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僞錄 第五卷

關燈
辯僞錄第五卷 元道者山雲峰禅寺沙門祥邁奉 敕實錄撰 聖旨焚毀諸路僞道藏經之碑 翰林院臣唐方楊文郁王構李謙閻複李濤王磐等奉敕撰 至元二十一年三月日。

    诏遣資德大夫總制院使兼領都功德使司事相哥谕翰林院。

    戊午年僧道持論。

    及至元十八年十月二十日。

    焚毀道藏僞經始末。

    可書其事于後。

    臣磐等謹按釋教總統合台薩哩所錄事迹。

    昔在憲宗皇帝朝。

    道家者流出一書曰。

    老君化胡成佛經及八十一化圖。

    镂闆本傳四方。

    其言淺陋誕妄。

    意在輕蔑釋教而自重其教。

    罽賓大師蘭麻總統少林福裕。

    以其事奏聞。

    時上居潛邸。

    憲宗有旨。

    令僧道二家詣上所辯析。

    二家自約道勝則僧冠首而為道。

    僧勝則道削發而為僧。

    僧問道曰。

    汝書謂化胡成佛經。

    且佛是何義。

    道對曰。

    佛者覺也。

    覺天覺地覺陰覺陽覺仁覺義之謂也。

    僧曰。

    是殆不然。

    所謂覺者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三覺圓明故号佛陀。

    豈特覺天地陰陽仁義而已哉。

    上謂侍臣曰。

    吾亦心知仁義。

    乃孔子之語。

    謂佛覺仁覺義。

    其說非也。

    道者又持史記諸書以進欲以多說僥幸取勝。

    帝師辯的達拔合思八曰。

    此謂何書。

    曰前代帝王之書。

    上曰。

    今持論教法何用攀援前代帝王。

    帝師曰。

    我天竺亦有史記。

    汝聞之乎。

    對曰未也。

    帝師曰。

    我為汝說天竺頻婆娑羅王贊佛功德。

    有曰。

    天上天下無如佛。

    十方世界亦無比。

    世間所有我盡見。

    一切無有如佛者。

    當其說是語時老子安在。

    道不能對。

    帝師又問。

    汝史記有化胡之說否。

    曰無。

    然則老子所傳何經。

    曰道德經。

    此外更有何經。

    曰無。

    帝師曰。

    道德經中有化胡事否。

    曰無。

    帝師曰。

    史記中既無。

    道德經中又不載。

    其為僞妄明矣。

    道者辭屈。

    尚書姚樞曰。

    道者負矣。

    上命如約行罰。

    遣使臣脫歡将者樊志應等十有七人。

    詣龍光寺削發為僧。

    焚僞經四十五部。

    天下佛寺為道流所據者二百三十七區。

    至是悉命歸之。

    道教提點甘志泉所居吉祥院其一也。

    據而不與。

    至元十七年夏四月。

    僧人複為征理。

    長春道流謀害。

    僧錄廣淵。

    聚徒持捉毆擊僧衆。

    自焚廪舍。

    誣廣淵遣僧人縱火。

    且聲言。

    焚米三千九百餘石。

    他物稱是。

    事達中書省辯其誣。

    甘志泉王志真款伏。

    诏遣樞密副使孛羅及諸大臣覆按。

    無異辭。

    志泉志真就誅劓刖流竄者凡十人。

    仍征所聲言。

    米物如其數歸之。

    僧衆會有道家僞經尚存為言者。

    聞諸皇太子。

    十八年九月。

    都功德司脫因小演赤奏言。

    往年所焚道家僞經闆本化圖。

    多隐匿未毀。

    其道藏諸書類。

    皆诋毀釋教剽竊佛語。

    宜加甄别。

    于是命樞密副使與前中書省左。

    丞文謙秘書監友直釋教總統合台薩哩太常卿忽都于思中書省客省使都魯在京。

    僧錄司教禅諸僧及臣等。

    詣長春宮無極殿階。

    正一天師張宗演全真掌教祁志誠大道掌教李德和杜福春暨諸道流。

    考證真僞。

    翻閱兼旬。

    雖卷帙數千。

    究其本末惟道德二篇為老子所著。

    餘悉漢張道陵後魏寇謙之唐吳筠杜光庭宋王欽若輩撰造演說。

    鑿空架虛罔有根據。

    诋毀釋教以妄自尊崇。

    複愛慕其言而竊為己有。

    假陰陽術數以示其奧。

    裒諸子醫藥以誇其博。

    往往改易名号。

    傳注訛舛失其本真。

    又所載符咒妄謂[佩-一]之。

    令人商賈倍利之嗣蕃息伉俪和如鴛鴦之有偶。

    将以媒淫辭而規财賄。

    至有教人非妄佩符在臂。

    則男為君相女為後妃。

    入水不溺入火不焚。

    刀劍不能傷害之語。

    其僞妄駁雜如此。

    留之徒以诳惑愚俗。

    自道德經外。

    宜悉焚去。

    臣等同辭以聞。

    上曰。

    道家經文。

    傳訛踵謬非一日矣。

    若遽焚之其徒未必心服。

    彼言水火不能焚溺。

    可姑以是端試之。

    俟其不驗焚之。

    未晚也。

    遂命樞密副使孛羅守司徒和禮。

    霍孫等谕張宗演祁志誠李德和杜福春等。

    俾各推擇一人佩符入火自試其術。

    四人者奏言。

    此皆誕妄之說。

    臣等入火必為灰燼。

    實不敢試但乞焚去道藏。

    庶幾澡雪臣等。

    上可其奏。

    遂诏谕天下。

    道家諸經可留道德二篇。

    其餘文字及闆本化圖。

    一切焚毀。

    隐匿者罪之。

    民間刊布諸子醫藥等書。

    不在禁限。

    今後道家者流其一遵老子之法。

    如嗜佛者削發為僧。

    不願為僧道者聽其為民。

    乃以十月壬子集百宮于憫忠寺。

    盡焚道藏僞經雜書。

    遣使諸路俾遵行之。

    臣磐等聞。

    老氏之為道也。

    以清淨為宗。

    無為為本。

    謙沖以處。

    己損抑以下人。

    非有貪欲好勝之事。

    厥後枝分派列。

    徒屬寖盛。

    襲訛成僞誇誕百出。

    清淨一變而為污穢。

    無為一變無所不為。

    如漢之文成五利緻身求仙恍惚誕幻。

    帛書飯牛之詐。

    黃金可成之妄。

    一旦敗露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