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陀羅尼念誦儀軌
關燈
小
中
大
于賢聖得道之處。
及于行者所愛樂處。
或于船上及重閣上盤石之上。
或于悅意林樹之下。
如是處等壇立漫茶羅。
于吉祥日。
掘地深兩肘廣四肘六肘乃至十二肘。
除去瓦礫發毛灰骨。
諸雜穢物盡皆除去。
别取淨土兩河岸土。
如法作壇。
于掘處無諸穢物。
卻填舊土。
如土有剩最上之地。
祈願速滿。
填若平滿其地為中。
所願則中。
填若不足其地則下。
所願遲晚。
難得成遂。
填築平滿。
如于舍利塔下船上重閣上盤石之上及委清淨無濁穢地。
即但如法建立漫茶羅。
則不須掘。
于壇中心既平填已擇吉祥日日初分時。
掘深一尺縱廣亦爾。
以五谷種子及諸香藥。
各取少分置之于中。
誦地天真言曰。
曩莫三漫多沒馱南畢哩(二合)恥(聽以反)微曳(二合)娑嚩(二合)诃 誦二十一遍加持香等。
安置其中填土平滿。
次于壇上面向東坐。
于壇中心縱廣一肘。
取諸香水塗一圓壇。
以諸時花遍布其上。
及以乳粥珍果飲食。
至心供養。
以右手按其壇上。
誦地天真言一百八遍即說偈曰。
汝天于佛所 親證成正覺 我建漫荼羅 當願常加護 誦偈三遍。
即取瞿摩夷不墜地者。
以淨物取和諸香水。
誦前真言加持二十一遍。
即從壇東北角。
右手漸次如法右旋塗。
誦前真言至塗壇畢不得間斷。
勿作異語。
壇既幹已。
又準前法純用瞿摩夷汁。
如前再塗。
誦前真言并皆如上。
幹已。
又以取蓮子草或蜀葵葉或龍葵葉。
搗以用摩飾令壇先淨。
次于壇上張青色蓋。
稱壇大小。
繞壇懸幡二十四口。
次于壇中如法彩畫畫人沐浴著新淨衣受近住戒。
其壇三重。
莫用皮膠用諸香膠。
如無香膠。
煎糯米汁用和彩色。
于壇中心畫十二輻輪。
東畫五股金剛杵。
南邊畫金剛寶。
西邊畫金剛劍。
北邊畫金剛鈴。
此上五事即是五方菩薩手中所執秘密之契。
東南隅畫三股金剛杵。
西南隅畫寶冠。
西北隅畫箜篌。
東北隅畫羯磨金剛杵。
當四角上置四賢瓶。
金銀銅瓷新瓦亦得。
受一升已下。
滿瓶盛水插枝條花。
用四色缯各長四尺。
青黃赤綠如上次第系四瓶項。
次第三重東門畫金剛鈎。
南門畫金剛索。
西門畫金剛鎖。
北門畫金剛鈴。
東南角畫香爐。
西南角畫荷葉。
于中畫雜花。
西北角畫燈。
東北角畫塗香器。
所畫杵等皆有光焰。
三重壇外一重界道。
四面畫門。
當外界道。
于壇四角釘佉陀羅木橛。
如無此木橛鐵紫檀木橛亦得。
長十二指入地四指。
誦下第三金剛真言。
加持橛二十一遍已。
然後釘也。
以五色縷令童女右合。
粗細如小指。
以系橛頭周圍壇上。
于檀四門置四香爐。
燒沉檀熏陸酥合等香。
于檀四角畫三股半金剛杵。
四角之上各然一盞燈。
于四門外左右兩邊。
各置二瓷碗(金銀銅并得)盛阏伽香水。
每時皆換其水。
灑于淨處不得踐踏。
如若要祈一七二七乃至七七日。
即每日晨朝以八碗乳粥八碗酪飯八疊珍果八疊甜脆。
日日新潔。
恭敬供養。
若不要祈。
尋常供養焚香燒燈阏伽塗香。
及采時花日常供養。
每月十四十五日。
于此兩日粥飯果等。
如上供養。
為國為家為自身除災難者。
面向北坐。
觀想本尊及諸供養皆作白色。
寂靜默誦。
為求增益面向東坐。
想本尊等皆作黃色。
歡喜寂靜不出聲誦。
為降伏者面向南坐。
想本尊等作青黑色。
内起大悲外現威怒。
大聲念誦。
為求敬愛面向西坐。
想本尊等皆作赤色。
以喜怒心出聲念誦。
随此四種若息災者。
從月一日至月八日。
若求增益。
從月九日至十五日。
若求敬愛。
從十六日至二十二日。
若調伏者。
從二十三日至月盡日。
建立道場終。
而複始如有切要不得依日。
但晝夜分依時建立。
若息災者取初夜時。
若增益者取初日分。
若敬愛者取後夜分。
若調伏者取日中中夜。
若建道場及以念誦要祈等四種。
依上日時以為常則若求出離無上菩提修瑜伽者。
晝夜四時。
後夜日中黃昏中夜。
運心供養最為上勝。
至下當悉恐人難解故畫壇耳。
第三入道場儀軌 若行者為求息災。
先須沐浴著新淨衣。
若在家者受近住戒。
應起殷重大乘之心。
欲求成就不惜身命。
于無邊有情廣起悲願濟度之心。
能如是者速得成就。
入道場已五體投地。
遍禮法界一切三寶。
右膝著地忏悔三業一切罪障。
勸請十方佛轉正法輪。
請諸如來久住于世。
随喜三乘所修福智。
以我某甲所修功德。
悉皆回向無上菩提。
願共法界一切有情。
所求悉地速得滿足。
次結加趺坐。
如其阙緣不得澡浴。
二手塗香發殷重心結清淨印。
兩手當心虛心合掌如未敷蓮華誦真言曰。
唵娑嚩(二合)婆(引)嚩輸(入)铎(引)薩嚩達磨(入引)娑嚩(二合)婆嚩輸度撼 誦此真言三遍。
正誦之時運心廣布。
一切諸法本來清淨。
是故我身悉亦清淨。
即閉目運想。
遍滿虛空一切諸佛菩薩道場衆會。
執持種種上妙香花。
三業至誠頭面禮敬。
第一結佛部三昧耶印 兩手當心内相叉作拳。
并豎二大母指誦真言曰。
唵爾那爾迦娑嚩(二合) 诃(去引) 不出聲誦此真言三遍。
下皆準知。
于頂上散。
由結此印契誦此佛部三昧耶真言故。
十方法界一切諸佛。
悉皆雲集遍滿虛空。
加持行者離諸障惱。
三業清淨所修行願速得成就。
及于行者所愛樂處。
或于船上及重閣上盤石之上。
或于悅意林樹之下。
如是處等壇立漫茶羅。
于吉祥日。
掘地深兩肘廣四肘六肘乃至十二肘。
除去瓦礫發毛灰骨。
諸雜穢物盡皆除去。
别取淨土兩河岸土。
如法作壇。
于掘處無諸穢物。
卻填舊土。
如土有剩最上之地。
祈願速滿。
填若平滿其地為中。
所願則中。
填若不足其地則下。
所願遲晚。
難得成遂。
填築平滿。
如于舍利塔下船上重閣上盤石之上及委清淨無濁穢地。
即但如法建立漫茶羅。
則不須掘。
于壇中心既平填已擇吉祥日日初分時。
掘深一尺縱廣亦爾。
以五谷種子及諸香藥。
各取少分置之于中。
誦地天真言曰。
曩莫三漫多沒馱南畢哩(二合)恥(聽以反)微曳(二合)娑嚩(二合)诃 誦二十一遍加持香等。
安置其中填土平滿。
次于壇上面向東坐。
于壇中心縱廣一肘。
取諸香水塗一圓壇。
以諸時花遍布其上。
及以乳粥珍果飲食。
至心供養。
以右手按其壇上。
誦地天真言一百八遍即說偈曰。
汝天于佛所 親證成正覺 我建漫荼羅 當願常加護 誦偈三遍。
即取瞿摩夷不墜地者。
以淨物取和諸香水。
誦前真言加持二十一遍。
即從壇東北角。
右手漸次如法右旋塗。
誦前真言至塗壇畢不得間斷。
勿作異語。
壇既幹已。
又準前法純用瞿摩夷汁。
如前再塗。
誦前真言并皆如上。
幹已。
又以取蓮子草或蜀葵葉或龍葵葉。
搗以用摩飾令壇先淨。
次于壇上張青色蓋。
稱壇大小。
繞壇懸幡二十四口。
次于壇中如法彩畫畫人沐浴著新淨衣受近住戒。
其壇三重。
莫用皮膠用諸香膠。
如無香膠。
煎糯米汁用和彩色。
于壇中心畫十二輻輪。
東畫五股金剛杵。
南邊畫金剛寶。
西邊畫金剛劍。
北邊畫金剛鈴。
此上五事即是五方菩薩手中所執秘密之契。
東南隅畫三股金剛杵。
西南隅畫寶冠。
西北隅畫箜篌。
東北隅畫羯磨金剛杵。
當四角上置四賢瓶。
金銀銅瓷新瓦亦得。
受一升已下。
滿瓶盛水插枝條花。
用四色缯各長四尺。
青黃赤綠如上次第系四瓶項。
次第三重東門畫金剛鈎。
南門畫金剛索。
西門畫金剛鎖。
北門畫金剛鈴。
東南角畫香爐。
西南角畫荷葉。
于中畫雜花。
西北角畫燈。
東北角畫塗香器。
所畫杵等皆有光焰。
三重壇外一重界道。
四面畫門。
當外界道。
于壇四角釘佉陀羅木橛。
如無此木橛鐵紫檀木橛亦得。
長十二指入地四指。
誦下第三金剛真言。
加持橛二十一遍已。
然後釘也。
以五色縷令童女右合。
粗細如小指。
以系橛頭周圍壇上。
于檀四門置四香爐。
燒沉檀熏陸酥合等香。
于檀四角畫三股半金剛杵。
四角之上各然一盞燈。
于四門外左右兩邊。
各置二瓷碗(金銀銅并得)盛阏伽香水。
每時皆換其水。
灑于淨處不得踐踏。
如若要祈一七二七乃至七七日。
即每日晨朝以八碗乳粥八碗酪飯八疊珍果八疊甜脆。
日日新潔。
恭敬供養。
若不要祈。
尋常供養焚香燒燈阏伽塗香。
及采時花日常供養。
每月十四十五日。
于此兩日粥飯果等。
如上供養。
為國為家為自身除災難者。
面向北坐。
觀想本尊及諸供養皆作白色。
寂靜默誦。
為求增益面向東坐。
想本尊等皆作黃色。
歡喜寂靜不出聲誦。
為降伏者面向南坐。
想本尊等作青黑色。
内起大悲外現威怒。
大聲念誦。
為求敬愛面向西坐。
想本尊等皆作赤色。
以喜怒心出聲念誦。
随此四種若息災者。
從月一日至月八日。
若求增益。
從月九日至十五日。
若求敬愛。
從十六日至二十二日。
若調伏者。
從二十三日至月盡日。
建立道場終。
而複始如有切要不得依日。
但晝夜分依時建立。
若息災者取初夜時。
若增益者取初日分。
若敬愛者取後夜分。
若調伏者取日中中夜。
若建道場及以念誦要祈等四種。
依上日時以為常則若求出離無上菩提修瑜伽者。
晝夜四時。
後夜日中黃昏中夜。
運心供養最為上勝。
至下當悉恐人難解故畫壇耳。
第三入道場儀軌 若行者為求息災。
先須沐浴著新淨衣。
若在家者受近住戒。
應起殷重大乘之心。
欲求成就不惜身命。
于無邊有情廣起悲願濟度之心。
能如是者速得成就。
入道場已五體投地。
遍禮法界一切三寶。
右膝著地忏悔三業一切罪障。
勸請十方佛轉正法輪。
請諸如來久住于世。
随喜三乘所修福智。
以我某甲所修功德。
悉皆回向無上菩提。
願共法界一切有情。
所求悉地速得滿足。
次結加趺坐。
如其阙緣不得澡浴。
二手塗香發殷重心結清淨印。
兩手當心虛心合掌如未敷蓮華誦真言曰。
唵娑嚩(二合)婆(引)嚩輸(入)铎(引)薩嚩達磨(入引)娑嚩(二合)婆嚩輸度撼 誦此真言三遍。
正誦之時運心廣布。
一切諸法本來清淨。
是故我身悉亦清淨。
即閉目運想。
遍滿虛空一切諸佛菩薩道場衆會。
執持種種上妙香花。
三業至誠頭面禮敬。
第一結佛部三昧耶印 兩手當心内相叉作拳。
并豎二大母指誦真言曰。
唵爾那爾迦娑嚩(二合) 诃(去引) 不出聲誦此真言三遍。
下皆準知。
于頂上散。
由結此印契誦此佛部三昧耶真言故。
十方法界一切諸佛。
悉皆雲集遍滿虛空。
加持行者離諸障惱。
三業清淨所修行願速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