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不斷結而斷行。
或曰。
彼因結故而起行。
無結受報。
如人以泥團抟壁幹亦不堕。
因本故。
如是彼因結故而起行。
無結受報。
或曰。
結盡般涅槃。
非行盡阿羅漢。
行住如須彌。
而阿羅漢盡滅陰入無餘涅槃界。
或曰。
彼行不定。
或住生死或斷生死。
此結一向定住生死中。
以是故立結有漏中非行。
彼婆須蜜。
施設所說。
雲何欲有漏。
答曰。
除欲界無明。
諸餘欲界結縛使煩惱纏也。
雲何有漏。
答曰。
除色無色界無明。
諸餘色無色界結縛使煩惱纏也。
雲何無明漏。
答曰。
三界無智也。
此說好三界無智。
若說三界不智。
而不取三界無智。
若說三界無智此說好。
問曰。
何以故欲界結。
除無明立欲有漏。
色無色界結。
除無明立有有漏。
何以故。
一切三界無明别立無明有漏。
答曰。
若留住欲界。
彼一切依欲故欲得欲故求欲故樂欲故欲愛欲故。
以是故欲界結。
除無明立欲有漏。
若留住色無色界。
彼一切依有故欲得有故求有故樂有故欲受有故。
以是故色無色界結。
除無明立有有漏。
謂彼住欲界。
住色無色界者。
彼一切由無明故。
以是故一切三界無明别立無明有漏。
或曰。
欲界結及欲愛我及二及毒。
以是故欲界結。
除無明立欲有漏。
色無色界結無欲受我。
非二非毒。
以是故色無色界結。
除無明立有有漏。
謂彼欲界愛我。
色無色界愛我。
彼一切由無明故。
以是故一切三界無明别立無明有漏。
作譬喻者說。
二根本結無明及有愛何以故。
答曰。
謂彼二根本結。
無明者本緣起根。
有愛者當來有。
問曰。
若爾者。
彼三有漏雲何。
答曰。
彼說者愛或不善或無記。
或有報或無報。
或受二果或受一果。
或無慚無愧相應。
或無慚無愧不相應。
彼若有不善有報受二果無慚無愧相應者。
彼是欲界愛。
因彼故諸餘欲界結。
除無明得欲有漏名。
謂無記無報一果無慚無愧不相應。
此謂說色無色界愛。
因彼故色無色界結。
除無明有有漏得名。
問曰。
于此論中更有論生。
何以故。
欲界愛故。
欲界結除無明欲有漏得名。
何以故。
色無色界愛故。
色無色界結。
除無明有有漏得名。
答曰。
謂愛故界斷地斷種斷。
謂愛故愛一切盛結。
以是故欲界愛故。
欲界結除無明欲有漏得名。
以是故色無色界愛故。
色無色界結除無明有有漏得名。
問曰。
何以故。
一切三界無明别立無明漏。
答曰。
謂無明前無智後無智中無智。
内無智外無智内外無智。
行無智報無智行報無智。
覺無智法無智僧無智。
苦無智習盡道無智。
于六更樂入如真無智。
無見癡冥故以故爾。
或曰。
謂種重行重。
種重者。
一切結重與一無明等。
行重者。
一切結共作行。
複别立不共無明使。
以故爾。
或曰。
謂彼說懶怠。
如所說此比丘懶怠者。
謂無明是。
有說。
水中有蟲名懶怠。
自盲教他亦盲。
如是此無明已自盲。
諸有行者亦盲。
以故爾。
或曰。
謂九種一種緣中癡。
九種者增上至軟軟。
一種緣中癡者。
彼有想無想軟軟一種也。
問曰。
此事能一切非己界遍使。
邪見有九種。
一種緣中謗言無見。
盜九種。
一種緣中受。
第一戒盜九種。
一種緣中受淨。
疑九種。
一種緣中猶豫。
如此事能一切非己界遍使。
彼何不共事獨說無明。
答曰。
不也。
問曰。
若爾者此雲何。
答曰。
此欲界癡起九種。
一種亦起九種。
如一種起九種。
如是至第九種亦起九種。
如欲界起九九種。
如是至有想無想處起九九種。
一切非己界遍使。
無此事。
謂彼爾所種爾所度今衆生生死癡。
以故爾。
或曰。
謂彼住一時中。
五種因五種緣五種使所使。
以故爾。
或曰。
謂前普遍。
問曰。
前者雲何。
答曰。
于四聖谛不欲故。
無明纏故。
苦是苦不欲不忍。
習是習盡是盡道是道。
不欲不忍。
如饑餓人。
初得惡食飽滿。
後得極妙食而不欲。
如是彼癡如惡食。
無明纏故。
後甘露四谛而不欲。
不欲故苦是苦不欲不忍。
習是習盡是盡道是道不欲不忍。
不欲故生猶豫。
有苦耶無苦耶。
有習盡道耶。
無習盡道耶。
是疑如是無明中轉生疑。
一切猶豫令定故。
若得正說。
便從正定有苦習盡道。
此是正見。
若得邪說。
便從邪定無苦習盡道。
此是邪見。
如是彼疑中轉生邪見。
若無苦習盡道而有我。
此是身見。
如是彼邪見中轉生身見。
若有我者便作是念。
是常耶是斷耶。
若見次第相似便作是念。
有常也。
此是計常見若見壞事便作是念。
斷也。
此是斷見。
如是彼身見中轉生俱邊見。
于中取一邊淨。
以此為淨為解脫出要。
此是戒盜。
如是彼邊見中轉生戒盜。
若此為淨解脫出要。
是第一上最上妙最妙。
此是見盜。
如是彼戒盜中轉生見盜。
若彼已見便愛。
此是愛使。
他見便恚。
此是不可使。
彼見故貢高。
此是慢使。
如是彼見中轉生使。
使中轉生纏。
纏者十纏。
嗔纏不語纏睡纏眠纏調纏悔纏無慚纏無愧纏悭纏嫉纏。
于中嗔纏嫉纏依不可使。
不語纏亦依愛亦依無明。
依愛者。
愛故覆藏。
依無明者。
無智故覆藏。
睡調悭者依愛。
眠無慚無愧悔依無明。
更有說結垢依結。
非根本結。
憤依谄诳高害。
于中憤害依不可使。
依诳高依見盜。
诳依五見。
如是無明中轉生一切結。
是故說前。
普者從阿鼻至第一有可得。
是故說普。
遍者非如前說。
住一時中五種。
因五種緣五種所使。
問曰。
若不爾者此雲何。
答曰。
自界一切遍使中亦共一切遍使。
非己界一切遍使中亦共一切遍使。
己地一切遍使中亦共一切遍使。
非己地一切遍使中亦共一切遍使。
己界緣使中共緣使。
非己界緣使中共緣使。
己地緣使中共緣使。
非己地緣使中共緣使。
有漏緣使中共有漏緣使。
無漏緣使中共無漏緣使。
有為緣使中共有為緣使。
無為緣使中共無為緣使。
共一切結去灑散入内雜。
謂彼爾所門爾所度令衆生生死中癡。
以是故。
一切三界無明别立無明有漏。
如佛契經說。
彼不正思惟未生欲有漏便生。
生已增廣。
問曰。
如此結如所起随所滅住不過一時。
何以故。
說未生欲有漏便生生已增廣。
答曰。
此說軟中上故彼結軟生。
若不正思惟不依正事。
便生中中增上。
以故爾。
尊者婆須蜜說曰。
如佛說。
若不正思惟未生。
欲有漏便生。
生已增廣。
雲何增廣。
答曰。
不應增廣。
但生複生故增廣也。
彼結一過生。
若不正思惟不依正事便生至百千。
是故說增廣。
重說曰。
軟中上故說增廣。
彼結軟生。
若不正思惟不依正事。
便有中中增上。
是故說增廣。
重說曰。
不增廣但生複生。
重生故說增廣。
彼結軟生。
若不正思惟不依正事便有中。
中有增上增上極增上。
是故說增廣。
重說曰。
不增廣。
但度境界故說增廣。
因一界生彼結生住已緣餘界。
舍彼已複緣餘界。
依眼生彼結。
若不正思惟不依正事。
彼複依耳鼻舌身意生緣色生。
若不正思惟不依正事。
彼複緣聲香味細滑法生。
是故說增廣。
尊者昙摩多羅說曰。
諸尊不應增廣。
但人于一有中多行纏故說增廣。
問曰。
彼何所說。
答曰。
彼尊者謂。
一切衆生結等生惡趣等至生第一有。
亦等于中或多行結或不爾。
是故說。
諸尊人于一有
或曰。
彼因結故而起行。
無結受報。
如人以泥團抟壁幹亦不堕。
因本故。
如是彼因結故而起行。
無結受報。
或曰。
結盡般涅槃。
非行盡阿羅漢。
行住如須彌。
而阿羅漢盡滅陰入無餘涅槃界。
或曰。
彼行不定。
或住生死或斷生死。
此結一向定住生死中。
以是故立結有漏中非行。
彼婆須蜜。
施設所說。
雲何欲有漏。
答曰。
除欲界無明。
諸餘欲界結縛使煩惱纏也。
雲何有漏。
答曰。
除色無色界無明。
諸餘色無色界結縛使煩惱纏也。
雲何無明漏。
答曰。
三界無智也。
此說好三界無智。
若說三界不智。
而不取三界無智。
若說三界無智此說好。
問曰。
何以故欲界結。
除無明立欲有漏。
色無色界結。
除無明立有有漏。
何以故。
一切三界無明别立無明有漏。
答曰。
若留住欲界。
彼一切依欲故欲得欲故求欲故樂欲故欲愛欲故。
以是故欲界結。
除無明立欲有漏。
若留住色無色界。
彼一切依有故欲得有故求有故樂有故欲受有故。
以是故色無色界結。
除無明立有有漏。
謂彼住欲界。
住色無色界者。
彼一切由無明故。
以是故一切三界無明别立無明有漏。
或曰。
欲界結及欲愛我及二及毒。
以是故欲界結。
除無明立欲有漏。
色無色界結無欲受我。
非二非毒。
以是故色無色界結。
除無明立有有漏。
謂彼欲界愛我。
色無色界愛我。
彼一切由無明故。
以是故一切三界無明别立無明有漏。
作譬喻者說。
二根本結無明及有愛何以故。
答曰。
謂彼二根本結。
無明者本緣起根。
有愛者當來有。
問曰。
若爾者。
彼三有漏雲何。
答曰。
彼說者愛或不善或無記。
或有報或無報。
或受二果或受一果。
或無慚無愧相應。
或無慚無愧不相應。
彼若有不善有報受二果無慚無愧相應者。
彼是欲界愛。
因彼故諸餘欲界結。
除無明得欲有漏名。
謂無記無報一果無慚無愧不相應。
此謂說色無色界愛。
因彼故色無色界結。
除無明有有漏得名。
問曰。
于此論中更有論生。
何以故。
欲界愛故。
欲界結除無明欲有漏得名。
何以故。
色無色界愛故。
色無色界結。
除無明有有漏得名。
答曰。
謂愛故界斷地斷種斷。
謂愛故愛一切盛結。
以是故欲界愛故。
欲界結除無明欲有漏得名。
以是故色無色界愛故。
色無色界結除無明有有漏得名。
問曰。
何以故。
一切三界無明别立無明漏。
答曰。
謂無明前無智後無智中無智。
内無智外無智内外無智。
行無智報無智行報無智。
覺無智法無智僧無智。
苦無智習盡道無智。
于六更樂入如真無智。
無見癡冥故以故爾。
或曰。
謂種重行重。
種重者。
一切結重與一無明等。
行重者。
一切結共作行。
複别立不共無明使。
以故爾。
或曰。
謂彼說懶怠。
如所說此比丘懶怠者。
謂無明是。
有說。
水中有蟲名懶怠。
自盲教他亦盲。
如是此無明已自盲。
諸有行者亦盲。
以故爾。
或曰。
謂九種一種緣中癡。
九種者增上至軟軟。
一種緣中癡者。
彼有想無想軟軟一種也。
問曰。
此事能一切非己界遍使。
邪見有九種。
一種緣中謗言無見。
盜九種。
一種緣中受。
第一戒盜九種。
一種緣中受淨。
疑九種。
一種緣中猶豫。
如此事能一切非己界遍使。
彼何不共事獨說無明。
答曰。
不也。
問曰。
若爾者此雲何。
答曰。
此欲界癡起九種。
一種亦起九種。
如一種起九種。
如是至第九種亦起九種。
如欲界起九九種。
如是至有想無想處起九九種。
一切非己界遍使。
無此事。
謂彼爾所種爾所度今衆生生死癡。
以故爾。
或曰。
謂彼住一時中。
五種因五種緣五種使所使。
以故爾。
或曰。
謂前普遍。
問曰。
前者雲何。
答曰。
于四聖谛不欲故。
無明纏故。
苦是苦不欲不忍。
習是習盡是盡道是道。
不欲不忍。
如饑餓人。
初得惡食飽滿。
後得極妙食而不欲。
如是彼癡如惡食。
無明纏故。
後甘露四谛而不欲。
不欲故苦是苦不欲不忍。
習是習盡是盡道是道不欲不忍。
不欲故生猶豫。
有苦耶無苦耶。
有習盡道耶。
無習盡道耶。
是疑如是無明中轉生疑。
一切猶豫令定故。
若得正說。
便從正定有苦習盡道。
此是正見。
若得邪說。
便從邪定無苦習盡道。
此是邪見。
如是彼疑中轉生邪見。
若無苦習盡道而有我。
此是身見。
如是彼邪見中轉生身見。
若有我者便作是念。
是常耶是斷耶。
若見次第相似便作是念。
有常也。
此是計常見若見壞事便作是念。
斷也。
此是斷見。
如是彼身見中轉生俱邊見。
于中取一邊淨。
以此為淨為解脫出要。
此是戒盜。
如是彼邊見中轉生戒盜。
若此為淨解脫出要。
是第一上最上妙最妙。
此是見盜。
如是彼戒盜中轉生見盜。
若彼已見便愛。
此是愛使。
他見便恚。
此是不可使。
彼見故貢高。
此是慢使。
如是彼見中轉生使。
使中轉生纏。
纏者十纏。
嗔纏不語纏睡纏眠纏調纏悔纏無慚纏無愧纏悭纏嫉纏。
于中嗔纏嫉纏依不可使。
不語纏亦依愛亦依無明。
依愛者。
愛故覆藏。
依無明者。
無智故覆藏。
睡調悭者依愛。
眠無慚無愧悔依無明。
更有說結垢依結。
非根本結。
憤依谄诳高害。
于中憤害依不可使。
依诳高依見盜。
诳依五見。
如是無明中轉生一切結。
是故說前。
普者從阿鼻至第一有可得。
是故說普。
遍者非如前說。
住一時中五種。
因五種緣五種所使。
問曰。
若不爾者此雲何。
答曰。
自界一切遍使中亦共一切遍使。
非己界一切遍使中亦共一切遍使。
己地一切遍使中亦共一切遍使。
非己地一切遍使中亦共一切遍使。
己界緣使中共緣使。
非己界緣使中共緣使。
己地緣使中共緣使。
非己地緣使中共緣使。
有漏緣使中共有漏緣使。
無漏緣使中共無漏緣使。
有為緣使中共有為緣使。
無為緣使中共無為緣使。
共一切結去灑散入内雜。
謂彼爾所門爾所度令衆生生死中癡。
以是故。
一切三界無明别立無明有漏。
如佛契經說。
彼不正思惟未生欲有漏便生。
生已增廣。
問曰。
如此結如所起随所滅住不過一時。
何以故。
說未生欲有漏便生生已增廣。
答曰。
此說軟中上故彼結軟生。
若不正思惟不依正事。
便生中中增上。
以故爾。
尊者婆須蜜說曰。
如佛說。
若不正思惟未生。
欲有漏便生。
生已增廣。
雲何增廣。
答曰。
不應增廣。
但生複生故增廣也。
彼結一過生。
若不正思惟不依正事便生至百千。
是故說增廣。
重說曰。
軟中上故說增廣。
彼結軟生。
若不正思惟不依正事。
便有中中增上。
是故說增廣。
重說曰。
不增廣但生複生。
重生故說增廣。
彼結軟生。
若不正思惟不依正事便有中。
中有增上增上極增上。
是故說增廣。
重說曰。
不增廣。
但度境界故說增廣。
因一界生彼結生住已緣餘界。
舍彼已複緣餘界。
依眼生彼結。
若不正思惟不依正事。
彼複依耳鼻舌身意生緣色生。
若不正思惟不依正事。
彼複緣聲香味細滑法生。
是故說增廣。
尊者昙摩多羅說曰。
諸尊不應增廣。
但人于一有中多行纏故說增廣。
問曰。
彼何所說。
答曰。
彼尊者謂。
一切衆生結等生惡趣等至生第一有。
亦等于中或多行結或不爾。
是故說。
諸尊人于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