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

關燈
此水。

    令一切衆生一切草木一切有情無情悉皆像潤。

    諸水衆流卻入大海。

    海納衆水合為一體。

    衆生本性般若之智亦複如是。

    少根之人聞說此頓教。

    猶如大地草木。

    根性自少者。

    若被大雨一沃。

    悉皆自到不能增長。

    少根之人亦複如是。

    有般若之智之與大智之人亦無差别。

    因何聞法即不悟。

    緣邪見障重煩惱根深。

    猶如大雲蓋覆于日。

    不得風吹日無能現。

    般若之智亦無大小。

    為一切衆生自有。

    迷心外修覓佛。

    來悟自性。

    即是小根人聞其頓教不信外修。

    但于自心令自本性常起正見。

    煩惱塵勞衆生當時盡悟。

    猶如大海納于衆流。

    小水大水合為一體。

    即是見性。

    内外不住來去自由。

    能除執心通達無礙。

    心修此行。

    即與般若波羅蜜經本無差别。

    一切經書及文字。

    小大二乘十二部經。

    皆因置。

    因智惠性故。

    故然能建立我。

    若無智人。

    一切萬法本無不有。

    故知萬法本從人興。

    一切經書因人說有。

    緣在人中有愚有智。

    愚為少故智為大人。

    問迷人于智者。

    智人與愚人說法。

    令使愚者悟解深開。

    迷人若悟心開。

    與大智人無别。

    故知不悟即是佛是衆生。

    一念若悟即衆生不是佛。

    故知一切萬法盡在自身心中。

    何不從于自心頓現真如本姓。

    菩薩戒經雲。

    我本願自姓清淨。

    識心見性。

    自成佛道。

    即時豁然。

    還得本心。

    善知識。

    我于忍和尚處一聞言下大伍。

    頓見真如本性。

    是故汝教法流行後代。

    今學道者頓俉菩提。

    各自觀心。

    令自本性頓悟。

    若能自悟者頓覓大善知識亦道見性。

    何名大善知。

    解最上乘法直是正路。

    是大善知識。

    是大因緣。

    所為化道令得見佛。

    一切善法皆因大善知識能發起故。

    三世諸佛十二部經。

    雲在人性中。

    本自具有。

    不能自姓悟。

    須得善知識示道見性。

    若自悟者不假外善知識。

    若取外求善知識望得解說。

    無有是處。

    識自心内善知識即得解。

    若自心邪迷妄念颠倒。

    外善知識即有教授。

    汝若不得自悟。

    當起般若觀照。

    刹那間妄念俱滅。

    即是自真正。

    善知識。

    一悟即知佛也。

    自性心地。

    以智惠觀照。

    内外名徹識自本心。

    若識本心即是解脫。

    既得解脫即是般若三昧。

    悟般若三昧即是無念。

    何名無念。

    無念法者。

    見一切法不著一切法。

    遍一切處不著一切處。

    常淨自性。

    使六賊從六門走出。

    于六塵中不離不染。

    來去自由。

    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

    莫百物不思。

    當令念絕。

    即是法傳。

    即名邊見。

    悟無念法者。

    萬法盡通。

    悟無念法者。

    見諸佛境界。

    悟無念頓法者至佛位地。

    善知識。

    後代得悟法者。

    常見吾法身不離汝左右。

    善知識。

    将此頓教法門。

    同見同行。

    發願受持。

    如是佛故。

    終身受持而不退者。

    欲入聖位。

    然須縛受時。

    從上已來默然而付于法。

    發大誓願。

    不退菩提。

    即須分付。

    若不同見解。

    無有志願。

    在在處處勿妄宣傳。

    損彼前人。

    究竟無益。

    若遇人不解謾此法門。

    百劫萬劫千生斷佛種性。

    大師言善知識。

    聽悟說無相訟。

    令汝名者罪滅。

    亦名滅罪頌。

    頌曰。

     愚人修福不修道  謂言修福而是  布施供養福無邊  心中三業元來在 若将修福欲滅罪  後世得福罪無造 若解向心除罪緣  各自世中真忏悔 若悟大乘真忏海  除邪行正造無罪 學道之人能自觀  即與悟人同一例 大師令傳此頓教  願學之人同一體 若欲當來覓本身  三毒惡緣心中洗 努力修道莫悠悠  忽然虛度一世休 若遇大乘頓教法  虔誠合掌志心求 大師說法了。

    韋使君官寮僧衆道俗贊言無盡。

    昔所未聞。

    使君禮拜自言。

    和尚說法實不思議。

    弟子當有少疑欲聞。

    和尚望意。

    和尚大慈大悲為弟子說。

    大師言。

    有議即聞。

    何須再三。

    使君聞法可不不是西國第一祖達磨祖師宗旨。

    大師言是。

    弟子見說。

    達磨大師代梁武。

    谛問達磨。

    朕一生未來造寺布施供養有有功德否。

    達磨答言。

    并無功德。

    武帝惆怅遂遣。

    達磨出境。

    未審此言。

    請和尚說。

    六祖言。

    實無功德。

    使君朕勿疑達磨大師言。

    武帝著邪道不識正法。

    使君問。

    何以無功德。

    和尚言。

    造寺布施供養隻是修福。

    不可将福以為功德。

    在法身非在于福田。

    自法性有功德。

    平直是德。

    佛性外行恭敬。

    若輕一切人悟我不斷。

    即自無功德。

    自性虛妄法身無功德。

    念念德行平等真心。

    德即不輕常行于敬。

    自修身即功。

    自修身心即德。

    功德自心作。

    福與功德别。

    武帝不識正理。

    非祖大師有過。

    使君禮拜又問。

    弟子見僧道俗。

    常念阿彌大佛。

    願往生西方。

    請和尚說。

    德生彼否。

    望為破疑。

    大師言。

    使君聽。

    惠能與說。

    世尊在舍衛國。

    說西方引化。

    經文分明。

    去此不遠。

    隻為下根。

    說近說遠。

    隻緣上智。

    人自兩重。

    法無不名。

    悟有殊見有遲疾。

    迷人念佛生彼。

    悟者自淨其心。

    所以言佛随其心淨則佛土淨。

    使君。

    東方但淨心無罪。

    西方心不淨有愆。

    迷人願生東方。

    西者所在處并皆一種。

    心但無不淨。

    西方去此不遠。

    心起不淨之心。

    念佛往生難到。

    除惡即行十萬。

    無八邪即過八千。

    但行真心到如禅指使君但行十善。

    何須更願往生。

    不斷十惡之心。

    何佛即來迎請。

    若悟無生頓法。

    見西方隻在刹那。

    不悟頓教大乘。

    念佛往生路遙。

    如何得達。

    六祖言。

    惠能與使君移西方刹那。

    問曰。

    前便見。

    使君願見否。

    使君禮拜。

    若此得見何須往生。

    願和尚慈悲為現西方大善。

    大師言。

    唐見西方無疑即散。

    大衆愕然莫知何是。

    大師曰。

    大衆。

    大衆作意聽。

    世人自色身是城。

    眼耳鼻舌身即是城門。

    外有六門。

    内有意門。

    心即是地。

    性即是王。

    性在王在性去王無。

    性在身心存。

    性去身壞。

    佛是自性作。

    莫向身求。

    自性迷佛即衆生。

    自性悟衆生即是佛。

    慈悲即是觀音。

    喜舍名為勢至。

    能淨是釋迦。

    平真是彌勒。

    人我是須彌。

    邪心是大海。

    煩惱是波浪。

    毒心是惡龍。

    塵勞是魚鼈。

    虛妄即是神鬼。

    三毒即是地獄。

    愚癡即是畜生。

    十善是天堂。

    我無人須彌自倒。

    除邪心海水竭。

    煩惱無波浪滅。

    毒害除魚龍絕。

    自心地上。

    覺性如來。

    施大智惠。

    光明照曜。

    六門清淨。

    照波六欲。

    諸天下照。

    三毒若除。

    地獄一時消滅。

    内外明徹。

    不異西方。

    不作此修。

    如何到彼座下。

    問說贊聲徹天。

    應是迷人人然便見。

    使君禮拜贊言。

    善哉善哉。

    普願法界衆生聞者一時悟解。

    大師言。

    善知識。

    若欲修行。

    在家亦得。

    不由在寺。

    在寺不修。

    如西方心惡之人。

    在家若修行。

    如東方人修善。

    但願自家修清淨即是惡方。

    使君問和在家如何修。

    願為指授。

    大師言。

    善智識。

    惠能與道俗作無相頌。

    盡誦取。

    衣此修行。

    常與惠能說一處無别。

    頌曰。

     說通及心通  如日至虛空 惟傳頓教法  出世破邪宗 教即無頓漸  迷悟有遲疾 若學頓教法  愚人不可迷 說即須萬般  合離還歸一 煩惱暗宅中  常須生惠日 邪來因煩惱  正來煩惱除 邪正疾不用  清淨至無餘 菩提本清淨  起心即是妄 淨性于妄中  但正除三障 世間若修道  一切盡不妨 常現在已過  與道即相當 色貌自有道  離道别覓道 覓道不見道  到頭還自懊 若欲貪覓道  行正即是道 自若無正心  暗行不見道 若真修道人  不見世間愚 若見世間非  自非卻是左 他非我有罪  我非自有罪 但自去非心  打破煩惱碎 若欲化愚人  是須有方便 勿令破彼疑  即是菩提見 法無在世間  于世出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