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五

關燈
此粥有種種相。

    作是念雲。

    食此粥者必證無上智慧。

    我應乞取吃之。

    念已便去。

    粥既熟已。

    時彼外道卻來告二女曰。

    我從遠來甚大饑乏。

    今此乳粥可分施我。

    二女報曰。

    我不與汝。

    默然而去。

    時二女人。

    從頗梨器中。

    瀉其乳粥于寶缽中。

    天帝釋來立二女前。

    梵天淨居天等以此遙立。

    時彼二女。

    既見帝釋在前而立。

    即捧其乳缽施與帝釋。

    帝釋報曰。

    施勝我者。

    二女問曰。

    今誰勝汝。

    答曰。

    彼梵天王。

    爾時二女。

    複持其乳施梵天王。

    梵天王報曰。

    施勝我者。

    問曰。

    誰勝于汝。

    答曰。

    彼淨居天。

    時此女人。

    複以乳缽捧淨居天。

    淨居天報曰。

    施勝我者。

    又複問曰。

    誰勝于汝。

    答曰。

    彼菩薩今見在尼連禅河洗浴。

    為無力故不能得出。

    彼人勝我。

    汝當施與。

    時二女人。

    即持其乳粥往尼連禅河。

    将施菩薩。

    爾時河岸有女樹神。

    見菩薩虛羸不能上岸。

    即從樹出半身展手欲接菩薩。

    菩薩問曰。

    汝是何身。

    樹神答曰。

    我是女人。

    菩薩報曰。

    我不能觸汝。

    可為我低一樹枝。

    我欲攀出。

    時彼樹神即低樹枝。

    菩薩攀而得出。

    便著衣服在于河岸樹下而坐。

    時二女人便持粥至。

    曲躬恭敬奉施菩薩。

    菩薩以自他利故。

    便受其粥。

    又便問曰。

    兼此寶器總能施不。

    二女答曰。

    聖者。

    今總奉施。

    菩薩爾時即吃其粥。

    洗其寶缽擲尼連河中。

    龍王便接其缽入于龍宮。

    釋提桓因既而見之。

    化為妙翅飛入龍宮。

    恐吓龍王奪缽而去。

    于三十三天置一缽塔。

    以時供養。

    菩薩問二女曰。

    今汝施我欲有何願。

    二女答曰。

    聖者。

    有雪山南弶伽河側劫比羅城。

    釋迦種中誕一太子。

    顔容殊妙人所喜見。

    相師占之。

    當為轉輪王。

    我今以此功德。

    願為彼妃。

    菩薩報曰。

    彼之太子不樂世欲今已出家。

    二女報曰。

    若已出家不貪世欲。

    以此功德當令彼人所願成就。

    便說頌曰。

     彼悉達太子  世間最勝人 若欲求所願  當令速成就 爾時菩薩。

    見此二女說斯頌願已。

    告二女曰。

    依汝所願。

    時二女人聞菩薩此語。

    禮足而退。

    菩薩因食乳粥。

    氣力充盛六根滿實。

    于尼連禅河岸遊行觀察。

    覓清淨處将欲安止。

    見孤石山有雜華果莊嚴圍繞。

    菩薩見已即登此山。

    平整石上結跏趺坐。

    爾時此山忽自裂碎。

    菩薩起立作是疑念。

    由我惡業尚不盡故。

    令山碎耶。

    空中諸天。

    觀知菩薩疑念此事。

    即于空中告菩薩曰。

    世尊。

    昔無惡業此是。

    菩薩成道常法。

    善根功德充滿身心。

    一切地力不能勝載。

    今之此地。

    非是菩薩成菩提處。

    一切大地之力。

    不能負載二種之人。

    一者善最多者。

    二惡最多者。

    菩薩善業甚多。

    所以此山自然摧碎。

    今過尼連禅河東有金剛地。

    彼處過現未來諸如來等。

    皆于其上得最勝智。

    已得現得當得。

    菩薩聞已将往其地。

    舉足步步皆生蓮花。

    四大海水成蓮花池。

    來迎菩薩足所履地。

    地皆振動如扣銅器。

    有遮沙鳥及善瑞鹿來繞菩薩。

    主風之神。

    調其清涼吹去塵穢。

    主雨之神。

    微灑甘澤令嚣埃不飛。

    菩薩既見此相。

    作是念雲。

    今見此相。

    我于今日必成正覺。

    尼連禅河龍。

    名伽陵伽。

    以先業緣住此河中。

    兩目皆盲。

    若佛出世眼即得明。

    若佛滅後其眼還盲。

    聞地震聲疑佛出世。

    從宮出看。

    忽見菩薩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圓光一尋。

    如千日輝。

    如大寶山周遍嚴飾。

    龍王見已說頌贊曰。

     曾見諸菩薩  成佛具威德 昔見與今見  二見無差别 我觀初行步  複睹左右相 能受世間供  今成佛無疑 又瞻被衣服  入于尼連河 河水變清淨  今成佛無疑 大堅固勇猛  行步如牛王 亦如人中王  今成佛無疑 上飛遮沙鳥  下有祥瑞鹿 身相甚端正  今成佛無疑 和風甚調暢  微雨從空下 鳥贊樹低枝  今成佛無疑 清淨光嚴相  猶如閻浮金 面端如滿月  今成佛無疑 龍王爾時。

    贊菩薩已便入龍宮。

     爾時菩薩聞伽陵伽龍王贊已。

    詣金剛地作是念雲。

    我應須草。

    于時帝釋知菩薩心。

    即往香山。

    取彼柔軟吉祥妙草。

    即自變身作傭力者。

    持吉祥草至菩薩前。

    菩薩見已即從乞之。

    帝釋前跪奉施菩薩。

    既得草已。

    即詣菩提樹下欲敷草坐。

    草自右旋。

    菩薩見此相已。

    複自念雲。

    我于今日證覺無疑。

    即升金剛座結跏趺坐。

    猶如龍王。

    端嚴殊勝其心專定。

    口作是言。

    我今于此不得盡諸漏者。

    不起此座。

    魔王常法。

    有二種幢。

    一為喜幢。

    二為憂幢。

    其憂幢忽動。

    魔王便作是念。

    今者憂幢忽動。

    決有損害之事。

    便谛觀察。

    乃見菩薩坐金剛座上。

    複作是念。

    此淨飯子坐金剛座。

    乃至未侵我境已來。

    我先為其作諸障礙。

    作是念已。

    奮眉怒目著舍那衣。

    化為小使者形。

    詣菩薩前倉卒忙遽。

    告菩薩曰。

    汝今雲何安坐于此。

    劫比城中。

    已被提婆達多之所控握。

    宮人婇女皆被污辱。

    諸釋種等已為殺戮。

    是時菩薩。

    有三種罪不善尋思。

    生一者愛欲尋。

    二者殺害尋。

    三者毀損尋。

    于耶輸陀羅喬比迦彌迦遮所。

    生愛欲尋。

    于提婆達多所。

    生殺害尋。

    于随從提婆達多諸釋種等。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