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

關燈
之法。

    又劫比羅城有一博士。

    名曰同神。

    明解弓射戰法。

    來教菩薩及餘釋迦童子。

    其摩那利白博士曰。

    此菩薩有大慈悲心。

    一切妙法願令教之。

    及諸童子亦堪教之。

    唯提婆達多。

    本自惡性無有慈心。

    願請博士勿教妙殺之法。

    何以故。

    此人惡性博士教之。

    必殺一切衆生。

    無有停息。

    為此勿教。

    博士得此語已。

    即教菩薩等法。

    皆悉總盡。

    其法妙者。

    不教提婆達多。

    菩薩當日習得五種弓法。

    一者射諸遠物。

    二者彼處有聲菩薩不見。

    随其所念皆即射得。

    三者所欲射處無有不著。

    四者前人身上知有要穴。

    随其所念若死不死。

    即射其穴悉皆随意。

    五者不問遠近射之極當。

    菩薩明此五種等藝四方傳之。

    釋迦太子有如上藝。

     爾時薜舍離城諸人。

    得一好象。

    形貌具足。

    諸人共集遞相議曰。

    其淨飯王有一太子。

    天文占相。

    以後之時必為金輪聖王。

    由彼威德現此寶象。

    令使數人将此寶象獻此釋迦太子。

    諸人當即莊嚴彼象。

    将向劫比羅城。

    漸行到彼。

    至于淨飯王宮門外。

    爾時惡性提婆達多王子。

    從于内出見彼寶象種種莊嚴。

    心貪愛念。

    即問使曰。

    此象誰許。

    使人報曰。

    釋迦太子天文占相作金輪王。

    為此因故。

    薜舍離城諸人。

    将此寶象獻上太子。

    提婆達多聞此語已。

    甚大嗔怒即出是言。

    我國太子未作金輪大王。

    何故汝等預将寶象來獻太子。

    作是語已漸近于象。

    嗔恚之心打象一下。

    其象倒地因即至死。

    打此象已便即卻去。

    當時難陀王子。

    次從内出。

    見此死象問其人等。

    此象誰許何人打死。

    諸人報曰。

    此象獻來。

    提婆達多打死。

    即出是言。

    提婆達多極是不善。

    難陀重思念曰。

    将非提婆達多自試力耶。

    爾時難陀執其象尾。

    遂即拽過三七餘步。

    離其大路即便過去。

    爾時釋迦大子從内出來。

    見此死象問衆人等。

    此象誰許。

    諸人說如上意。

    菩薩重問。

    此象誰人打死。

    諸人報曰。

    提婆達多王子。

    打此大象一下。

    因即至死。

    菩薩重問。

    本于何處打此象死諸人答白。

    此象死處在于中路。

    菩薩重問。

    此象中路誰人拽來在于此處。

    諸人答曰。

    難陀王子。

    一手執尾拽其大象。

    置于此地。

    菩薩重言。

    打死之人甚當不善。

    拽令遠路極是善哉。

    重更思之。

    将非二人私試自力。

    我亦試之。

    爾時菩薩。

    執其象鼻遙擲城外。

    七裡堕地其地便陷。

    時人号為陷象之地。

    信心長者婆羅門。

    便于此處起大窣睹波。

    時諸苾刍悉來頂禮。

    便說頌曰。

     天授搏殺大象王  難陀拽于三七步 菩薩擲出城塹外  如在虛空[打-丁+勉]瓦石 爾時釋迦童子遞相謂曰。

    我等出外。

    作輪刀斷樹之樂。

    作此語已。

    即出就于林中。

    菩薩聞諸童子往林遊戲。

    即領五百童子前後圍繞。

    至彼林中。

    諸釋童子競擲輪刀樹皆摧倒。

    爾時菩薩亦擲輪刀樹林。

    悉斷而無倒者。

    以刀刃平故。

    時諸童子見樹不倒。

    共相謂曰。

    我聞菩薩威猛自在。

    于諸五技無不達者。

    雲何輪刀斷樹。

    一不能倒。

    斫樹小術尚猶如此。

    豈況餘技。

     爾時天神。

    見諸童子生此謗議。

    欲解衆疑即放猛風吹。

    諸林樹轟然悉倒。

    諸釋童子。

    見斯事已皆大驚愕。

    方伏其妙。

    時諸童子。

    複與菩薩鬥諸弓射。

    以七重鐵多羅樹并七鐵鼓。

    其間各安鐵豬。

    而為射垛。

    諸童子射不過一多羅樹。

    天授童子射過一多羅樹一鼓一豬。

    其箭便住。

    難陀童子射過二多羅樹二鼓二豬。

    其箭便住。

    菩薩爾時放其一箭。

    其箭直穿七樹七鼓七豬。

    并過地輪複入水際。

    爾時龍王即拔其箭。

    其箭之穴水便湧出。

    清香輕美。

    人所飲者皆稱希有。

    時有信心婆羅門居士等。

    于其水傍造塔供養。

    菩薩爾時作此戲已。

    遂乘車馬與諸童子卻還城内。

    其城門傍有諸相者。

    遙見菩薩威光殊特。

    競相謂曰。

    今此太子。

    若卻後十二年中不出家者。

    必當登彼轉輪王位。

    時白淨王。

    聞斯相語甚大喜躍。

    即集群臣而告之曰。

    我聞相者相我太子。

    卻後十二年中不出家者。

    當得轉輪王位。

    汝等諸人宜加防衛。

    滿十二年勿令出家。

    得使登彼金輪王位。

    汝等諸人宜加防衛。

    滿十二年莫令出家。

    得使登彼金輪王位。

    當與諸君共相圍繞。

    飛騰虛空觀四天下。

    汝等應當速立宮殿簡求美女令共娛樂。

    時諸臣等前白王曰。

    我觀太子。

    不樂世間聲香欲愛。

    雲何以諸美女而可留連。

    王告臣曰。

    我之太子縱不愛彼一切色欲。

    應由未見殊妙女人。

    自今已往汝等諸君。

    勤加選擇上好童女。

    倍數将來令太子見。

    任其意者必生愛樂。

    群臣議曰。

    今此太子雖無愛染。

    我等諸人應造種種嚴身之具。

    各令童女美顔容者執其香飾之物親奉太子。

    複令太子各賜諸女嚴好珍飾。

    或有愛者。

    便令留住共相嬉戲。

    作是議已。

    即為太子造立宮殿。

    百寶莊嚴敷師子座。

    令太子坐于其座。

    前積諸珍寶種種璎珞。

    以成大聚。

    總命諸臣及餘人衆。

    鹹令普集所有童女。

    任其意願随時莊飾。

    著諸璎珞将入宮内。

    菩薩性愛舍施。

    于諸童女普賜璎珞。

    時執仗釋種有一童女。

    名耶輸陀羅。

    容色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