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父王白言。
大仙當知。
汝已出家。
我之國法須有紹繼。
唯有日智令知國位。
在家修福其事足。
得何用出家。
時彼獨覺。
複說伽他曰。
王先别思 此事複别 卻後七日 日智命終 王問獨覺。
日智太子卻後七日必不活耶。
答言。
如是。
王言。
若如是者放令出家。
太子出家已。
發善心供養獨覺。
彼獨覺患風。
手執飯缽掉動不安。
其太子見。
遂将金钏以承其缽。
缽遂不動。
太子觀已歡喜。
發如是願。
我今聽法亦複如是。
法入我心更不傾動。
往時獨覺未得果證。
為弟日智。
常說圓滿微妙勝法。
今得證果更不說法。
日智見已白獨覺言。
汝未出家恒常說法。
何因獲果遂即默然。
獨覺報言。
我實不說法。
日智問曰。
誰合說法。
獨覺報雲。
汝知應正等覺出世之時。
當說種種圓滿妙法。
太子聞此。
發如是願願以此善根。
未來之世與佛作弟。
又得出家親承供養。
聞法領記獲大總持。
爾時辟支迦謂其弟曰。
卻後七日汝當報終。
常守此心莫令忘失。
七日既滿未得果證。
垂将告謝。
重發誓言。
如前所願。
爾時佛告諸苾刍曰。
時辟支弟。
今阿難陀是。
緣過去世供養辟支迦。
當發願言。
未來世中與佛作弟。
親承供養多聞總持。
所以今時為我毗季聰明第一。
若水注瓶時。
諸苾刍鹹皆有疑。
即白佛言。
其阿難陀。
過去行何善業。
今蒙世尊于大衆中歎美稱揚聰明莫比。
總持強記領受無遺。
佛告諸苾刍。
阿難陀往昔自修善業。
廣說如前。
佛告諸苾刍。
往昔之時于賢劫中。
于時有情壽二萬歲。
有佛世尊。
号迦攝波。
出現于世。
在波羅痆斯城仙人堕處施鹿林中。
佛有一弟子。
多聞不忘聰明第一。
彼有弟子。
從出家來常修梵行。
乃至命終不獲聖果。
臨終之時一心發願。
所作善根。
願當來之世。
與釋迦如來為親侍弟子。
如今無異。
于弟子之中聰明第一。
願釋迦如來與我授記。
如彼無異。
汝諸苾刍。
彼弟子者。
今阿難陀是。
以先世善心發願力故。
今于我弟子中聰明第一。
諸苾刍。
若作黑白雜染業者。
各獲其報。
汝等應舍雜染黑業。
常修白業。
佛在王舍城竹林迦蘭铎迦園中。
有五百苾刍圍繞世尊。
皆是阿羅漢。
唯提婆達多未得聖果。
爾時國土饑荒。
人民無食乞求難得。
衆中有神通苾刍。
即騰虛空或下贍部林中。
取香美贍部之果。
滿缽充足還至本處。
供養四衆自亦飽足。
或往蜜羅林。
下迦比陀林。
或下甘露園。
或下阿犁勒林。
取香美之果。
滿缽充足還至本處。
供養四衆自亦充足。
或有苾刍神通自在。
即騰虛空往北俱盧洲。
取自然粳米香美之者。
滿缽充足還至本處。
供養四衆自亦飽足。
或有苾刍神通自在。
虛空遊行往至餘國。
乞種種美妙飲食。
乃至滿缽廣說如前。
或有苾刍。
以神通力往四天王所。
或往三十三天中。
取天廚精妙飲食。
滿缽充足。
乃至廣說如前。
爾時提婆達多。
見諸苾刍有如此神通取諸果食。
作如是念。
此國土饑荒。
人民無食等。
廣說如前。
乃至三十三天取天廚飲食。
四衆充足自亦飽足。
我若有神通。
即騰虛空下贍部林中。
取香美贍部果。
滿缽充足。
我亦供養四衆自亦飽足。
廣說如前。
乃至三十三天。
取天廚飲食。
四衆充足自亦飽足。
誰有與我力得見聖道。
依彼教力我得神通。
作是念已。
從坐而起往詣佛所。
頂禮佛足而立一面。
提婆達多白世尊曰。
唯願慈悲。
教我聖道令得神通。
爾時世尊。
知提婆達多起罪逆心已。
告提婆達多。
汝應受增戒中勤心修習。
即得神通。
乃至增心增智。
應受心中當勤修習。
即得神通及得餘法。
時提婆達多聞此語已。
作如是念。
世尊不肯教我神通法道。
作是念已從座而起。
往詣具壽阿若憍陳如所。
到已問阿若憍陳如曰。
上座。
唯願慈悲。
教我聖道令得神通。
爾時阿若憍陳如。
觀佛知提婆達多起罪逆心。
觀已告提婆達多曰。
汝應增色心中勤習。
即得神通及得餘法。
提婆達多聞此語已。
作如是念。
此上坐亦不肯教我神通道法。
即往詣馬勝賢子禅氣大名圓滿無垢牛王眼妙臂乃至五百上坐邊去。
到已問曰。
上坐慈悲。
教我聖道令得神通。
爾時妙臂等五百苾刍。
鹹觀佛意知提婆達多起罪逆心。
觀已告提婆達多曰。
汝應增色心中勤習。
即得神通及得餘法。
乃至受想行識。
汝應增意心中勤習。
即得神通及諸餘法。
時提婆達多聞此語已。
作如是念。
此五百上座等。
亦不肯教我聖道神通。
欲似此五百上座。
先共世尊平章。
不許教我聖道。
何以故。
今見佛等五百上座。
不肯教聖道神通。
複念。
如是何有能教我聖道神通。
當時十力迦攝波。
在王舍城先尼迦窟中。
我詣彼處。
彼上座直心無谄。
及我弟阿難陀。
親教彼十力上座。
能教我聖道神通。
提婆達多念已。
即往詣十力迦攝所。
頂禮雙足于一邊立。
作如是語。
上座十力迦攝慈悲。
教我聖道神通。
爾時十力迦葉。
不觀佛意及五百上座聖衆意。
亦不知提婆達多發生如是逆心。
以不觀故。
即教提婆達多聖道神通。
大仙當知。
汝已出家。
我之國法須有紹繼。
唯有日智令知國位。
在家修福其事足。
得何用出家。
時彼獨覺。
複說伽他曰。
王先别思 此事複别 卻後七日 日智命終 王問獨覺。
日智太子卻後七日必不活耶。
答言。
如是。
王言。
若如是者放令出家。
太子出家已。
發善心供養獨覺。
彼獨覺患風。
手執飯缽掉動不安。
其太子見。
遂将金钏以承其缽。
缽遂不動。
太子觀已歡喜。
發如是願。
我今聽法亦複如是。
法入我心更不傾動。
往時獨覺未得果證。
為弟日智。
常說圓滿微妙勝法。
今得證果更不說法。
日智見已白獨覺言。
汝未出家恒常說法。
何因獲果遂即默然。
獨覺報言。
我實不說法。
日智問曰。
誰合說法。
獨覺報雲。
汝知應正等覺出世之時。
當說種種圓滿妙法。
太子聞此。
發如是願願以此善根。
未來之世與佛作弟。
又得出家親承供養。
聞法領記獲大總持。
爾時辟支迦謂其弟曰。
卻後七日汝當報終。
常守此心莫令忘失。
七日既滿未得果證。
垂将告謝。
重發誓言。
如前所願。
爾時佛告諸苾刍曰。
時辟支弟。
今阿難陀是。
緣過去世供養辟支迦。
當發願言。
未來世中與佛作弟。
親承供養多聞總持。
所以今時為我毗季聰明第一。
若水注瓶時。
諸苾刍鹹皆有疑。
即白佛言。
其阿難陀。
過去行何善業。
今蒙世尊于大衆中歎美稱揚聰明莫比。
總持強記領受無遺。
佛告諸苾刍。
阿難陀往昔自修善業。
廣說如前。
佛告諸苾刍。
往昔之時于賢劫中。
于時有情壽二萬歲。
有佛世尊。
号迦攝波。
出現于世。
在波羅痆斯城仙人堕處施鹿林中。
佛有一弟子。
多聞不忘聰明第一。
彼有弟子。
從出家來常修梵行。
乃至命終不獲聖果。
臨終之時一心發願。
所作善根。
願當來之世。
與釋迦如來為親侍弟子。
如今無異。
于弟子之中聰明第一。
願釋迦如來與我授記。
如彼無異。
汝諸苾刍。
彼弟子者。
今阿難陀是。
以先世善心發願力故。
今于我弟子中聰明第一。
諸苾刍。
若作黑白雜染業者。
各獲其報。
汝等應舍雜染黑業。
常修白業。
佛在王舍城竹林迦蘭铎迦園中。
有五百苾刍圍繞世尊。
皆是阿羅漢。
唯提婆達多未得聖果。
爾時國土饑荒。
人民無食乞求難得。
衆中有神通苾刍。
即騰虛空或下贍部林中。
取香美贍部之果。
滿缽充足還至本處。
供養四衆自亦飽足。
或往蜜羅林。
下迦比陀林。
或下甘露園。
或下阿犁勒林。
取香美之果。
滿缽充足還至本處。
供養四衆自亦充足。
或有苾刍神通自在。
即騰虛空往北俱盧洲。
取自然粳米香美之者。
滿缽充足還至本處。
供養四衆自亦飽足。
或有苾刍神通自在。
虛空遊行往至餘國。
乞種種美妙飲食。
乃至滿缽廣說如前。
或有苾刍。
以神通力往四天王所。
或往三十三天中。
取天廚精妙飲食。
滿缽充足。
乃至廣說如前。
爾時提婆達多。
見諸苾刍有如此神通取諸果食。
作如是念。
此國土饑荒。
人民無食等。
廣說如前。
乃至三十三天取天廚飲食。
四衆充足自亦飽足。
我若有神通。
即騰虛空下贍部林中。
取香美贍部果。
滿缽充足。
我亦供養四衆自亦飽足。
廣說如前。
乃至三十三天。
取天廚飲食。
四衆充足自亦飽足。
誰有與我力得見聖道。
依彼教力我得神通。
作是念已。
從坐而起往詣佛所。
頂禮佛足而立一面。
提婆達多白世尊曰。
唯願慈悲。
教我聖道令得神通。
爾時世尊。
知提婆達多起罪逆心已。
告提婆達多。
汝應受增戒中勤心修習。
即得神通。
乃至增心增智。
應受心中當勤修習。
即得神通及得餘法。
時提婆達多聞此語已。
作如是念。
世尊不肯教我神通法道。
作是念已從座而起。
往詣具壽阿若憍陳如所。
到已問阿若憍陳如曰。
上座。
唯願慈悲。
教我聖道令得神通。
爾時阿若憍陳如。
觀佛知提婆達多起罪逆心。
觀已告提婆達多曰。
汝應增色心中勤習。
即得神通及得餘法。
提婆達多聞此語已。
作如是念。
此上坐亦不肯教我神通道法。
即往詣馬勝賢子禅氣大名圓滿無垢牛王眼妙臂乃至五百上坐邊去。
到已問曰。
上坐慈悲。
教我聖道令得神通。
爾時妙臂等五百苾刍。
鹹觀佛意知提婆達多起罪逆心。
觀已告提婆達多曰。
汝應增色心中勤習。
即得神通及得餘法。
乃至受想行識。
汝應增意心中勤習。
即得神通及諸餘法。
時提婆達多聞此語已。
作如是念。
此五百上座等。
亦不肯教我聖道神通。
欲似此五百上座。
先共世尊平章。
不許教我聖道。
何以故。
今見佛等五百上座。
不肯教聖道神通。
複念。
如是何有能教我聖道神通。
當時十力迦攝波。
在王舍城先尼迦窟中。
我詣彼處。
彼上座直心無谄。
及我弟阿難陀。
親教彼十力上座。
能教我聖道神通。
提婆達多念已。
即往詣十力迦攝所。
頂禮雙足于一邊立。
作如是語。
上座十力迦攝慈悲。
教我聖道神通。
爾時十力迦葉。
不觀佛意及五百上座聖衆意。
亦不知提婆達多發生如是逆心。
以不觀故。
即教提婆達多聖道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