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故。
攝一界一入一陰。
少所入及方便及相應及共有。
攝三界二入五陰。
三界者。
意界法界意識界。
二入者。
意入法入。
五陰者。
色痛想行識陰。
問曰。
若爾者。
阿毗昙無漏慧根。
此經何故名阿毗昙。
答曰。
此阿毗昙具名阿毗昙。
如餘具以具為名。
樂具樂為名。
如所說偈。
彼樂抟食 樂為持衣 樂為行步 依山窟間 垢具垢為名。
如彼偈說。
女垢梵行 女縛世間 苦行梵行 此洗無水 使具使為名。
如契經所說(出雜阿含)。
比丘色所使愛色。
若比丘所使彼即是愛。
若愛愛已為魔所縛。
欲具欲為名。
如彼契經說(同上)。
五欲功德世間愛樂念。
鈎具鈎為名。
如契經所說(同上)。
五欲功德是魔魔鈎。
縛具縛為名。
如契經所說(同上)。
比丘受色為魔所縛。
不受者為離魔。
行具行為名。
如契經所說(同上)。
此六細滑入本行報。
報具報為名。
如契經所說(出中阿含)。
諸賢彼一施報。
七生天上為天王。
七生人為人王。
如此中餘具餘為名。
如是阿毗昙具名阿毗昙。
但阿毗昙性無漏慧根是。
如佛契經說。
此鬼長夜無谀谄。
無幻質直設問事者。
盡欲知故無觸娆意。
此亦如法。
我甯可以甚深阿毗昙授之(出中阿含)。
問曰。
此中雲何說甚深阿毗昙。
答曰。
即是無漏慧根。
如佛契經說。
梵摩婆羅門長夜無谀谄。
無幻質直設問者。
盡欲知故無觸娆意。
此亦如法。
我甯可以甚深阿毗昙授之(同上)。
問曰。
此中雲何說甚深阿毗昙。
答曰。
即是無漏慧根。
如佛契經說。
異學須跋無谀谄。
無幻質直設問事者。
盡欲知故無觸娆意。
此亦如法。
我甯可以甚深阿毗昙授之(出雜阿含)。
問曰。
此中雲何說甚深阿毗昙。
答曰。
即是無漏慧根。
如佛契經說。
阿難。
緣起甚深明亦甚深(出中阿含)。
問曰。
此中雲何說甚深。
答曰。
此中說因及緣甚深。
如佛契經說。
此處甚深。
如此經緣起此亦極甚深。
所謂舍離一切生死。
愛盡無欲滅盡涅槃(出雜阿含)。
問曰。
此中雲何說甚深。
答曰。
此中因及緣。
因及緣舍離說甚深。
如佛契經說。
一切法甚深故難見。
難見故甚深(出雜阿含)。
問曰。
此中雲何說甚深。
答曰。
此中說一切法甚深。
如佛契經說。
何故汝愚人盲無目。
論甚深阿毗昙(出中阿含)。
問曰。
此中雲何說甚深阿毗昙。
答曰。
意生也。
如佛契經說。
先尼我法甚深難見難覺。
非察行汝不審彼法。
何以故。
如汝長夜異見異忍異欲異樂(出雜阿含)。
問曰。
此中雲何說甚深。
答曰。
此中說空三昧甚深。
何以故。
答曰。
空無我。
彼異學計有我。
不審知彼但阿毗昙性無漏慧根。
由彼故諸世間所修慧不淨。
安般念意止暖來頂忍世間第一法一切阿毗昙得名。
由彼故諸思慧用。
斷諸法自相及共相。
壞愚種及緣愚。
于法中不颠倒行。
此亦一切阿毗昙得名。
由彼故諸生所得報聞善慧。
彼于此十二部聞受持思惟稱量。
觀此一切阿毗昙得名。
雖有是但阿毗昙性無漏慧根。
問曰。
阿毗昙有何句義。
尊者婆須蜜說曰。
此究竟智。
此斷智。
此第一義智。
此無欺智。
是謂阿毗昙。
重說曰。
此無非法在上。
是謂阿毗昙。
若有學自相共相。
彼盡其力不能勝。
以是故無非法在上。
是謂阿毗昙。
尊者昙摩多羅說曰。
諸尊染污清淨縛解輪轉出要。
謂之法也。
從此故名身句身味身次第嚴治安處造作。
是謂阿毗昙。
尊者瞿沙說曰。
諸趣解脫當求智時。
未顯示顯示。
是謂阿毗昙。
所謂此苦苦因。
此道道果。
是求道。
此無礙道解脫道。
是增益道。
是向是果。
是故說諸趣解脫當求智時未顯示顯示是謂阿毗昙。
昙無德說曰。
此法無比。
是謂阿毗昙。
問曰。
此有何無比。
答曰。
如所說偈。
智為世間妙 能趣有所至 能用等正智 生老病死盡 複次慧過一切法上。
如所說諸妙聖弟子。
以慧刀斷一切結縛使。
惱纏重斷打重打割剝(出雜阿含)。
以是故說此法無比。
是謂阿毗昙。
鞞婆阇婆提說曰。
此法明能照。
是謂阿毗昙。
如所說世間無有明與慧等(同上)。
複如所說諸所有明。
慧明說第一(同上)。
是故說此法明能照。
是謂阿毗昙。
舍提說曰。
未盡能盡未擇能擇。
是謂阿毗昙。
問曰。
何所盡。
答曰。
結縛使惱纏也。
問曰。
何所擇。
答曰。
界入陰緣起。
是故說未盡能盡未擇能擇。
是謂阿毗昙。
譬喻者。
說曰。
法次法向。
是謂阿毗昙。
問曰。
雲何法次法。
答曰。
佛契經說。
涅槃第一義法。
彼次更有何法。
謂聖八道也。
是故說法次法。
是謂阿毗昙。
尊者婆跋芩說曰。
增上事增上轉故。
是謂阿毗昙。
如所說最上長增上長最上慢增上慢。
此亦爾(序阿毗昙竟也)。
三結三不善根三有漏。
四流四轭四受四縛。
五蓋五結五下結五上結五見。
六身愛。
七使九結九十八使。
此一切佛契經除五結九十八使。
除五結已當立五上結。
何以故。
答曰。
彼是佛契經除九十八使已無所立。
問曰。
何以故爾。
答曰。
尊者昙無多羅。
盡以阿毗昙于四阿鋡契經等觀于中。
非佛契經舍之。
此非佛契經。
是故應舍之。
或曰。
此五結于章不應舍。
何以故。
答曰。
此佛說契經增一阿鋡五法中于久時已來亡失。
彼作經者願智觀已立此阿毗昙章。
佛說無量部久時亡失。
說者增一阿鋡從一法至百法。
今從一法至十法。
于此一多有失不存。
如是至十。
複說尊者舍那婆阿羅漢。
是耆婆師。
彼般涅槃日。
即彼日亡失七十千生經。
阿毗昙中亡失十千經。
從是以來佛法不複行。
如是此無量部久時亡失。
如是佛契經說五結。
一增阿含于五法中久時亡失。
彼作經者願智觀已立此阿毗昙章。
問曰。
九十八使非佛契經。
何以故。
于此章不舍。
答曰。
此一切是契經義。
契經采契經說。
佛契經中說七使分别界分别種分别行。
攝已便有九十一使。
或曰。
俱非佛契經。
于章中俱不應舍。
問曰。
五結非佛契經。
于此章中何以不舍。
答曰。
彼作經者意欲爾。
如我别說一切遍結。
别說非一切遍。
别說一切遍非一切遍。
彼别說一切遍結如三結。
攝一界一入一陰。
少所入及方便及相應及共有。
攝三界二入五陰。
三界者。
意界法界意識界。
二入者。
意入法入。
五陰者。
色痛想行識陰。
問曰。
若爾者。
阿毗昙無漏慧根。
此經何故名阿毗昙。
答曰。
此阿毗昙具名阿毗昙。
如餘具以具為名。
樂具樂為名。
如所說偈。
彼樂抟食 樂為持衣 樂為行步 依山窟間 垢具垢為名。
如彼偈說。
女垢梵行 女縛世間 苦行梵行 此洗無水 使具使為名。
如契經所說(出雜阿含)。
比丘色所使愛色。
若比丘所使彼即是愛。
若愛愛已為魔所縛。
欲具欲為名。
如彼契經說(同上)。
五欲功德世間愛樂念。
鈎具鈎為名。
如契經所說(同上)。
五欲功德是魔魔鈎。
縛具縛為名。
如契經所說(同上)。
比丘受色為魔所縛。
不受者為離魔。
行具行為名。
如契經所說(同上)。
此六細滑入本行報。
報具報為名。
如契經所說(出中阿含)。
諸賢彼一施報。
七生天上為天王。
七生人為人王。
如此中餘具餘為名。
如是阿毗昙具名阿毗昙。
但阿毗昙性無漏慧根是。
如佛契經說。
此鬼長夜無谀谄。
無幻質直設問事者。
盡欲知故無觸娆意。
此亦如法。
我甯可以甚深阿毗昙授之(出中阿含)。
問曰。
此中雲何說甚深阿毗昙。
答曰。
即是無漏慧根。
如佛契經說。
梵摩婆羅門長夜無谀谄。
無幻質直設問者。
盡欲知故無觸娆意。
此亦如法。
我甯可以甚深阿毗昙授之(同上)。
問曰。
此中雲何說甚深阿毗昙。
答曰。
即是無漏慧根。
如佛契經說。
異學須跋無谀谄。
無幻質直設問事者。
盡欲知故無觸娆意。
此亦如法。
我甯可以甚深阿毗昙授之(出雜阿含)。
問曰。
此中雲何說甚深阿毗昙。
答曰。
即是無漏慧根。
如佛契經說。
阿難。
緣起甚深明亦甚深(出中阿含)。
問曰。
此中雲何說甚深。
答曰。
此中說因及緣甚深。
如佛契經說。
此處甚深。
如此經緣起此亦極甚深。
所謂舍離一切生死。
愛盡無欲滅盡涅槃(出雜阿含)。
問曰。
此中雲何說甚深。
答曰。
此中因及緣。
因及緣舍離說甚深。
如佛契經說。
一切法甚深故難見。
難見故甚深(出雜阿含)。
問曰。
此中雲何說甚深。
答曰。
此中說一切法甚深。
如佛契經說。
何故汝愚人盲無目。
論甚深阿毗昙(出中阿含)。
問曰。
此中雲何說甚深阿毗昙。
答曰。
意生也。
如佛契經說。
先尼我法甚深難見難覺。
非察行汝不審彼法。
何以故。
如汝長夜異見異忍異欲異樂(出雜阿含)。
問曰。
此中雲何說甚深。
答曰。
此中說空三昧甚深。
何以故。
答曰。
空無我。
彼異學計有我。
不審知彼但阿毗昙性無漏慧根。
由彼故諸世間所修慧不淨。
安般念意止暖來頂忍世間第一法一切阿毗昙得名。
由彼故諸思慧用。
斷諸法自相及共相。
壞愚種及緣愚。
于法中不颠倒行。
此亦一切阿毗昙得名。
由彼故諸生所得報聞善慧。
彼于此十二部聞受持思惟稱量。
觀此一切阿毗昙得名。
雖有是但阿毗昙性無漏慧根。
問曰。
阿毗昙有何句義。
尊者婆須蜜說曰。
此究竟智。
此斷智。
此第一義智。
此無欺智。
是謂阿毗昙。
重說曰。
此無非法在上。
是謂阿毗昙。
若有學自相共相。
彼盡其力不能勝。
以是故無非法在上。
是謂阿毗昙。
尊者昙摩多羅說曰。
諸尊染污清淨縛解輪轉出要。
謂之法也。
從此故名身句身味身次第嚴治安處造作。
是謂阿毗昙。
尊者瞿沙說曰。
諸趣解脫當求智時。
未顯示顯示。
是謂阿毗昙。
所謂此苦苦因。
此道道果。
是求道。
此無礙道解脫道。
是增益道。
是向是果。
是故說諸趣解脫當求智時未顯示顯示是謂阿毗昙。
昙無德說曰。
此法無比。
是謂阿毗昙。
問曰。
此有何無比。
答曰。
如所說偈。
智為世間妙 能趣有所至 能用等正智 生老病死盡 複次慧過一切法上。
如所說諸妙聖弟子。
以慧刀斷一切結縛使。
惱纏重斷打重打割剝(出雜阿含)。
以是故說此法無比。
是謂阿毗昙。
鞞婆阇婆提說曰。
此法明能照。
是謂阿毗昙。
如所說世間無有明與慧等(同上)。
複如所說諸所有明。
慧明說第一(同上)。
是故說此法明能照。
是謂阿毗昙。
舍提說曰。
未盡能盡未擇能擇。
是謂阿毗昙。
問曰。
何所盡。
答曰。
結縛使惱纏也。
問曰。
何所擇。
答曰。
界入陰緣起。
是故說未盡能盡未擇能擇。
是謂阿毗昙。
譬喻者。
說曰。
法次法向。
是謂阿毗昙。
問曰。
雲何法次法。
答曰。
佛契經說。
涅槃第一義法。
彼次更有何法。
謂聖八道也。
是故說法次法。
是謂阿毗昙。
尊者婆跋芩說曰。
增上事增上轉故。
是謂阿毗昙。
如所說最上長增上長最上慢增上慢。
此亦爾(序阿毗昙竟也)。
三結三不善根三有漏。
四流四轭四受四縛。
五蓋五結五下結五上結五見。
六身愛。
七使九結九十八使。
此一切佛契經除五結九十八使。
除五結已當立五上結。
何以故。
答曰。
彼是佛契經除九十八使已無所立。
問曰。
何以故爾。
答曰。
尊者昙無多羅。
盡以阿毗昙于四阿鋡契經等觀于中。
非佛契經舍之。
此非佛契經。
是故應舍之。
或曰。
此五結于章不應舍。
何以故。
答曰。
此佛說契經增一阿鋡五法中于久時已來亡失。
彼作經者願智觀已立此阿毗昙章。
佛說無量部久時亡失。
說者增一阿鋡從一法至百法。
今從一法至十法。
于此一多有失不存。
如是至十。
複說尊者舍那婆阿羅漢。
是耆婆師。
彼般涅槃日。
即彼日亡失七十千生經。
阿毗昙中亡失十千經。
從是以來佛法不複行。
如是此無量部久時亡失。
如是佛契經說五結。
一增阿含于五法中久時亡失。
彼作經者願智觀已立此阿毗昙章。
問曰。
九十八使非佛契經。
何以故。
于此章不舍。
答曰。
此一切是契經義。
契經采契經說。
佛契經中說七使分别界分别種分别行。
攝已便有九十一使。
或曰。
俱非佛契經。
于章中俱不應舍。
問曰。
五結非佛契經。
于此章中何以不舍。
答曰。
彼作經者意欲爾。
如我别說一切遍結。
别說非一切遍。
别說一切遍非一切遍。
彼别說一切遍結如三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