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卷第三
關燈
小
中
大
。
一切無有懈怠。
我不應嗔。
令彼舍我。
我若見彼。
應從忏摩。
即于室羅筏城。
城門邊立。
然彼苾刍。
食時執持衣缽。
入城乞食。
彼見告言。
賢首。
汝得出家耶。
答言爾。
報曰。
現今無人可給事我。
相随歸舍。
爾時苾刍即升虛空。
乃現種種神變。
是時居士而生悔心。
速便歸信。
心疾回轉。
猶如大樹摧倒。
頂禮其足白言。
聖者。
得證如此功能。
願從今已後。
受我衣服卧具。
飲食湯藥。
名稱普聞。
某甲奴出家。
證阿羅漢果。
有如是勝妙功德。
時勝光王聞此語已。
某甲長者有奴出家。
殊勝證悟。
能獲四果。
作是語已。
即命群臣。
而告之曰。
汝等應知。
我是灌頂刹利王種。
從今已往。
一切官寮長者等家。
有奴求出俗者。
便放出家。
勿令障礙。
室羅筏城。
時有長者。
家有一奴勤求作務。
常不懈怠。
廣說如前。
便即出家。
并受圓具。
令學法式。
告言。
賢首。
鹿不養鹿。
其室羅筏城。
土地寬廣。
父母居處。
汝今可去乞食而活。
時彼長者心生追悔。
便作是念。
彼奴勤求作務。
常不懈怠我若見時。
應求忏悔。
時彼長者。
遂于室羅筏城門側而立時彼苾刍。
食時著衣持缽。
入城乞食。
長者見已。
告言賢首。
汝得出家。
誰當事我。
可共歸家。
即便執臂。
苾刍告曰。
若觸我者。
當截汝腕。
勝光王敕。
恩垂苾刍。
由如太子。
是長者毀呰苾刍曰。
沙門釋子。
壞我城隍。
及壞梵志。
豈合與奴出家。
時諸苾刍聞此事已。
以緣白佛。
爾時世尊便作是念。
既有斯過。
從今已往。
汝等苾刍不應與奴出家。
若有求者。
當可問之。
汝是奴不。
若與奴出家者。
得越法罪。
爾時世尊在室羅筏城。
逝多林。
給孤獨園。
于此城中。
有一長者。
每放課錢。
或時收利。
或時本利俱收。
複于後時。
見負債人。
本利俱索。
牽掣久捉不放。
即共立限。
方始放還。
彼人便作是念。
然此長者。
甚是惡性。
我複不能本利俱還。
我當逃走。
複作是念。
鄉土難舍。
沙門釋子而于王所。
由如太子。
我今于彼。
求出家耶。
即往逝多林。
詣苾刍處。
白言。
聖者我求出家。
彼與出家。
及受近圓。
并教法式。
既近圓已。
勇厲精勤。
于中無間。
不經多時。
乃證阿羅漢果。
時彼長者便生追悔。
作如是念。
彼負我債。
于時時間。
常還本利。
以何因緣。
辄見輕棄。
如若今時。
重得見者。
我當忏謝。
即于城門。
伫立而住。
時彼苾刍。
于日初分。
執持衣缽。
入城乞食。
長者便見。
問言。
賢首。
汝已出家。
雖複時時常還本利。
今可共歸。
便執其手。
欲引而行。
爾時苾刍便即升空乃現種種十八神變。
廣說如上。
時彼長者速便歸信。
心疾回轉。
猶如大樹崩倒于地。
白言。
聖者。
獲得如是殊勝功德。
上妙果證。
從今以去。
聖者所須資具衣食。
我當給與。
願尊納受。
爾時四遠。
皆悉聞知某甲長者所負财主。
獲如是果。
時勝軍王既聞斯事。
敕大臣曰。
從今以去。
所有負債。
未得還者。
此等欲于佛所出家。
若有如是。
不應與彼生其留難。
時室羅筏城。
有一長者。
放債與人。
時有一人。
舉物生利。
乃至出家。
不養鹿等。
廣如上說。
複于異時。
持缽乞食。
長者遇見。
告言。
苾刍。
汝已出家。
誰複時時償我本利。
今可共歸。
欲執其手。
苾刍告曰。
汝莫觸我。
若觸我者。
當截汝手。
報言。
何故。
苾刍曰。
汝可不聞。
王有教令。
若欲出家。
一切負債。
皆悉放免。
彼共譏嫌。
作如是語。
出家釋子多懷慠慢。
現負他債。
度令出家。
苾刍以緣白佛。
佛作是念。
由度負債者。
有如是過。
告諸苾刍。
從今已後。
負債之人。
不應辄度。
若有度者。
得越法罪。
爾時佛在室羅筏城。
給孤獨園。
有一長者。
娶妻未久。
便生一息。
乃至年漸長大。
因父嗔責。
遂即私逃。
後作是念。
鄉國難離。
然諸釋子。
皆如王子。
得免衆事。
我今宜可于彼出家。
即往給園。
至苾刍所。
報言。
聖者。
我願出家。
時有苾刍。
即與出家。
及授近圓。
複于異時。
其父覓子。
往苾刍所。
白言。
聖者。
見有如是童子來不。
報言。
今已度訖。
長者告言。
此等苾刍常執刀耶。
所有來者。
即與剃發。
又言。
豈不待于七八日間。
何故即度。
苾刍以緣白佛。
佛言。
不應即度。
若有童子。
去來不遠。
來求出家應七八日。
然後方度出家。
若有遠方來欲出家者。
不七八日與度無犯。
佛在室羅筏城。
逝多林。
給孤獨園。
有一長者。
娶妻不久。
便生一息于時長者告其妻曰。
賢首。
我子長養。
雖複損我。
我今欲往外國興易。
我所負債。
令子代還。
作是語已便即出去。
遂乃不還其妻養育。
兒漸長大。
送于學内。
令教外典。
其同學者。
所有論典。
悉皆明解。
唯此童子。
全無所獲。
複于異時。
其母詣學。
告博士曰。
一種與直。
何故諸人學問俱備。
唯我童兒都無所解博士報曰。
夫所學者。
有二種事。
學業成就。
何等為二。
一者具羞。
二者有怖。
然此童子。
都無此二。
其母告言。
博士何不與杖。
複于異時。
博士才打。
種種呵責乃即啼泣。
歸向母邊。
具陳上事。
其母還打。
時彼童子便作是念。
我遭苦事。
前于一處被打。
今遭兩處。
不能受苦。
宜可逃去入逝多林。
至彼見一求寂采花。
便即歎言。
甚大快
一切無有懈怠。
我不應嗔。
令彼舍我。
我若見彼。
應從忏摩。
即于室羅筏城。
城門邊立。
然彼苾刍。
食時執持衣缽。
入城乞食。
彼見告言。
賢首。
汝得出家耶。
答言爾。
報曰。
現今無人可給事我。
相随歸舍。
爾時苾刍即升虛空。
乃現種種神變。
是時居士而生悔心。
速便歸信。
心疾回轉。
猶如大樹摧倒。
頂禮其足白言。
聖者。
得證如此功能。
願從今已後。
受我衣服卧具。
飲食湯藥。
名稱普聞。
某甲奴出家。
證阿羅漢果。
有如是勝妙功德。
時勝光王聞此語已。
某甲長者有奴出家。
殊勝證悟。
能獲四果。
作是語已。
即命群臣。
而告之曰。
汝等應知。
我是灌頂刹利王種。
從今已往。
一切官寮長者等家。
有奴求出俗者。
便放出家。
勿令障礙。
室羅筏城。
時有長者。
家有一奴勤求作務。
常不懈怠。
廣說如前。
便即出家。
并受圓具。
令學法式。
告言。
賢首。
鹿不養鹿。
其室羅筏城。
土地寬廣。
父母居處。
汝今可去乞食而活。
時彼長者心生追悔。
便作是念。
彼奴勤求作務。
常不懈怠我若見時。
應求忏悔。
時彼長者。
遂于室羅筏城門側而立時彼苾刍。
食時著衣持缽。
入城乞食。
長者見已。
告言賢首。
汝得出家。
誰當事我。
可共歸家。
即便執臂。
苾刍告曰。
若觸我者。
當截汝腕。
勝光王敕。
恩垂苾刍。
由如太子。
是長者毀呰苾刍曰。
沙門釋子。
壞我城隍。
及壞梵志。
豈合與奴出家。
時諸苾刍聞此事已。
以緣白佛。
爾時世尊便作是念。
既有斯過。
從今已往。
汝等苾刍不應與奴出家。
若有求者。
當可問之。
汝是奴不。
若與奴出家者。
得越法罪。
爾時世尊在室羅筏城。
逝多林。
給孤獨園。
于此城中。
有一長者。
每放課錢。
或時收利。
或時本利俱收。
複于後時。
見負債人。
本利俱索。
牽掣久捉不放。
即共立限。
方始放還。
彼人便作是念。
然此長者。
甚是惡性。
我複不能本利俱還。
我當逃走。
複作是念。
鄉土難舍。
沙門釋子而于王所。
由如太子。
我今于彼。
求出家耶。
即往逝多林。
詣苾刍處。
白言。
聖者我求出家。
彼與出家。
及受近圓。
并教法式。
既近圓已。
勇厲精勤。
于中無間。
不經多時。
乃證阿羅漢果。
時彼長者便生追悔。
作如是念。
彼負我債。
于時時間。
常還本利。
以何因緣。
辄見輕棄。
如若今時。
重得見者。
我當忏謝。
即于城門。
伫立而住。
時彼苾刍。
于日初分。
執持衣缽。
入城乞食。
長者便見。
問言。
賢首。
汝已出家。
雖複時時常還本利。
今可共歸。
便執其手。
欲引而行。
爾時苾刍便即升空乃現種種十八神變。
廣說如上。
時彼長者速便歸信。
心疾回轉。
猶如大樹崩倒于地。
白言。
聖者。
獲得如是殊勝功德。
上妙果證。
從今以去。
聖者所須資具衣食。
我當給與。
願尊納受。
爾時四遠。
皆悉聞知某甲長者所負财主。
獲如是果。
時勝軍王既聞斯事。
敕大臣曰。
從今以去。
所有負債。
未得還者。
此等欲于佛所出家。
若有如是。
不應與彼生其留難。
時室羅筏城。
有一長者。
放債與人。
時有一人。
舉物生利。
乃至出家。
不養鹿等。
廣如上說。
複于異時。
持缽乞食。
長者遇見。
告言。
苾刍。
汝已出家。
誰複時時償我本利。
今可共歸。
欲執其手。
苾刍告曰。
汝莫觸我。
若觸我者。
當截汝手。
報言。
何故。
苾刍曰。
汝可不聞。
王有教令。
若欲出家。
一切負債。
皆悉放免。
彼共譏嫌。
作如是語。
出家釋子多懷慠慢。
現負他債。
度令出家。
苾刍以緣白佛。
佛作是念。
由度負債者。
有如是過。
告諸苾刍。
從今已後。
負債之人。
不應辄度。
若有度者。
得越法罪。
爾時佛在室羅筏城。
給孤獨園。
有一長者。
娶妻未久。
便生一息。
乃至年漸長大。
因父嗔責。
遂即私逃。
後作是念。
鄉國難離。
然諸釋子。
皆如王子。
得免衆事。
我今宜可于彼出家。
即往給園。
至苾刍所。
報言。
聖者。
我願出家。
時有苾刍。
即與出家。
及授近圓。
複于異時。
其父覓子。
往苾刍所。
白言。
聖者。
見有如是童子來不。
報言。
今已度訖。
長者告言。
此等苾刍常執刀耶。
所有來者。
即與剃發。
又言。
豈不待于七八日間。
何故即度。
苾刍以緣白佛。
佛言。
不應即度。
若有童子。
去來不遠。
來求出家應七八日。
然後方度出家。
若有遠方來欲出家者。
不七八日與度無犯。
佛在室羅筏城。
逝多林。
給孤獨園。
有一長者。
娶妻不久。
便生一息于時長者告其妻曰。
賢首。
我子長養。
雖複損我。
我今欲往外國興易。
我所負債。
令子代還。
作是語已便即出去。
遂乃不還其妻養育。
兒漸長大。
送于學内。
令教外典。
其同學者。
所有論典。
悉皆明解。
唯此童子。
全無所獲。
複于異時。
其母詣學。
告博士曰。
一種與直。
何故諸人學問俱備。
唯我童兒都無所解博士報曰。
夫所學者。
有二種事。
學業成就。
何等為二。
一者具羞。
二者有怖。
然此童子。
都無此二。
其母告言。
博士何不與杖。
複于異時。
博士才打。
種種呵責乃即啼泣。
歸向母邊。
具陳上事。
其母還打。
時彼童子便作是念。
我遭苦事。
前于一處被打。
今遭兩處。
不能受苦。
宜可逃去入逝多林。
至彼見一求寂采花。
便即歎言。
甚大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