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七

關燈
鞞婆沙論卷第七 阿羅漢屍陀槃尼撰 符秦罽賓三藏僧伽跋澄譯 色無色法處第二十二 色法者無色法者。

    問曰。

    何以故作此論。

    答曰。

    斷計我人意故。

    及現大妙智故。

    斷計我人意者。

    此色法無色法非是我。

    現大妙智者。

    若有行智成就智。

    彼以此二句便知一切法。

    謂此俱攝一切法。

    具足一切法。

    是謂斷計我人意故及現大妙智。

    故作此論。

    色法無色法者。

    問曰。

    色法雲何。

    答曰。

    十色入及一入少所入法入是。

    問曰。

    無色法雲何。

    答曰。

    一入意入是。

    及一入少所入法入是。

    問曰。

    何以故說色法無色法。

    答曰。

    謂二眼界是色。

    謂非二眼界是無色。

    或曰。

    謂三眼界。

    肉眼天眼聖無上慧眼是色。

    謂非三眼界是無色。

    或曰。

    謂二眼界及眼識緣是色。

    謂非二眼界及非眼識緣是無色。

    或曰。

    謂四大所有及造色所有是色。

    謂非四大所有。

    及非造色所有是無色。

    或曰。

    謂二十種。

    及二十一種是色。

    謂非二十種。

    及非二十一種是無色。

    或曰。

    謂方所有及方施設。

    由延所有及由延施設是色。

    謂非方所有及非方施設。

    非由延所有及非由延施設是無色。

    或曰。

    謂色名及色所有是色。

    謂非色名及非色所有是無色。

    或曰。

    謂粗可見睹可現是色。

    謂細非可見非睹是無色。

    尊者婆須蜜說曰。

    雲何為色相。

    答曰。

    漸漸生相是色相。

    重說曰。

    漸漸開張相是色相。

    重說曰。

    方所受相是色相。

    重說曰。

    處施設相是色相。

    重說曰。

    有障閡相是色相。

    重說曰。

    愚相是色相。

    重說曰。

    三相是色相。

    有色可見有對。

    有色不可見有對有色不可見無對。

    重說曰。

    持去相持來相是色相。

    重說曰。

    種相是色相。

    問曰。

    過去當來色及極微。

    複無教色不可種。

    欲令非是色耶。

    答曰。

    過去色已種。

    當來色當種。

    極微者雖非一可種。

    但餘極微合聚種。

    無教色者。

    雖不可種但教色可種。

    彼教色種已無教色。

    亦當言種如動樹。

    當知影亦動此亦爾。

    重說曰。

    覆虛空相是色相。

    重說曰。

    四大因相是色相。

    重說曰。

    色者無色相。

    問曰。

    何所說。

    答曰。

    色者無一色相。

    何以故。

    謂眼界異相至細滑界亦異相。

    重說曰。

    有對相是色相。

    此說數。

     漸漸生成  開施設方  處障閡愚 三去來種  覆空與因  一相并對 餘者無色。

    廣說色無色處盡。

     鞞婆沙可見不可見法處第二十三 可見法者不可見法者。

    問曰。

    何以故作此論。

    答曰。

    斷計我人意故。

    及現大妙智故。

    斷計我人意者。

    此是可見法。

    不可見法是非我。

    現大妙智者。

    若有行智成就智。

    彼以此二句便知一切法。

    謂此俱攝一切法。

    具足一切法。

    是謂斷計我人意故及現大妙智故作此論。

    複何以故作此論。

    答曰。

    或有欲令一切法可見。

    慧眼界故。

    謂若有欲爾者。

    斷彼意故說可見法不可見法。

    是謂斷他意。

    現己意說法如等故作此論。

    莫令斷他意。

    亦莫現己意但說如等法故作此論。

    可見法不可見法者。

    問曰。

    可見法雲何。

    答曰。

    一入是。

    問曰。

    不可見法雲何。

    答曰。

    十一入是。

    問曰。

    何以故說可見不可見法。

    答曰。

    謂眼行是可見。

    謂非眼行是不可見。

    或曰。

    謂眼光是可見。

    謂非眼光是不可見。

    或曰。

    謂二眼界是可見。

    謂非二眼界是不可見。

    或曰。

    謂三眼界是可見。

    謂非三眼界是不可見。

    或曰。

    謂二眼界及眼識緣是可見。

    謂非二眼界亦非眼識緣是不可見。

    尊者瞿沙亦爾說。

    二眼界及眼識緣故說可見。

    餘者不可見。

    尊者婆須蜜說曰。

    可見法有何義。

    答曰。

    可示現是可見。

    重說曰。

    可示他是可見。

    眼行光來是可見。

    重說曰。

    可說此彼是可見也。

    不可見有何義。

    答曰。

    不可示現是不可見。

    重說曰。

    不可示現他是不可見。

    重說曰。

    非眼行光來是不可見。

    重說曰。

    不可說此彼是不可見。

    廣說可見不可見法處盡。

     鞞婆沙有對無對處第二十四 有對法者無對法者。

    何以故作此論。

    答曰。

    斷計我人意故。

    及現大妙智故。

    斷計我人意者。

    此是有對法。

    無對法非是我。

    現大妙智者。

    若有行智成就智。

    以此二句便知一切法。

    謂此俱攝一切法。

    具足一切法。

    是謂斷計我人意故及現大妙智故作此論。

    有對法無對法者。

    問曰。

    有對法雲何。

    答曰。

    十入是。

    無對法雲何。

    答曰。

    二入是。

    問曰。

    何以故說有對無對法。

    答曰。

    有對者說三種。

    一者障礙有對二者界有對。

    三者緣有對。

    障礙有對者。

    如手手相礙。

    手與外種相礙。

    外種外種相礙。

    外種與手相礙。

    界有對者。

    如眼界有礙。

    如是至意法界有礙。

    緣有對者。

    如意識共相應一切法礙。

    婆須蜜經說。

    因眼色閡。

    因色眼亦礙。

    至因意法礙。

    因法亦意閡。

    彼尊者婆須蜜說。

    此一向界礙是謂三種有對。

    于三種有對中此因界有對作論。

    非餘有對。

    或曰。

    謂大障礙能舍是有對。

    謂非大障礙非舍是無對。

    或曰。

    謂粗可見睹可現是有對。

    謂細不可見不可睹不可現是無對。

    或曰。

    謂種生長是有對。

    内事種者。

    謂時精系。

    母胎生者。

    謂時彼精。

    漸厚長者。

    謂時肉段生。

    胞外種者。

    謂時以種子。

    種地中生者。

    謂時子生。

    萌芽長者。

    謂時生莖節華果。

    謂種生長是有對。

    謂若不種不生不長是無對。

    或曰。

    謂可知此住彼住是有對。

    謂不可知此住彼住是無對。

    或曰。

    謂因四大造色所有是有對。

    謂不因四大非造色所有是無對。

    或曰。

    謂方所有施設方由延所有由延施設是有對。

    謂非方所有非施設方非由延所有非由延施設是無對。

    或曰。

    謂可知長短是有對。

    謂非可知長短是無對。

    尊者婆須蜜說曰。

    何以故說有對無對。

    答曰。

    謂大障礙是有對。

    謂非大障礙是無對。

    重說曰。

    謂能舍是有對。

    謂非能舍是無對。

    重說曰。

    謂大障礙者即是能舍。

    謂能舍者即是有對。

    餘者無對。

    重說曰。

    微合是有對。

    重說曰。

    陰是有對。

    重說曰。

    覆虛空是有對。

    重說曰。

    微合者即是陰。

    陰者覆虛空。

    覆虛空者即是有對。

    餘者是無對。

    問曰。

    何入障礙何入。

    有一說者。

    五入障礙内中身入。

    外色香味細滑。

    餘入不可觸。

    更有說者。

    九入障礙除眼入。

    如是說者。

    一切十入障礙。

    問曰。

    何以故。

    答曰。

    如手手相障礙。

    如是若以手覆眼為非障礙耶。

    是故一切十入障礙。

    謂手手相障礙時。

    爾時五五相障礙。

    手與外事障礙時。

    爾時五障礙。

    四外事外事相障礙時。

    爾時四四相障礙。

    外事障礙手時。

    爾時四障礙五。

    廣說有對無對法處盡。

     鞞婆沙有漏無漏處第二十五 有漏法者無漏法者。

    何以故作此論。

    答曰。

    斷計我人意故。

    現大妙智故。

    斷計我人意者。

    此是有漏法。

    無漏法非是我。

    現大妙智者。

    謂行智成就智。

    彼以此二句知一切法。

    謂此俱攝一切法。

    具足一切法。

    以是故作此論。

    複何以故作此論。

    答曰。

    欲令斷他意故。

    或有欲令佛身一向無漏。

    鞞婆阇婆提欲令佛身一向無漏。

    問曰。

    何以故彼欲令爾。

    答曰。

    彼從佛契經起已。

    欲令佛身一向無漏。

    佛說契經。

    如來生世間長世間。

    不著世間法行。

    如來無所著等正覺。

    出一切世間上。

    彼從此契經起。

    欲令佛身一向無漏。

    欲斷彼意故。

    于此佛身說有漏。

    問曰。

    若佛身是無漏者。

    當有何咎。

    答曰。

    若佛身一向無漏者。

    彼無喻女不應起淫意。

    鴦掘魔不應起嗔恚。

    慢高兒不應起慢。

    郁鞞羅迦葉不應起癡意。

    如此此中或有著或有嗔或癡或有慢。

    以是故知佛身是有漏。

    問曰。

    若佛身一向有漏者。

    此鞞婆阇婆提契經雲何通。

    答曰。

    彼契經因法身故說。

    如來生世間長世間者。

    此說生身不著世間法行。

    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出一切世間上者。

    此說法身。

    或曰。

    離世八法故說。

    世八法者。

    随順世間。

    世間亦随順八法。

    八法雖順世尊。

    然世尊不随順八法。

    是謂離八法故說。

    世八法者。

    利不利稱不稱譽不譽樂苦。

    此世八法攝十八界十二入五陰。

    此總說世八法攝十八界十二入五陰。

    但利有二種。

    有衆生數非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