四。
謂苦聖谛習盡道聖谛。
問曰。
如前因後果。
何以故世尊前說苦後說習。
答曰。
此苦粗是故以前說。
習細是故後說。
如人前學射箕泥團草朿。
然後能射著毛不僻錯。
如是此苦粗彼學已然後觀習細。
問曰。
如前修道然後盡作證。
何以故。
世尊前說盡作證後說修道。
答曰。
謂觀盡觀道随順。
問曰。
雲何觀盡觀道随順。
答曰。
彼行者前盡作證已。
然後求道。
當以何道得至涅槃。
如人欲進路時。
問他人士當示我道。
彼還問欲至何所。
曰我欲至某城。
彼曰。
此是道已知。
彼城說道易。
如是若前說道後說盡。
便不知趣何道。
如前說盡後說道。
已知盡便修道易。
或曰。
彼行者因道前除三谛癡。
然後道道緣現在前。
謂除道谛癡。
如人先見他面不自見面。
以明淨鏡自照其面。
如是彼行者彼因道先前除三谛癡。
後道道緣現在前。
謂除道谛癡。
以是故世尊前說盡後說道。
問曰。
如前斷習後知苦。
何以故世尊前說知苦後說斷習。
答曰。
欲拔苦根本故。
如樹前執持枝葉後斷其根易。
如是生死樹前知苦已後斷習易。
以故爾。
或曰。
謂此觀苦能來觀習。
觀習已能來觀盡。
觀盡已能來觀道。
不可以不觀苦而觀習盡道。
或曰。
謂苦慧能來習盡道慧。
不可以不起苦慧能起習盡道慧。
或曰。
謂觀苦觀習盡道方便門依。
不可以不起苦觀能起習盡道觀。
或曰。
謂觀苦觀習盡道。
因根将本作緣有習等起。
不可以不起苦觀能起習盡道觀。
或曰。
謂觀苦習盡道生持等持增長養。
不可以不起苦觀能起習盡道觀。
或曰。
謂苦癡能執持習盡道癡。
不可以不除苦癡能除習盡道癡。
或曰。
謂苦不癡能令習盡道不癡。
不可以苦不癡能令習盡道不癡。
尊者波奢說曰。
彼行者觀五陰如癰已然後求因。
此從何生。
觀從習生。
雲何令無。
謂滅盡涅槃雲何至。
謂聖八道種。
如人身中生癰極苦痛膿血流出。
彼求所因此從何生。
觀知或風寒熱。
雲何令無安隐處。
雲何至安隐。
或服藥吐下或破。
如是彼行者觀五陰如癰已後求因。
此從何生。
觀從習生。
雲何令無。
謂滅盡涅槃。
雲何至。
謂八聖道種。
複次行者觀五陰如患已後求因此從何生。
觀從習生。
雲何令無。
謂滅盡涅槃。
雲何至。
謂八聖道種。
如人有兒作賊兇暴随惡知識。
後求因誰壞我兒。
觀從惡知識生。
誰能制之。
觀善知識是。
如是彼行者觀五陰如患已後求因。
此從何生。
觀從習生。
雲何令無。
謂滅盡涅槃。
雲何至。
謂八聖道種。
以是故彼行者前知苦已後斷習。
斷習已次盡作證。
盡作證已後修道。
以是故前說苦後說習盡道。
鞞婆沙論卷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