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逼 糞穢來煎迫
出家味禅悅 智者樂出家
身心俱出家 諸惡皆舍離
口業亦清淨 正命以自活
聖遊摩竭國 漸至王舍城
攝心在禅念 次第行乞食
國主在高樓 遙見此聖者
即發歡喜心 告諸近臣曰
汝等當觀彼 勝相皆具足
形容甚端嚴 視地如法行
智者不遙視 此非賤種生
即令使者觀 彼住在何處
使者奉王命 即随彼人行
觀此出家人 當于何處住
彼次第乞食 曆門至六家
缽中食既滿 如法捧其缽
菩薩乞食已 默然出城外
往彼般茶林 清淨自安止
使者知處已 即遣一人守
一報速還城 報彼國王曰
天王彼苾刍 今在般茶山
坐如猛虎兒 處山如師子
王聞說是言 即登諸寶辂
群臣共圍繞 速詣彼所居
至彼般茶山 王從車辂下
步行前往詣 便即睹菩薩
恭敬相問訊 王即相對坐
見彼寂靜住 便作是言曰
汝少年苾刍 今是盛壯時
端嚴多技藝 如何自乞食
汝生何族姓 我與汝園宅
并給諸婇女 種種令具足
菩薩聞是言 以頌而答曰
大王有一國 住在雪山傍
财食甚豐足 名曰嬌薩羅
甘蔗曰喬答 彼中住釋迦
我是刹利種 不樂世間欲
若人禦大地 山林及海濱
具有諸珍寶 貪心猶未足
以薪投猛火 貪欲亦如是
怖畏險途中 禦者常憂懼
諸苦欲為根 能覆于善法
我昔出家時 諸欲皆棄舍
譬如大雪山 風吹尚能動
我心依解脫 諸欲不能牽
世間欲驅馳 生死輪常轉
國主唯我能 解脫諸怖畏
我知欲愆過 見涅槃寂靜
我今當舍棄 往詣清淨樂
爾時頻毗娑羅王。
聞是語已問菩薩曰。
汝出家士。
作此苦行欲有何願。
菩薩報曰。
願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王曰。
汝若得道者應當念我。
報曰。
依汝所願。
說此語已。
菩薩即往耆阇崛山傍仙人林下。
既到彼已。
随彼仙衆行住坐卧見彼苦行。
常翹一足至一更休。
菩薩亦翹一足至二更方休。
見彼苦行。
五熱炙身至一更休。
菩薩亦五熱炙身至二更方休。
如是苦行皆倍于彼。
仙人見已共相議曰。
此是大持行沙門。
猶此緣故。
名大沙門。
爾時菩薩問諸仙曰。
諸大仙等。
如是苦行欲有何願。
一仙報曰。
我等願得帝釋天王。
更一仙曰。
我等願得大梵天王。
一仙又曰。
我等願得欲界魔王。
菩薩爾時聞是語已。
便自思念。
此等仙人天上人間輪回不絕。
此是耶道。
非清淨道。
菩薩既見仙人行垢穢道。
即便棄之。
詣歌羅羅仙所。
既至彼已。
合掌恭敬相對而坐。
問彼仙曰。
汝師是誰。
我欲共學梵行。
彼仙報曰。
仁者喬答摩。
我無尊者。
汝欲學者随意無礙。
菩薩問曰。
大仙得何法果。
仙人報曰。
仁者喬答摩。
我得無想定。
菩薩聞此私作是念。
羅羅信心我亦信心。
羅羅精進有念有善有智。
我亦有之。
羅羅仙人見得如許多法乃至無想定。
如是之法我豈不得。
爾時菩薩默然而去。
念彼諸法。
未得欲得未證欲證未見欲見。
菩薩爾時獨處閑林。
專念此道勤加精進。
作是事已不久之間。
便得證見此法。
得此法已。
還乃至彼羅羅仙所。
白羅羅曰。
今汝此法乃至無想定豈自得耶。
彼仙報曰。
如是喬答摩。
乃至無想定我自得之。
菩薩報曰。
仁者。
此等智慧乃至無想定。
我亦得之。
彼仙報曰。
喬答摩。
汝既得之我亦得之。
我既得之汝亦得之。
今我二人此弟子衆。
可共教授此法。
義理一種得故。
此羅羅仙。
即是菩薩。
第一教授阿遮利耶。
彼羅羅仙。
以菩薩智慧故。
歡喜供養親好而住。
菩薩爾時作如是念。
今此道法者。
非智慧非證見。
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
是垢穢道故。
菩薩知已告羅羅曰。
仁者好住。
我今辭去。
菩薩爾時遊行山林。
見水獺端正仙子。
舊雲郁頭藍者此誤也。
即往親近恭敬問訊。
告彼仙曰。
汝師是誰。
我共修學。
彼仙報曰。
我無尊者。
汝欲修學随意無礙。
菩薩問曰。
汝得何道。
彼仙報曰。
仁者喬答摩。
我得乃至非非想定。
菩薩聞此私作是念。
此水獺仙有信心。
我亦有之。
有精進有念有善有智。
我亦有之。
彼得如是法。
乃至非非想定。
我豈不得。
默然而去。
念彼諸法。
未得欲得未見欲見未證欲證。
即往閑林專修此道。
勤加精進不久之間。
乃至證非想非非想定。
得是定已。
還詣水獺仙所。
白彼仙曰。
今汝此法豈自得耶。
答曰。
如是。
菩薩又曰。
大仙。
此智慧乃至非想非非想定。
我亦得之。
水獺報曰。
汝既得之
聞是語已問菩薩曰。
汝出家士。
作此苦行欲有何願。
菩薩報曰。
願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王曰。
汝若得道者應當念我。
報曰。
依汝所願。
說此語已。
菩薩即往耆阇崛山傍仙人林下。
既到彼已。
随彼仙衆行住坐卧見彼苦行。
常翹一足至一更休。
菩薩亦翹一足至二更方休。
見彼苦行。
五熱炙身至一更休。
菩薩亦五熱炙身至二更方休。
如是苦行皆倍于彼。
仙人見已共相議曰。
此是大持行沙門。
猶此緣故。
名大沙門。
爾時菩薩問諸仙曰。
諸大仙等。
如是苦行欲有何願。
一仙報曰。
我等願得帝釋天王。
更一仙曰。
我等願得大梵天王。
一仙又曰。
我等願得欲界魔王。
菩薩爾時聞是語已。
便自思念。
此等仙人天上人間輪回不絕。
此是耶道。
非清淨道。
菩薩既見仙人行垢穢道。
即便棄之。
詣歌羅羅仙所。
既至彼已。
合掌恭敬相對而坐。
問彼仙曰。
汝師是誰。
我欲共學梵行。
彼仙報曰。
仁者喬答摩。
我無尊者。
汝欲學者随意無礙。
菩薩問曰。
大仙得何法果。
仙人報曰。
仁者喬答摩。
我得無想定。
菩薩聞此私作是念。
羅羅信心我亦信心。
羅羅精進有念有善有智。
我亦有之。
羅羅仙人見得如許多法乃至無想定。
如是之法我豈不得。
爾時菩薩默然而去。
念彼諸法。
未得欲得未證欲證未見欲見。
菩薩爾時獨處閑林。
專念此道勤加精進。
作是事已不久之間。
便得證見此法。
得此法已。
還乃至彼羅羅仙所。
白羅羅曰。
今汝此法乃至無想定豈自得耶。
彼仙報曰。
如是喬答摩。
乃至無想定我自得之。
菩薩報曰。
仁者。
此等智慧乃至無想定。
我亦得之。
彼仙報曰。
喬答摩。
汝既得之我亦得之。
我既得之汝亦得之。
今我二人此弟子衆。
可共教授此法。
義理一種得故。
此羅羅仙。
即是菩薩。
第一教授阿遮利耶。
彼羅羅仙。
以菩薩智慧故。
歡喜供養親好而住。
菩薩爾時作如是念。
今此道法者。
非智慧非證見。
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
是垢穢道故。
菩薩知已告羅羅曰。
仁者好住。
我今辭去。
菩薩爾時遊行山林。
見水獺端正仙子。
舊雲郁頭藍者此誤也。
即往親近恭敬問訊。
告彼仙曰。
汝師是誰。
我共修學。
彼仙報曰。
我無尊者。
汝欲修學随意無礙。
菩薩問曰。
汝得何道。
彼仙報曰。
仁者喬答摩。
我得乃至非非想定。
菩薩聞此私作是念。
此水獺仙有信心。
我亦有之。
有精進有念有善有智。
我亦有之。
彼得如是法。
乃至非非想定。
我豈不得。
默然而去。
念彼諸法。
未得欲得未見欲見未證欲證。
即往閑林專修此道。
勤加精進不久之間。
乃至證非想非非想定。
得是定已。
還詣水獺仙所。
白彼仙曰。
今汝此法豈自得耶。
答曰。
如是。
菩薩又曰。
大仙。
此智慧乃至非想非非想定。
我亦得之。
水獺報曰。
汝既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