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八
關燈
小
中
大
離行相是盡相。
能離行相是道相。
重說曰。
已成輪轉生死是苦相。
當輪轉生死是習相。
已離輪轉生死是盡相。
能離輪轉生死是道相。
尊者昙摩多羅說曰。
諸尊。
處所中作谛相。
彼五盛陰堆阜如鐵團。
入三苦依在内雜如鐵團著火中。
火入鐵同火色。
觀苦當如是。
此苦行所轉結所變易有所趣連續有。
此合會有當觀習谛。
中起離結行不複連續有。
此合會有當觀是盡谛。
修習止觀知興衰法有因得盡。
此合會有當觀道谛。
是故說諸尊處所中作谛相。
如世尊所說偈。
一谛無有二 謂衆生生疑 難陀觀諸谛 我說非沙門 問曰。
如四谛。
何以故佛說一谛無有二。
尊者波奢說曰。
一一谛故。
世尊說一谛無有二。
一谛者是苦谛。
更無二苦谛。
一谛者是習谛。
更無二習谛。
一谛者是盡谛。
更無有二盡谛。
一谛者是道谛。
更無有二道谛。
是故世尊說一谛無有二。
或曰。
一谛者是盡谛。
斷多計解脫意故。
異學欲令多有解脫無身無量意淨聚無想聚世尊說彼非解非脫非出要非離。
唯有一第一義解脫。
謂盡谛是。
是謂斷多計解脫意故。
世尊說一谛無二。
或曰。
一谛者道谛是。
斷多計道意故。
異學欲令多有道。
不食卧灰上叉手随日月服氣食果裸形卧棘上著弊草衣。
世尊說此非道是惡道此不可依非是人所行惡人所行。
唯一第一義道。
謂道谛是。
是謂斷多計道意故。
世尊說一谛無二。
如世尊所說契經。
二谛等谛第一義谛。
問曰。
雲何等谛雲何第一義谛。
答曰。
等谛者。
苦谛習谛等入此中。
謂婦人男子小兒小女。
若來若去若坐若住現種種行。
第一義谛者。
盡谛道谛。
更有說者。
等谛者三谛。
彼盡亦說如城現如彼岸。
第一義谛者是道谛。
更有說者。
一切四谛是等谛。
亦第一義谛彼道谛。
亦說如筏觀如山。
是故一切四谛是等谛。
亦第一義谛。
苦谛習谛中等如前所說。
婦人男子小兒小女。
若來若去若坐若住現種種行。
第一義者。
無常苦空非我。
因習有緣盡谛中等如所說。
如園觀彼岸城。
三耶三佛所說第一義者。
盡止妙離。
道谛等者如所說筏大石山。
生七花成八種水。
第一義者。
道正趣出要。
是故一切四谛中趣等亦趣第一義。
問曰。
若一切四谛中起等亦起第一義者。
彼等應有十八界十二入五陰第一義。
亦應有十八界十二入五陰。
彼等谛第一義谛何差别。
尊者婆須蜜說曰。
等谛者是諸法名。
第一義谛是諸法性。
重說曰。
等谛者是俗數。
第一義谛者賢聖數。
等谛第一義谛是謂差别。
問曰。
彼等于第一義中是第一義耶。
為非耶。
若等于第一義中是第一義者。
應有一谛。
是第一義谛無有二谛。
若等谛于第一義中非第一義者。
亦應有一谛。
是第一義谛無有二谛。
作此論已。
答曰。
有此等于第一義中是第一。
若等谛于第一義中非第一義者。
如來說二不是真實。
若如來說二真實者。
是故可知等谛于第一義中是第一義。
問曰。
若等谛于第一義中是第一義應有一谛。
是第一義谛無有二谛。
答曰。
是一谛第一義谛。
問曰。
若是一谛第一義谛者。
雲何如來說二谛。
答曰。
因事故如來說二谛。
若事是等谛。
此事非第一義谛。
若事第一義谛。
此事非等谛。
如一痛說四緣。
因緣次第緣增上緣所緣緣。
彼雖一痛說四緣。
但若事因緣非此事乃至增上緣。
若事增上緣非此事乃至因緣。
如是一痛說六因。
相應因共有因自然因一切遍因報因所作因。
彼雖一痛說六因。
但若事相應因非此事乃至所作因。
若事所作因非此事乃至相應因。
如是一谛第一義谛。
若事等谛非此事第一義谛。
若事第一義谛非此事等谛。
尊者陀羅難提說曰。
性名等谛。
苦谛習谛所攝。
如世尊契經所說。
異學梵志梵志有三谛。
雲何為三。
此異學梵志梵志作是說。
不害一切衆生。
若異學梵志梵志作是說。
不害一切衆生。
是謂異學梵志梵志一谛。
複次異學梵志梵志作是說。
我于他無所為他于我無所為。
若異學梵志梵志作是說。
我于他無所為他于我無所為。
是謂異學梵志梵志二谛。
複次異學梵志梵志作是說。
諸所習法皆是盡法。
若異學梵志梵志作是說。
諸所習法皆是盡法。
是謂異學梵志梵志三谛。
問曰。
此中雲何說梵志雲何谛。
答曰。
梵志者外。
谛者即此三。
餘者盡虛妄。
更有說者。
梵志者此内法。
谛者即此三。
世尊說契經斷異學意故。
異學自言是梵志。
常逼促他為齋故。
殺牛亦殺羊雞豬。
亦殺種種衆生為齋故。
世尊說逼促他非梵志。
謂不害一切衆生。
是第一義梵志。
異學自言是梵志。
有所為故行梵行。
為天女為天食。
世尊說。
若有所為故行梵行非梵志。
謂無所著無所愛無所為行梵行。
是第一義梵志。
異學自言是梵志。
著斷滅計常。
世尊說。
若著斷滅計常非梵志。
謂諸所習法皆是盡法。
是謂第一義梵志。
是謂梵志。
此内法谛者即此三。
佛說契經斷異學意故。
或曰。
此中說三分法身戒身定身慧身。
彼不害一切衆生者是戒身。
我不為他他不為我者是定身。
諸所習法皆是盡法者是慧身。
如三身三戒三思惟亦爾。
或曰。
此中說三三昧方便。
空無願無相。
彼不害一切衆生者。
是空三昧方便。
我不為他他不為我者。
是無願三昧方便。
諸所有習法皆盡者。
是無相三昧方便。
或曰。
此中說根本三三昧。
空無願無相三昧。
彼不害一切衆生者。
是空三昧。
我不為他他不為我者。
是無願三昧。
諸所習法皆是盡法者。
是無相三昧。
以是故此中說根本三三昧。
如佛契經說。
此是已行正法。
所謂廣說四谛。
問曰。
何以故說已正行。
答曰。
謂已行者已修道行非因他修道。
是謂說已正行問曰。
雲何知。
答曰。
有佛契經。
契經中有頭陀梵志。
到世尊所而
能離行相是道相。
重說曰。
已成輪轉生死是苦相。
當輪轉生死是習相。
已離輪轉生死是盡相。
能離輪轉生死是道相。
尊者昙摩多羅說曰。
諸尊。
處所中作谛相。
彼五盛陰堆阜如鐵團。
入三苦依在内雜如鐵團著火中。
火入鐵同火色。
觀苦當如是。
此苦行所轉結所變易有所趣連續有。
此合會有當觀習谛。
中起離結行不複連續有。
此合會有當觀是盡谛。
修習止觀知興衰法有因得盡。
此合會有當觀道谛。
是故說諸尊處所中作谛相。
如世尊所說偈。
一谛無有二 謂衆生生疑 難陀觀諸谛 我說非沙門 問曰。
如四谛。
何以故佛說一谛無有二。
尊者波奢說曰。
一一谛故。
世尊說一谛無有二。
一谛者是苦谛。
更無二苦谛。
一谛者是習谛。
更無二習谛。
一谛者是盡谛。
更無有二盡谛。
一谛者是道谛。
更無有二道谛。
是故世尊說一谛無有二。
或曰。
一谛者是盡谛。
斷多計解脫意故。
異學欲令多有解脫無身無量意淨聚無想聚世尊說彼非解非脫非出要非離。
唯有一第一義解脫。
謂盡谛是。
是謂斷多計解脫意故。
世尊說一谛無二。
或曰。
一谛者道谛是。
斷多計道意故。
異學欲令多有道。
不食卧灰上叉手随日月服氣食果裸形卧棘上著弊草衣。
世尊說此非道是惡道此不可依非是人所行惡人所行。
唯一第一義道。
謂道谛是。
是謂斷多計道意故。
世尊說一谛無二。
如世尊所說契經。
二谛等谛第一義谛。
問曰。
雲何等谛雲何第一義谛。
答曰。
等谛者。
苦谛習谛等入此中。
謂婦人男子小兒小女。
若來若去若坐若住現種種行。
第一義谛者。
盡谛道谛。
更有說者。
等谛者三谛。
彼盡亦說如城現如彼岸。
第一義谛者是道谛。
更有說者。
一切四谛是等谛。
亦第一義谛彼道谛。
亦說如筏觀如山。
是故一切四谛是等谛。
亦第一義谛。
苦谛習谛中等如前所說。
婦人男子小兒小女。
若來若去若坐若住現種種行。
第一義者。
無常苦空非我。
因習有緣盡谛中等如所說。
如園觀彼岸城。
三耶三佛所說第一義者。
盡止妙離。
道谛等者如所說筏大石山。
生七花成八種水。
第一義者。
道正趣出要。
是故一切四谛中趣等亦趣第一義。
問曰。
若一切四谛中起等亦起第一義者。
彼等應有十八界十二入五陰第一義。
亦應有十八界十二入五陰。
彼等谛第一義谛何差别。
尊者婆須蜜說曰。
等谛者是諸法名。
第一義谛是諸法性。
重說曰。
等谛者是俗數。
第一義谛者賢聖數。
等谛第一義谛是謂差别。
問曰。
彼等于第一義中是第一義耶。
為非耶。
若等于第一義中是第一義者。
應有一谛。
是第一義谛無有二谛。
若等谛于第一義中非第一義者。
亦應有一谛。
是第一義谛無有二谛。
作此論已。
答曰。
有此等于第一義中是第一。
若等谛于第一義中非第一義者。
如來說二不是真實。
若如來說二真實者。
是故可知等谛于第一義中是第一義。
問曰。
若等谛于第一義中是第一義應有一谛。
是第一義谛無有二谛。
答曰。
是一谛第一義谛。
問曰。
若是一谛第一義谛者。
雲何如來說二谛。
答曰。
因事故如來說二谛。
若事是等谛。
此事非第一義谛。
若事第一義谛。
此事非等谛。
如一痛說四緣。
因緣次第緣增上緣所緣緣。
彼雖一痛說四緣。
但若事因緣非此事乃至增上緣。
若事增上緣非此事乃至因緣。
如是一痛說六因。
相應因共有因自然因一切遍因報因所作因。
彼雖一痛說六因。
但若事相應因非此事乃至所作因。
若事所作因非此事乃至相應因。
如是一谛第一義谛。
若事等谛非此事第一義谛。
若事第一義谛非此事等谛。
尊者陀羅難提說曰。
性名等谛。
苦谛習谛所攝。
如世尊契經所說。
異學梵志梵志有三谛。
雲何為三。
此異學梵志梵志作是說。
不害一切衆生。
若異學梵志梵志作是說。
不害一切衆生。
是謂異學梵志梵志一谛。
複次異學梵志梵志作是說。
我于他無所為他于我無所為。
若異學梵志梵志作是說。
我于他無所為他于我無所為。
是謂異學梵志梵志二谛。
複次異學梵志梵志作是說。
諸所習法皆是盡法。
若異學梵志梵志作是說。
諸所習法皆是盡法。
是謂異學梵志梵志三谛。
問曰。
此中雲何說梵志雲何谛。
答曰。
梵志者外。
谛者即此三。
餘者盡虛妄。
更有說者。
梵志者此内法。
谛者即此三。
世尊說契經斷異學意故。
異學自言是梵志。
常逼促他為齋故。
殺牛亦殺羊雞豬。
亦殺種種衆生為齋故。
世尊說逼促他非梵志。
謂不害一切衆生。
是第一義梵志。
異學自言是梵志。
有所為故行梵行。
為天女為天食。
世尊說。
若有所為故行梵行非梵志。
謂無所著無所愛無所為行梵行。
是第一義梵志。
異學自言是梵志。
著斷滅計常。
世尊說。
若著斷滅計常非梵志。
謂諸所習法皆是盡法。
是謂第一義梵志。
是謂梵志。
此内法谛者即此三。
佛說契經斷異學意故。
或曰。
此中說三分法身戒身定身慧身。
彼不害一切衆生者是戒身。
我不為他他不為我者是定身。
諸所習法皆是盡法者是慧身。
如三身三戒三思惟亦爾。
或曰。
此中說三三昧方便。
空無願無相。
彼不害一切衆生者。
是空三昧方便。
我不為他他不為我者。
是無願三昧方便。
諸所有習法皆盡者。
是無相三昧方便。
或曰。
此中說根本三三昧。
空無願無相三昧。
彼不害一切衆生者。
是空三昧。
我不為他他不為我者。
是無願三昧。
諸所習法皆是盡法者。
是無相三昧。
以是故此中說根本三三昧。
如佛契經說。
此是已行正法。
所謂廣說四谛。
問曰。
何以故說已正行。
答曰。
謂已行者已修道行非因他修道。
是謂說已正行問曰。
雲何知。
答曰。
有佛契經。
契經中有頭陀梵志。
到世尊所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