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止觀卷第一下

關燈
摩诃止觀卷第一下 觀佛相好發心者。

    若見如來。

    父母生身身相昉着。

    明了得處輝麗灼爍。

    毗首羯磨所不能作。

    勝轉輪王相好纏絡世間希有。

    天上天下無如佛。

    十方世界亦無比。

    願我得佛齊聖法王。

    我度衆生無數無央。

    是為見應佛相好上求下化發菩提心。

    若見如來知如來無如來。

    若見相好知相好非相好。

    如來及相皆如虛空。

    空中無佛況複相好。

    見如來非如來即見如來。

    見相非相即見諸相。

    願我得佛齊聖法王。

    我度衆生無數無央。

    是為見勝應相好上求下化發菩提心。

    若見如來身相一切靡所不現。

    如明淨鏡睹衆色像。

    一一相好凡聖不得其邊。

    梵天不見其頂。

    目連不窮其聲。

    論雲。

    無形第一體非莊嚴莊嚴。

    願我得佛齊聖法王。

    是為見報佛相好上求下化發菩提心。

    若見如來。

    知如來智深達罪福相遍照于十方。

    微妙淨法身。

    具相三十二。

    一一相好即是實相。

    實相法界具足無減。

    願我得佛齊聖法王。

    是為見法佛相好。

    上求下化發菩提心(雲雲)。

    雲何見佛種種神變發菩提心。

    若見如來。

    依根本禅。

    一心作一不得衆多。

    若放一光從阿鼻獄上至有頂。

    火光晃耀天地洞明。

    日月戢重輝天光隐不現。

    願我得佛齊聖法王(雲雲)。

    若見如來依如來無生理。

    不以二相應諸衆生。

    能令衆生各各見佛獨在其前。

    願我得佛齊聖法王(雲雲)。

    若見如來。

    依如來藏三昧正受。

    十方塵刹起四威儀。

    而于法性未曾動搖。

    願我得佛齊聖法王(雲雲)。

    若見如來。

    與諸神變無二無異。

    如來作神變神變作如來。

    無記化化。

    化複作化。

    不可窮盡。

    皆不可思議。

    皆是實相而作佛事。

    願我得佛齊聖法王(雲雲)。

    雲何聞種種法發菩提心。

    或從佛及善知識。

    或從經卷。

    聞生滅一句。

    即解世出世法。

    新新生滅念念遷移。

    戒慧解脫寂靜乃真。

    願我得佛能說淨道(雲雲)。

    或聞生滅。

    即解四谛皆不生不滅。

    空中無刺雲何可拔。

    誰苦誰集誰修誰證。

    畢竟清淨能所寂然。

    願我得佛能說淨道(雲雲)。

    或聞生滅。

    即解生滅對不生滅為二。

    非生滅非不生滅為中。

    中道清淨獨拔。

    而出生死涅槃之表。

    願我得佛能為衆生說最上道。

    獨拔而出如華出水如月處空(雲雲)。

    或聞生滅。

    即解生滅不生滅非生滅非不生滅。

    雙照生滅不生滅。

    即一而三即三而一。

    法界秘密常樂具足。

    願我得佛能為衆生說秘密藏。

    如福德人執石成寶執毒成藥(雲雲)。

    若聞無生。

    謂二乘無三界生菩薩未無生。

    若聞無生。

    謂三乘皆無三界生。

    若聞無生。

    二乘非分但在菩薩。

    菩薩先無分段生。

    次無變易生。

    若聞無生一無生一切無生。

    若聞無量一句例如此。

    若聞無量。

    謂二乘方便道四谛十六谛等。

    以為無量。

    若聞無量。

    二乘自用伏惑不能化他。

    菩薩用此無量自去惑亦化他。

    若聞無量。

    謂二乘無分但在菩薩。

    菩薩用斷界内塵沙。

    亦伏界外塵沙。

    若聞無量。

    謂二乘無分但在菩薩。

    菩薩用斷界内外塵沙。

    亦伏無明。

    若聞無量但在菩薩。

    菩薩用伏斷無明。

    若聞無作一句例亦如此。

    若聞無作。

    謂非佛天人修羅所作。

    二乘證此無作。

    思益雲。

    我等學于無作已作證得。

    而菩薩不能證得(雲雲)。

    若聞無作。

    謂三乘皆能證得。

    若聞無作。

    謂非二乘境界況複凡夫。

    菩薩破權無作證實無作。

    若聞無作。

    謂即權無作證實無作。

    若得此意。

    随聞一句通達諸句。

    乃至一切句一切法而無障礙(雲雲)。

    夫一說衆解是義難明。

    更約論偈重說之。

    若言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者。

    既言因緣所生那得即空。

    須析因緣盡方乃會空。

    呼方空為即空。

    亦名假名者。

    有為虛弱勢不獨立。

    假衆緣成。

    賴緣故假非施權之假。

    亦名中道義者。

    離斷常名中道非佛性中道。

    若作如此解者。

    雖三句皆空。

    尚不成即空。

    況複即假即中。

    此生滅四谛義也。

    若因緣所生法不須破滅。

    體即是空而不得即假即中。

    設作假中皆順入空。

    何者。

    諸法皆即空無主我故。

    假亦即空假施設故。

    中亦即空離斷常二邊故。

    此三番語雖異俱順入空。

    退非二乘析法。

    進非别非圓。

    乃是三獸渡河共空之意耳。

    若謂即空即假即中者。

    三種逦迤各各有異。

    三語皆空者。

    無主故空。

    虛設故空。

    無邊故空。

    三種皆假者。

    同有名字故假。

    三語皆中者。

    中真中機中實故俱中。

    此得别失圓(雲雲)。

    若謂即空即假即中者。

    雖三而一雖一而三。

    不相妨礙。

    三種皆空者。

    言思道斷故。

    三種皆假者。

    但有名字故。

    三種皆中者。

    即是實相故。

    但以空為名。

    即具假中。

    悟空即悟假中。

    餘亦如是。

    當知聞于一法。

    起種種解立種種願。

    即是種種發菩提心。

    此亦可解。

    其淨土徒衆修行法滅。

    受苦起過。

    等發菩提心例前可解。

    不複委記。

    上來所說既多。

    今以三種止觀結之。

    然法性尚非一法。

    雲何以三四推之。

    今言一二三四。

    說法性是所迷。

    苦集是能迷。

    能迷有輕重所迷有即離約界内外分别即有四種苦集。

    約根性取理即有一二三四不同(雲雲)。

    若界内鈍人迷真重苦集亦重。

    利人迷真輕苦集亦輕。

    界外利鈍輕重亦如是。

    法性是所解。

    道滅是能解。

    所解有即離能解有巧拙。

    界内鈍人所解離能解則拙。

    利人所解即能解亦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