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僞錄 第三卷

關燈
辯僞錄第三卷 元道者山雲峰禅寺沙門祥邁奉 敕實錄撰 夫三聖人教列于中國。

    猶鼎足而峙以扶皇化。

    夫子之言仁義者。

    軌于不道之士也。

    老子之守謙退者。

    息于躁競之徒也。

    釋氏之談性命者。

    欲令返源也。

    而叔葉紛論獨師己見。

    自矜自勝迷本迷宗。

    蓋不達道之通途。

    守于一岐之說也。

    殊不知仁義行則人人蹈于君子之徑矣。

    謙退行則人人杜于貪吝之求矣。

    性命明則人人達于妙道之源矣。

    不如是者何為達士君子乎。

    仲尼所謂齊一變至于魯。

    魯一變至于道。

    幾于此矣。

    而晚世道士專尚誇誕。

    以谲詭不經為奇異。

    以诳妄不真為妙門。

    棄二篇之醇濃。

    雜三張之穢術。

    王害風以颠狂為至德。

    不識道之淵源。

    丘處機以行鸾為神奇。

    失全真之要妙。

    西行萬裡。

    不明對主之談。

    東回三年。

    偶合标其殊異。

    欺人誷聖矜炫自高。

    始為烏有之談。

    終成無是之說。

    古來矯妄且略不言。

    今朝行事且陳數段。

    我太祖成吉思皇帝。

    龍飛朔野虎步中原。

    膺寶曆以匡圖。

    赴昌期而司牧順天革命戡亂定功。

    軍國雖煩留心覺路。

    首頒恩诏護持佛門。

    大聖神化不可測量。

    所在形儀無得損壞。

    随處寺宇所有田地。

    水澆上地水碾水磨寺用什物凡是佛底并令歸還莫得侵占。

    大小科役鋪馬隻應并休出者。

    出家僧人是佛弟子。

    與俺皇家子子孫孫。

    念經告天助修福者。

    凡是僧人去住自在休遮當者。

    有歹人每倚着氣力搔擾佛寺。

    奏将名姓來者。

    後代明君鹹遵此式。

    而魔辯逼真妄生高下。

    鹹言丘公開三教之基為儒釋本地。

    試叙首末請詳臧否。

    初全真之興事非振古。

    按元裕之重陽真人碑雲。

    金朝正隆中有王世雄者。

    三輔人也。

    少以任俠見稱。

    中歲忽有所得。

    遂棄家事浮沉酒間。

    谑浪無節猖狂妄行咄空獨笑。

    時人以為病狂。

    遂目王害風焉。

    後遇氈裘二道士。

    汲水飲酒。

    狂縱愈甚狡狯難測。

    于縣東撅墓止之。

    以活死人目之。

    居之二年。

    移于劉獎庵。

    大衆不聚于三人。

    庵不構于二屋。

    自是栖遲土窟托處窮巷。

    破裘敗絮以裡其身。

    執杖操瓢乞食自濟。

    效癡禅之守默。

    坐環牆而自拘。

    嘗謂禅僧達性而不明命。

    儒人談命而不言性。

    餘今兼而修之。

    故号全真。

    行丐而東至甯海軍。

    得弟子馬丹陽丘處機劉譚郝凡七人。

    全真之教乃大行焉。

    後其徒潘志源等緻範君幕府緻之。

    王君書數命。

    元裕之述碑贊。

    德裕之引。

    葛洪稚川之于晉。

    陶(弘景)貞白之于梁。

    寇輔真(謙之)之于魏。

    司馬子微之于唐。

    陳圖南(抟)之于宋。

    叙此數賢皆不及之。

    曲成其美。

    而全真之輩謂不光。

    故好問之文立而複毀其徒又發杜順寶塔聯環金骨。

    埋于世雄圹中。

    為王害風之舍利焉(金朝世宗章廟禁斷其風使楊尚書就海州竟杖斷丘公八十而音不絕世之共聞非妄言也)道士丘處機字通密。

    登州栖霞人号長春子。

    師王害風繼唱全真。

    本無道術。

    有劉溫字仲祿者。

    以作鳴镝幸于太祖。

    首信僻說阿意甘言。

    以醫藥進于上言。

    丘公行年三百餘歲。

    有保養長生之術。

    乃奏舉之。

    戊寅中應召北行。

    丘公倦于跋涉。

    聞上西征表求待回。

    使中書湛然溫诏召之。

    丘公遂行。

    初上西征大石林牙。

    及可弗叉國。

    盡有其地唯算端汗。

    奪破乃滿之地。

    軍馬強盛。

    據有尋思幹城(或雲邪木思幹遼之河中府也)聞上西讨即南走入鐵門。

    遁于大雪山南。

    潛趨印度。

    上率衆襲之。

    駐跸大雪山南。

    辛已冬十一月十八日丘公至。

    尋思幹城以雪山大雪屯谷可有二丈深不可行。

    且止城中。

    壬午夏四月初五日。

    始過雪山達于行宮。

    至上前數拜退身緻敬。

    禮畢然後入帳。

    上問。

    有何長生之藥以資朕躬。

    丘公逡巡拱身答曰。

    有衛生之道。

    而無長生之藥。

    上以言實賜以馬乳。

    時回纥山賊亂于密迩。

    且令丘公還尋思幹城。

    期以十月再诏。

    八月後旬丘公複至行宮。

    凡有所對皆平平之語。

    無可采聽。

    問其年甲多少僞雲不知。

    考問神仙之要。

    唯論固精養氣。

    出神入夢。

    以為道之極緻。

    美林靈素之神遊。

    愛王害風之入夢。

    又舉馬丹陽恒雲。

    屢蒙聖賢提獎。

    真性遨遊異域。

    又非禅家多惡夢境。

    蓋由福薄不能緻好夢也。

    又問湛然居士觀音贊意。

    中書輕而不答。

    而有識聞之莫不絕倒。

    既而東回表求牌符。

    自出師号私給觀額。

    自填聖旨謾昧主上。

    獨免丘公門人科役。

    不及僧人及餘道衆。

    古無體例之事。

    恣欲施行。

    上之所說。

    湛然居士編入西遊錄中。

    備明丘公十謬。

    回至宣德等州。

    屈僧人迎拜。

    後至燕城左右鼓獎特力侵占使道徒王伯平驺從數十縣牌出入馳躍諸州便欲通管僧尼。

    丘公自往薊州特開聖旨抑欲追攝甘泉本無玄和尚望其屈節竟不能行。

    西京天城毀夫子廟為文成觀。

    景州奪龍角山賈先生改為沖虛觀。

    後僧欲争。

    丘公移書從樂居士文過飾非。

    平谷縣水谷寺正殿三身。

    皆劉鸾絕手悉打澗中改觀居之。

    太原府丘公弟子宋德芳占淨居山。

    穿石作洞改為道院立碑樹号。

    相州黃華山隋唐古刹。

    碑刻存焉。

    道士占定。

    混源西道院本崇福寺道士占訖。

    灤州下縣數座佛殿道士拆訖并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