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教殘經

關燈
為大利益。

    其五明力。

    住和合體。

    因彼善人。

    铨簡二力。

    各令分别。

    如此肉身。

    亦名故人。

    即是骨.筋.脈.肉.皮。

    怨.嗔.淫.怒.癡。

    及貪饞淫。

    如是十三。

    共成一身。

    以像無始無明境界。

    第二暗夜。

    即是貪魔毒惡思惟諸不善性。

    所謂愚癡.淫欲.自譽.亂他.嗔恚.不淨.破壞.銷散.死亡.诳惑.返逆暗相。

    如是等可畏無明暗夜。

    十二暗時。

    即是本出諸魔記驗。

    以是義故。

    惠明大智。

    以善方便。

    如此肉身。

    铨救明性。

    令得解脫。

    于己五體。

    化出五施。

    資益明性。

    先從明相化出憐愍。

    加彼淨氣。

    次從明心化出具足。

    加被明力。

    又于明思化出忍辱。

    加被淨水。

    又于明意化出智惠。

    加被淨火呼嚧瑟德[口*勃]喽[口*穫]德。

    于語藏中加被智惠。

    其氣風明水火.憐愍.誠信.具足.忍辱.智惠.及呼嚧瑟德[口*勃]喽[口*穫]德與彼惠明。

    如是十三。

    以像清淨光明世界。

    明尊記驗。

    持具戒者。

    猶如日也。

     第二日者。

    即是智惠。

    十二大王。

    從惠明化。

    像日圓滿。

    具足記驗。

    第三日者。

    自是七種摩诃羅薩本。

    每入清淨師僧身中。

    從惠明處。

    受得五施。

    及十二時。

    成具足日。

    即像窣路沙羅夷。

    大力記驗。

    如是三日及以二夜。

    于其師僧乃至行者。

    并皆具有二界記驗。

    或時故人。

    與新智人共相鬥戰。

    如初貪魔。

    拟侵明界。

    如斯記驗。

    從彼故人。

    暗毒相中。

    化出諸魔。

    即共新人相體鬥戰。

    如其新人不防記驗。

    廢忘明相。

    即有記驗。

    其人于行無有憐愍。

    觸事生怨。

    即污明性。

    清淨相體。

    寄住客性。

    亦被損壞。

    若當防護。

    記驗警覺。

    逆逐怨憎。

    當行憐愍。

    明性相體。

    還複清淨。

    寄住客性。

    離諸危厄。

    歡喜踴躍。

    禮謝而去。

     或時新人忘失記念。

    于暗心中化出諸魔。

    共新人心當即鬥戰。

    于彼人身有大記驗。

    其人于行無有誠信。

    觸事生嗔。

    寄住客性。

    當即被染。

    明性心體。

    若還記念。

    不忘本心。

    令覺驅逐。

    嗔恚退散。

    誠信如故。

    寄住客性。

    免脫諸苦。

    達于本界。

    或時新人忘失記念。

    即被無明。

    暗毒念中。

    化出諸魔。

    共彼新人清淨念體即相鬥戰。

    當于是人有大記驗。

    其人于行無有具足。

    欲心熾盛。

    寄住客性。

    即當被染。

    如其是人。

    記念不忘。

    于具足體善能防護。

    摧諸欲想。

    不令複起。

    寄住客性。

    免脫衆苦。

    俱時清淨。

    達于本界。

     或時于彼無明思中。

    化出諸魔。

    共新人思即相鬥戰。

    如其是人。

    廢忘本思。

    當有記驗。

    其人于行即無忍辱。

    觸事生怒。

    客主二性。

    俱時被染。

    如其是人。

    記念不忘。

    覺來拒敵。

    怒心退謝。

    忍辱大力。

    還當扶護。

    寄住客性。

    欣然解脫。

    本性明白。

    思體如故。

     或時于被無明意中。

    化出諸魔。

    即共新人意體鬥戰。

    如其是人。

    忘失本意。

    當有記驗。

    其人于行多有愚癡。

    客主二性。

    俱被染污。

    如其是人。

    記念不忘。

    愚癡若起。

    當即自覺。

    速能降伏。

    策勤精進。

    成就智惠。

    寄住客性。

    因善業故。

    俱得清淨。

    明性意體。

    湛然無穢。

    如是五種。

    極大鬥戰。

    新人故人。

    時有一陣。

    新人因此。

    五種勢力。

    防衛怨敵。

    如大世界。

    諸聖記驗。

    憐愍以像。

    持世明使。

    誠信以像十天大王。

    具足以像降魔勝使。

    忍辱以像地藏明使。

    智惠以像催光明使。

    為此義故。

    過去諸聖及現在教作如是說。

    出家之人。

    非其有礙肉身相戰。

    乃是無礙。

    諸魔毒性。

    互相鬥戰。

    如此持戒清淨師等。

    類同諸聖。

    何以故。

    降伏魔怨。

    不異聖故。

    或時故人兵衆退敗。

    惠明法相寬泰而遊。

    至于新人五種世界無量國土。

    乃入清淨微妙相城。

    于其寶殿敷置法座。

    安處其中。

    乃至心念思意等城。

    亦複如是。

    一一遍入。

    若其惠明遊于相城。

    當知是師所說正法皆悉微妙。

    樂說大明三常五大。

    神通變化具足諸相。

    次于法中專說憐愍。

     或遊心城。

    當知是師樂說日月光明宮殿神通變化具足威力。

    次于法中專說誠信。

     或遊念城。

    當知是師樂說大相窣路沙羅夷神通變化具足默然。

    次于法中專說具足。

     或遊思城。

    當知是師樂說五明神通變現。

    次于法中專說忍辱。

     或遊意城。

    當知是師樂說明使過去未來及現在者神通變化隐現自在。

    次于法中專說智惠。

    是故智者谛觀是師。

    即知惠明在何國土。

    若有清淨雷那勿等。

    如是住持無上正法。

    乃至命終不退轉者。

    命終已後。

    其彼故人及以兵衆。

    無明暗力堕于地獄。

    無有出期。

    當即惠明引己明軍。

    清淨眷屬直至明界。

    究竟無畏。

    常受快樂。

    應輪經雲。

    若雷那勿等身具善法。

    光明父子及淨法風。

    皆于身中每常遊止。

    其明父者即是明界無上明尊。

    其明子者。

    即是日月光明。

    淨法風者。

    即是惠明。

    甯萬經雲。

    若雷那勿具善法者。

    清淨光明大力智惠。

    皆備在身。

    即是新人功德具足。

     汝等谛聽。

    惠明大使。

    入此世界颠倒[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