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

關燈


    生得男女。

    先将向彼藥叉。

    而為作禮。

    時彼大王。

    便敕臣佐。

    将其太子。

    往增長釋迦藥叉處。

    遣作禮拜。

    臣得王教。

    以七寶辇輿安置太子。

    往詣藥叉之處。

    劫比羅城諸釋種等。

    性懷犷烈心意兇猛。

    多起人我堅鞕惡暴。

    見彼菩薩皆悉寂靜。

    默然而住。

    時淨飯王作思念曰。

    此住劫比羅城諸釋種等。

    性懷犷烈心意兇暴。

    多起人我堅鞕惡性。

    彼見太子入城。

    皆如牟尼默然而住。

    以此緣故。

    可呼太子名為釋迦牟尼。

    時釋迦牟尼菩薩。

    至藥叉廟所。

    彼釋迦增長藥叉。

    遙見菩薩漸近廟所。

    即從座起五體投地頂禮菩薩。

    衆人見已甚大驚怪。

    即往淨飯王所白言。

    大王。

    今藥叉神遙見太子。

    從廟而出頂禮雙足。

    時王聞已甚大歡喜。

    作如是言。

    若天神禮拜太子故。

    知是天中天。

    以此緣故。

    号為天中天。

    時彼大王。

    即将太子還于本宮。

    令宮乳母依時養育。

    彼乳母等甚大歡喜。

    即以雙手。

    于父王邊捧受太子。

    在宮閣内勤加養育。

    彼乳母等。

    每日香湯洗浴。

    塗妙好香種種莊嚴。

    每日将向王所。

    王乃抱持太子安于膝上。

    觀看相貌甚大歡喜。

    國有常法。

    若王宮生子。

    即喚梵行相師觀看相貌。

    王乃喚相人令占大子。

    既占相已而答王曰。

    今此太子。

    實是成就三十二相。

    若在家者。

    得作金輪聖王。

    王四天下善法理化。

    具有七寶。

    一者金輪寶。

    二者象寶。

    三者馬寶。

    四者末尼寶。

    五者女寶。

    六者主藏臣寶。

    七者兵将寶。

    具足千子。

    勇健端嚴降伏他軍。

    此大地中所有人等。

    無相犯者。

    皆悉令行勝妙善法。

    若當出家得法王位。

    如來應正等覺。

    名稱普聞具三十二相。

    王即問曰。

    何者是其三十二大丈夫相。

    一者具大丈夫足善安住等案地相。

    二者于雙足下現千輻輪相。

    三者具大丈夫纖長指。

    四者足跟趺圓長。

    五者手足細軟。

    六者手足網缦。

    七者垂手摩膝相。

    八者醫泥邪[蹲-酋+(十/田/ㄙ)]相。

    九者身不偻曲。

    十者勢峰藏密。

    十一者身相圓滿如尼瞿陀樹相。

    十二者常光一尋。

    十三者身毛上靡。

    十四者身諸毛孔一一毛生。

    如绀青色螺文右旋。

    十五者身皮金色。

    十六者身皮細滑塵垢不著。

    十七者于其身上兩手兩足兩肩及項七處圓滿。

    十八者其身上半如師子王。

    十九者肩善圓滿。

    二十者髆間充實。

    二十一者身洪健直。

    二十二者具四十齒皆悉齊平。

    二十三者其齒無隙。

    二十四者其齒鮮白。

    二十五者颔如師子。

    二十六者其舌廣薄若從口出普覆面輪至耳發際。

    二十七者于諸味中得最上味。

    二十八者得大梵音言詞和雅能悅衆意。

    譬如羯羅頻迦之音。

    其聲雷震猶如天鼓。

    二十九者其目绀青。

    三十者睫如牛王。

    三十一者其頂上現烏率膩沙。

    三十二者眉間毫相。

    其色光白螺文右旋。

    若不出家。

    得轉輪聖王王四大洲。

    菩薩常法。

    其菩薩母産菩薩已。

    七日命終生三十三天。

    菩薩常法。

    生已其身端嚴。

    超諸世間。

    衆所愛樂見者無厭。

    猶如善巧工人以閻浮檀金作諸形像。

    天衣覆上放大光明普遍晖耀。

    其菩薩身亦複如是。

    如彼蓮花衆人所愛。

    菩薩亦爾。

    菩薩常法。

    眼恒不眴。

    如三十三天。

    由果業故。

    日夜常見四維上下一由旬内。

    梵音深遠。

    如雪山鳥其聲清妙。

    菩薩生已。

    自然具足廣大智慧。

    善解一切世間正化。

    父王國法無不明了。

    爾時那羅陀仙人來白師曰。

    今者菩薩入劫比羅城。

    父王淨飯已立三号。

    願師共詣禮拜瞻仰。

    其師謂曰。

    今随汝意。

    二仙相随欲修禮谒。

    以菩薩力故。

    遂失神通。

    不得如常乘空而去。

    便共步往劫比羅城。

    既入城已至王門外。

    告門人曰。

    汝可為我往白大王。

    阿私陀仙今來門外。

    願見大王。

    時守門人即至王所。

    具陳上事。

    王聞是已。

    即持香花迎彼二仙。

    安置宮内。

    既安置已善言問訊。

    今者大仙。

    何緣遠來欲求何事。

    二仙答曰。

    我等故來願見菩薩。

    王報仙曰。

    我之大子今正安眠。

    且待須臾令與相見。

    爾時二仙複白王曰。

    雖複未覺。

    我等意者暫欲觀瞻。

    爾時大王。

    即領二仙至菩薩所。

    便見菩薩。

    雖複寝睡其眼常開。

    時阿私陀仙見是事已。

    即說頌曰。

     如真飛龍馬  暫睡還複覺 如善營事人  睡蓋不能覆 時彼奶母。

    即前捧抱太子授彼二仙。

    時阿私陀。

    便以雙手跪而承受遍體觀察。

    白大王曰。

    大王已令諸婆羅門占。

    相師等相太子未。

    父王答曰。

    已令相訖。

    阿私陀仙複白王曰。

    彼等諸人。

    占此太子當有何相。

    父王報曰。

    若紹國位。

    禦金輪寶。

    聲聞十方一切國土。

    時阿私陀以贊頌曰。

     大王今當知  相者不能測 末劫無輪王  必證菩提道 一切金輪王  相猶不炳著 我今觀太子  當取法王位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