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止觀卷第七上
關燈
小
中
大
力。
既知是已深生改悔發大誓願。
卑如江海穢濁歸之。
屈如橋梁人馬踐之。
當耐勞苦猶如射垛衆箭湊之。
無恨無怨如富樓那被罵喜免手乃至被刃喜疾滅。
無辜惱者。
忍力轉盛。
如揩金磨鏡。
羼提仙人強軟俱安。
自忍化他贊法贊者。
大誓不動。
稱十方佛為證為救佛放忍光二世嗔障重罪銷滅。
得與事理諸念相應。
于諸違境忍力成就。
是為事油助增道明。
若如上修而不入者。
當複思惟四種道品各八精進。
為毗梨耶所攝。
大論雲。
前三易成不須精進。
後二難成必須精進。
精進故得三菩提。
阿難說精進覺佛即起坐。
如大施杼海乃可相應。
而今放逸倚卧縱緩忘失本心。
無複進力。
雖在道場雜諸惡覺名之為污。
日不如日名之為退。
退則非進污則非精。
何能契理。
或先世懈怠罪障覆心。
如穴鼻無鈎狂醉越逸。
初中後夜不克己競時。
薳複遷延稆度日月。
當發誓願刻骨銘心。
身命許道推死在前。
無量劫來唐愛護惜。
今求三昧決定應舍。
以夜繼晝呵責過患。
行法匪懈端直其身。
無複難心苦心。
設有病惱不以為患。
一生不克曆劫不休。
自進化他贊法贊者。
稱十方佛為證為救。
感佛進光得與理觀八進相應。
若與三藏相應即成生生精進。
通相應即成生不生精進。
别相應即成不生生精進圓相應即成不生不生牢強精進。
開涅槃門見于佛性。
是為事油助增觀明。
精進有通體列體(雲雲)。
若如上修不得悟者。
當自思惟理觀道品各有八定。
為禅度所攝。
但是解心實未證得。
雖言根本事定不成。
乃至雖言無作定首楞嚴不成。
若無定者平地颠堕。
或二世散動三昧不開。
為是義故一心決果初中後夜身端心寂。
疲苦邪想若起疾滅。
自禅教他贊法贊者。
大誓不動盡命為期。
乃至後世不證不止。
稱十方佛為明為救。
感佛定光散動障破。
事禅開發與四觀相應。
大論釋禅度先列諸禅法。
次明無所得顯波羅蜜相。
後廣釋九想八念等。
皆于禅中開出。
諸禅法甚多。
今但取五門為助道也。
若禅思時心多覺觀遍緣三毒。
當用數息為治。
數若不成即知心去。
去即追還從初更數。
防散錄心此為良治。
以心住故或發欲界定。
乃至七依定皆能入。
若不得般若方便成凡夫法。
若得方便成摩诃衍。
故請觀音雲。
若數息心定。
毛孔見佛住首楞嚴得不退轉。
是為數息開解脫門。
即與三藏八定相應。
乃至與無作八定相應。
是為事油助增道明。
若緣女色耽湎在懷惑着不離。
當用不淨觀為治。
觀所愛人初死之相。
言語适爾。
奄便那去。
身冷色變蟲膿流出。
不淨臭處穢惡充滿。
捐棄冢間如朽敗木。
昔所愛重今何所見。
是為惡物令我憂勞。
既識欲過淫心即息。
餘八想亦治淫欲。
大論雲。
多淫者令觀九想。
于緣不自在令觀背舍。
緣不廣普令觀勝處。
不能轉變令觀十一切處。
若有怖畏令修八念。
皆以不淨為初門。
悉治淫火。
開解脫門與四種八定相應。
助油增明(雲雲)。
若攀緣嗔恚。
當用慈心為治。
上忍度是通治。
今别約慈無量心。
餘三心或是樂欲等(雲雲)。
悲無量為對治者。
緣衆生苦深起愍傷欲拔其苦。
緣此心入定與悲相應。
慈者想衆生得樂。
緣此心入與慈定相應。
喜心者想衆生得樂。
生大歡喜。
緣此心入與喜定相應。
舍心者舍愛憎想住平等觀。
緣此心入與舍定相應。
得此四定者于諸衆生嗔無從生。
下更廣說。
若攀緣邪倒。
當用因緣觀治之。
毗昙以界方便破我。
今因緣破我。
三世破斷常二世破我。
一念破性。
此定若成。
即與理觀相應助開涅槃門。
若睡障道罪起。
即用念佛觀治之。
緣于應佛無相之相。
緣相分明破障道罪。
見十方佛。
與理觀相應開涅槃門。
若如上修而不入者。
或非其宜當自思惟。
理觀之中具四念處。
慧根。
慧力。
擇。
喜覺分。
正見。
正思惟。
如是十法智度所攝。
此是理觀。
此解不明由于二世愚癡迷僻昏覆精神。
故令三昧不顯。
應當改革發大誓願。
令事觀明了破四颠倒。
谛觀此身從頭至足。
但是種子不淨。
乃至究竟五種不淨。
所謂是身攬他遺體。
吐淚赤白二渧和合。
托識其中以為體質。
是名種子不淨。
居二藏間穢濁浃潤。
乍懸。
乍壓或熱或冷。
七日一變十月懷抱。
若六疱成就形相具足。
日月已滿。
轉向産門。
大論雲。
此身非化生亦非蓮華生。
但從尿道出。
此處卑猥底中厮惡。
是名住處不淨。
既生出已眠卧糞穢。
乳哺将養自小之大。
耳貯結聍眼流眵淚。
鼻孔垂膿口氣常臭。
頭垢重沓如薄糞泥。
髀腋酸汗如淋尿灑。
衣服着體即如油塗。
是名自相不淨。
其中唯有屎尿之聚膿聚血聚膏髓等聚。
大腸小腸肪[月*冊]腦膜。
筋纏血塗惡露臭處蟲戶所集。
盡海水洗不能令淨。
論雲。
此身不如摩羅延山能出旃檀。
自小至大性是不淨。
譬如糞穢多少俱臭。
是名自性不淨。
一旦命終假借還本。
風去火冷地壞水流。
蟲啖鳥啄頭手分離盈流于外。
三五裡間逆風聞臭。
惡氣腥臊沖人鼻息。
惡色黮瘀污人眼目。
劇于死狗。
是名究竟不淨。
如是五種皆是實觀。
非得解觀。
那忽于中計以為淨。
好衣美食愛護将養。
摩頭拭頸保此毒身。
譬如蜣螂丸鹿糞穢。
人亦如是。
愛重此身至死不厭。
不可搪觸。
養此身故造種種罪。
若知過患始終不淨。
能破淨倒也又複當知四大成身。
二上二下互相違返。
地遏水水爛地。
風散地地遮風。
水滅火火煎水。
更相侵害如箧盛四蛇。
癰瘡刺箭常自是苦。
有何可樂。
加以饑渴寒熱鞭打系縛。
生老病死。
是為苦苦。
四大相侵互相破壞。
是為壞苦。
念念流炎是為行苦。
于下苦中橫生樂想。
若見苦相分明。
如瘡中刺。
介介常痛。
不于此身生一念樂倒。
又複當觀過去無明善惡諸業。
驅縛心識逼入胎獄。
如系鳥在籠欲去不得。
心識亦爾。
籠以四大系以得繩。
心在色籠無處不至。
業繩未斷去已複還。
籠破系斷即去不反。
空籠而存。
此壞彼成出籠入籠。
印壞文成無一念住。
又風氣依身名出入息。
此息遷謝。
出不保入。
毗昙雲。
命是非色非心法。
大集雲。
出入息名壽命。
一息不返即名命終。
比丘白佛。
不保七日乃至不保出入息。
佛言。
善哉。
善修無常。
又觀諸業。
猶如怨家如烏競肉。
經雲。
刹那起惡殃墜無間。
促促時節尚成重業。
何況長夜惡念。
業則無邊。
業如怨責常伺人便。
若正償此責餘業不牽。
償稍欲畢餘業争撮。
去住無期。
無常殺鬼不擇豪賢。
危脆不堅難可恃怙。
雲何安然規望百歲。
四方馳求貯積聚斂。
聚斂未足溘然長往。
所有産貨徒為他有。
冥冥獨逝誰訪是非。
或出家人知解溢胸。
或精進滅火。
而不悟無常。
諺雲。
可憐無五媚精進無道心。
此之謂也。
若覺無常過于暴水猛風掣電。
山海空市無逃避處。
如此觀已心大怖畏。
眠不安席食不甘哺。
如救頭然。
白駒烏免日夜奔競。
以求出要。
豈複貪着世财結構諸有。
作無益事造生死業耶。
頓絕羁鎖超然直去。
如野幹絕透争出火宅早求免濟。
是為破常倒。
既知是已深生改悔發大誓願。
卑如江海穢濁歸之。
屈如橋梁人馬踐之。
當耐勞苦猶如射垛衆箭湊之。
無恨無怨如富樓那被罵喜免手乃至被刃喜疾滅。
無辜惱者。
忍力轉盛。
如揩金磨鏡。
羼提仙人強軟俱安。
自忍化他贊法贊者。
大誓不動。
稱十方佛為證為救佛放忍光二世嗔障重罪銷滅。
得與事理諸念相應。
于諸違境忍力成就。
是為事油助增道明。
若如上修而不入者。
當複思惟四種道品各八精進。
為毗梨耶所攝。
大論雲。
前三易成不須精進。
後二難成必須精進。
精進故得三菩提。
阿難說精進覺佛即起坐。
如大施杼海乃可相應。
而今放逸倚卧縱緩忘失本心。
無複進力。
雖在道場雜諸惡覺名之為污。
日不如日名之為退。
退則非進污則非精。
何能契理。
或先世懈怠罪障覆心。
如穴鼻無鈎狂醉越逸。
初中後夜不克己競時。
薳複遷延稆度日月。
當發誓願刻骨銘心。
身命許道推死在前。
無量劫來唐愛護惜。
今求三昧決定應舍。
以夜繼晝呵責過患。
行法匪懈端直其身。
無複難心苦心。
設有病惱不以為患。
一生不克曆劫不休。
自進化他贊法贊者。
稱十方佛為證為救。
感佛進光得與理觀八進相應。
若與三藏相應即成生生精進。
通相應即成生不生精進。
别相應即成不生生精進圓相應即成不生不生牢強精進。
開涅槃門見于佛性。
是為事油助增觀明。
精進有通體列體(雲雲)。
若如上修不得悟者。
當自思惟理觀道品各有八定。
為禅度所攝。
但是解心實未證得。
雖言根本事定不成。
乃至雖言無作定首楞嚴不成。
若無定者平地颠堕。
或二世散動三昧不開。
為是義故一心決果初中後夜身端心寂。
疲苦邪想若起疾滅。
自禅教他贊法贊者。
大誓不動盡命為期。
乃至後世不證不止。
稱十方佛為明為救。
感佛定光散動障破。
事禅開發與四觀相應。
大論釋禅度先列諸禅法。
次明無所得顯波羅蜜相。
後廣釋九想八念等。
皆于禅中開出。
諸禅法甚多。
今但取五門為助道也。
若禅思時心多覺觀遍緣三毒。
當用數息為治。
數若不成即知心去。
去即追還從初更數。
防散錄心此為良治。
以心住故或發欲界定。
乃至七依定皆能入。
若不得般若方便成凡夫法。
若得方便成摩诃衍。
故請觀音雲。
若數息心定。
毛孔見佛住首楞嚴得不退轉。
是為數息開解脫門。
即與三藏八定相應。
乃至與無作八定相應。
是為事油助增道明。
若緣女色耽湎在懷惑着不離。
當用不淨觀為治。
觀所愛人初死之相。
言語适爾。
奄便那去。
身冷色變蟲膿流出。
不淨臭處穢惡充滿。
捐棄冢間如朽敗木。
昔所愛重今何所見。
是為惡物令我憂勞。
既識欲過淫心即息。
餘八想亦治淫欲。
大論雲。
多淫者令觀九想。
于緣不自在令觀背舍。
緣不廣普令觀勝處。
不能轉變令觀十一切處。
若有怖畏令修八念。
皆以不淨為初門。
悉治淫火。
開解脫門與四種八定相應。
助油增明(雲雲)。
若攀緣嗔恚。
當用慈心為治。
上忍度是通治。
今别約慈無量心。
餘三心或是樂欲等(雲雲)。
悲無量為對治者。
緣衆生苦深起愍傷欲拔其苦。
緣此心入定與悲相應。
慈者想衆生得樂。
緣此心入與慈定相應。
喜心者想衆生得樂。
生大歡喜。
緣此心入與喜定相應。
舍心者舍愛憎想住平等觀。
緣此心入與舍定相應。
得此四定者于諸衆生嗔無從生。
下更廣說。
若攀緣邪倒。
當用因緣觀治之。
毗昙以界方便破我。
今因緣破我。
三世破斷常二世破我。
一念破性。
此定若成。
即與理觀相應助開涅槃門。
若睡障道罪起。
即用念佛觀治之。
緣于應佛無相之相。
緣相分明破障道罪。
見十方佛。
與理觀相應開涅槃門。
若如上修而不入者。
或非其宜當自思惟。
理觀之中具四念處。
慧根。
慧力。
擇。
喜覺分。
正見。
正思惟。
如是十法智度所攝。
此是理觀。
此解不明由于二世愚癡迷僻昏覆精神。
故令三昧不顯。
應當改革發大誓願。
令事觀明了破四颠倒。
谛觀此身從頭至足。
但是種子不淨。
乃至究竟五種不淨。
所謂是身攬他遺體。
吐淚赤白二渧和合。
托識其中以為體質。
是名種子不淨。
居二藏間穢濁浃潤。
乍懸。
乍壓或熱或冷。
七日一變十月懷抱。
若六疱成就形相具足。
日月已滿。
轉向産門。
大論雲。
此身非化生亦非蓮華生。
但從尿道出。
此處卑猥底中厮惡。
是名住處不淨。
既生出已眠卧糞穢。
乳哺将養自小之大。
耳貯結聍眼流眵淚。
鼻孔垂膿口氣常臭。
頭垢重沓如薄糞泥。
髀腋酸汗如淋尿灑。
衣服着體即如油塗。
是名自相不淨。
其中唯有屎尿之聚膿聚血聚膏髓等聚。
大腸小腸肪[月*冊]腦膜。
筋纏血塗惡露臭處蟲戶所集。
盡海水洗不能令淨。
論雲。
此身不如摩羅延山能出旃檀。
自小至大性是不淨。
譬如糞穢多少俱臭。
是名自性不淨。
一旦命終假借還本。
風去火冷地壞水流。
蟲啖鳥啄頭手分離盈流于外。
三五裡間逆風聞臭。
惡氣腥臊沖人鼻息。
惡色黮瘀污人眼目。
劇于死狗。
是名究竟不淨。
如是五種皆是實觀。
非得解觀。
那忽于中計以為淨。
好衣美食愛護将養。
摩頭拭頸保此毒身。
譬如蜣螂丸鹿糞穢。
人亦如是。
愛重此身至死不厭。
不可搪觸。
養此身故造種種罪。
若知過患始終不淨。
能破淨倒也又複當知四大成身。
二上二下互相違返。
地遏水水爛地。
風散地地遮風。
水滅火火煎水。
更相侵害如箧盛四蛇。
癰瘡刺箭常自是苦。
有何可樂。
加以饑渴寒熱鞭打系縛。
生老病死。
是為苦苦。
四大相侵互相破壞。
是為壞苦。
念念流炎是為行苦。
于下苦中橫生樂想。
若見苦相分明。
如瘡中刺。
介介常痛。
不于此身生一念樂倒。
又複當觀過去無明善惡諸業。
驅縛心識逼入胎獄。
如系鳥在籠欲去不得。
心識亦爾。
籠以四大系以得繩。
心在色籠無處不至。
業繩未斷去已複還。
籠破系斷即去不反。
空籠而存。
此壞彼成出籠入籠。
印壞文成無一念住。
又風氣依身名出入息。
此息遷謝。
出不保入。
毗昙雲。
命是非色非心法。
大集雲。
出入息名壽命。
一息不返即名命終。
比丘白佛。
不保七日乃至不保出入息。
佛言。
善哉。
善修無常。
又觀諸業。
猶如怨家如烏競肉。
經雲。
刹那起惡殃墜無間。
促促時節尚成重業。
何況長夜惡念。
業則無邊。
業如怨責常伺人便。
若正償此責餘業不牽。
償稍欲畢餘業争撮。
去住無期。
無常殺鬼不擇豪賢。
危脆不堅難可恃怙。
雲何安然規望百歲。
四方馳求貯積聚斂。
聚斂未足溘然長往。
所有産貨徒為他有。
冥冥獨逝誰訪是非。
或出家人知解溢胸。
或精進滅火。
而不悟無常。
諺雲。
可憐無五媚精進無道心。
此之謂也。
若覺無常過于暴水猛風掣電。
山海空市無逃避處。
如此觀已心大怖畏。
眠不安席食不甘哺。
如救頭然。
白駒烏免日夜奔競。
以求出要。
豈複貪着世财結構諸有。
作無益事造生死業耶。
頓絕羁鎖超然直去。
如野幹絕透争出火宅早求免濟。
是為破常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