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别說非一切遍如五結。
别說一切遍非一切遍如九結。
是故彼作經者意欲爾。
三結至九十八使問曰。
何以故作章。
答曰。
為立門故。
不可以無章而得立門。
不可以手莊虛空。
問曰。
何處可莊。
答曰。
莊可莊處。
如是不可以無章而得立門。
或曰。
莫令無章空論也。
或曰。
以久住故。
如此陰品數善造善作章善立門。
百千中可一能得持。
亦有不者。
何況散解亂合聚誰能得持。
是謂以久住故。
或曰。
自無亂知見現故。
若有作經亂知見者。
彼經亦亂。
以此可知。
彼作經者無亂知見。
結作此經不亂善正。
是謂自無亂知見現故作章。
問曰。
何以故佛契經立作章。
答曰。
欲現佛契經無量義故。
此外部少義無義。
少義者。
誦羅摩那十二千章二句義。
羅摩泥将私陀去波羅彌。
還将來。
無義者。
以一女故殺十八垓衆生。
如鐵城滿中草。
外部如是少義無義。
問曰。
佛契經雲何。
答曰。
無量義無邊味。
如大海無量甚深極廣無邊。
佛契經亦如是。
無量義無邊味者。
如尊者舍利弗比。
如是百千那術數作百千經。
盡彼智住不可得。
佛契經二句義至底度彼岸。
是謂佛契經現無量義故。
或曰。
忍問答現契經故。
此外部問亦不忍。
答亦不忍。
猶如猕猴子。
亦不忍搗不忍重搗。
以杵搗便解散。
如是此外部問亦不忍。
答亦不忍。
問事已如被杵搗。
問曰。
佛契經雲何。
答曰。
如成就波羅捺衣。
杵搗亦忍重搗亦忍。
搗重搗益有色柔軟。
佛契經亦如是。
問亦忍答亦忍。
如問如答。
戒色益好功德柔軟。
是故忍問答。
現佛契經故。
或曰。
佛契經開示妙故。
佛說契經。
此三事覆則妙開則不妙。
雲何三。
無明者。
婆羅門語女。
三事開則妙覆則不妙。
雲何三。
明日月佛語(出雜阿含)。
是謂佛契經開示妙故佛契經作章。
問曰。
何以故先作章後立門。
答曰。
治地法故。
如人欲種樹。
先治其地然後種樹。
彼作經者亦如是。
治地法先作章種樹法後立門。
或曰。
基法故。
如人作舍。
彼先作基然後立舍。
彼作經者亦如是。
基法故先作章。
立舍法後立門。
或曰。
木摸法故。
如像師像師弟子前治摸然後立枝節。
彼作經亦如是。
木摸治法前作章。
枝節法後立門或曰。
畫法故。
如畫師畫弟子先摸然後傅辨。
彼作經者亦如是。
摸法者先作章。
傅辨法後立門。
或曰。
綖法故。
如彼巧鬘師鬘弟子前繩綖已然後結種種華鬘。
彼作經者亦如是。
綖法前作章。
鬘法後立門。
或曰。
現尊法佛世尊亦複爾。
說分别法。
世尊前說。
比丘人有六界聚六更四處(一真谛處二施處三慧處四息處也)十八意行。
然後分别。
是為比丘六界六更四處十八意行。
彼作經者亦如是。
說法者前作章。
分别法者後立門。
是謂現尊法故。
或曰。
現修行法故。
如彼修行前以四大造色作章已。
然後彼色微細破散。
彼作經者亦如是。
四大造色法前作章。
破散色法然後立門。
是謂現修法故。
或曰。
現論法故。
此論之法前問後答。
是故現論法故。
是謂彼作經者先作章後立門。
問曰。
何以彼作經先立三結。
後立至九十八使。
答曰。
前已說阿毗昙說相。
當求阿毗昙相。
不應索次第。
契經當求次第。
何以故。
此品次第說。
此品律說本末當求本末。
此義由何生。
但阿毗昙說相。
當求阿毗昙相。
不應求次第。
複次可說所以。
彼作經先立三結後立至九十八使。
但阿毗昙多破散亂合聚。
誰能盡說次第。
但阿毗昙說相當求相。
不應求次第。
前後無在。
尊者婆奢說曰。
一切疑法不違。
若先立三不善根。
後立至九十八使。
彼亦當有此疑。
是故一切疑法不違前後無在。
或曰。
彼作經者意欲爾。
如我先立三結後立至九十八使。
以是故爾。
或曰。
增益法故。
前現三後四五六七九九十八使。
是故增益法故。
或曰。
次第立四沙門果故。
三結永盡立須陀洹果是故彼前立三不善根。
餘盡立斯陀含果。
永盡立阿那含果。
是故此次立彼三有漏。
永盡立阿羅漢果。
是故彼後諸流扼受乃至九十八使。
此一切廣說有漏漏有差降有漏增。
此三有漏。
謂是流扼受至九十八使。
是故次第立四沙門果故。
或曰。
次第立結樹故。
此是結樹前現三後四五六七九九十八使。
是故彼作經者。
先立三結。
後立至九十八使。
廣說章處盡。
鞞婆沙三結處第一 三結身見戒盜疑。
問曰。
三結有何性。
答曰。
身見者。
三界有一種。
此三種。
戒盜者三界有二種。
此六種。
疑者。
三界有四種。
此十二種。
此二十一種是三結性。
此三結性。
已種相身所有自然。
說性已。
當說行。
何以說結結義雲何。
答曰。
縛義是結義。
苦系義是結義。
雜毒義是結義。
縛義是結義者。
縛是結。
結是縛。
雲何知。
答曰。
有契經。
彼契經尊者舍利弗問尊者摩诃拘絺羅。
雲何賢者拘絺羅。
眼系色耶。
色系眼耶。
答曰。
尊者舍利弗。
不眼系色。
不色系眼。
至意法不意系法不法系意。
但此中若淫若欲是彼系也。
尊者舍利弗。
譬如二牛一黑一白一轭一鞅縛系。
尊者舍利弗。
若有作是說。
黑牛系白牛。
白牛系黑牛。
尊者舍利弗。
彼為等說不。
答曰。
不也賢者拘絺羅。
何以故。
答曰。
賢者拘絺羅。
非黑牛系白牛。
非白牛系黑牛。
但以轭鞅系是彼系。
如是尊者舍利弗。
不眼系色不色系眼。
至意法不意系法不法系意。
但此中若淫若欲是彼系(出雜阿含)。
是謂縛義是結義。
苦系義是結義者。
欲界結欲界衆生欲界中苦系。
色界結色界衆生色界中苦系。
無色界結無色界衆生無色界中苦系。
諸欲界結彼是系相。
系苦中非是樂。
諸色無色界結彼是系相。
系苦中非是樂。
是謂苦系義是結義。
雜毒義是結義者。
極妙生處世俗正受如解脫。
除入一切入彼聖所。
除結雜毒故。
如極妙食雜毒。
慧者能除。
以雜毒故。
如是極妙生處世俗正受。
彼聖能除結雜毒故。
是謂系義是縛義苦系義是結義雜毒義是結義。
如佛契經說三結盡須陀洹。
問曰。
如阿毗昙所說。
八十八見所斷盡須陀洹。
如華池喻。
契經所說。
無量苦盡須陀洹(出雜阿含)。
何以故說三結盡須陀洹。
答曰。
是世尊餘言略言。
欲令行言。
世尊為教化故。
或曰。
為人故
别說一切遍非一切遍如九結。
是故彼作經者意欲爾。
三結至九十八使問曰。
何以故作章。
答曰。
為立門故。
不可以無章而得立門。
不可以手莊虛空。
問曰。
何處可莊。
答曰。
莊可莊處。
如是不可以無章而得立門。
或曰。
莫令無章空論也。
或曰。
以久住故。
如此陰品數善造善作章善立門。
百千中可一能得持。
亦有不者。
何況散解亂合聚誰能得持。
是謂以久住故。
或曰。
自無亂知見現故。
若有作經亂知見者。
彼經亦亂。
以此可知。
彼作經者無亂知見。
結作此經不亂善正。
是謂自無亂知見現故作章。
問曰。
何以故佛契經立作章。
答曰。
欲現佛契經無量義故。
此外部少義無義。
少義者。
誦羅摩那十二千章二句義。
羅摩泥将私陀去波羅彌。
還将來。
無義者。
以一女故殺十八垓衆生。
如鐵城滿中草。
外部如是少義無義。
問曰。
佛契經雲何。
答曰。
無量義無邊味。
如大海無量甚深極廣無邊。
佛契經亦如是。
無量義無邊味者。
如尊者舍利弗比。
如是百千那術數作百千經。
盡彼智住不可得。
佛契經二句義至底度彼岸。
是謂佛契經現無量義故。
或曰。
忍問答現契經故。
此外部問亦不忍。
答亦不忍。
猶如猕猴子。
亦不忍搗不忍重搗。
以杵搗便解散。
如是此外部問亦不忍。
答亦不忍。
問事已如被杵搗。
問曰。
佛契經雲何。
答曰。
如成就波羅捺衣。
杵搗亦忍重搗亦忍。
搗重搗益有色柔軟。
佛契經亦如是。
問亦忍答亦忍。
如問如答。
戒色益好功德柔軟。
是故忍問答。
現佛契經故。
或曰。
佛契經開示妙故。
佛說契經。
此三事覆則妙開則不妙。
雲何三。
無明者。
婆羅門語女。
三事開則妙覆則不妙。
雲何三。
明日月佛語(出雜阿含)。
是謂佛契經開示妙故佛契經作章。
問曰。
何以故先作章後立門。
答曰。
治地法故。
如人欲種樹。
先治其地然後種樹。
彼作經者亦如是。
治地法先作章種樹法後立門。
或曰。
基法故。
如人作舍。
彼先作基然後立舍。
彼作經者亦如是。
基法故先作章。
立舍法後立門。
或曰。
木摸法故。
如像師像師弟子前治摸然後立枝節。
彼作經亦如是。
木摸治法前作章。
枝節法後立門或曰。
畫法故。
如畫師畫弟子先摸然後傅辨。
彼作經者亦如是。
摸法者先作章。
傅辨法後立門。
或曰。
綖法故。
如彼巧鬘師鬘弟子前繩綖已然後結種種華鬘。
彼作經者亦如是。
綖法前作章。
鬘法後立門。
或曰。
現尊法佛世尊亦複爾。
說分别法。
世尊前說。
比丘人有六界聚六更四處(一真谛處二施處三慧處四息處也)十八意行。
然後分别。
是為比丘六界六更四處十八意行。
彼作經者亦如是。
說法者前作章。
分别法者後立門。
是謂現尊法故。
或曰。
現修行法故。
如彼修行前以四大造色作章已。
然後彼色微細破散。
彼作經者亦如是。
四大造色法前作章。
破散色法然後立門。
是謂現修法故。
或曰。
現論法故。
此論之法前問後答。
是故現論法故。
是謂彼作經者先作章後立門。
問曰。
何以彼作經先立三結。
後立至九十八使。
答曰。
前已說阿毗昙說相。
當求阿毗昙相。
不應索次第。
契經當求次第。
何以故。
此品次第說。
此品律說本末當求本末。
此義由何生。
但阿毗昙說相。
當求阿毗昙相。
不應求次第。
複次可說所以。
彼作經先立三結後立至九十八使。
但阿毗昙多破散亂合聚。
誰能盡說次第。
但阿毗昙說相當求相。
不應求次第。
前後無在。
尊者婆奢說曰。
一切疑法不違。
若先立三不善根。
後立至九十八使。
彼亦當有此疑。
是故一切疑法不違前後無在。
或曰。
彼作經者意欲爾。
如我先立三結後立至九十八使。
以是故爾。
或曰。
增益法故。
前現三後四五六七九九十八使。
是故增益法故。
或曰。
次第立四沙門果故。
三結永盡立須陀洹果是故彼前立三不善根。
餘盡立斯陀含果。
永盡立阿那含果。
是故此次立彼三有漏。
永盡立阿羅漢果。
是故彼後諸流扼受乃至九十八使。
此一切廣說有漏漏有差降有漏增。
此三有漏。
謂是流扼受至九十八使。
是故次第立四沙門果故。
或曰。
次第立結樹故。
此是結樹前現三後四五六七九九十八使。
是故彼作經者。
先立三結。
後立至九十八使。
廣說章處盡。
鞞婆沙三結處第一 三結身見戒盜疑。
問曰。
三結有何性。
答曰。
身見者。
三界有一種。
此三種。
戒盜者三界有二種。
此六種。
疑者。
三界有四種。
此十二種。
此二十一種是三結性。
此三結性。
已種相身所有自然。
說性已。
當說行。
何以說結結義雲何。
答曰。
縛義是結義。
苦系義是結義。
雜毒義是結義。
縛義是結義者。
縛是結。
結是縛。
雲何知。
答曰。
有契經。
彼契經尊者舍利弗問尊者摩诃拘絺羅。
雲何賢者拘絺羅。
眼系色耶。
色系眼耶。
答曰。
尊者舍利弗。
不眼系色。
不色系眼。
至意法不意系法不法系意。
但此中若淫若欲是彼系也。
尊者舍利弗。
譬如二牛一黑一白一轭一鞅縛系。
尊者舍利弗。
若有作是說。
黑牛系白牛。
白牛系黑牛。
尊者舍利弗。
彼為等說不。
答曰。
不也賢者拘絺羅。
何以故。
答曰。
賢者拘絺羅。
非黑牛系白牛。
非白牛系黑牛。
但以轭鞅系是彼系。
如是尊者舍利弗。
不眼系色不色系眼。
至意法不意系法不法系意。
但此中若淫若欲是彼系(出雜阿含)。
是謂縛義是結義。
苦系義是結義者。
欲界結欲界衆生欲界中苦系。
色界結色界衆生色界中苦系。
無色界結無色界衆生無色界中苦系。
諸欲界結彼是系相。
系苦中非是樂。
諸色無色界結彼是系相。
系苦中非是樂。
是謂苦系義是結義。
雜毒義是結義者。
極妙生處世俗正受如解脫。
除入一切入彼聖所。
除結雜毒故。
如極妙食雜毒。
慧者能除。
以雜毒故。
如是極妙生處世俗正受。
彼聖能除結雜毒故。
是謂系義是縛義苦系義是結義雜毒義是結義。
如佛契經說三結盡須陀洹。
問曰。
如阿毗昙所說。
八十八見所斷盡須陀洹。
如華池喻。
契經所說。
無量苦盡須陀洹(出雜阿含)。
何以故說三結盡須陀洹。
答曰。
是世尊餘言略言。
欲令行言。
世尊為教化故。
或曰。
為人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