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性論 第三卷
關燈
小
中
大
故。
若法已滅。
則非現在。
若現在則不滅。
以有無不得并故。
複次依現在陰。
修聖道時。
不應得涅槃故。
八聖道者。
依現在五陰得成。
是時現世五陰實有未無。
此中永無得涅槃義。
雲何如此。
汝立計言。
現世五陰無處名為涅槃。
依現五陰。
修八聖道。
得于涅槃。
是故汝執現世五陰無名涅槃者。
是義不然。
若汝言是時煩惱非現在故。
無過失者。
是亦不然。
若汝言修八聖道時。
五陰現在者。
則諸煩惱非是現世。
是時煩惱不得生故。
由八聖道得證得見。
是故現世得涅槃者。
是義不然。
何以故。
煩惱先非現世故。
修道則無用。
修聖道時。
是諸煩惱未除滅故。
汝見非相應。
便言非現世。
若随逆流。
初修行時。
煩惱已不相應。
此不相應。
則非現世。
此即是汝所計涅槃。
若汝執此是涅槃者。
聖道未起時。
已應滅惑。
已得涅槃故。
後修聖道。
則無複用。
是八聖道能滅諸惑。
及得涅槃者。
是義不可。
故知煩惱滅處不名涅槃。
若汝說由聖言故。
欲等滅盡名為涅槃。
如吉祥經偈說 滅盡及離欲 無死堕微妙 若人見此經 成佛得寂滅 無法與此等 若證則無憂 是真妙法寶 由是義吉祥 若汝言欲等諸惑非現世非有是盡。
由此三義名滅谛者。
是義不然。
何以故。
第四果同此義故。
佛經中說。
何者名阿羅漢果。
以三界惑盡名羅漢果。
但以欲等滅為果。
此果實不如此正以出世果報四陰戒等五身為羅漢果但由此惑滅羅漢果得成故。
于果中說此因名。
涅槃亦爾。
由涅槃故諸惑得滅。
是故因中說于果名。
是故汝說由八聖道能得涅槃道不空者。
是義不然。
複次法身住時短促。
有為法相。
非功用得。
是三過失。
于汝義則壞。
若汝所說欲等惑滅。
說名法身。
汝所立義中。
則有三失。
一是住時短促。
短促者。
諸法念念不住。
是名滅盡。
以滅盡故。
不得暫住。
汝雲何立此滅盡義。
為法身耶。
以短促時故。
失法身常義。
二有為法相過失者。
若此滅盡是法身。
法身則是有為法相。
法身若是有為相者。
無有是處。
三有非功用過失者。
此一切諸法依因緣滅則是自性。
何以故。
滅為本故。
若滅非功用得。
法身亦不因功用而得。
既無功而得者。
睡眠狂醉等亦應皆得涅槃。
以此三失故。
汝義不成。
複次若滅盡為涅槃者。
則與有為諸法相應。
以滅有同動苦二法故。
夫有為法皆為欲等惑火所燃。
故恒散動不住。
則為生老死等所壞。
是故恒苦。
如佛說言。
比丘。
生老死等。
是有為法。
故一切有為。
恒燃恒苦。
是死者。
即是滅盡。
此滅盡即有為。
若是有為。
故知。
汝立法身。
不得是常。
既非常者。
汝義甯立何以故。
則汝義計最靜為動。
最樂為苦。
是故不然。
若汝說從此一滅永無複生為涅槃者。
是義不然。
何以故。
不離前諸過失故。
汝言永滅者。
生與死滅不異故。
是義不可。
若汝說永滅為涅槃者。
道亦應成涅槃。
何以故。
無有一滅永不複生。
無有此法。
我今随汝意說我願有此滅。
若有此滅。
終不能離前諸失故。
又道滅後煩惱亦複不生。
若謂永滅是涅槃者。
是道用滅應是涅槃。
又若汝說能滅為涅槃者。
無别涅槃以為能滅。
唯以道用正為能滅。
故知。
道體應能為滅。
若汝說煩惱不生為涅槃者。
是義不然。
何以故。
不免二種失故。
若煩惱不生。
即與滅盡同體如前死滅等五難過失故。
是不生者。
為在道前。
為在道後。
若在道前。
未修道時。
已應得之。
修道無用。
若在道後。
則屬未來。
過三世義。
則不成立。
又汝立無生。
其義雲何。
為是有惑故無生。
為是無惑故無生。
若煩惱有則無無生。
何以故。
有無二法不得一時同處故。
譬如一人行時不住住時不行。
以二法相違行住不得俱故。
故知。
煩惱在時。
則不得立。
以無生故。
若無煩惱。
立無生者。
是時煩惱既無約。
誰而辯無生耶。
譬如人說石女之女不能生兒。
複次汝立煩惱無生者。
為是物有。
為非物有。
是物有者。
如四大等。
有實法。
有假名。
此等是有物。
非物有者。
如空花兔角等。
了自無故。
故言非物有。
若言是有物者。
則由四緣所成。
四緣所成故。
無生義則不立。
以是義故。
有為無為則無差别。
若汝說是物有。
不為四緣成者。
即同邪見外道所執自性鄰虛我時方等故。
若非有物是涅槃者。
但有名字。
便如人說兔角尖利。
若爾即同前破。
則修道無用。
外曰。
若不取無生為涅槃者。
雲何佛說無生滅盡為涅槃耶。
答曰。
道依涅槃能使煩惱未來不生現在者。
滅因中說果故。
名涅槃為無生滅盡。
外曰。
何故果說因名。
而不直取果體自名。
答曰。
極微細故。
一切法中無有能細涅槃之者。
是故若得此法。
一切欲等諸惑滅。
不更生故。
假此粗名。
顯以細理。
理相可知。
故此經中作此說也。
問曰。
雲何知此涅槃極微細耶。
答曰。
大仙不樂說法故。
無分别聖智所知故。
大師觀涅槃。
極微細故。
觀衆生根性。
不相稱故。
是故佛心回向寂靜。
入于涅槃。
不欲說法。
故經言。
我甯不說法。
疾入于涅槃故。
無分别聖智所知者。
如摩健持經說。
世尊。
若涅槃是有。
我今自有聰明利智。
雲何不見。
佛言。
涅槃實有。
汝今未得無分别聖智故
若法已滅。
則非現在。
若現在則不滅。
以有無不得并故。
複次依現在陰。
修聖道時。
不應得涅槃故。
八聖道者。
依現在五陰得成。
是時現世五陰實有未無。
此中永無得涅槃義。
雲何如此。
汝立計言。
現世五陰無處名為涅槃。
依現五陰。
修八聖道。
得于涅槃。
是故汝執現世五陰無名涅槃者。
是義不然。
若汝言是時煩惱非現在故。
無過失者。
是亦不然。
若汝言修八聖道時。
五陰現在者。
則諸煩惱非是現世。
是時煩惱不得生故。
由八聖道得證得見。
是故現世得涅槃者。
是義不然。
何以故。
煩惱先非現世故。
修道則無用。
修聖道時。
是諸煩惱未除滅故。
汝見非相應。
便言非現世。
若随逆流。
初修行時。
煩惱已不相應。
此不相應。
則非現世。
此即是汝所計涅槃。
若汝執此是涅槃者。
聖道未起時。
已應滅惑。
已得涅槃故。
後修聖道。
則無複用。
是八聖道能滅諸惑。
及得涅槃者。
是義不可。
故知煩惱滅處不名涅槃。
若汝說由聖言故。
欲等滅盡名為涅槃。
如吉祥經偈說 滅盡及離欲 無死堕微妙 若人見此經 成佛得寂滅 無法與此等 若證則無憂 是真妙法寶 由是義吉祥 若汝言欲等諸惑非現世非有是盡。
由此三義名滅谛者。
是義不然。
何以故。
第四果同此義故。
佛經中說。
何者名阿羅漢果。
以三界惑盡名羅漢果。
但以欲等滅為果。
此果實不如此正以出世果報四陰戒等五身為羅漢果但由此惑滅羅漢果得成故。
于果中說此因名。
涅槃亦爾。
由涅槃故諸惑得滅。
是故因中說于果名。
是故汝說由八聖道能得涅槃道不空者。
是義不然。
複次法身住時短促。
有為法相。
非功用得。
是三過失。
于汝義則壞。
若汝所說欲等惑滅。
說名法身。
汝所立義中。
則有三失。
一是住時短促。
短促者。
諸法念念不住。
是名滅盡。
以滅盡故。
不得暫住。
汝雲何立此滅盡義。
為法身耶。
以短促時故。
失法身常義。
二有為法相過失者。
若此滅盡是法身。
法身則是有為法相。
法身若是有為相者。
無有是處。
三有非功用過失者。
此一切諸法依因緣滅則是自性。
何以故。
滅為本故。
若滅非功用得。
法身亦不因功用而得。
既無功而得者。
睡眠狂醉等亦應皆得涅槃。
以此三失故。
汝義不成。
複次若滅盡為涅槃者。
則與有為諸法相應。
以滅有同動苦二法故。
夫有為法皆為欲等惑火所燃。
故恒散動不住。
則為生老死等所壞。
是故恒苦。
如佛說言。
比丘。
生老死等。
是有為法。
故一切有為。
恒燃恒苦。
是死者。
即是滅盡。
此滅盡即有為。
若是有為。
故知。
汝立法身。
不得是常。
既非常者。
汝義甯立何以故。
則汝義計最靜為動。
最樂為苦。
是故不然。
若汝說從此一滅永無複生為涅槃者。
是義不然。
何以故。
不離前諸過失故。
汝言永滅者。
生與死滅不異故。
是義不可。
若汝說永滅為涅槃者。
道亦應成涅槃。
何以故。
無有一滅永不複生。
無有此法。
我今随汝意說我願有此滅。
若有此滅。
終不能離前諸失故。
又道滅後煩惱亦複不生。
若謂永滅是涅槃者。
是道用滅應是涅槃。
又若汝說能滅為涅槃者。
無别涅槃以為能滅。
唯以道用正為能滅。
故知。
道體應能為滅。
若汝說煩惱不生為涅槃者。
是義不然。
何以故。
不免二種失故。
若煩惱不生。
即與滅盡同體如前死滅等五難過失故。
是不生者。
為在道前。
為在道後。
若在道前。
未修道時。
已應得之。
修道無用。
若在道後。
則屬未來。
過三世義。
則不成立。
又汝立無生。
其義雲何。
為是有惑故無生。
為是無惑故無生。
若煩惱有則無無生。
何以故。
有無二法不得一時同處故。
譬如一人行時不住住時不行。
以二法相違行住不得俱故。
故知。
煩惱在時。
則不得立。
以無生故。
若無煩惱。
立無生者。
是時煩惱既無約。
誰而辯無生耶。
譬如人說石女之女不能生兒。
複次汝立煩惱無生者。
為是物有。
為非物有。
是物有者。
如四大等。
有實法。
有假名。
此等是有物。
非物有者。
如空花兔角等。
了自無故。
故言非物有。
若言是有物者。
則由四緣所成。
四緣所成故。
無生義則不立。
以是義故。
有為無為則無差别。
若汝說是物有。
不為四緣成者。
即同邪見外道所執自性鄰虛我時方等故。
若非有物是涅槃者。
但有名字。
便如人說兔角尖利。
若爾即同前破。
則修道無用。
外曰。
若不取無生為涅槃者。
雲何佛說無生滅盡為涅槃耶。
答曰。
道依涅槃能使煩惱未來不生現在者。
滅因中說果故。
名涅槃為無生滅盡。
外曰。
何故果說因名。
而不直取果體自名。
答曰。
極微細故。
一切法中無有能細涅槃之者。
是故若得此法。
一切欲等諸惑滅。
不更生故。
假此粗名。
顯以細理。
理相可知。
故此經中作此說也。
問曰。
雲何知此涅槃極微細耶。
答曰。
大仙不樂說法故。
無分别聖智所知故。
大師觀涅槃。
極微細故。
觀衆生根性。
不相稱故。
是故佛心回向寂靜。
入于涅槃。
不欲說法。
故經言。
我甯不說法。
疾入于涅槃故。
無分别聖智所知者。
如摩健持經說。
世尊。
若涅槃是有。
我今自有聰明利智。
雲何不見。
佛言。
涅槃實有。
汝今未得無分别聖智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