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五

關燈
手指示王言。

    金色鹿王彼來者是。

     佛告諸苾刍。

    衆生若造極惡業者。

    不待來生今即見受。

    被溺之人。

    由不知恩造惡業故。

    手指鹿訖手即堕地。

    王見是事怪而問言。

    何忽如是兩手堕落。

    時彼溺人苦痛悲泣。

    即便向王以頌答曰。

     穿牆盜物者  此不名為賊 有恩而不報  是名為大賊 王聞此語即問彼人。

    此頌何義。

    我今不解。

    時彼溺人即便為王具說前事。

    王聞是已。

    為不知恩溺人。

    說頌報曰。

     無恩溺人  何故汝身  不陷入地 何故汝舌  不破百分  何故金剛 執持刀杖  不殺害汝  一切鬼神 何不打汝  汝極背恩  何故少報 王知彼鹿是大菩薩有大威德。

    告諸臣言。

    應與鹿王設大供養。

    卿等速回掃灑道路。

    懸缯幡蓋燒衆名香。

    我與鹿王俱來入城。

    諸臣聞敕具依王教。

    是時國王。

    令金色鹿在前而行。

    國王大臣随鹿王後。

    入婆羅痆斯城。

    于宮門前置師子座。

    種種莊嚴請鹿王坐。

    王及月光夫人。

    後宮婇女王子人民。

    圍繞而坐。

    是時鹿王方說妙法。

    王及夫人一切大衆。

    既聞法已。

    即請鹿王為受五戒。

    一切有情願歸菩提。

    王見是已心大歡喜。

    向鹿王言。

    王所遊處山林曠野。

    悉施鹿王。

    我從今後永斷殺生。

    亦令國人不得遊獵。

    願諸有情。

    于諸住處心無怖畏。

     佛告諸苾刍。

    爾時鹿王者。

    今我身是。

    時無恩溺人。

    今提婆達多是。

    過去無恩今亦如是。

    佛告諸苾刍。

    提婆達多。

    複有無恩無報之行。

    汝等谛聽。

    往昔婆羅痆斯邊界聚落。

    于中有一作花鬘人其聚落傍有一河水。

    作花鬘人每常渡水取花來去。

    後于一時欲渡河水。

    于此河中。

    非時得一庵沒羅果。

    持詣王城與守門者。

    守門者得轉饷通事。

    通事人得便奉進王。

    王得其果複與王妃。

    妃得其果即便食之。

    以果香美複從王索。

    王複問彼通事之人。

    何處得果。

    通事人答。

    我于守門人邊得之。

    王即遣喚守門人問。

    果汝從何得。

    守門人雲。

    我于花鬘人邊而得此果。

    王複遣喚作花鬘人問言。

    何處得果。

    花鬘人答。

    于河中得。

    王語作花鬘人。

    汝往河所更覓此果。

    其花鬘人既得敕已。

    自赍糧食複往河所。

    尋水而覓行至一山。

    于高崖上遙見果樹。

    其岩險絕。

    一切猕猴皆不能上。

    何況于人。

    其作鬘人多日尋覓。

    無有上處。

    糧食複盡。

    其人心念。

    我得王教令覓其果。

    今既不獲如何得歸。

    作是念已不顧身命。

    手攀險崖漸漸而上。

    未到果所遂便墜落。

    下有深澗堕在其中。

    時有菩薩。

    作猕猴王遊行山谷。

    見花鬘人。

    堕在深坑受諸饑苦。

    菩薩發心救諸含識。

    善巧方便。

    時猕猴王遂設其計。

    取一大石輕重如人。

    即便背負調習運轉。

    知得出坑。

    遂負鬘人漸漸而出。

    由此疲極身體乏困。

    當于彼時。

    一切禽獸悉解人語。

    時猕猴王問花鬘人。

    汝因何事落在深坑。

    時花鬘人廣如上說。

    是時菩薩便作是念。

    此采果人不得其果。

    必當受罪。

    我今應可與取庵沒羅果。

    菩薩雖困。

    遂升高岩摘取其果。

    擲與鬘人。

    彼人得已便自食足。

    餘殘果子衣裓盛之。

    猕猴下樹報花鬘人言。

    我今疲乏欲少時睡。

    汝可警覺守護于我。

    花鬘答言。

    好我警覺。

    猕猴便睡。

    時花鬘人而作是念。

    我路糧盡。

    若食果子以何奉王。

    應殺猕猴曝作幹脯将充路糧。

    方可得達。

    時彼惡人不知恩故。

    遂起惡念。

    擎取大石打猕猴頭。

    骨髓俱破遂緻命終。

     爾時空中有一天神。

    見此事已。

    即說頌曰。

     承事恭敬  猶如善友  有如是人 不知恩報 佛告諸苾刍。

    汝等當知。

    往昔猕猴王者。

    即我身是。

    其花鬘惡人者。

    今提婆達多是。

    非但過去不知報恩。

    今亦如是。

    苾刍當知。

     佛告諸苾刍。

    提婆達多。

    複有無恩無報之行。

    汝等谛聽。

    往昔之時有一山林。

    種種花果。

    時有一鳥。

    名曰啄木。

    其林一邊有師子王。

    尋常殺鹿而食。

    後殺一鹿遂便食啖。

    骨橫咽中不能得出。

    痛苦多時不能得食。

    羸劣饑瘦。

    彼鳥遊戲見師子王。

    即便問曰。

    阿舅。

    何故羸瘦如此。

    師子答曰。

    我有痛苦。

    時鳥問言。

    何故痛苦。

    其師子王廣如上說。

    鳥複報曰。

    我為治苦。

    汝是諸獸中王。

    能報恩不。

    每日之中常與我食。

    師子王報曰。

    依汝所須常能供給。

    鳥便思念。

    我作方計除卻其骨。

    待去卻後然始令知待師子睡方可除骨。

    既作念已。

    暫遊于樹求覓其食。

    時師子王。

    遇涼風吹。

    遂便美睡。

    鳥見睡已。

    以木著口審細更看。

    遂入口中銜骨而出。

    在于樹上待師子王睡眠覺。

    後将骨示之。

    時師子王須臾睡寤。

    遂覺喉中骨去無痛。

    蹲踞颦呻。

    鳥見歡喜。

    從樹飛下以骨示之。

    報師子雲。

    阿舅。

    苦痛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