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僞錄 第五卷
關燈
小
中
大
武帝所誅。
三張之徒以鬼道惑衆倡亂天下。
為皇甫嵩曹魏所滅。
宋王仔昔居上清寶箓宮。
與女冠為奸。
林靈素自稱神。
霄紫府仙卿禳大水不驗。
并為徽宗誅竄而死。
迨今末年複有麻被先生鐵笠李二人。
以奸謀秘計出入時貴之門。
肆為淫污之行。
鹹受顯戮。
曆代以來若此之類不可勝數。
追惟禍亂之源奸宄之本。
率皆假符箓以神其教。
托僞經以警其俗。
橫肆巧誣倡為詭狀。
诋毀聖教寇攘内典。
固已悖老氏不争不盜之禁矣。
及陷刑辟皆[薜/女]子自内作愎。
将誰咎哉。
且夫釋氏之教宏闊勝大。
非他教所拟倫。
曆百千世。
聖帝明王莫不尊崇。
東冒扶桑西極昧谷。
冰天桂海山河大地。
昆蟲草木胎卵濕化。
有情無情百千萬類。
皆依佛蔭生息動止于天地之間。
故天上天下惟佛為尊。
超出乎有生之表。
歸極乎無礙之真。
智周三界神妙諸方。
澤及大千功用不宰。
其大有如此者。
慈航所至無溺不援。
法雨所沾有生皆潤。
憫世人之沉淪幻海颠覆迷津。
展轉多生流連累劫。
将使之脫凡企聖蠲弊崇真。
故神光破沉晦之門。
大覺指無生之路。
其仁有如此。
何意狂謀辄形娼忌。
雖積毀銷骨衆煦漂山。
法體圓成初無小玷。
譬如盲人之毀日月。
何傷日月之明。
井蛙之小河海。
奚損河海之大。
多見其不知量也。
欽惟聖天子識超四谛道慕三乘。
參無象之真空。
傳法王之心印。
所以尊崇之禮歸向之誠。
矯百僞以從真。
黜群邪而歸正。
有不容不嚴者焉。
況乎筆墨勸淫妖術誤世。
恣為欺诳鼓蕩群愚。
若不大為改革。
則邪說肆行枉道惑衆。
其如天下後世何。
凡天下之理。
有善有惡。
有正有邪。
有真有僞。
常混然而同處。
雜然而并行。
自非禀上聖之資誕生知之性。
智出庶物明照群情則紅紫之亂朱。
窪淫之變雅。
是孰得而辯明之哉。
由是言之。
聖天子匡濟真圖翼扶大法之功至矣。
概諸聖不可有加矣。
于以鑿舍靈之耳目。
開正途之荒穢使般若之光。
永乎無際劫。
遍滿恒河沙界。
延洪聖壽于無疆。
衍綿儲君之福利鼎祚于億萬年之久者。
庸有既乎。
是可述也。
臣磐等敬為之書。
以贻後人。
俾為老氏之學者。
有所警焉 至元二十一年三月 日 皇帝聖旨裡。
中書省近據長春宮先生王志真等。
告奉福寺淵僧錄使。
令小和尚馬戒。
顯放火燒訖本宮倉庫房舍。
及盛放米糧三千九百餘石。
并油面鹽粉。
公事歸問得當。
始元系是甘提點教道馬戒。
顯交指着淵僧錄使。
令放火王志真使令憑道童将馬戒。
顯作放火賊人捉拿。
及詐作知宮名字憑道童教唆。
語言告狀人。
又問得元告。
糧食不曾燒訖卻。
指此為名。
于諸人處。
要訖施利錢物。
取其各各招伏。
六月二十二日。
有孛羅副樞。
張平章。
張右丞。
焦尚書。
耿參政。
脫因脫裡。
阿裡尚書等官員。
欽奉聖旨節該。
先生與和尚争奪的觀院其間聚着五百個來。
先生把着棍棒打和尚。
每來他每教法裡不行胡做。
呵那裡有那般體例。
前京兆府地面裡。
王祖師庵頭聚着人。
衆生歹心來。
如今這先生每又那般胡行有。
這先生每明白招來了。
上頭為頭兒底。
殺了兩個也。
别個的割了耳朵鼻子的割了。
也别個的打了。
也其餘的交做了軍。
也這般斷了也欽此除。
今将斷訖人數開具下項。
及将提點甘志泉首級。
于本宮門首竿子上常川縣。
挂合行。
立石曉谕者。
正典刑二名。
教令虛指淵僧錄放火犯人提點甘志泉。
虛拿馬戒顯放火賊人知宮王志真。
割耳朵鼻子一名。
添寫狀情節人提點蔡志祥。
流于邊遠六名。
聚衆行兇人殷鶴童。
陳道廣。
上都先告狀人王志玉。
陳志用。
寫狀檢人蘭德義。
虛報燒訖糧食人李德祯。
斷放三人。
使令王志真告狀人提點蔡志希。
同告狀人副宮周道旋。
賈志柔 右示諸人通知 至元十七年六月 日立石 聖旨就大都大憫忠寺。
焚燒道藏僞經。
除道德經外。
盡行燒毀。
遂命拈香舉火謝恩畢。
拈香雲。
佛心天子愍衆生。
恐堕三塗邪見坑。
個裡了無偏黨處。
就中朱紫要分明。
所以道聖鑒無私天機莫測。
既來頌德敢不酬恩。
此香端為祝延大元世主當今皇帝聖躬萬歲萬歲萬萬歲。
伏願金輪與法輪同轉。
福越三祇。
舜日共佛日齊明。
壽延億劫。
次舉火雲。
憶昔當年明帝時。
曾憑烈焰辯妍媸。
大元天子續洪範。
顯正摧邪誰不知嗟乎道教陰蠹佛書。
自古至今。
造訛掜僞盜竊釋經言句。
圖謀貝葉題名。
謗毀如來贓誣先聖。
醜辭惡語何可言哉。
無蔕狂談實難遍舉。
始自張陵杜撰。
不遵老氏玄言。
謬作醮書兼集靈寶。
詐道從空而得妄言。
太上親傳用三張鬼法以诳惑愚
三張之徒以鬼道惑衆倡亂天下。
為皇甫嵩曹魏所滅。
宋王仔昔居上清寶箓宮。
與女冠為奸。
林靈素自稱神。
霄紫府仙卿禳大水不驗。
并為徽宗誅竄而死。
迨今末年複有麻被先生鐵笠李二人。
以奸謀秘計出入時貴之門。
肆為淫污之行。
鹹受顯戮。
曆代以來若此之類不可勝數。
追惟禍亂之源奸宄之本。
率皆假符箓以神其教。
托僞經以警其俗。
橫肆巧誣倡為詭狀。
诋毀聖教寇攘内典。
固已悖老氏不争不盜之禁矣。
及陷刑辟皆[薜/女]子自内作愎。
将誰咎哉。
且夫釋氏之教宏闊勝大。
非他教所拟倫。
曆百千世。
聖帝明王莫不尊崇。
東冒扶桑西極昧谷。
冰天桂海山河大地。
昆蟲草木胎卵濕化。
有情無情百千萬類。
皆依佛蔭生息動止于天地之間。
故天上天下惟佛為尊。
超出乎有生之表。
歸極乎無礙之真。
智周三界神妙諸方。
澤及大千功用不宰。
其大有如此者。
慈航所至無溺不援。
法雨所沾有生皆潤。
憫世人之沉淪幻海颠覆迷津。
展轉多生流連累劫。
将使之脫凡企聖蠲弊崇真。
故神光破沉晦之門。
大覺指無生之路。
其仁有如此。
何意狂謀辄形娼忌。
雖積毀銷骨衆煦漂山。
法體圓成初無小玷。
譬如盲人之毀日月。
何傷日月之明。
井蛙之小河海。
奚損河海之大。
多見其不知量也。
欽惟聖天子識超四谛道慕三乘。
參無象之真空。
傳法王之心印。
所以尊崇之禮歸向之誠。
矯百僞以從真。
黜群邪而歸正。
有不容不嚴者焉。
況乎筆墨勸淫妖術誤世。
恣為欺诳鼓蕩群愚。
若不大為改革。
則邪說肆行枉道惑衆。
其如天下後世何。
凡天下之理。
有善有惡。
有正有邪。
有真有僞。
常混然而同處。
雜然而并行。
自非禀上聖之資誕生知之性。
智出庶物明照群情則紅紫之亂朱。
窪淫之變雅。
是孰得而辯明之哉。
由是言之。
聖天子匡濟真圖翼扶大法之功至矣。
概諸聖不可有加矣。
于以鑿舍靈之耳目。
開正途之荒穢使般若之光。
永乎無際劫。
遍滿恒河沙界。
延洪聖壽于無疆。
衍綿儲君之福利鼎祚于億萬年之久者。
庸有既乎。
是可述也。
臣磐等敬為之書。
以贻後人。
俾為老氏之學者。
有所警焉 至元二十一年三月 日 皇帝聖旨裡。
中書省近據長春宮先生王志真等。
告奉福寺淵僧錄使。
令小和尚馬戒。
顯放火燒訖本宮倉庫房舍。
及盛放米糧三千九百餘石。
并油面鹽粉。
公事歸問得當。
始元系是甘提點教道馬戒。
顯交指着淵僧錄使。
令放火王志真使令憑道童将馬戒。
顯作放火賊人捉拿。
及詐作知宮名字憑道童教唆。
語言告狀人。
又問得元告。
糧食不曾燒訖卻。
指此為名。
于諸人處。
要訖施利錢物。
取其各各招伏。
六月二十二日。
有孛羅副樞。
張平章。
張右丞。
焦尚書。
耿參政。
脫因脫裡。
阿裡尚書等官員。
欽奉聖旨節該。
先生與和尚争奪的觀院其間聚着五百個來。
先生把着棍棒打和尚。
每來他每教法裡不行胡做。
呵那裡有那般體例。
前京兆府地面裡。
王祖師庵頭聚着人。
衆生歹心來。
如今這先生每又那般胡行有。
這先生每明白招來了。
上頭為頭兒底。
殺了兩個也。
别個的割了耳朵鼻子的割了。
也别個的打了。
也其餘的交做了軍。
也這般斷了也欽此除。
今将斷訖人數開具下項。
及将提點甘志泉首級。
于本宮門首竿子上常川縣。
挂合行。
立石曉谕者。
正典刑二名。
教令虛指淵僧錄放火犯人提點甘志泉。
虛拿馬戒顯放火賊人知宮王志真。
割耳朵鼻子一名。
添寫狀情節人提點蔡志祥。
流于邊遠六名。
聚衆行兇人殷鶴童。
陳道廣。
上都先告狀人王志玉。
陳志用。
寫狀檢人蘭德義。
虛報燒訖糧食人李德祯。
斷放三人。
使令王志真告狀人提點蔡志希。
同告狀人副宮周道旋。
賈志柔 右示諸人通知 至元十七年六月 日立石 聖旨就大都大憫忠寺。
焚燒道藏僞經。
除道德經外。
盡行燒毀。
遂命拈香舉火謝恩畢。
拈香雲。
佛心天子愍衆生。
恐堕三塗邪見坑。
個裡了無偏黨處。
就中朱紫要分明。
所以道聖鑒無私天機莫測。
既來頌德敢不酬恩。
此香端為祝延大元世主當今皇帝聖躬萬歲萬歲萬萬歲。
伏願金輪與法輪同轉。
福越三祇。
舜日共佛日齊明。
壽延億劫。
次舉火雲。
憶昔當年明帝時。
曾憑烈焰辯妍媸。
大元天子續洪範。
顯正摧邪誰不知嗟乎道教陰蠹佛書。
自古至今。
造訛掜僞盜竊釋經言句。
圖謀貝葉題名。
謗毀如來贓誣先聖。
醜辭惡語何可言哉。
無蔕狂談實難遍舉。
始自張陵杜撰。
不遵老氏玄言。
謬作醮書兼集靈寶。
詐道從空而得妄言。
太上親傳用三張鬼法以诳惑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