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六
關燈
小
中
大
應或不相應。
盛陰得一向結相應不離結。
或曰。
陰或學或無學或非學非無學。
盛陰一向非學非無學。
陰及盛陰是謂差别。
廣說五盛陰處盡。
鞞婆沙六界處第二十一 六界者。
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
問曰。
何以故作此論。
答曰。
此是佛契經。
此佛契經十八界總已說六界。
問曰。
何以故。
此佛契經十八界總已說六界。
答曰。
為教化故。
世尊教化。
或有利根或有鈍根。
利根者說六界。
鈍根者說十八界。
如利根鈍根。
如是因力緣力内力外力内思惟長養。
從他聞盡當知。
或曰。
略者說六。
廣者說十八。
如略如廣如是分别不分别。
卷及舒改不改。
漸漸一時盡當知。
以是故作此論。
六界者。
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
此六界于十八界中攝十界七界少所入。
攝十界者。
四大及空界攝十界。
眼界色界耳界聲界鼻界香界舌界味界身界細滑界。
七界少所入者。
識界攝七心界。
少所入謂彼有漏無漏。
謂有漏者攝。
無漏者不攝。
是故少所入。
六界者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
問曰。
地界雲何。
答曰。
佛契經說。
地界雲何堅是。
此佛總說地界雲何堅是。
但彼堅無量差别。
内異外亦異。
外異者。
如此屋牆壁樹木岩石山金銀琉璃摩尼水精珠銅鐵鉛錫白镴。
内異者。
如發毛爪齒筋骨脾腎心肝腸胃腹大小便手足異。
及餘支節異。
足極堅非手。
謂内外堅。
彼一切總已說地界雲何堅是。
問曰。
水界雲何。
答曰。
佛契經說。
水界雲何濕是。
此佛總說水界雲何濕是。
但彼濕無量差别。
内異外亦異。
内異者。
如此目淚涎唾膏肪髓腦膽膿血小便支節間各異。
外異者。
湧泉深淵流水澹水河水池水大海。
至下水輪謂内外濕。
彼一切總已說。
水界雲何濕是。
問曰。
火界雲何。
答曰。
佛契經說。
火界雲何熱是。
此佛總說。
火界雲何熱是。
但彼熱無量差别。
内異外亦異。
内異者。
令身熱身溫暖身燒身燋熱得名數。
飲食啖味令身安隐。
手足各異支節亦異。
外異者。
如炬火燈火大聚火極大火鐕火泥犁火沷燋火。
謂内極利非外。
謂此飲食舉著釜中極煮色不變。
食入腹中已色即變。
謂内外熱。
彼一切總已說。
火界雲何熱是。
問曰。
風界雲何。
答曰。
佛契經說。
風界雲何。
謂吹起是。
此佛總說風界。
雲何吹起。
是但吹起無量差别。
内異外亦異。
内異者。
下風上風支節風腹中風力風脊風起風屈申風喘息風百脈風支節間各異。
外異者。
如塵土風無塵風随藍風飄風成敗風不成敗風至風輪。
謂内外吹起。
彼一切總已說。
風界雲何吹起是。
問曰。
空界雲何。
答曰。
佛契經說。
空界雲何。
謂色邊色。
謂色者造色是。
于彼間施設。
如眼空耳空鼻空口空咽喉空。
飲食來往處空。
住消處空。
下過處空。
更有說者。
空界雲何。
空邊色是。
此說空色不空色。
不空色者衆生數。
空色者非衆生數。
謂彼空非衆生數色邊施設。
如樹間葉間牆間屋間牖間戶間。
是謂空非衆生數色邊施設。
舊阿毗昙說。
皮性膜性肉性筋性骨性髓性。
色可知處亦可知。
尊者婆須蜜說曰。
雲何知有空界。
答曰。
契經可知。
世尊亦說。
謂此空中空諸所色覆所不覆。
問曰。
雲何契經可知非現知耶。
答曰。
現亦可知。
謂晝所有明是空界所有。
謂夜所有闇是空界所有。
重說曰。
形可知處亦可知。
重說曰。
夜闇障故不見。
晝明障故不見。
尊者昙摩多羅說曰。
諸尊空界雖不可知。
但非無智處。
空界是色非是色。
亦非此住非彼住。
亦非空者相貌聲世轉可知。
問曰。
空空界何差别。
答曰。
空者非色。
空界是色。
空者不可見。
空界者可見。
空者無對。
空界者有對。
空者無為。
空界者有為。
問曰。
此論中更有論生。
若空無為者。
此契經雲何通。
彼時世尊手扪摸空。
手扪摸空已告諸比丘。
比丘于意雲何。
手甯著此空縛空受空不。
答曰。
不也世尊。
若空無為者。
何以故。
世尊以手扪摸無為耶。
如是餘契經偈雲何通。
謂無積聚 亦無我所 空則無想 于離中行 如鳥飛空 足迹難尋 此雲何通。
如是餘契經偈雲何解。
此空無足迹 如外無沙門 此雲何通耶。
如是餘契經雲何通。
于比丘意雲何。
若巧畫師畫弟子。
甯能以色莊染此虛空不。
答曰。
不也世尊。
何以故。
唯世尊。
此虛空非色不可見無對。
是故巧畫師畫弟子。
不能以色莊染此虛空。
此雲何通。
如是餘偈雲何解。
如鹿依林 鳥飛虛空 法歸分别 真人趣滅 此雲何通。
答曰。
謂世尊契經說。
于比丘意雲何。
手甯著此空縛空受空不。
答曰。
不也世尊。
此佛契經以虛空界說虛空。
如佛所說契經偈。
謂無積聚 亦無我所 空則無想 于離中行 如鳥飛空 足迹難尋 此佛契經偈虛空即說虛空。
如佛所說契經偈。
此空無足迹 如外無沙門 此佛契經偈虛空界說虛空。
如佛契經說。
于比丘意雲何。
若巧畫師畫弟子。
甯能以色莊染此虛空不。
答曰。
不也世尊。
唯世尊。
此虛空非色不可見無對。
是故巧畫師畫弟子。
不能以色莊染虛空。
此佛契經以虛空界說虛空。
如佛契經說偈。
如鹿依林 鳥飛虛空 法歸分别 真人趣滅 此佛契經說偈。
以虛空界說虛空。
問曰。
彼虛空此虛空界為緣故住耶。
為起故住耶。
作此論已。
有一說者。
亦非緣故住。
亦非起故住。
問曰。
若不爾者此雲何。
答曰。
彼虛空此普散。
虛空界與次第緣普散。
虛空界次第四大。
四大次第心數法。
若有欲虛空界非種者。
謗彼爾所法展轉。
問曰。
識界雲何。
答曰。
有漏意及六識。
問曰。
無漏法何以不立六界中。
答曰。
無漏法者。
能滅壞破。
有此界增受長養有。
或曰。
無漏法者。
能斷有相續。
能斷輪轉生老死。
此界者。
能相續有輪轉生老死。
或曰。
無漏法者。
非身見種非颠倒種。
非愛種非使種。
非貪處非恚處非癡處。
非雜污非雜毒非雜濁。
非在有。
不堕苦習谛。
此界者。
身見種颠倒種愛種使種。
貪處恚處癡處。
雜污雜毒雜濁。
在有堕苦習谛。
或曰。
無漏法者。
苦盡趣道。
有盡趣道。
貪盡趣道。
盡生老死趣道。
界者。
苦習趣道。
有習趣道。
貪習趣道。
生老死習趣道。
以是故無漏法不立界中。
尊者婆須蜜說曰。
何以故此界說有漏。
答曰。
此界有漏所生。
非無漏法有漏所生。
重說曰。
此生于有漏。
不無漏法生于有漏。
重說曰。
界者士數。
非無漏法士數。
重說曰。
界者報數。
不無漏法報數。
重說曰。
界者入母胎。
如所說因此界入母胎。
非因無漏法入母胎。
重說曰。
界者久時住。
不無漏法久時住。
是故說數。
二漏為士 數及報應 母胎久住 作界滿偈 問曰。
陰盛陰界何差别。
答曰。
陰者已成勢。
盛陰者轉勢。
界者重轉勢。
或曰。
陰者施設有為。
盛陰者施設行。
界者施設有漏。
陰盛陰界。
是謂差别。
廣說六界處盡。
鞞婆沙論卷第六
盛陰得一向結相應不離結。
或曰。
陰或學或無學或非學非無學。
盛陰一向非學非無學。
陰及盛陰是謂差别。
廣說五盛陰處盡。
鞞婆沙六界處第二十一 六界者。
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
問曰。
何以故作此論。
答曰。
此是佛契經。
此佛契經十八界總已說六界。
問曰。
何以故。
此佛契經十八界總已說六界。
答曰。
為教化故。
世尊教化。
或有利根或有鈍根。
利根者說六界。
鈍根者說十八界。
如利根鈍根。
如是因力緣力内力外力内思惟長養。
從他聞盡當知。
或曰。
略者說六。
廣者說十八。
如略如廣如是分别不分别。
卷及舒改不改。
漸漸一時盡當知。
以是故作此論。
六界者。
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
此六界于十八界中攝十界七界少所入。
攝十界者。
四大及空界攝十界。
眼界色界耳界聲界鼻界香界舌界味界身界細滑界。
七界少所入者。
識界攝七心界。
少所入謂彼有漏無漏。
謂有漏者攝。
無漏者不攝。
是故少所入。
六界者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
問曰。
地界雲何。
答曰。
佛契經說。
地界雲何堅是。
此佛總說地界雲何堅是。
但彼堅無量差别。
内異外亦異。
外異者。
如此屋牆壁樹木岩石山金銀琉璃摩尼水精珠銅鐵鉛錫白镴。
内異者。
如發毛爪齒筋骨脾腎心肝腸胃腹大小便手足異。
及餘支節異。
足極堅非手。
謂内外堅。
彼一切總已說地界雲何堅是。
問曰。
水界雲何。
答曰。
佛契經說。
水界雲何濕是。
此佛總說水界雲何濕是。
但彼濕無量差别。
内異外亦異。
内異者。
如此目淚涎唾膏肪髓腦膽膿血小便支節間各異。
外異者。
湧泉深淵流水澹水河水池水大海。
至下水輪謂内外濕。
彼一切總已說。
水界雲何濕是。
問曰。
火界雲何。
答曰。
佛契經說。
火界雲何熱是。
此佛總說。
火界雲何熱是。
但彼熱無量差别。
内異外亦異。
内異者。
令身熱身溫暖身燒身燋熱得名數。
飲食啖味令身安隐。
手足各異支節亦異。
外異者。
如炬火燈火大聚火極大火鐕火泥犁火沷燋火。
謂内極利非外。
謂此飲食舉著釜中極煮色不變。
食入腹中已色即變。
謂内外熱。
彼一切總已說。
火界雲何熱是。
問曰。
風界雲何。
答曰。
佛契經說。
風界雲何。
謂吹起是。
此佛總說風界。
雲何吹起。
是但吹起無量差别。
内異外亦異。
内異者。
下風上風支節風腹中風力風脊風起風屈申風喘息風百脈風支節間各異。
外異者。
如塵土風無塵風随藍風飄風成敗風不成敗風至風輪。
謂内外吹起。
彼一切總已說。
風界雲何吹起是。
問曰。
空界雲何。
答曰。
佛契經說。
空界雲何。
謂色邊色。
謂色者造色是。
于彼間施設。
如眼空耳空鼻空口空咽喉空。
飲食來往處空。
住消處空。
下過處空。
更有說者。
空界雲何。
空邊色是。
此說空色不空色。
不空色者衆生數。
空色者非衆生數。
謂彼空非衆生數色邊施設。
如樹間葉間牆間屋間牖間戶間。
是謂空非衆生數色邊施設。
舊阿毗昙說。
皮性膜性肉性筋性骨性髓性。
色可知處亦可知。
尊者婆須蜜說曰。
雲何知有空界。
答曰。
契經可知。
世尊亦說。
謂此空中空諸所色覆所不覆。
問曰。
雲何契經可知非現知耶。
答曰。
現亦可知。
謂晝所有明是空界所有。
謂夜所有闇是空界所有。
重說曰。
形可知處亦可知。
重說曰。
夜闇障故不見。
晝明障故不見。
尊者昙摩多羅說曰。
諸尊空界雖不可知。
但非無智處。
空界是色非是色。
亦非此住非彼住。
亦非空者相貌聲世轉可知。
問曰。
空空界何差别。
答曰。
空者非色。
空界是色。
空者不可見。
空界者可見。
空者無對。
空界者有對。
空者無為。
空界者有為。
問曰。
此論中更有論生。
若空無為者。
此契經雲何通。
彼時世尊手扪摸空。
手扪摸空已告諸比丘。
比丘于意雲何。
手甯著此空縛空受空不。
答曰。
不也世尊。
若空無為者。
何以故。
世尊以手扪摸無為耶。
如是餘契經偈雲何通。
謂無積聚 亦無我所 空則無想 于離中行 如鳥飛空 足迹難尋 此雲何通。
如是餘契經偈雲何解。
此空無足迹 如外無沙門 此雲何通耶。
如是餘契經雲何通。
于比丘意雲何。
若巧畫師畫弟子。
甯能以色莊染此虛空不。
答曰。
不也世尊。
何以故。
唯世尊。
此虛空非色不可見無對。
是故巧畫師畫弟子。
不能以色莊染此虛空。
此雲何通。
如是餘偈雲何解。
如鹿依林 鳥飛虛空 法歸分别 真人趣滅 此雲何通。
答曰。
謂世尊契經說。
于比丘意雲何。
手甯著此空縛空受空不。
答曰。
不也世尊。
此佛契經以虛空界說虛空。
如佛所說契經偈。
謂無積聚 亦無我所 空則無想 于離中行 如鳥飛空 足迹難尋 此佛契經偈虛空即說虛空。
如佛所說契經偈。
此空無足迹 如外無沙門 此佛契經偈虛空界說虛空。
如佛契經說。
于比丘意雲何。
若巧畫師畫弟子。
甯能以色莊染此虛空不。
答曰。
不也世尊。
唯世尊。
此虛空非色不可見無對。
是故巧畫師畫弟子。
不能以色莊染虛空。
此佛契經以虛空界說虛空。
如佛契經說偈。
如鹿依林 鳥飛虛空 法歸分别 真人趣滅 此佛契經說偈。
以虛空界說虛空。
問曰。
彼虛空此虛空界為緣故住耶。
為起故住耶。
作此論已。
有一說者。
亦非緣故住。
亦非起故住。
問曰。
若不爾者此雲何。
答曰。
彼虛空此普散。
虛空界與次第緣普散。
虛空界次第四大。
四大次第心數法。
若有欲虛空界非種者。
謗彼爾所法展轉。
問曰。
識界雲何。
答曰。
有漏意及六識。
問曰。
無漏法何以不立六界中。
答曰。
無漏法者。
能滅壞破。
有此界增受長養有。
或曰。
無漏法者。
能斷有相續。
能斷輪轉生老死。
此界者。
能相續有輪轉生老死。
或曰。
無漏法者。
非身見種非颠倒種。
非愛種非使種。
非貪處非恚處非癡處。
非雜污非雜毒非雜濁。
非在有。
不堕苦習谛。
此界者。
身見種颠倒種愛種使種。
貪處恚處癡處。
雜污雜毒雜濁。
在有堕苦習谛。
或曰。
無漏法者。
苦盡趣道。
有盡趣道。
貪盡趣道。
盡生老死趣道。
界者。
苦習趣道。
有習趣道。
貪習趣道。
生老死習趣道。
以是故無漏法不立界中。
尊者婆須蜜說曰。
何以故此界說有漏。
答曰。
此界有漏所生。
非無漏法有漏所生。
重說曰。
此生于有漏。
不無漏法生于有漏。
重說曰。
界者士數。
非無漏法士數。
重說曰。
界者報數。
不無漏法報數。
重說曰。
界者入母胎。
如所說因此界入母胎。
非因無漏法入母胎。
重說曰。
界者久時住。
不無漏法久時住。
是故說數。
二漏為士 數及報應 母胎久住 作界滿偈 問曰。
陰盛陰界何差别。
答曰。
陰者已成勢。
盛陰者轉勢。
界者重轉勢。
或曰。
陰者施設有為。
盛陰者施設行。
界者施設有漏。
陰盛陰界。
是謂差别。
廣說六界處盡。
鞞婆沙論卷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