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二

關燈
此語已從宮而出。

    耶輸陀羅。

    既見佛知心便息念。

    更不尋求即升七重高樓。

    不惜身命遂投于地。

    佛以神力接不令損。

    諸人既見不有傷損。

    心生驚怪。

    諸苾刍衆見便問佛。

    此耶輸陀羅。

    為愛佛心故。

    不惜身命投于高樓放身于地。

    佛告諸苾刍。

    耶輸陀羅。

    為愛我心故。

    不獨今生不惜身命。

    過去亦複為我不惜身命。

    告諸苾刍。

    汝等谛聽。

    往昔波羅痆斯城有王。

    名曰梵受。

    于一時間。

    遂出遊獵廣殺衆生。

    行至山谷。

    見一緊那羅睡卧。

    婦在傍邊而守護之。

    王遂張弓射緊那羅。

    既著要處一箭便死。

    捉得緊那羅婦。

    欲取為妻。

    時緊那羅婦尋白王曰。

    唯願大王。

    放我殡葬其夫待了。

    即随王去。

    王便作是念。

    此豈能走看作其禮。

    作此念已遂即放行。

    時緊那羅婦。

    遂積柴四面放火。

    追念其夫不惜身命。

    即投于火。

    夫婦俱燒。

    諸天空中而說頌曰。

     欲求于此事  翻乃更遭餘 本希音樂天  夫婦皆身死 爾時世尊告諸苾刍曰。

    往昔緊那羅者。

    即我身是。

    緊那羅婦者。

    即耶輸陀羅是。

    于往昔時。

    為愛我故。

    已投于火。

    今為貪愛複墜高樓。

    佛作是念。

    若化耶輸陀羅者。

    今正是時。

    我宜令彼出生死海。

    作是念已。

    為耶輸陀羅說四聖谛法。

    彼既聞已。

    以智慧金剛杵。

    摧破二十種我見山峰。

    悉皆摧滅。

    證預流果發起信心。

    從家趣非家策勤修習。

    證阿羅漢果。

    是時苾刍尼耶輸陀羅。

    處于衆中心懷慚愧。

     爾時世尊告諸苾刍曰。

    我一切苾刍尼衆中。

    耶輸陀羅苾刍尼。

    最具慚愧。

    諸苾刍衆鹹皆有疑。

    複問世尊。

    此耶輸陀羅苾刍尼。

    作何業報。

    六年懷羅怙羅。

    爾時世尊告諸苾刍曰。

    如上說乃為頌曰。

     佛告諸苾刍。

    往昔有村。

    時有老母唯有一女。

    多養乳牛每日作酪漿。

    母女相随巡村估賣。

    後于一時。

    其女負酪忽設矯心。

    遂報母曰。

    我欲見風。

    願母持酪且漸前行。

    母即取酪擔負而去。

    其女乖堕谄诳心故。

    離于六裡不趁其母。

    由此業故。

    耶輸陀羅今生招報六年懷胎。

    佛告諸苾刍。

    義如上說而說頌曰。

     時諸苾刍複更有疑。

    請問世尊。

    此羅怙羅先作何業。

    今受此報六年處胎。

    佛告諸苾刍。

    羅怙羅自作惡業。

    義如上說并及頌曰。

     爾時世尊複告諸苾刍。

    此波羅痆斯城不遠。

    時有一林多諸花果。

    有兄弟二人。

    一名商佉。

    二名裡企多。

    身著樹皮常食果實及諸藥草。

    商佉為師。

    裡企多為弟子。

    時波羅痆斯國王及諸人民。

    知此林中有二修道人。

    一名商佉。

    二名裡企多。

    後于一時。

    商佉平旦持滿瓶水遊山采果。

    其裡企多五更早起在兄前行入山。

    不持瓶水采得花果。

    于先到來渴乏須水。

    向己瓶中遂無水飲。

    便取師水而用飲之。

    既吃水竟。

    更不與師添瓶。

    是時商佉。

    日高後至乏渴須水。

    取己添瓶覓水而飲。

    見瓶無水。

    遂即嗔罵。

    是何強賊偷劫我水。

    時裡企多尋即報言。

    我是其賊我用瓶水。

    唯願邬波陀耶。

    罰我重罪。

    商佉報曰。

    汝是我弟子。

    須水任飲不與汝罪。

    裡企多白邬波馱耶曰。

    我是賊人願與重罪。

    若如不與心不安甯。

    商佉聞已遂大嗔怒。

    便即報言。

    我今不能嗔汝與罪。

    如索與罪。

    汝向國王處而索重罪。

    時裡企多遂向王所。

    至其中路逢王出獵。

    舉手咒願。

    唯願大王。

    長命無病常戰得勝。

    說伽他曰。

     大王我是賊  辄盜吃他水 願王依賊法  賜我盜水罪 時王報曰。

    縱辄取水亦不是賊。

    王複問言。

    汝取誰水。

    時裡企多廣如上事具報王已。

    王便報曰。

    既是汝兄又是邬波馱耶。

    雖辄飲水亦不是賊。

    汝今好去。

    不合與罪。

    時裡企多。

    又白王曰。

    我是賊人願與重罪。

    如若不與心不安甯。

    是時國王聞此語已。

    便發嗔怒。

    而即報言。

    汝今此住更勿東西。

    待我山遊回來處分。

    王去遊獵餘路還宮。

    遂忘仙人不與進止。

    經于六日。

    是時仙人不敢東西。

    諸臣白王。

    彼仙奉教經于六日不敢東西。

    唯願大王。

    速與處分。

    王便報言。

    讨罪六日。

    汝今無過。

    今放汝去。

    臣報仙人。

    汝今六日已罰汝了。

    今奉王敕。

    任汝東西。

    裡企多喜遂即歸還。

    佛告諸苾刍。

    昔梵授王今羅怙羅是。

    為前生時起嗔心故。

    不許東西。

    乃經六日故。

    今六年以業力故。

    在母胎中。

    諸苾刍若黑白業及雜染業。

    鹹悉有報諸苾刍。

    應舍黑業及雜染業修純白業。

    時諸苾刍鹹皆有疑。

    複白佛言。

    此具壽賢子。

    曾作何業。

    今于上首釋種之中。

    而為國王。

    佛告諸苾刍。

    此具壽賢子自種福業。

    乃至說伽他曰。

     佛告諸苾刍。

    昔有貧人。

    遊行人間至波羅痆斯城。

    于其城中有諸貧人。

    見此人來即生嗔恨。

    競争打搭驅出城外。

    彼城國王有一園林。

    其人既被驅逐投園林中。

    且自居止。

    時彼國王。

    因春陽月此園林中花果茂盛好鳥競集。

    王與宮人婇女往園遊觀。

    既至園中。

    與諸婇女處處遊望嬉戲娛樂。

    時彼國王疲乏而睡。

    女人有常法。

    若見花果便生貪愛。

    當爾之時既見王睡。

    各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