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大乘論本卷中

關燈
别故。

    所以者何。

    由此意識用自名言熏習為種子。

    及用一切識名言熏習為種子。

    是故意識無邊行相分别而轉。

    普于一切分别計。

    度故名遍計。

    又依他起自性名所遍計。

    又若由此相令依他起自性成所遍計。

    此中是名遍計所執自性。

    由此相者是如此義。

    複次雲何遍計能遍計度。

    緣何境界。

    取何相貌。

    由何執著。

    由何起語。

    由何言說。

    何所增益。

    謂緣名為境。

    于依他起自性中取彼相貌。

    由見執著。

    由尋起語。

    由見聞等四種言說而起言說。

    于無義中增益為有。

    由此遍計能遍計度。

     複次此三自性為異為不異。

    應言非異非不異。

    謂依他起自性由異門故。

    成依他起。

    即此自性由異門故。

    成遍計所執。

    即此自性由異門故。

    成圓成實。

    由何異門此依他起成依他起。

    依他熏習種子起故。

    由何異門即此自性成遍計所執。

    由是遍計所緣相故。

    又是遍計所遍計故。

    由何異門即此自性成圓成實。

    如所遍計畢竟不如是有故。

     此三自性各有幾種。

    謂依他起略有二種。

    一者依他熏習種子而生起故。

    二者依他雜染清淨性不成故。

    由此二種依他别故。

    名依他起。

    遍計所執亦有二種。

    一者自性遍計執故。

    二者差别遍計執故。

    由此故名遍計所執。

    圓成實性亦有二種。

    一者自性圓成實故。

    二者清淨圓成實故。

    由此故成圓成實性。

     複次遍計有四種。

    一自性遍計。

    二差别遍計。

    三有覺遍計。

    四無覺遍計。

    有覺者。

    謂善名言。

    無覺者。

    謂不善名言。

    如是遍計複有五種。

    一依名遍計義自性。

    謂如是名有如是義。

    二依義遍計名自性。

    謂如是義有如是名。

    三依名遍計名自性。

    謂遍計度未了義。

    名四依義遍計義自性。

    謂遍計度未了名義。

    五依二遍計二自性。

    謂遍計度此名此義如是體性。

     複次總攝一切分别略有十種。

    一根本分别謂阿賴耶識。

    二緣相分别。

    謂色等識。

    三顯相分别。

    謂眼識等并所依識。

    四緣相變異分别。

    謂老等變異。

    樂受等變異。

    貪等變異。

    逼害時節代謝等變異。

    奈落迦等諸趣變異。

    及欲界等諸界變異。

    五顯相變異分别。

    謂即如前所說變異所有變異。

    六他引分别。

    謂聞非正法類及聞正法類分别。

    七不如理分别。

    謂諸外道聞非正法類分别。

    八如理分别。

    謂正法中聞正法類分别。

    九執著分别。

    謂不如理作意類。

    薩迦耶見為本。

    六十二見趣相應分别。

    十散動分别。

    謂諸菩薩十種分别。

    一無相散動。

    二有相散動。

    三增益散動。

    四損減散動。

    五一性散動。

    六異性散動。

    七自性散動。

    八差别散動。

    九如名取義散動。

    十如義取名散動。

    為對治此十種散動。

    一切般若波羅蜜多中說無分别智。

    如是所治能治應知。

    具攝般若波羅蜜多義。

     若由異門依他起自性有三自性。

    雲何三自性不成無差别。

    若由異門成依他起。

    不即由此成遍計所執及圓成實。

    若由異門成遍計所執。

    不即由此成依他起及圓成實。

    若由異門成圓成實不即由此成依他起及遍計所執。

     複次雲何得知。

    如依他起自性遍計所執。

    自性顯現而非稱體。

    由名前覺無稱體相違故。

    由名有衆多多體相違故。

    由名不決定雜體相違故。

    此中有二頌。

     由名前覺無  多名不決定 成稱體多體  雜體相違故 法無而可得  無染而有淨 應知如幻等  亦複似虛空 複次何故如所顯現實無所有。

    而依他起自性非一切。

    一切都無所有。

    此若無者。

    圓成實自性亦無所有。

    此若無者。

    則一切皆無。

    若依他起及圓成實自性無有。

    應成無有染淨過失。

    既現可得雜染清淨。

    是故不應一切皆無此中有頌。

     若無依他起  圓成實亦無 一切種若無  恒時無染淨 諸佛世尊于大乘中說方廣教。

    彼教中言。

    雲何應知遍計所執自性。

    應知異門說無所有。

    雲何應知依他起自性。

    應知譬如幻炎夢像光影谷響水月變化。

    雲何應知圓成實自性。

    應知宣說四清淨法。

    何等名為四清淨法。

    一者自性清淨。

    謂真如空實際無相勝義法界。

    二者離垢清淨。

    謂即此離一切障垢。

    三者得此道清淨。

    謂一切菩提分法波羅蜜多等。

    四者生此境清淨。

    謂諸大乘妙正法教由此法教清淨緣故。

    非遍計所執自性。

    最淨法界等流性故。

    非依他起自性。

    如是四法總攝一切清淨法盡。

    此中有二頌。

     幻等說于生  說無計所執 若說四清淨  是謂圓成實 自性與離垢  清淨道所緣 一切清淨法  皆四相所攝 複次何緣。

    如經所說。

    于依他起自性說幻等喻。

    于依他起自性為除他虛妄疑故。

    他複雲何。

    于依他起自性有虛妄疑。

    由他于此有如是疑。

    雲何實無有義而成所行境界。

    為除此疑說幻事喻。

    雲何無義心心法轉。

    為除此疑說陽炎喻。

    雲何無義有愛非愛受用差别。

    為除此疑說所夢喻。

    雲何無義淨不淨業愛非愛果差别而生。

    為除此疑說影像喻。

    雲何無義種種識轉。

    為除此疑說光影喻。

    雲何無義種種戲論言說而轉。

    為除此疑說谷響喻。

    雲何無義而有實取諸三摩地所行境轉。

    為除此疑說水月喻。

    雲何無義有諸菩薩無颠倒心。

    為辦有情諸利樂事故思受生。

    為除此疑說變化喻。

    世尊依何密意。

    于梵問經中說。

    如來不得生死不得涅槃。

    于依他起自性中。

    依遍計所執自性及圓成實自性。

    生死涅槃無差别密意。

    何以故。

    即此依他起自性。

    由遍計所執分成生死。

    由圓成實分成涅槃故。

     阿毗達摩大乘經中。

    薄伽梵說法有三種。

    一雜染分。

    二清淨分。

    三彼二分。

    依何密意作如是說。

    于依他起自性中遍計所執自性是雜染分。

    圓成實自性是清淨分。

    即依他起是彼二分。

    依此密意作如是說。

    于此義中以何喻顯。

    以金土藏為喻顯示。

    譬如世間金土藏中三法可得。

    一地界二土三金。

    于地界中土非實有而現可得。

    金是實有而不可得。

    火燒煉時土相不現金相顯現。

    又此地界土顯現時虛妄顯現。

    金顯現時真實顯現。

    是故地界是彼二分。

    識亦如是。

    無分别智火未燒時。

    于此識中所有虛妄。

    遍計所執自性顯現。

    所有真實圓成實自性不顯現。

    此識若為無分别智火所燒時。

    于此識中所有真實圓成實自性顯現。

    所有虛妄遍計所執自性不顯現。

    是故此虛妄分别識依他起自性有彼二分。

    如金土藏中所有地界。

     世尊有處說一切法常。

    有處說一切法無常。

    有處說一切法非常非無常。

    依何密意作如是說。

    謂依他起自性由圓成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