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陀羅尼念誦儀軌
關燈
小
中
大
唐不空譯
新譯仁王般若經陀羅尼念誦儀軌序
大興善寺翻經沙門慧靈述
我皇帝聖德廣運。
仁育群品。
亦既纂曆吹大法螺。
刊梵言之輕重。
警迷徒之耳目。
偉矣哉。
乃辟興善寺大廣智三藏不空。
與義學沙門良贲等一十四人。
開府魚朝恩翰林學士常衮等。
去歲夏四月。
于南桃園再譯斯經。
秋九月诏資聖西明。
百座敷闡。
下紫微而五雲抱出經長衢而萬姓作禮。
阡郭充滿猶牆堵焉。
稽缁衣。
覽青史。
自摩騰入漢。
僧會遊吳瑞法之來。
莫與京者。
經雲若未來世有諸國王。
建立正法護三寶者。
我令五方菩薩往護其國令無災難。
又雲五菩薩。
自于佛前。
發弘誓言。
我有陀羅尼能加持擁護。
是一切佛本所修行速疾之門。
若人得聞一經于耳。
所有罪障悉皆消滅。
況複習誦而令通利。
佛即贊言。
若誦持此陀羅尼者。
我及十方諸佛悉常擁護。
諸惡鬼神敬之如佛。
不久當得阿耨菩提。
則知此陀羅尼。
字母之根底。
衆瑜伽之薮澤。
如彼水木歸其本源故菩薩演之。
王者建之。
黎人念之。
諸佛贊之。
俾爾昌而熾。
俾爾福而利于可以見聖人之心。
其益既弘。
其軌亦妙。
苟于誠不克曷降之以嘉三藏是以譯貝多之文。
良贲法師乃受從簡素。
始夫處所方便終其觀行儀則修為五門第以位次。
一一昭著。
庶無懵焉。
凡我道俗。
将保厥躬。
遂求願踐菩提之路。
登仁壽之域者。
何莫由斯之道哉。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陀羅尼念誦儀軌(出金剛瑜伽經)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胪卿肅國公食邑三千戶賜紫贈司空谥大鑒正号大廣智大興善寺三藏沙門不空奉 诏譯 第一明五菩薩現威德 第一東方金剛手菩薩 經東方金剛手菩薩摩诃薩。
手持金剛杵放青色光。
與四俱胝菩薩往護其國。
解曰金剛手者。
依三藏所持梵本金剛頂瑜伽經雲。
堅固利用具二義也。
依彼經者。
然五菩薩依二種輪現身有異。
一者法輪。
現真實身。
所修行願報得身故。
二教令輪。
示威怒身。
由起大悲現威猛故。
此金剛手即普賢菩薩也。
手持金剛杵者。
表起正智猶如金剛。
能斷我法微細障故。
依教令輪現作。
威怒降三世金剛。
四頭八臂。
摧伏一切摩醯首羅大自在天諸魔軍衆。
侵害正法損害衆生者令調伏故。
放青色光者。
顯能除遣魔等衆也。
與彼東方持國天王及将無量乾闼婆衆毗舍阇衆而為眷屬。
與四俱胝菩薩往護其國。
第二南方金剛寶菩薩 經南方金剛寶菩薩摩诃薩。
手持金剛摩尼放日色光。
與四俱胝菩薩往護其國。
解曰言金剛寶者。
如彼經雲虛空藏菩薩也。
依前法輪現勝妙身。
修施等行三輪清淨。
手持金剛摩尼者。
梵雲摩尼此翻雲寶。
體淨堅密猶如金剛。
即是金剛如意寶也。
随諸有情所求皆得。
依教令輪現作威怒甘露軍茶利金剛。
示現八臂。
摧伏一切阿修羅衆眷屬諸惡鬼神。
惱害有情行疾疫者令調伏故。
放日色光者顯能除遣修羅等也。
與彼南方增長天王及将無量恭畔茶衆薜荔多衆而為眷屬。
四俱胝者。
且一俱胝者華嚴經雲百洛叉為一俱胝。
即當此方百億數矣。
餘三俱胝準此應悉。
與如是衆往護其國。
第三西方金剛利菩薩 經西方金剛利菩薩摩诃薩。
手持金剛劍放金色光。
與四俱胝菩薩往護其國。
解曰言金剛利者。
如彼經雲文殊師利菩薩也。
依前法輪現勝妙身。
正智圓滿得自在故。
手持金剛劍者。
示其所作能斷自他俱生障故。
依教令輪現作威怒六足金剛。
手臂各六坐水牛上。
摧伏一切諸惡毒龍。
興惡風雨損有情者令調伏故。
放金色光者。
顯能除遣惡龍等也。
與彼西方廣目天王及無量諸龍富單那衆而為眷屬。
與四俱胝菩薩往護其國。
第四北方金剛藥叉菩薩 經北方金剛藥叉菩薩摩诃薩。
手持金剛鈴放琉璃色光。
與四俱胝藥叉往護其國。
解曰梵雲藥叉此雲威德。
又翻為盡。
能盡諸怨故。
如彼經雲摧一切魔怨菩薩也。
依前法輪現勝妙身。
事智圓滿得自在故。
手持金剛鈴者。
其音震擊覺悟有情。
表以般若警群迷故。
依教令輪現作威怒淨身金剛。
示現四臂。
摧伏一切可畏藥叉。
常于晝夜伺求方便。
奪人精氣害有情者令調伏故。
放琉璃色光者。
顯能除遣藥叉等也。
與彼北方多聞天王及将無量藥叉衆羅刹娑衆而為眷屬。
與四俱胝菩薩往護其國。
第五中方金剛波羅蜜多菩薩 經中方金剛波羅蜜多菩薩摩诃薩。
手持金剛輪放五色光。
與四俱胝菩薩往護其國。
解曰言金剛波羅蜜多者。
此雲到彼岸也。
如彼經雲轉法輪菩薩也。
依前法輪現勝妙身。
行願圓滿住等覺位也。
手持金剛輪者。
毗盧遮那初成正覺。
請轉法輪以表示故。
又以法輪化導有情。
令無數無量至彼岸故。
依教令輪現作威怒不動金剛。
摧伏一切鬼魅惑亂。
諸障惱者令調伏故。
放五色光者。
顯具衆德破前諸闇也。
與天帝釋及将無量諸天而為眷屬。
與四俱胝菩薩往護其國。
第二建立漫茶羅軌儀 夫依經建立護國護家護身除災轉障從凡成聖。
修行瑜伽至究竟漫茶羅者。
先于寂靜清潔之處。
有舍利處最為殊勝。
或于精室或于山林岩窟之所。
或于兩河合流之處。
或于園林花果茂盛蓮華池側。
或
仁育群品。
亦既纂曆吹大法螺。
刊梵言之輕重。
警迷徒之耳目。
偉矣哉。
乃辟興善寺大廣智三藏不空。
與義學沙門良贲等一十四人。
開府魚朝恩翰林學士常衮等。
去歲夏四月。
于南桃園再譯斯經。
秋九月诏資聖西明。
百座敷闡。
下紫微而五雲抱出經長衢而萬姓作禮。
阡郭充滿猶牆堵焉。
稽缁衣。
覽青史。
自摩騰入漢。
僧會遊吳瑞法之來。
莫與京者。
經雲若未來世有諸國王。
建立正法護三寶者。
我令五方菩薩往護其國令無災難。
又雲五菩薩。
自于佛前。
發弘誓言。
我有陀羅尼能加持擁護。
是一切佛本所修行速疾之門。
若人得聞一經于耳。
所有罪障悉皆消滅。
況複習誦而令通利。
佛即贊言。
若誦持此陀羅尼者。
我及十方諸佛悉常擁護。
諸惡鬼神敬之如佛。
不久當得阿耨菩提。
則知此陀羅尼。
字母之根底。
衆瑜伽之薮澤。
如彼水木歸其本源故菩薩演之。
王者建之。
黎人念之。
諸佛贊之。
俾爾昌而熾。
俾爾福而利于可以見聖人之心。
其益既弘。
其軌亦妙。
苟于誠不克曷降之以嘉三藏是以譯貝多之文。
良贲法師乃受從簡素。
始夫處所方便終其觀行儀則修為五門第以位次。
一一昭著。
庶無懵焉。
凡我道俗。
将保厥躬。
遂求願踐菩提之路。
登仁壽之域者。
何莫由斯之道哉。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陀羅尼念誦儀軌(出金剛瑜伽經)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胪卿肅國公食邑三千戶賜紫贈司空谥大鑒正号大廣智大興善寺三藏沙門不空奉 诏譯 第一明五菩薩現威德 第一東方金剛手菩薩 經東方金剛手菩薩摩诃薩。
手持金剛杵放青色光。
與四俱胝菩薩往護其國。
解曰金剛手者。
依三藏所持梵本金剛頂瑜伽經雲。
堅固利用具二義也。
依彼經者。
然五菩薩依二種輪現身有異。
一者法輪。
現真實身。
所修行願報得身故。
二教令輪。
示威怒身。
由起大悲現威猛故。
此金剛手即普賢菩薩也。
手持金剛杵者。
表起正智猶如金剛。
能斷我法微細障故。
依教令輪現作。
威怒降三世金剛。
四頭八臂。
摧伏一切摩醯首羅大自在天諸魔軍衆。
侵害正法損害衆生者令調伏故。
放青色光者。
顯能除遣魔等衆也。
與彼東方持國天王及将無量乾闼婆衆毗舍阇衆而為眷屬。
與四俱胝菩薩往護其國。
第二南方金剛寶菩薩 經南方金剛寶菩薩摩诃薩。
手持金剛摩尼放日色光。
與四俱胝菩薩往護其國。
解曰言金剛寶者。
如彼經雲虛空藏菩薩也。
依前法輪現勝妙身。
修施等行三輪清淨。
手持金剛摩尼者。
梵雲摩尼此翻雲寶。
體淨堅密猶如金剛。
即是金剛如意寶也。
随諸有情所求皆得。
依教令輪現作威怒甘露軍茶利金剛。
示現八臂。
摧伏一切阿修羅衆眷屬諸惡鬼神。
惱害有情行疾疫者令調伏故。
放日色光者顯能除遣修羅等也。
與彼南方增長天王及将無量恭畔茶衆薜荔多衆而為眷屬。
四俱胝者。
且一俱胝者華嚴經雲百洛叉為一俱胝。
即當此方百億數矣。
餘三俱胝準此應悉。
與如是衆往護其國。
第三西方金剛利菩薩 經西方金剛利菩薩摩诃薩。
手持金剛劍放金色光。
與四俱胝菩薩往護其國。
解曰言金剛利者。
如彼經雲文殊師利菩薩也。
依前法輪現勝妙身。
正智圓滿得自在故。
手持金剛劍者。
示其所作能斷自他俱生障故。
依教令輪現作威怒六足金剛。
手臂各六坐水牛上。
摧伏一切諸惡毒龍。
興惡風雨損有情者令調伏故。
放金色光者。
顯能除遣惡龍等也。
與彼西方廣目天王及無量諸龍富單那衆而為眷屬。
與四俱胝菩薩往護其國。
第四北方金剛藥叉菩薩 經北方金剛藥叉菩薩摩诃薩。
手持金剛鈴放琉璃色光。
與四俱胝藥叉往護其國。
解曰梵雲藥叉此雲威德。
又翻為盡。
能盡諸怨故。
如彼經雲摧一切魔怨菩薩也。
依前法輪現勝妙身。
事智圓滿得自在故。
手持金剛鈴者。
其音震擊覺悟有情。
表以般若警群迷故。
依教令輪現作威怒淨身金剛。
示現四臂。
摧伏一切可畏藥叉。
常于晝夜伺求方便。
奪人精氣害有情者令調伏故。
放琉璃色光者。
顯能除遣藥叉等也。
與彼北方多聞天王及将無量藥叉衆羅刹娑衆而為眷屬。
與四俱胝菩薩往護其國。
第五中方金剛波羅蜜多菩薩 經中方金剛波羅蜜多菩薩摩诃薩。
手持金剛輪放五色光。
與四俱胝菩薩往護其國。
解曰言金剛波羅蜜多者。
此雲到彼岸也。
如彼經雲轉法輪菩薩也。
依前法輪現勝妙身。
行願圓滿住等覺位也。
手持金剛輪者。
毗盧遮那初成正覺。
請轉法輪以表示故。
又以法輪化導有情。
令無數無量至彼岸故。
依教令輪現作威怒不動金剛。
摧伏一切鬼魅惑亂。
諸障惱者令調伏故。
放五色光者。
顯具衆德破前諸闇也。
與天帝釋及将無量諸天而為眷屬。
與四俱胝菩薩往護其國。
第二建立漫茶羅軌儀 夫依經建立護國護家護身除災轉障從凡成聖。
修行瑜伽至究竟漫茶羅者。
先于寂靜清潔之處。
有舍利處最為殊勝。
或于精室或于山林岩窟之所。
或于兩河合流之處。
或于園林花果茂盛蓮華池側。
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