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

關燈
染著衆生染著。

    清淨者。

    如所說。

    心清淨衆生清淨。

    是謂意根二事為增上緣。

    女根男根亦二事為增上緣。

    一者施設根。

    二者斷根。

    施設根者。

    本有一士夫。

    亦不知男亦不知女。

    若少生造色。

    因少造色故。

    女形異處所異持衣異所說異飲食異去來異男形亦異。

    更有說者。

    此男根女根複有二事為增上緣。

    一者染著。

    二者清淨。

    染著者非淫故說增上主。

    此中無疑。

    問曰。

    若非淫者此雲何。

    答曰。

    若有具此二根。

    彼受非威儀。

    能起五逆斷善根。

    滅一切善種子。

    破壞一切善根。

    此不成男性不成男。

    無形二形不能作爾所惡。

    清淨者。

    若具此二根。

    彼受具足戒威儀。

    能起定威儀無漏威儀。

    除欲界結色界結。

    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果佛果。

    此不成男性不成男。

    無形二形不能發爾所功德。

    是謂男根女根二事為增上緣。

    命根二事為增上緣。

    一者施設根。

    二者斷根。

    施設根者。

    至命存說有根死已有何根。

    更有說者。

    命根四事為增上緣。

    種類續種類持種類行種類不斷。

    是謂命根四事為增上緣。

    五痛根一向染著。

    為增上緣。

    因五痛令衆生趣東西南北。

    過棧道過刺道。

    過蒺藜道。

    過山險道。

    過羅刹渚入大海。

    洄澓濤波失搔摩羅山。

    同水色黑風暴起度惡龍處。

    所求财物盡為五痛故。

    更有說者。

    樂根喜根亦有二事為增上緣。

    一者染著。

    二者清淨。

    染著者。

    如所說。

    樂痛愛使所使。

    清淨者。

    如所說。

    樂己心定。

    苦根憂根亦二事為增上緣。

    一者染著。

    二者清淨。

    染著者。

    如所說。

    苦痛恚使所使。

    清淨者。

    如所說。

    因苦習。

    信護根亦二事為增上緣。

    一者染著。

    二者清淨。

    染著者。

    如所說。

    不苦不樂痛癡使所使。

    清淨者。

    如所說。

    謂依六出要護彼習彼依彼立已。

    謂此依六欲護便棄舍。

    如是彼得斷。

    如是五痛根二事為增上緣。

    信五根一向清淨為增上緣。

    如所說偈。

     信能度流  不放逸海  谛舍除苦 以慧清淨 如所說。

    舍利弗信邪成就。

    若比丘比丘尼除去不善修行于善。

    複如所說。

    阿難精進能轉成道。

    如所說。

    舍利弗聖弟子成就精進力。

    除去不善修行于善。

    如所說。

    我說一切中念如所說。

    舍利弗聖弟子成就于念如守門人。

    除去不善修行于善。

    如所說偈。

     定者是道  非定非道  定已自知 五陰興衰 如所說。

    舍利弗聖弟子成就三三昧。

    須除去不善修行于善。

    如所說偈。

     慧為世間妙  能起有所至 能用等正智  生老病死盡 如所說。

    慧過一切法上。

    如所說。

    諸妹聖弟子以慧刀斷一切結縛使惱纏重斷。

    打重打割剝未知根。

    未見處當見處為增上緣。

    已知根已見處。

    當除諸惡為增上緣。

    無知根已除諸惡現法受樂為增上緣。

    是謂事于中此二十二根為增上緣。

    共行說已當說别行。

    雲何眼根。

    答曰。

    謂眼色已見當見今見。

    及此餘所有已見者過去。

    當見者未來。

    今見者現在。

    及此餘所有者。

    謂彼眼識或空或非空。

    如眼根如是耳鼻舌身根亦爾。

    問曰。

    意根雲何。

    答曰。

    謂意法已識當識今識。

    及此餘所有。

    已識者過去。

    當識者未來。

    今識者現在。

    及此餘所有者。

    謂彼意識相應。

    問曰。

    女根雲何。

    答曰。

    身根少分。

    男根雲何。

    身根少分。

    問曰。

    如身極微從足至頂滿。

    何以故。

    于身根少處說女根男根。

    尊者婆須蜜說曰。

    此二根令衆生得名是男是女。

    問曰。

    二形二形得名。

    欲令彼二形得名耶。

    尊者昙摩多羅說曰。

    諸尊此二根中生佛辟支佛聲聞仙人文尼善樂善禦。

    問曰。

    雲何命根。

    答曰。

    三界壽也。

    問曰。

    何以故。

    不相應行陰中命根立。

    根種類不立。

    答曰。

    命根報果。

    一切報因行故。

    此種類不定。

    或報果或依果。

    以是故。

    命根立根中。

    種類不立。

    問曰。

    雲何樂根。

    答曰。

    樂痛觸更樂。

    謂身心中生善樂能覺是痛。

    是謂樂根。

    問曰。

    苦根雲何。

    答曰。

    苦更樂觸。

    若生身不善苦覺是痛。

    是謂苦根。

    問曰。

    喜根雲何。

    答曰。

    喜更樂觸。

    若心中生善樂覺是痛。

    是謂喜根。

    問曰。

    憂根雲何。

    答曰。

    憂更樂觸。

    若心中生不善苦覺是痛。

    是謂憂根。

    問曰。

    護根雲何。

    答曰。

    不苦不樂更樂觸。

    若心中生非善非不善覺是痛。

    是謂護根。

    問曰。

    信根雲何。

    答曰。

    行無欲時為善法故。

    若信能信重信兢重。

    已解當解今解。

    屈伏意心淨。

    是謂信根。

    問曰。

    精進根雲何。

    答曰。

    行無欲時為善法故。

    若精進方便力精勤已能當能今能心正持。

    是謂精進根。

    問曰。

    念根雲何。

    答曰。

    行無欲時為善法故。

    若念次念數念。

    已憶當憶今憶。

    不忘心正憶。

    是謂念根。

    問曰。

    定根雲何。

    答曰。

    行無欲時為善法故。

    若心住等住上住無亂不散攝正定。

    是謂定根。

    問曰。

    慧根雲何。

    答曰。

    行無欲時為善法故。

    若擇選擇法擇視等視上視了等了上了山地眼覺黠慧行觀。

    是謂慧根。

    問曰。

    雲何未知根。

    答曰。

    若人未見未觀。

    謂學慧慧根。

    及諸根堅信堅法未觀四谛能觀。

    若人未見者。

    謂彼不見。

    谛未觀者。

    謂彼未觀谛。

    學慧慧根者即是慧根也。

    及諸根堅信堅法未觀四谛能觀者。

    謂八根也。

    此九根合聚。

    謂未知根也。

    問曰。

    何以故。

    慧說二名餘道品一。

    答曰。

    妙說妙義故。

    一切彼品中何者最妙慧是。

    如所說。

    王及眷屬行。

    或曰。

    謂慧能三觀。

    一者事觀。

    二者見觀。

    三者緣觀。

    謂彼相應法雖有二觀。

    事觀緣觀但非見觀。

    性慧非慧故。

    謂彼共有法雖有一觀。

    是事觀但非見觀。

    性非慧故。

    亦非緣觀。

    非緣法故。

    此慧能三觀以故爾。

    或曰。

    謂慧見結不得久住。

    如地隐蟲見物還入。

    如是慧見結不得久住。

    或曰。

    謂慧照意結賊不娆。

    如室有燈賊不敢娆。

    如是慧照意結賊不娆。

    或曰。

    謂無智則縛。

    智則解脫。

    或曰。

    于佛法中謂智快樂。

    能覺則妙。

    如盲入珍寶渚。

    如是無智入佛法中。

    如有目入珍寶渚。

    如是有智入佛法中。

    是說于佛法中有智快樂能覺則妙。

    或曰。

    謂慧能觀餘道品盲。

    如彼盲聚一有目者而為将導。

    如是餘道品盲慧者。

    能觀而為将導入寶真谛。

    或曰。

    謂彼如人說眼首覺覺種道道種。

    或曰。

    謂慧能照一切法。

    此外事。

    如日月星宿摩尼藥璎珞宮殿。

    能照一界一入一陰一世少所入一界者色界。

    一入者色入。

    一陰者色陰。

    一世者現在。

    此慧能照十八界十二入五陰三世。

    或曰。

    謂慧能斷諸法自相及共相。

    立法自相及共相。

    壞種癡及壞緣癡。

    于法中不颠倒行。

    或曰。

    謂彼說如講堂。

    如所說諸賢。

    我依戒立戒。

    升戒已登無上慧講堂。

    少方便而觀千世界。

    或曰。

    謂斷結時說如利刀。

    如所說。

    諸妹聖妹聖弟子。

    以慧刀斷結縛使煩惱纏重斷。

    打重打割剝。

    或曰。

    謂彼說如珍寶。

    如所說。

    舍利弗聖弟子成就慧珍寶。

    除不善修行于善。

    或曰。

    佛世尊愛樂慧。

    佛世尊非愛色非族姓非力非錢财。

    非豪貴非眷屬。

    但愛樂慧。

    以是慧二名。

    餘道品一。

    問曰。

    已知根雲何。

    答曰。

    謂人已見已觀學慧慧根。

    及諸根信解脫見到身證已觀谛能上觀。

    謂人已見者。

    謂彼已見谛。

    已觀者。

    謂彼已觀谛。

    學慧慧根者。

    即是慧根。

    及諸根信解脫見到身證已觀谛能上觀者。

    謂八根此九根合聚謂已知根。

    問曰。

    如無學亦能上觀。

    如彼退法至無退法。

    無退法至念法。

    念法至護法。

    護法至上法。

    上法至無疑。

    何以故。

    說學上觀不說無學。

    答曰。

    應說。

    若不說者。

    是世尊有餘言。

    此現義門現義略現義度當知義。

    或曰。

    謂更斷結更受果。

    彼說上觀。

    彼無學更不斷結亦更不受果。

    以是故。

    不說上觀。

    或曰。

    謂更斷系得(得者法得之得)。

    更受解脫得。

    彼說上觀。

    彼無學不更斷系得。

    亦不更受解脫得。

    以是故。

    不說上觀。

    或曰。

    謂更斷無智更得智。

    彼說上觀彼無學雖更得智。

    不更斷無智染污無智故以是說學上觀不說無學。

    問曰。

    無知根雲何。

    答曰。

    謂人已見已觀。

    無學慧慧根。

    及諸根慧解脫俱解脫已觀谛現法受樂。

    謂人已見者。

    謂彼已見谛。

    已觀者。

    謂已觀谛。

    無學慧慧根者。

    即是慧根。

    及諸根慧解脫俱解脫已觀谛現法受樂者。

    謂八根。

    此九根合聚謂無知根。

    問曰。

    如學現法亦受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