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卷第三

關燈
樂。

    問言。

    何故。

    答言。

    出家。

    求寂報言。

    汝今何不出家報言。

    聖者。

    誰能與我出家。

    報言。

    汝來。

    共汝往問邬波馱耶。

    既見師已。

    白言。

    邬波馱耶。

    此善男子欲求出家。

    時彼師主即與出家。

    其母後時往詣學堂。

    問博士曰。

    我子何在。

    博士答言。

    我打走歸。

    母即報言我見歸來遂即還打。

    棄我逃走于時慈母遂往諸處。

    尋求訪覓不得。

    乃于王舍城門首立。

    東西顧望伫立不久。

    乃見童子剃除鬓發。

    與彼求寂。

    俱時瓶缽。

    相随而來。

    母時見識。

    以手捶胸悲号啼泣。

    告言癡子。

    我比無處不覓。

    遍曆諸方。

    尋求不得。

    音信不通。

    汝今何故賤沙門中。

    而為出家。

    執手将歸。

    脫其衣缽。

    抑令還俗。

    時諸苾刍以緣白佛。

    佛作是念。

    不白父母。

    與出家者。

    多生過失。

    佛告諸苾刍。

    我今當制所有出家。

    不告父母。

    辄與出家者。

    得越法罪。

     佛在王舍城。

    竹林園。

    羯蘭铎迦池。

    于此城中。

    有一婆羅門。

    娶妻不久。

    誕生一息。

    年漸長大。

    忽嬰疾病。

    遍問醫人療治不可。

    母告子言。

    可于侍縛迦長者所。

    療治其病。

    既至其所。

    白言。

    長者。

    為我治病。

    長者告曰。

    汝身病重難可療治。

    然我所醫。

    治二種人。

    何等為二。

    一者佛及僧伽。

    二者王宮内人。

    汝等之病。

    無暇可治。

    汝今歸去。

    其子即歸。

    母問子曰。

    其病療耶。

    答曰。

    我病無人可治。

    具如上說。

    母告子言。

    汝應出家。

    子答母曰。

    我是婆羅門種。

    雲何于雜種沙門釋子中。

    而為出家。

    又告子曰。

    汝且出家。

    病可還俗不難。

    子曰。

    若出家者。

    必剃我頭。

    此事雲何母曰。

    剃發莫生。

    是為不可。

    後還生發。

    何所懼耶。

    即往竹園。

    詣苾刍所。

    頂禮足已。

    白言。

    聖者。

    與我出家。

    既出家已。

    于此夜中。

    遂住門外。

    不入房中。

    師便告曰。

    何不入來。

    答曰。

    我身有病。

    不得入來。

    師便告曰。

    汝今出家。

    何得有病。

    白言。

    邬波馱耶。

    我身在俗。

    先患其病。

    師曰。

    汝何不告我。

    答曰。

    師不見問。

    其師便怒。

    既至明已。

    其舊弟子皆來請白。

    問邬波馱耶。

    何故不喜。

    師即告曰。

    我之住處。

    乃是病坊。

    諸有病者。

    皆投來此。

    求寂白曰。

    如世尊說有二種事。

    一者不應擎重擔二者已度不應棄師今已度。

    知欲如何。

    說此語時。

    侍縛醫王即便來至。

    師告醫曰。

    此苾刍病。

    可治以不。

    醫王答曰。

    此病極重然勝光王與藥若足。

    我當治之。

    既治可已。

    白邬波馱耶曰。

    我為求事。

    今來出家。

    求事既了。

    今欲歸去。

    師曰。

    汝得阿羅漢果耶。

    答曰未得。

    又問。

    汝得不還一來。

    及須陀洹果耶。

    皆雲未得。

    汝何故歸。

    答曰。

    我為病故投此出家。

    我病既差。

    何能住此。

    師曰。

    出家法中。

    有四勝果。

    汝都未獲。

    汝宜且住還他藥債。

    若不爾者。

    後更得病。

    必死無疑。

    不取師言即便歸去。

    彼報恩故。

    于侍縛迦。

    供給花果嚼齒木等。

    時侍縛迦告言。

    賢首。

    汝于我處。

    求何事耶。

    彼婆羅門白言。

    我無所求。

    報恩故長者報曰我于汝更作何益事答曰。

    我緣患病。

    療我得差時侍縛迦報言我不曾省。

    答曰。

    我作憶念。

    得省令解。

    時侍縛迦言。

    汝于善說法律中出家于四沙門果中。

    應證得果汝已受他信心之物今乃卻堕惡事作是語已便作是念我應以此事詣世尊所。

    頭面禮足。

    退坐一面白言。

    世尊。

    然諸苾刍。

    令病者出家受近圓。

    因此令王倉庫。

    漸漸損減。

    我亦身勞。

    複于聖者。

    阙修善法。

    願世尊制。

    勿令更度病者。

    佛即默然而許。

    時侍縛迦知佛默然許已。

    頂禮而去。

    佛作是念。

    諸有過失。

    悉由度彼病者。

    佛告諸苾刍曰。

    從今以去。

    不應度有患者。

    若為出家來者。

    應先問有患不。

    若不問者。

    得越法罪。

     佛在劫比羅城尼瞿陀林中住。

    時淨飯王而宣教令。

    劫比羅城釋種。

    家别一子出家。

    彼等諸親眷屬來看。

    時出家者為彼眷屬說法。

    聞法喜已。

    皆發信心。

    便即出家。

    其中或是父。

    或是兄。

    或是夫主。

    或是親叔。

    或是其子。

    彼皆憂惱。

    晝夜二時高聲啼泣。

    爾時淨飯王聞彼釋種啼泣聲已。

    告言。

    何故晝夜二時。

    諸釋種等悲聲啼泣時諸釋種白王言曰。

    我等眷屬。

    若在林中。

    彼諸聖者。

    即令出家。

    為此憂惱。

    而為悲泣。

    王聞是語。

    而作是念。

    我應往詣佛所。

    到已。

    頂禮佛足。

    退坐一面。

    白佛言。

    世尊。

    唯願世尊與我一願。

    世尊問曰。

    大王。

    求何願耶。

    王曰。

    有少許願然諸釋種為言。

    世尊。

    當作轉輪聖王。

    乘空往四天下。

    我等亦随世尊。

    既出家已。

    我等所望。

    悉皆不得。

    複次難陀當作力轉輪王。

    彼亦世尊度令出家亦絕希望羅怙羅有大威德。

    當作大王。

    世尊今亦令其出家。

    我等釋種亦絕希望。

    大德。

    父母于子。

    恩愛深極。

    願世尊制。

    若父母未許。

    勿使出家爾時世尊。

    默然受父王所請。

    王見許已頂禮佛足。

    辭佛而去。

    佛作是念諸有過失。

    皆由不問父母。

    而與出家。

    及受近圓。

    若有來求出家者。

    應先問父母許已方與出家。

    若不先問與出家者。

    得越法罪。

    世尊既制。

    不問父母。

    不許出家。

    時有他方遠來。

    父母已許出家。

    諸苾刍不敢辄度出家。

    便有廢阙。

    時諸苾刍以緣白佛。

    佛言。

    若遠來者。

    父母先許出家。

    應聽出家。

    不問無犯。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