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若人飲酒可使令算。
我本不飲何論算耶。
舅今自飲舅當自算。
舅作是念。
我先是賊。
今此[外*男]甥大賊勝我。
若共同本亦堪作賊。
即與[外*男]甥于夜分中。
穿他牆壁拟盜财物。
既穿孔已。
其舅即先将頭欲入孔中。
[外*男]甥告曰。
舅不閑盜法。
如何先以己頭入于孔中。
此事不善。
應先以腳入孔。
若先以頭入。
被他割頭。
衆人共識禍及一族。
今應先以腳入。
舅聞是已便以腳入。
财主既覺便即唱賊。
衆人聞聲。
即共于内孔中捉其賊腳。
爾時[外*男]甥複于孔外挽出其舅。
力既不禁恐禍及己。
即截其頭持已而走。
于時群臣奏王此事。
王告群臣。
截頭去者最是大賊。
汝可将彼賊屍置四衢中密加窺觇。
或有悲泣将屍去者。
此是彼賊。
便可捉取。
群臣奉命。
即将死屍如王設法。
彼賊[外*男]甥便思念雲。
我今不應直抱舅屍。
恐衆人識我。
我應佯狂于諸四衢。
或抱男女。
或抱樹石。
或抱牛馬。
或抱豬狗。
作是念已。
便行其事。
時世間人。
既見其人處處抱物。
鹹知是狂。
然賊[外*男]甥始抱其舅。
盡哀悲泣便即而去。
群臣奏王皆曰守屍。
唯一狂人抱屍哀泣而去。
更無餘人。
王便告曰。
彼是狗賊如何不捉。
今可捕取。
爾時彼賊複作是念。
我今如何不葬我舅。
我必須葬。
便作一駕車人。
滿著柴束驅至屍上。
速解牛絡放火燒車。
便走而去。
當爾之時。
車柴之火燒屍遂盡。
守屍之人尋奏王曰。
彼賊屍者今已燒盡。
王問彼曰。
誰燒賊屍。
臣具上事。
王曰。
汝等當知。
彼駕車人即是狗賊。
雲何不捉。
今可捕取。
爾時彼賊複作是念。
我今要須于葬舅屍之處設諸祭祀。
念已便作淨行婆羅門形。
于國城内遍行乞食。
即以其食于燒屍處五處安置。
陰祭其舅作已便去。
時守屍人具以白王。
王曰。
彼是狗賊。
如何不捉。
甚為不善。
爾時彼賊複作是念。
我今要将舅骨投于弶伽河中。
作是念已。
便作一事髑髅外道形。
就彼骨所。
取其餘灰以塗其身。
收取燒骨于髑髅中安置。
投弶伽河中作已便去。
彼守屍人複以奏王。
王曰。
彼是狗賊。
雲何不捉。
甚為不善。
汝等宜止我自捉取。
爾時其王。
乘一泛舟前後侍從。
遊弶伽河中。
于河岸上置人守捉。
王先有女。
顔容端正衆人樂見。
同于河中遊戲。
令稍相遠。
報其女曰。
有人捉汝。
汝便高聲。
又敕守岸人曰。
我女作聲。
汝等即須相近。
若見男子便可捉取。
爾時狗賊複作是念。
今王與女遊戲河中。
應要與彼女相共嬉戲。
作是念已。
即于上流而住。
放一瓦鍋随流而下。
岸夫見已謂是賊。
競持棒打瓦鍋便破。
乃知非賊。
第二第三亦複如是。
乃至十數。
時守岸人屢見瓦鍋。
便舍不打。
爾時狗賊頭戴一鍋。
随流而下至王女所。
上女舟中。
手執利刀告王女曰。
汝勿作聲。
若作聲者我當害汝。
王女怕懼不敢作聲。
因與戲會。
既戲會已便走而去。
女見賊去。
高聲啼泣作如是言。
彼賊強私我今已去訖。
守河岸人報王女曰。
汝嬉戲時默然歡樂。
賊今既去乃始啼泣。
我等于今何處求賊。
守岸人等具以告王。
王曰。
汝等雲何不善防守緻令如是。
時彼王女被狗賊交。
遂便有胎。
具足十月誕生一子。
時彼狗賊聞王女生子。
複作念雲。
我今必為我兒作諸喜慶。
作是念已。
即變其形為一給使。
從王内出告諸人曰。
王有教令。
我女生子。
汝諸國人。
可于今夜恣意歡樂。
互盜衣服财帛任情而作。
時國群臣及諸人衆。
聞是語已放情嬉戲。
其聲喧鬧聞于王内。
王問諸人。
我諸國人雲何喧鬧若是。
國人答曰。
我等先奉王教令我如是。
王聞是已知是狗賊所作。
便作是念。
我若捉此狗賊不得。
我便舍去國位。
即設一計造一大堂。
堂既了已。
其兒年已六歲。
令諸群臣擊鼓宣令。
盡喚國内所有男子盡入堂内。
有不來者捉獲殺之。
爾時國人盡來入堂。
時彼狗賊亦在其中。
時王即以華鬘告其兒曰。
汝持此鬘于彼衆中。
若見汝父以鬘與之。
複令傍人随逐。
其兒與鬘汝便捉取。
爾時彼兒。
即持花鬘至于衆中。
以業力故。
果見其父便以鬘與。
時彼傍人。
便捉狗賊将至王所王集群臣共議此事。
如此罪人雲何處分。
可殺之耳。
王即思惟。
此是智賊。
雲何殺之。
告群臣曰。
此人勇猛兼有智慧。
可留侍衛。
便嫁與女以之為妻。
仍以半國給之。
佛告諸苾刍。
爾時狗賊即我身是。
時彼兒者即羅怙羅是。
由于昔時于人衆中能識我故。
今複于此衆中能識于我。
諸苾刍當知。
業力不可思議。
汝等應随業行。
爾時耶輸陀羅作是念。
羅怙羅父若入宮時。
我應設諸方便承事供養令不出宮。
作是念已。
耶輸陀羅與喬比迦彌離迦遮等六萬美人。
各各嚴飾種種莊具。
熏種種妙香皆悉辦訖。
爾時世尊。
于晨朝時著衣持缽。
與諸苾刍圍繞侍衛。
為調伏有情故。
入王宮内。
時耶輸陀羅等三夫人。
與六萬婇女。
作諸音樂倡伎歌舞。
整理衣服蠱媚妖豔。
在世尊前止欲令染著。
世尊見已便
我本不飲何論算耶。
舅今自飲舅當自算。
舅作是念。
我先是賊。
今此[外*男]甥大賊勝我。
若共同本亦堪作賊。
即與[外*男]甥于夜分中。
穿他牆壁拟盜财物。
既穿孔已。
其舅即先将頭欲入孔中。
[外*男]甥告曰。
舅不閑盜法。
如何先以己頭入于孔中。
此事不善。
應先以腳入孔。
若先以頭入。
被他割頭。
衆人共識禍及一族。
今應先以腳入。
舅聞是已便以腳入。
财主既覺便即唱賊。
衆人聞聲。
即共于内孔中捉其賊腳。
爾時[外*男]甥複于孔外挽出其舅。
力既不禁恐禍及己。
即截其頭持已而走。
于時群臣奏王此事。
王告群臣。
截頭去者最是大賊。
汝可将彼賊屍置四衢中密加窺觇。
或有悲泣将屍去者。
此是彼賊。
便可捉取。
群臣奉命。
即将死屍如王設法。
彼賊[外*男]甥便思念雲。
我今不應直抱舅屍。
恐衆人識我。
我應佯狂于諸四衢。
或抱男女。
或抱樹石。
或抱牛馬。
或抱豬狗。
作是念已。
便行其事。
時世間人。
既見其人處處抱物。
鹹知是狂。
然賊[外*男]甥始抱其舅。
盡哀悲泣便即而去。
群臣奏王皆曰守屍。
唯一狂人抱屍哀泣而去。
更無餘人。
王便告曰。
彼是狗賊如何不捉。
今可捕取。
爾時彼賊複作是念。
我今如何不葬我舅。
我必須葬。
便作一駕車人。
滿著柴束驅至屍上。
速解牛絡放火燒車。
便走而去。
當爾之時。
車柴之火燒屍遂盡。
守屍之人尋奏王曰。
彼賊屍者今已燒盡。
王問彼曰。
誰燒賊屍。
臣具上事。
王曰。
汝等當知。
彼駕車人即是狗賊。
雲何不捉。
今可捕取。
爾時彼賊複作是念。
我今要須于葬舅屍之處設諸祭祀。
念已便作淨行婆羅門形。
于國城内遍行乞食。
即以其食于燒屍處五處安置。
陰祭其舅作已便去。
時守屍人具以白王。
王曰。
彼是狗賊。
如何不捉。
甚為不善。
爾時彼賊複作是念。
我今要将舅骨投于弶伽河中。
作是念已。
便作一事髑髅外道形。
就彼骨所。
取其餘灰以塗其身。
收取燒骨于髑髅中安置。
投弶伽河中作已便去。
彼守屍人複以奏王。
王曰。
彼是狗賊。
雲何不捉。
甚為不善。
汝等宜止我自捉取。
爾時其王。
乘一泛舟前後侍從。
遊弶伽河中。
于河岸上置人守捉。
王先有女。
顔容端正衆人樂見。
同于河中遊戲。
令稍相遠。
報其女曰。
有人捉汝。
汝便高聲。
又敕守岸人曰。
我女作聲。
汝等即須相近。
若見男子便可捉取。
爾時狗賊複作是念。
今王與女遊戲河中。
應要與彼女相共嬉戲。
作是念已。
即于上流而住。
放一瓦鍋随流而下。
岸夫見已謂是賊。
競持棒打瓦鍋便破。
乃知非賊。
第二第三亦複如是。
乃至十數。
時守岸人屢見瓦鍋。
便舍不打。
爾時狗賊頭戴一鍋。
随流而下至王女所。
上女舟中。
手執利刀告王女曰。
汝勿作聲。
若作聲者我當害汝。
王女怕懼不敢作聲。
因與戲會。
既戲會已便走而去。
女見賊去。
高聲啼泣作如是言。
彼賊強私我今已去訖。
守河岸人報王女曰。
汝嬉戲時默然歡樂。
賊今既去乃始啼泣。
我等于今何處求賊。
守岸人等具以告王。
王曰。
汝等雲何不善防守緻令如是。
時彼王女被狗賊交。
遂便有胎。
具足十月誕生一子。
時彼狗賊聞王女生子。
複作念雲。
我今必為我兒作諸喜慶。
作是念已。
即變其形為一給使。
從王内出告諸人曰。
王有教令。
我女生子。
汝諸國人。
可于今夜恣意歡樂。
互盜衣服财帛任情而作。
時國群臣及諸人衆。
聞是語已放情嬉戲。
其聲喧鬧聞于王内。
王問諸人。
我諸國人雲何喧鬧若是。
國人答曰。
我等先奉王教令我如是。
王聞是已知是狗賊所作。
便作是念。
我若捉此狗賊不得。
我便舍去國位。
即設一計造一大堂。
堂既了已。
其兒年已六歲。
令諸群臣擊鼓宣令。
盡喚國内所有男子盡入堂内。
有不來者捉獲殺之。
爾時國人盡來入堂。
時彼狗賊亦在其中。
時王即以華鬘告其兒曰。
汝持此鬘于彼衆中。
若見汝父以鬘與之。
複令傍人随逐。
其兒與鬘汝便捉取。
爾時彼兒。
即持花鬘至于衆中。
以業力故。
果見其父便以鬘與。
時彼傍人。
便捉狗賊将至王所王集群臣共議此事。
如此罪人雲何處分。
可殺之耳。
王即思惟。
此是智賊。
雲何殺之。
告群臣曰。
此人勇猛兼有智慧。
可留侍衛。
便嫁與女以之為妻。
仍以半國給之。
佛告諸苾刍。
爾時狗賊即我身是。
時彼兒者即羅怙羅是。
由于昔時于人衆中能識我故。
今複于此衆中能識于我。
諸苾刍當知。
業力不可思議。
汝等應随業行。
爾時耶輸陀羅作是念。
羅怙羅父若入宮時。
我應設諸方便承事供養令不出宮。
作是念已。
耶輸陀羅與喬比迦彌離迦遮等六萬美人。
各各嚴飾種種莊具。
熏種種妙香皆悉辦訖。
爾時世尊。
于晨朝時著衣持缽。
與諸苾刍圍繞侍衛。
為調伏有情故。
入王宮内。
時耶輸陀羅等三夫人。
與六萬婇女。
作諸音樂倡伎歌舞。
整理衣服蠱媚妖豔。
在世尊前止欲令染著。
世尊見已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