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教殘經

關燈
巳]城。

    屈曲聚落。

    壞朽故宅。

    至于魔宮。

    其彼貪魔。

    為破落故。

    造新穢城。

    因己愚癡。

    恣行五欲。

    或時白鴿征妙淨風勇健法子大聖之男入于此城。

    四面顧望。

    唯見煙霧。

    周障屈曲。

    無量聚落。

    既望見已。

    漸次遊行。

    至于城上。

    直下遙望。

    見七寶珠。

    一一寶珠。

    價值無量。

    皆被雜穢。

    纏覆其上。

    時惠明使。

    先取膏腴肥壤好地。

    以已光明無上種子。

    種之于中。

    又于己體脫出模樣及諸珍寶。

    為自饒益。

    大利興生。

    種種莊嚴具足内性以為依柱真實種子依因此柱得出五重無明暗坑。

    猶如大界。

    先意淨風各有五子。

    與五明身作依止柱。

    于是惠明善巧田人。

    以惡無明崎岖五地而平填之。

    先除荊蕀及諸毒草。

    以火焚燒。

    次當誅伐五種毒樹。

    其五暗地。

    既平殄已。

    即為新人置立殿堂及諸宮室。

    于其園中。

    栽莳種種香花寶樹。

    然後乃為自身莊嚴宮室寶座台殿。

    次為左右無數衆等。

    亦造宮室。

    其惠明使。

    以自威神。

    建立如是種種成就。

    又翻毒惡貪欲暗地。

    令其颠倒。

    于是明性五種淨體。

    漸得申暢。

    其五體者。

    則相.心.念.思.意是。

    時惠明使。

    于其清淨五重寶地。

    栽莳五種光明勝譽無上寶樹。

    複于五種光明寶台。

    燃五常住光明寶燈。

     時惠明使。

    施五施已。

    先以驅逐無明暗相。

    伐卻五種毒惡死樹。

    其樹根者自是怨憎。

    其莖剛強。

    其枝是嗔其葉是恨。

    果是分拆。

    味是泊淡。

    色是譏嫌。

    其次驅逐無明暗心。

    伐卻死樹。

    其樹根者自是無信。

    其莖是忘。

    枝是謟惰。

    葉是剛強。

    果是煩惱。

    味是貪欲。

    色是拒諱。

    其次驅逐無明暗念。

    伐去死樹。

    其樹根者自是淫欲。

    莖是怠惰。

    枝是剛強。

    葉是增上。

    果是譏诮。

    味是貪嗜色是愛欲諸不淨業。

    先為後誨。

    次逐暗思。

    伐去死樹。

    其樹根者自是忿怒。

    莖是愚癡。

    枝是無信。

    葉是拙鈍。

    果是輕蔑。

    味是貢高。

    色是輕他。

    次逐暗意。

    伐去死樹。

    其樹根者自是愚癡。

    莖是無記。

    枝是嫚鈍。

    葉是顧影自謂無比。

    果是越衆。

    莊嚴服飾。

    味是愛樂。

    璎珞真珠環钏諸雜珍寶串佩其身。

    色是貪嗜。

    百味飲食資益肉身。

    如是樹者。

    名為死樹。

    貪魔于此無明暗窟。

    勤加種莳。

     時惠明使。

    當用智惠快利钁斧。

    次第誅伐已。

    以已五種無上清淨光明寶樹。

    于本性地而栽種之。

    于其寶樹溉甘露水。

    生成仙果。

    先栽相樹。

    其相樹者。

    根是憐愍。

    莖是快樂。

    枝是歡喜。

    葉是羔衆。

    果是安泰。

    味是敬慎。

    色是堅固。

    次栽清淨妙寶心樹。

    其樹根者自是誠信。

    莖是見信。

    枝是怕懼。

    葉是警覺。

    果是勤學。

    味是讀誦。

    色是安樂。

    次栽念樹。

    其樹根者自是具足。

    莖是好意。

    枝是威儀。

    葉是真實。

    莊嚴諸行。

    果是實言。

    無虛妄語。

    味是說清淨正法。

    色是愛樂相見。

    次栽思樹。

    其樹根者自是忍辱。

    莖是安泰。

    枝是忍受。

    葉是戒律。

    果是齋贊。

    味是勤修。

    色是精進。

    次栽意樹。

    其樹根者自是智惠。

    莖是了二宗義。

    枝是明法辯才。

    葉是權變知機。

    能摧異學。

    崇建正法。

    果是能巧問答。

    随機善說。

    味是善能譬喻。

    令人曉悟。

    色是柔濡羔辭。

    所陳悅衆。

    如是樹者。

    名為活樹。

     時惠明使。

    以此甘樹。

    于彼新城微妙宮殿寶座四面及諸園觀自性五地。

    于其地上而栽種之。

    其中王者即是憐愍。

    其憐愍者。

    即是一切功德之祖。

    猶如朗日諸明中最。

    亦如滿月衆星中尊。

    又如國王花冠。

    于諸嚴飾最為第一。

    亦如諸樹。

    其果為最。

    又如明性。

    處彼暗身。

    于其身中微妙無比。

    亦如素鹽。

    能與一切上妙肴馔而作滋味。

    又如國王印玺。

    所印之處無不遵奉。

    亦如明月寶珠。

    于衆寶中而為第一。

    又如膠清。

    于諸畫色而作牢固。

    亦如石灰。

    所塗之處。

    無不鮮白。

    又如宮室。

    于中有王。

    因彼王故。

    宮得嚴淨。

    其憐愍者。

    亦複如是。

    有憐愍者。

    則有善法。

    若無憐愍。

    修諸功德。

    皆不成就。

    緣此事故。

    故稱為王。

    其憐愍中。

    複有誠信。

    其誠信者。

    即是一切諸善之母。

    猶如王妃。

    能助國王。

    撫育一切。

    亦如火力。

    通熟萬物。

    資成諸味。

    又如日月。

    于衆像中。

    最尊無比。

    舒光普照。

    無不滋益。

    憐愍誠信。

    于諸功德成就具足。

    亦複如是。

    怕愍誠信。

    亦是諸聖過去未來明因基址。

    通觀妙門。

    亦複三界煩惱大海側足狹路。

    百千衆中。

    稀有一人。

    能入此路。

    若有入者。

    依因此道。

    得生淨土。

    離苦解脫。

    究竟無畏。

    常樂安淨。

     又惠明使。

    于魔暗身。

    通顯三大光明惠日。

    降伏二種無明暗夜。

    像彼無上光明記驗。

    第一日者。

    即是惠明。

    十二時者。

    即是勝相十二大王。

    以像清淨光明世界無上記驗。

    第二日者。

    即是新人清淨種子。

    十二時者即是十二次化明王。

    又是夷數勝相妙衣。

    施與明性。

    以此妙衣莊嚴内性。

    令其具足拔擢升進永離穢土。

    其新人日者。

    即像廣大窣路沙羅夷。

    十二時者。

    即像先意及以淨風各五明子。

    并呼嚧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