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二

關燈
作是念。

    今者食時将至。

    我若先食。

    不為此諸女說法。

    恐調伏時過。

    令諸女人欲心熾盛。

    于四谛理不蒙利益。

    我今應以神通力故令彼女等皆悉調伏。

    作是念已。

    即沒于地從東方空中而見。

    于彼空中行住坐卧威儀自在。

    複入火光三昧。

    于其身中。

    放諸青黃赤白種種之光。

    或複身上出水身下出火。

    南西北方亦複如是。

    于空中沒。

    于諸苾刍上首師子座上忽然而見。

    諸豔女等見斯事已。

    皆于佛前倒地。

    如斧斫樹。

    頂禮佛足在一面坐。

     爾時世尊。

    知諸女等性力意願。

    以四谛理廣為分别。

    諸女聞已得預流果。

    唯耶輸陀羅。

    為染心重故。

    未獲于果。

    便作如是心念口言。

    我有滋味。

    能令吃者心生愛著。

    即作種種馨香美味諸飲食等。

    自手執持而奉世尊。

    作是念已。

    諸苾刍皆聞以報世尊。

    佛言。

    諸苾刍當知。

    我昔三毒未離之時。

    諸有香味而無愛著。

    何況今者三毒已離。

    而能染我。

    耶輸陀羅縱有食味我無所懼。

    時諸苾刍皆疑白佛言。

    世尊。

    何故耶輸陀羅因歡喜團。

    于佛世尊生于染著。

    佛言。

    諸苾刍。

    此耶輸陀羅。

    非于今生欲因歡喜團而染著我。

    曾于過去先有是事。

    汝等谛聽。

    往昔世時有一聚落。

    去斯不遠。

    有阿蘭若林。

    多有花果及清流美泉。

    時有仙人。

    吃彼花果身披樹皮。

    作此苦行證五神通。

    所有禽獸不相恐懼。

    常來親近。

    後于一時欲往小便。

    有一女鹿随仙人行。

    仙人小便失精。

    鹿随後便即吃之。

    複以舌舐生門。

    有情業力不思議故。

    因即有胎。

    日月既滿。

    彼鹿來就本處生一男子。

    鹿生此兒知是于人。

    便棄而去。

    時仙人見之作是念雲。

    此是誰子。

    複更思惟知是己兒。

    遂收養之。

    後漸長大至年十二。

    頭生一角。

    因與立字。

    名為獨角。

    其父染患。

    獨角種種醫療。

    不能得差。

    其父漸困命将欲死。

    告獨角曰。

    我今此處。

    常有諸山仙人數來過往。

    汝可迎接問訊。

    若來供給花果。

    為我願故。

    說伽他曰。

     積聚皆消散  崇高必墜落 合會有别離  有命鹹歸死 乃至仙人身殁。

    彼獨角仙。

    以仙之法為葬其父。

    思戀父喪愁悲憂惱。

    便證五通。

    後于異時因往取水。

    取得水已回至中路。

    遂逢天雨泥滑倒地。

    水瓶遂破。

    掬破瓶水置其掌中。

    以口咒向天遙散。

    由汝雨下打破我瓶。

    從今已後十二年中勿更雨下。

    由此仙咒力。

    雨便不下。

    波羅痆城遭大亢旱。

    人民饑馑迸散逃亡。

    是時國王召諸占事問言。

    何故天不降雨。

    占事答曰。

    仙人嗔故天不下雨。

    王問占事。

    作何方計天下甘雨百姓豐樂。

    占事報言。

    若也敗仙戒行修道。

    天即甘雨。

    若不敗仙令犯戒行。

    十二年中天終不雨。

    時王聞已托頰思惟。

    宮人妃主及諸臣等。

    見王憂惱即白王言。

    何故憂惱。

    王即報曰。

    由仙咒力天不下雨。

    乃至廣說義如上辯。

    我今不知作何方計令彼仙人敗修戒行。

    由斯憂惱是以不樂。

    時彼國王有一大女。

    名曰寂靜。

    即白王言。

    不須憂惱。

    我設方計當令彼仙必敗戒行。

    王問女曰。

    有何方計。

    女白王言。

    我學婆羅門咒法。

    及餘婇女二十人等一處學法。

    願王可于水上縛舡安闆著土栽樹種諸花果。

    一依仙人所住之處。

    我等乘舡至彼仙所。

    即能令仙敗修戒行引來至此。

    王聞是已。

    即如女說。

    縛舡安闆栽諸花果并如上說。

    遂于果中蜜盛藥酒。

    及諸飲食并亦安藥。

    于是寂靜并餘婇女。

    假作仙儀形狀衣服。

    著樹皮衣披發散後。

    共仙無異。

    從舡上下徐步詣仙。

    口誦婆羅門咒法。

    至仙人所。

    彼仙弟子遙見二十客仙來至。

    即報仙師曰。

    有諸客仙今來至此。

    時獨角仙口念善來。

    喚令入室。

    是時諸仙既入室已。

    時獨角仙。

    細看諸仙顔色有異。

    即說頌曰。

     曾不經辛苦  行步複從容 面上不生髭  胸前有高下 是仙形貌到  此事實希奇 彼獨角仙雖有疑心。

    亦為客仙敷座處已。

    及設果實。

    寂靜仙曰。

    汝所住止有如是等多苦澀果。

    我今住處有好果實。

    猶如甘露。

    我今請汝至我住處。

    時獨角仙。

    即共相随乘船泛水。

    于舡樹上取其椰子。

    諸果實中盛[女*厭]媚藥酒。

    奉獨角仙。

    彼既飲已便報假仙。

    共行非法。

    由此淫染遂失神通。

    戒行已虧咒力便息。

    浮雲四起。

    獨角見已舉面罵天。

    寂靜報言。

    汝身為非尚不自覺。

    何謂舉面由故怨天。

    淫染既纏默然而住。

    寂靜将往直至王前。

    白父王曰。

    彼咒雨仙。

    此人即是。

    王見仙至喜不自勝。

    雲布遍天便降甘雨。

    百姓豐樂五谷滋榮。

    爾時父王。

    即嫁寂靜與仙為婦。

    及諸美女亦賜驅馳。

    乃至後時棄于王女。

    便共餘女遂作私通。

    寂靜見已心生嫉妒。

    即共仙人甚相忿競。

    舉腳蹴仙履打仙面。

    仙作是念。

    我于昔時天起雲雷。

    由咒令息。

    忽纏淫欲被女欺陵。

    爾時仙人。

    厭心欲染便舍寂靜。

    精勤習定即證五通。

    乘空而行還歸本處。

    佛告諸苾刍。

    昔時仙者即我身是。

    王女寂靜今耶輸陀羅是。

    由昔食味貪著淫情。

    今者以歡喜團。

    更欲厭著于我。

    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