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七
關燈
小
中
大
生數。
衆生數利者。
象馬牛羊牦牛奴婢妻子利是衆生數。
非衆生數利者。
谷珍寶金銀水精琉璃摩尼真珠車渠馬瑙是非衆生數利。
于中衆生數利攝十八界十二入五陰。
非衆生數利攝六界六入二陰。
稱不稱譽不譽樂苦攝一界一入二陰。
彼一切總已說。
世八法攝十八界十二入五陰。
世八法者。
利不利稱不稱譽不譽樂苦。
問曰。
利雲何。
答曰。
前已說利有二種。
衆生數非衆生數。
此已得當得今得。
是謂為利。
非利雲何。
答曰。
如此法非已得非當得非今得。
是謂非利。
稱雲何。
答曰。
面稱其德是謂稱。
不稱雲何。
答曰。
面前譏貶其阙是謂不稱。
譽雲何。
答曰。
不面前稱揚其德是謂譽。
不譽雲何。
答曰。
不面前說其過是謂不譽。
樂雲何。
答曰。
樂痛六識身樂是謂樂。
苦雲何。
答曰。
苦痛六識身是謂苦。
說曰。
世世此八法一向是欲界。
問曰。
若世八法一向是欲界者。
當除欲界結時世八法亦盡。
何以獨說世尊離世八法。
不說聲聞。
答曰。
離相似故說。
說者若二阿羅漢根等。
一者極得供養。
二者不具供養。
于彼一者起相似不如慢。
二者起相似增上慢。
如佛世尊得供養。
一切衆生有是供養。
世尊無者。
世尊于彼不起相似慢如毛發想。
是謂離相似故說世尊離世八法不說聲聞。
問曰。
世尊亦有世八法。
世尊有利者。
一日中優伽長者三百千供養。
不利者婆羅披羅門村如澡缽入還空缽出鞞羅。
若三月食麥。
有稱者始生時至阿迦貳吒。
功德香稱充滿其中。
不稱者曰旃遮女孫陀利女。
十六大國醜名流布。
不譽者喜罵梵志以五百罵偈罵佛。
譽者彼還以五百贊偈歎佛。
如是婆利多耆奢為首。
如是比曰千以百千贊偈歎佛。
樂者一切生死禅最為樂。
苦者金锵刺足疹患脊風頭痛。
調達以惡傷足出血。
何以故說世尊離世八法耶。
答曰。
為意不傾動故說。
世尊以四利為首不自貢高。
四不利為首不以損減。
四利為首不以歡喜。
四不利為首不以憂戚。
四利為首心無染著。
四不利為首心無憎惡。
四利為首亦不悅豫。
四不利為首亦不愁悒。
四利為首不興樂想。
四不利為首不以為苦。
如須彌山王峙金剛輪。
四種風吹不能傾動。
如是世尊善住戒德輪。
世八法風不能移轉。
是謂意不傾動故說世尊離世八法。
是謂斷他意現己意說如等法故作此論。
莫令斷他意。
亦莫現己意。
但說如等法故作此論。
有漏法無漏法者。
問曰。
有漏法雲何。
答曰。
十入二入少所入。
問曰。
無漏法雲何。
答曰。
二入少所入。
問曰。
何以故說有漏無漏法。
答曰。
謂有增受長養有是有漏。
謂能滅壞破有是無漏。
謂有能相續有輪轉生死是有漏。
謂能斷有相續。
能斷輪轉生死是無漏。
謂有身見種颠倒種愛種使種。
貪處恚處癡處。
雜污雜毒雜濁在有堕苦習谛是有漏。
謂非身見種非颠倒種非愛種非使種。
非貪處非恚處非癡處。
非雜污非雜毒非雜濁非在有不堕苦習谛是無漏。
或曰。
謂苦習趣道有習趣道貪習趣道生老死習趣道是有漏。
謂苦盡趣道有盡趣道貪盡趣道生老死盡趣道是無漏。
尊者婆須蜜說曰。
有漏相雲何。
答曰。
有漏所生是有漏相。
重說曰。
此生于有漏是有漏相。
重說曰。
有所長養相是有漏相。
重說曰。
長養有相是有漏相。
重說曰。
謂種因有漏生是有漏相。
無漏相雲何。
答曰。
非有漏所生是無漏相。
重說曰。
不生有漏是無漏相。
重說曰。
謂種因無漏生是無漏相。
廣說有漏無漏法處盡。
鞞婆沙有為無為法處第二十六 有為法者無為法者。
問曰。
何以故作此論。
答曰。
斷計我人意故。
現大妙智故。
斷計我人意者。
此是有為法。
無為法非是我現大妙智者。
若行智成就智。
彼以此二句知一切法。
謂此俱攝一切法。
具足一切法。
是謂斷計我人意現大妙智故作此論。
有為法無為法者。
有為法雲何。
答曰。
十一入及一入少所入。
問曰。
無為法雲何。
答曰。
一入少所入。
問曰。
何以故說有為法無為法。
答曰。
謂堕生老無常是有為。
謂不堕生老無常是無為。
或曰。
謂興衰法有因得有為相是有為。
謂非興衰法無因得無為相是無為。
或曰。
謂轉世作行受果知緣是有為。
謂不轉世不作行不受果不知緣是無為。
或曰。
謂堕世是有為。
謂不堕世是無為。
或曰。
謂堕陰是有為。
謂離陰是無為。
或曰。
謂苦縛是有為。
謂離苦是無為。
或曰。
謂前後可得是有為。
謂前後不可得是無為。
或曰。
謂軟中上是有為。
謂離軟中上是無為。
尊者婆須蜜說曰。
有為相雲何。
答曰。
堕陰相是有為相。
重說曰。
堕世相是有為相。
重說曰。
災患相是有為相。
無為相雲何。
答曰。
不堕陰相是無為相。
重說曰。
不堕世相是無為相。
重說曰。
不災患相是無為相。
重說曰。
不憂戚相是無為相。
重說曰。
不愁無塵安隐相是無為相。
廣說有為無為法處盡。
鞞婆沙三世處第二十七 過去法者當來法者現在法者。
問曰。
何以故作此論。
答曰。
斷他意故。
謂不欲令有過去未來。
于世有愚說現在無為。
斷彼意故。
此過去未來真實說有種相。
問曰。
若過去未來非種者當有何咎。
答曰。
若彼非種者。
不應緣彼有意生。
何以故。
謂意無境界。
若無境界生意者。
是則無所依而生意。
若無所依無所緣而生意者。
應阿羅漢入無餘涅槃已還生意。
何以故。
謂彼無依無緣而生意。
若彼生意者。
是則無脫無離不得出要。
莫言有咎。
是故有過去未來真實有種有相。
複次若無過去未來者當有何咎。
答曰。
若彼非種者。
不應有成就不成就。
如二頭三手六陰十三入無成就不成就。
如是若過去未來非種者。
彼應無成就不成就。
若彼成就不成就。
是故以此可知有過去未來真實有種有相。
謂彼欲令過去未來非種者。
應當爾诘。
若爾時因現在。
彼時果何所在。
過去耶未來耶現在耶。
若說有過去者。
是則有過去。
莫言無過去。
若言無過去者。
此事不然。
若說未來者。
是則有未來。
莫言無未來。
若言無未來者。
此事不然。
若說有現在。
是則一時有因有果。
若一時有因有果者。
如世尊所說偈。
作惡不即受 如薩阇乳酪 罪惡燒所追 如灰覆火上 與此偈相違彼作惡不即受。
如薩阇乳酪者。
有說者。
有草名薩阇。
若末著乳中已即時成酪。
作惡不如是即受。
問曰。
若不爾者雲何。
答曰。
罪惡燒所追。
如灰覆火上者。
如以灰覆火初下足冷謂足下轉轉下便燒。
如是衆生生死作惡行而樂中轉。
舍身已生惡趣受惡果報。
若非過法未來現在者。
是故應無果。
若無果者是故彼因不實。
如二頭三手六陰十三入。
或有常如無為。
若爾時果現在。
彼時因何所在。
過去耶未來耶現在耶。
若說有過去者。
是則有過去。
莫言無過去。
若言無過去者。
此事不然。
若說未來者。
是則有未來。
莫言無未來。
若言無未來者。
此事不然。
若說有現在者。
是則一時有因有果。
若一時有因果者。
如世尊所說偈。
作惡不即受 如薩阇乳酪 罪惡燒所追 如灰覆火上 與此偈相違彼作惡不即受。
如薩阇乳酪者。
有說者。
有草名薩阇。
若末著乳中已即時成酪。
作惡不如是即受。
問曰。
若不爾者雲何。
答曰。
罪惡燒所追。
如灰覆火上者。
如以灰覆火初下足冷謂足下轉轉下便燒。
如是衆生生死作惡行而樂中轉。
舍身已生惡趣受惡果報。
若非過去未來現在者。
是故應無因。
若無因者是故彼果不實。
如二頭三手六陰十三入。
或有常如無為。
或曰。
若過去未來非種者。
是則無有學道。
如尊者婆須蜜所說偈。
若無去來 是則無師 謂無師者 終無學道 或曰。
若過去未來非種者。
是則知已虛妄。
如佛所說偈。
言無過去 說有年歲 豈非是常 知已妄語 彼是無智果癡果闇果不勤果。
謂欲令過去未來非種。
但過去未來真實有種有相。
是謂斷他意
衆生數利者。
象馬牛羊牦牛奴婢妻子利是衆生數。
非衆生數利者。
谷珍寶金銀水精琉璃摩尼真珠車渠馬瑙是非衆生數利。
于中衆生數利攝十八界十二入五陰。
非衆生數利攝六界六入二陰。
稱不稱譽不譽樂苦攝一界一入二陰。
彼一切總已說。
世八法攝十八界十二入五陰。
世八法者。
利不利稱不稱譽不譽樂苦。
問曰。
利雲何。
答曰。
前已說利有二種。
衆生數非衆生數。
此已得當得今得。
是謂為利。
非利雲何。
答曰。
如此法非已得非當得非今得。
是謂非利。
稱雲何。
答曰。
面稱其德是謂稱。
不稱雲何。
答曰。
面前譏貶其阙是謂不稱。
譽雲何。
答曰。
不面前稱揚其德是謂譽。
不譽雲何。
答曰。
不面前說其過是謂不譽。
樂雲何。
答曰。
樂痛六識身樂是謂樂。
苦雲何。
答曰。
苦痛六識身是謂苦。
說曰。
世世此八法一向是欲界。
問曰。
若世八法一向是欲界者。
當除欲界結時世八法亦盡。
何以獨說世尊離世八法。
不說聲聞。
答曰。
離相似故說。
說者若二阿羅漢根等。
一者極得供養。
二者不具供養。
于彼一者起相似不如慢。
二者起相似增上慢。
如佛世尊得供養。
一切衆生有是供養。
世尊無者。
世尊于彼不起相似慢如毛發想。
是謂離相似故說世尊離世八法不說聲聞。
問曰。
世尊亦有世八法。
世尊有利者。
一日中優伽長者三百千供養。
不利者婆羅披羅門村如澡缽入還空缽出鞞羅。
若三月食麥。
有稱者始生時至阿迦貳吒。
功德香稱充滿其中。
不稱者曰旃遮女孫陀利女。
十六大國醜名流布。
不譽者喜罵梵志以五百罵偈罵佛。
譽者彼還以五百贊偈歎佛。
如是婆利多耆奢為首。
如是比曰千以百千贊偈歎佛。
樂者一切生死禅最為樂。
苦者金锵刺足疹患脊風頭痛。
調達以惡傷足出血。
何以故說世尊離世八法耶。
答曰。
為意不傾動故說。
世尊以四利為首不自貢高。
四不利為首不以損減。
四利為首不以歡喜。
四不利為首不以憂戚。
四利為首心無染著。
四不利為首心無憎惡。
四利為首亦不悅豫。
四不利為首亦不愁悒。
四利為首不興樂想。
四不利為首不以為苦。
如須彌山王峙金剛輪。
四種風吹不能傾動。
如是世尊善住戒德輪。
世八法風不能移轉。
是謂意不傾動故說世尊離世八法。
是謂斷他意現己意說如等法故作此論。
莫令斷他意。
亦莫現己意。
但說如等法故作此論。
有漏法無漏法者。
問曰。
有漏法雲何。
答曰。
十入二入少所入。
問曰。
無漏法雲何。
答曰。
二入少所入。
問曰。
何以故說有漏無漏法。
答曰。
謂有增受長養有是有漏。
謂能滅壞破有是無漏。
謂有能相續有輪轉生死是有漏。
謂能斷有相續。
能斷輪轉生死是無漏。
謂有身見種颠倒種愛種使種。
貪處恚處癡處。
雜污雜毒雜濁在有堕苦習谛是有漏。
謂非身見種非颠倒種非愛種非使種。
非貪處非恚處非癡處。
非雜污非雜毒非雜濁非在有不堕苦習谛是無漏。
或曰。
謂苦習趣道有習趣道貪習趣道生老死習趣道是有漏。
謂苦盡趣道有盡趣道貪盡趣道生老死盡趣道是無漏。
尊者婆須蜜說曰。
有漏相雲何。
答曰。
有漏所生是有漏相。
重說曰。
此生于有漏是有漏相。
重說曰。
有所長養相是有漏相。
重說曰。
長養有相是有漏相。
重說曰。
謂種因有漏生是有漏相。
無漏相雲何。
答曰。
非有漏所生是無漏相。
重說曰。
不生有漏是無漏相。
重說曰。
謂種因無漏生是無漏相。
廣說有漏無漏法處盡。
鞞婆沙有為無為法處第二十六 有為法者無為法者。
問曰。
何以故作此論。
答曰。
斷計我人意故。
現大妙智故。
斷計我人意者。
此是有為法。
無為法非是我現大妙智者。
若行智成就智。
彼以此二句知一切法。
謂此俱攝一切法。
具足一切法。
是謂斷計我人意現大妙智故作此論。
有為法無為法者。
有為法雲何。
答曰。
十一入及一入少所入。
問曰。
無為法雲何。
答曰。
一入少所入。
問曰。
何以故說有為法無為法。
答曰。
謂堕生老無常是有為。
謂不堕生老無常是無為。
或曰。
謂興衰法有因得有為相是有為。
謂非興衰法無因得無為相是無為。
或曰。
謂轉世作行受果知緣是有為。
謂不轉世不作行不受果不知緣是無為。
或曰。
謂堕世是有為。
謂不堕世是無為。
或曰。
謂堕陰是有為。
謂離陰是無為。
或曰。
謂苦縛是有為。
謂離苦是無為。
或曰。
謂前後可得是有為。
謂前後不可得是無為。
或曰。
謂軟中上是有為。
謂離軟中上是無為。
尊者婆須蜜說曰。
有為相雲何。
答曰。
堕陰相是有為相。
重說曰。
堕世相是有為相。
重說曰。
災患相是有為相。
無為相雲何。
答曰。
不堕陰相是無為相。
重說曰。
不堕世相是無為相。
重說曰。
不災患相是無為相。
重說曰。
不憂戚相是無為相。
重說曰。
不愁無塵安隐相是無為相。
廣說有為無為法處盡。
鞞婆沙三世處第二十七 過去法者當來法者現在法者。
問曰。
何以故作此論。
答曰。
斷他意故。
謂不欲令有過去未來。
于世有愚說現在無為。
斷彼意故。
此過去未來真實說有種相。
問曰。
若過去未來非種者當有何咎。
答曰。
若彼非種者。
不應緣彼有意生。
何以故。
謂意無境界。
若無境界生意者。
是則無所依而生意。
若無所依無所緣而生意者。
應阿羅漢入無餘涅槃已還生意。
何以故。
謂彼無依無緣而生意。
若彼生意者。
是則無脫無離不得出要。
莫言有咎。
是故有過去未來真實有種有相。
複次若無過去未來者當有何咎。
答曰。
若彼非種者。
不應有成就不成就。
如二頭三手六陰十三入無成就不成就。
如是若過去未來非種者。
彼應無成就不成就。
若彼成就不成就。
是故以此可知有過去未來真實有種有相。
謂彼欲令過去未來非種者。
應當爾诘。
若爾時因現在。
彼時果何所在。
過去耶未來耶現在耶。
若說有過去者。
是則有過去。
莫言無過去。
若言無過去者。
此事不然。
若說未來者。
是則有未來。
莫言無未來。
若言無未來者。
此事不然。
若說有現在。
是則一時有因有果。
若一時有因有果者。
如世尊所說偈。
作惡不即受 如薩阇乳酪 罪惡燒所追 如灰覆火上 與此偈相違彼作惡不即受。
如薩阇乳酪者。
有說者。
有草名薩阇。
若末著乳中已即時成酪。
作惡不如是即受。
問曰。
若不爾者雲何。
答曰。
罪惡燒所追。
如灰覆火上者。
如以灰覆火初下足冷謂足下轉轉下便燒。
如是衆生生死作惡行而樂中轉。
舍身已生惡趣受惡果報。
若非過法未來現在者。
是故應無果。
若無果者是故彼因不實。
如二頭三手六陰十三入。
或有常如無為。
若爾時果現在。
彼時因何所在。
過去耶未來耶現在耶。
若說有過去者。
是則有過去。
莫言無過去。
若言無過去者。
此事不然。
若說未來者。
是則有未來。
莫言無未來。
若言無未來者。
此事不然。
若說有現在者。
是則一時有因有果。
若一時有因果者。
如世尊所說偈。
作惡不即受 如薩阇乳酪 罪惡燒所追 如灰覆火上 與此偈相違彼作惡不即受。
如薩阇乳酪者。
有說者。
有草名薩阇。
若末著乳中已即時成酪。
作惡不如是即受。
問曰。
若不爾者雲何。
答曰。
罪惡燒所追。
如灰覆火上者。
如以灰覆火初下足冷謂足下轉轉下便燒。
如是衆生生死作惡行而樂中轉。
舍身已生惡趣受惡果報。
若非過去未來現在者。
是故應無因。
若無因者是故彼果不實。
如二頭三手六陰十三入。
或有常如無為。
或曰。
若過去未來非種者。
是則無有學道。
如尊者婆須蜜所說偈。
若無去來 是則無師 謂無師者 終無學道 或曰。
若過去未來非種者。
是則知已虛妄。
如佛所說偈。
言無過去 說有年歲 豈非是常 知已妄語 彼是無智果癡果闇果不勤果。
謂欲令過去未來非種。
但過去未來真實有種有相。
是謂斷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