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十五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佛告諸苾刍。
提婆達多。
非為今時無恩無報。
從昔已來亦無恩無報。
汝等善聽。
我當為說。
攝頌曰。
佛告諸苾刍。
乃往古昔。
此婆羅痆斯城有一大村。
去村不遠有一大林。
花果茂盛流泉浴池。
有一仙人名憍屍迦。
在彼林中。
每食堕落之果。
衣服樹皮心大慈悲。
種種禽獸皆鹹依附。
有一母象在彼林中。
當産之時聞師子吼。
心大驚怖失大小便。
棄子而走。
出于林中。
時仙采果。
見小象子知其失母。
仙起慈心慜彼象子。
尋覓其母。
求不能得。
遂收象子至自住處。
而鞠養之如子無異。
既漸長大。
便壞仙處花果樹木。
仙既見已遂即嗔責。
象知仙嗔更不損林。
象又漸大心極猛盛。
後複損林。
仙又诃責。
象無怖懼。
仙加苦嗔。
象起害心欲踐仙人。
仙走入室。
象以鼻牙損仙。
半屋。
便即自走。
時樹林神即說頌曰。
佛告諸苾刍。
往昔仙人者。
今我身是。
往昔象者。
今提婆達多是。
往昔無恩。
今亦如是無有善報。
汝等當知。
佛告諸苾刍。
提婆達多。
複有無恩無報之行。
汝等谛聽。
往昔此波羅痆斯時有國王。
名大帝釋軍。
國土豐饒人皆快樂。
王有夫人。
号為月光。
但所作夢皆有真實。
于彼國内有一菩薩。
而作鹿王。
其形金色殊勝端正。
人所見者無有厭足。
自知端正心常怖畏。
恒怕獵師常藏其身。
時諸禽獸互相解語。
時有一烏。
詣鹿王所心生愛念。
作如是語。
阿舅。
雲何驚怖食草。
金色鹿王便即報曰。
我為端正。
一切獵師若見我者。
恐相殺害。
為此食草心常驚怖。
烏尋報曰。
我于夜中亦怕鸺鹠。
我等與舅。
從今已去更相守護。
若于白日。
我處高樹監察好惡。
有事報王。
若至夜中。
王當觀視有事報我。
于彼國中。
有一大河在于林側。
時有二人先有怨仇。
忽然相逢。
一人力勝。
遂縛怨人擲于河中。
其水流急彼人漂溺。
便作是言。
誰能救得我者。
我與作奴。
時彼鹿王。
與五百眷屬。
至河飲水。
聞此聲已起慈悲心。
便入水中欲救溺人。
是時老烏來詣王所。
便即告言。
此黑頭蟲。
都無恩義。
勿須救拔。
若得離難必害鹿王。
時彼鹿王為慈悲故。
不取烏言。
往溺人所背負而出。
既到岸上。
以口解繩待蘇息已。
便即報言。
子須當知。
此是歸路。
汝當好去。
時彼溺人胡跪合掌報鹿王言。
我于王邊更得此命。
願常供侍為奴。
以報王恩。
時彼鹿王即說頌曰。
不用汝為奴 亦不須承事 但莫說見我 恐彼取我皮 我今于汝更求一事。
汝随我願勿言見我。
即是報恩。
何以故。
我身端嚴色相具足。
恐彼人知殺我取皮。
是故莫說見我在此。
彼人答言。
敬從王願。
我定不說。
即起合掌右繞三匝作禮而去。
爾時月光夫人。
受五欲樂疲極而睡。
于後夜中夢見鹿王。
身皮金色微妙端嚴。
坐師子座。
為諸國王及諸人衆說甚深法。
夢中思惟。
我作此夢定是真實。
歡喜而寤。
即向于王說夢所見。
王既聞已信其所夢。
心生驚怪。
何得有鹿處師子座為衆說法。
時月光夫人。
為王陳說悅意之語。
王大歡喜。
即便殷勤請王。
為覓金色之鹿。
王敕群臣。
國内獵師總召令集。
諸臣奉命。
召諸獵師将詣王所。
王問獵師。
我聞國内有金色鹿。
汝等見不。
若有見者。
以軟繩系勿令傷損。
将來見我。
時諸獵師白大王言。
我獵多年。
不見此鹿亦不曾聞。
大王。
既聞鹿在何處。
請為王捉。
王敕諸臣。
擊鼓宣令。
訪有見者來報我知。
我即當賞五百聚落。
諸臣受教。
擊鼓集衆宣王賞募。
時彼溺人聞王重募。
即便作念。
我今貧困。
為欲貪求王之重賞。
為當報恩。
不說其鹿。
佛告諸苾刍。
世間常法。
一切有情五欲所系。
無惡不作。
時彼溺人心貪五欲。
即思往時被怨執縛。
複作是念。
我今背恩欲報彼怨。
不懼未來如前苦事。
應報其怨。
作是念已詣王宮門。
見種種莊嚴依王正法。
使守門者白大王知。
王既聞已即喚令入。
其人報王。
于山林中具諸花果。
有一鹿王。
身皮金色千鹿圍繞。
至極端正。
我知其處令王得見。
王聞語已心大歡喜。
召諸群臣将其兵衆。
外國朝者見王嚴駕。
亦皆随從。
其人引前往鹿王所。
布兵圍繞。
時彼鹿王親友之烏。
恒在高樹。
遙見兵衆來漸近林中。
烏即下樹報鹿王言。
前被溺人是背恩者。
王不須救。
不用我言。
鹿王問言。
有何所以。
烏答鹿王。
前者溺人将諸兵衆。
來獵鹿王。
時彼千鹿聞兵衆聲。
驚怖走散。
是時鹿王即作是念。
我今若走。
彼諸兵衆尋覓于我。
亦殺千鹿。
我甯守死活彼千鹿。
作是念已。
爾時鹿王詣國王所。
往時溺人遙見鹿王。
即舉兩
提婆達多。
非為今時無恩無報。
從昔已來亦無恩無報。
汝等善聽。
我當為說。
攝頌曰。
佛告諸苾刍。
乃往古昔。
此婆羅痆斯城有一大村。
去村不遠有一大林。
花果茂盛流泉浴池。
有一仙人名憍屍迦。
在彼林中。
每食堕落之果。
衣服樹皮心大慈悲。
種種禽獸皆鹹依附。
有一母象在彼林中。
當産之時聞師子吼。
心大驚怖失大小便。
棄子而走。
出于林中。
時仙采果。
見小象子知其失母。
仙起慈心慜彼象子。
尋覓其母。
求不能得。
遂收象子至自住處。
而鞠養之如子無異。
既漸長大。
便壞仙處花果樹木。
仙既見已遂即嗔責。
象知仙嗔更不損林。
象又漸大心極猛盛。
後複損林。
仙又诃責。
象無怖懼。
仙加苦嗔。
象起害心欲踐仙人。
仙走入室。
象以鼻牙損仙。
半屋。
便即自走。
時樹林神即說頌曰。
佛告諸苾刍。
往昔仙人者。
今我身是。
往昔象者。
今提婆達多是。
往昔無恩。
今亦如是無有善報。
汝等當知。
佛告諸苾刍。
提婆達多。
複有無恩無報之行。
汝等谛聽。
往昔此波羅痆斯時有國王。
名大帝釋軍。
國土豐饒人皆快樂。
王有夫人。
号為月光。
但所作夢皆有真實。
于彼國内有一菩薩。
而作鹿王。
其形金色殊勝端正。
人所見者無有厭足。
自知端正心常怖畏。
恒怕獵師常藏其身。
時諸禽獸互相解語。
時有一烏。
詣鹿王所心生愛念。
作如是語。
阿舅。
雲何驚怖食草。
金色鹿王便即報曰。
我為端正。
一切獵師若見我者。
恐相殺害。
為此食草心常驚怖。
烏尋報曰。
我于夜中亦怕鸺鹠。
我等與舅。
從今已去更相守護。
若于白日。
我處高樹監察好惡。
有事報王。
若至夜中。
王當觀視有事報我。
于彼國中。
有一大河在于林側。
時有二人先有怨仇。
忽然相逢。
一人力勝。
遂縛怨人擲于河中。
其水流急彼人漂溺。
便作是言。
誰能救得我者。
我與作奴。
時彼鹿王。
與五百眷屬。
至河飲水。
聞此聲已起慈悲心。
便入水中欲救溺人。
是時老烏來詣王所。
便即告言。
此黑頭蟲。
都無恩義。
勿須救拔。
若得離難必害鹿王。
時彼鹿王為慈悲故。
不取烏言。
往溺人所背負而出。
既到岸上。
以口解繩待蘇息已。
便即報言。
子須當知。
此是歸路。
汝當好去。
時彼溺人胡跪合掌報鹿王言。
我于王邊更得此命。
願常供侍為奴。
以報王恩。
時彼鹿王即說頌曰。
不用汝為奴 亦不須承事 但莫說見我 恐彼取我皮 我今于汝更求一事。
汝随我願勿言見我。
即是報恩。
何以故。
我身端嚴色相具足。
恐彼人知殺我取皮。
是故莫說見我在此。
彼人答言。
敬從王願。
我定不說。
即起合掌右繞三匝作禮而去。
爾時月光夫人。
受五欲樂疲極而睡。
于後夜中夢見鹿王。
身皮金色微妙端嚴。
坐師子座。
為諸國王及諸人衆說甚深法。
夢中思惟。
我作此夢定是真實。
歡喜而寤。
即向于王說夢所見。
王既聞已信其所夢。
心生驚怪。
何得有鹿處師子座為衆說法。
時月光夫人。
為王陳說悅意之語。
王大歡喜。
即便殷勤請王。
為覓金色之鹿。
王敕群臣。
國内獵師總召令集。
諸臣奉命。
召諸獵師将詣王所。
王問獵師。
我聞國内有金色鹿。
汝等見不。
若有見者。
以軟繩系勿令傷損。
将來見我。
時諸獵師白大王言。
我獵多年。
不見此鹿亦不曾聞。
大王。
既聞鹿在何處。
請為王捉。
王敕諸臣。
擊鼓宣令。
訪有見者來報我知。
我即當賞五百聚落。
諸臣受教。
擊鼓集衆宣王賞募。
時彼溺人聞王重募。
即便作念。
我今貧困。
為欲貪求王之重賞。
為當報恩。
不說其鹿。
佛告諸苾刍。
世間常法。
一切有情五欲所系。
無惡不作。
時彼溺人心貪五欲。
即思往時被怨執縛。
複作是念。
我今背恩欲報彼怨。
不懼未來如前苦事。
應報其怨。
作是念已詣王宮門。
見種種莊嚴依王正法。
使守門者白大王知。
王既聞已即喚令入。
其人報王。
于山林中具諸花果。
有一鹿王。
身皮金色千鹿圍繞。
至極端正。
我知其處令王得見。
王聞語已心大歡喜。
召諸群臣将其兵衆。
外國朝者見王嚴駕。
亦皆随從。
其人引前往鹿王所。
布兵圍繞。
時彼鹿王親友之烏。
恒在高樹。
遙見兵衆來漸近林中。
烏即下樹報鹿王言。
前被溺人是背恩者。
王不須救。
不用我言。
鹿王問言。
有何所以。
烏答鹿王。
前者溺人将諸兵衆。
來獵鹿王。
時彼千鹿聞兵衆聲。
驚怖走散。
是時鹿王即作是念。
我今若走。
彼諸兵衆尋覓于我。
亦殺千鹿。
我甯守死活彼千鹿。
作是念已。
爾時鹿王詣國王所。
往時溺人遙見鹿王。
即舉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