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六

關燈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十六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佛言。

    複聽。

    提婆達多往昔之時無有恩報。

    乃往古昔有一王都。

    人民熾盛安隐豐樂。

    王有四子。

    一名大枝。

    二名副枝。

    三名随枝。

    四名小枝。

    其四王子年漸長大。

    皆娶鄰國王女以之為妻。

    共于父所興逆害心。

    父覺知已擯令出國。

    各将妻去。

    行至曠野路糧皆盡。

    共立惡制。

    可殺一妻取肉充食。

    用濟身命得出長途。

    于時小枝作如是念。

    甯可自死不斷他命。

    更無餘計。

    宜将己妻密走他國。

    作是念已。

    将妻逃走饑渴所逼。

    妻便困乏不能前進。

    告其夫曰。

    聖子。

    我命将終無由涉路。

    小枝作念。

    我于羅刹惡伴存彼軀命。

    于此而終深可傷惜。

    即割髀肉與食。

    又刺臂血令飲。

    妻食肉血。

    漸漸徐行至一山谷。

    采拾根果以濟身命。

    于其山間有大河水。

    時有一人。

    因遭怨賊截其手足。

    擲著河中作苦惱聲。

    随流而去。

    小枝因出聞苦叫聲。

    生悲愍心尋聲往覓。

    遂見一人随水流下。

    即入河中背負令出。

    置河岸上。

    見手足俱無。

    情懷痛切。

    問言。

    善男子。

    爾因何事遭斯苦楚。

    其人具以事答。

    小枝報曰。

    汝今雖苦勿生憂怖。

    将根果令食。

    便語妻曰。

    可生慈念看養此人。

    既蒙恩養瘡苦漸差。

    其婦于彼情生愛著。

    頻頻就彼共作言談。

    菩薩禀性少行欲染。

    雖時聚會無解淫情。

    然此山中所有根果。

    由菩薩威力悉皆精妙。

    婦人食已彌益邪心。

    至其人所求行非法。

    彼便不許答曰。

    我幾命斷幸蒙見濟。

    共為惡事便是棄恩。

    汝夫若知定分身首。

    婦數求及被煩惱逼。

    遂共交通深生愛著。

    不欲暫離。

    于其本夫心無戀樂。

    彼雖遣去亦不見随。

    便作是念。

    今此女人于我耽著。

    私通他婦乃是大怨。

    我定遭苦。

    即共籌議告其婦曰。

    夫若知我行非法者。

    必當斷命。

    此不須疑。

    女人聞說以之為然。

    當設餘計。

    女人耶智不學而知。

    即以衣纏頭枕石而卧。

    小枝采果還至其傍。

    見有異狀問言。

    賢首。

    有何所苦。

    答言。

    聖子。

    頭甚苦痛。

    小枝報曰。

    欲何所作。

    女密懷計生此惡心告其夫曰。

    我先頭痛。

    醫與石柏塗頭即差。

    小枝報曰。

    何處得有我往求覓。

    女曰。

    于彼崖下于山澗邊。

    見有斯藥既其懸絕。

    尋索而下我在上持。

    彼是大人。

    為性質直不懷邪僞。

    報言。

    可爾。

    以索系腰懸崖而下。

    欲采其藥。

    妻遂放索落崖堕水。

    由彼有情有長命報合紹王位。

    落崖不死。

    随水漂流至王都所。

    屬彼國主無子命終。

    臣佐國民共為籌議。

    王既無子今已命終。

    我等立誰紹繼其位。

    喚諸相師。

    令覓一人堪為王者。

    時諸相師四方求覓。

    如有頌曰。

     假令經百劫  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  果報還自受 是時小枝。

    由其業熟合受王位。

    從水而出坐在崖邊。

    然菩薩威德。

    所住之處光彩異常。

    時諸相師因遊至彼。

    見此大人有王瑞相。

    鹹皆歡喜往告諸臣曰。

    我等求得大人。

    具王瑞相。

    堪為國主。

    諸臣聞已。

    即令國人嚴飾城隍。

    備其大禮。

    選擇吉日。

    共冊為王。

    然未有國後。

    諸臣告令諸國貴族。

    若有端正好女。

    各令嚴飾将赴王都。

    稱王意者納之為後。

    王緣女人遭大苦惱。

    深生厭離無心顧眄。

    諸臣啟言。

    大王當知。

    國後若無斷王繼嗣。

    諸方美女鹹集于茲。

    欲冊為後及諸婇女。

    王亦不許。

    說女人過患。

    福德有情所在之處。

    花果飲食悉皆甘美多有氣力。

    爾時菩薩落崖已後。

    于其山中花果根莖并悉不生設有生者苦澀無味。

    彼二惡人。

    由諸根果無氣力故。

    漸漸羸弱不能存濟。

    時彼惡女。

    即便荷負無手足人。

    從山而出。

    入諸聚落巡行告乞。

    若他見問此是何人。

    報言此是我夫。

    雖複如是形容。

    更無他意。

    然而國法。

    若有女人事夫貞謹。

    人多敬重皆為供養。

    此女到處多饒飲食。

    如是遊曆漸至王都。

    諸人聞已皆悉嗟歎。

    或有心生喜樂山外遙觀。

    城中諸人見斯事已。

    謂其方便共起譏嫌。

    王說女人有多過患。

    豈不見此貞謹婦人。

    無手足夫肩上擔負。

    巡門告乞以相濟給。

    時守門人見如上事。

    具奏王知。

    王聞是語敕令喚入。

    女人入内。

    王既見已即便微笑。

    而說頌曰。

     食髀肉充饑  飲我血濟渴 肩負肉團行  何處有貞謹 惡計求石柏  冀我落崖亡 肩負肉團行  何處有貞謹 時此女人聞王斯頌。

    情懷羞恥即便低頭。

    諸臣聞頌不知其緣。

    白言。

    大王。

    所說之頌是何義利。

    王為諸臣次第廣說。

    城中人民嫌此女人。

    共唱為惡擯令出國。

    佛告諸苾刍。

    于意雲何。

    乃往昔時小枝者。

    豈異人乎我今即是。

    其女人者。

    今提婆達多是。

    非但今時無有恩報。

    過去之世亦複如然。

     汝等苾刍。

    複當谛聽。

    提婆達多無恩無報。

    乃往古昔有一王都。

    王名自在友。

    人民熾盛安隐豐樂。

    正法治化信重賢良。

    自利利他常懷大悲恒求妙法。

    于諸黎庶深有戀慕。

    後于異時。

    妃誕一子。

    形儀端正殊妙可觀。

    顔色光晃如真金铤。

    頭有傘髻。

    手臂纖長。

    額廣平正。

    雙眉相連。

    鼻高且直。

    諸根具足。

    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