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調音所問經(一名如來所說清淨調伏)

關燈
複雲何名正精進耶。

    文殊師利言。

    如如等法界等即與無聞等。

    如如等法界等即與見等。

    凡夫法等學法無學法聲聞法緣覺法菩薩法佛法等。

    即諸行等涅槃等垢等淨等。

    如是平等精進者名正精進。

    天子言。

    文殊師利。

    何等如與垢淨等。

    文殊師利言。

    空無相無願如。

    所以者何。

    涅槃空故。

    天子。

    如瓦器中空寶器中空無二無别。

    如是天子。

    垢空淨空俱同一空無二無别。

    天子言。

    文殊師利。

    菩薩于諸聖谛應精進不。

    文殊師利言。

    天子。

    若菩薩不于諸谛起精進者。

    雲何當為聲聞說法。

    所以者何。

    菩薩修谛必有所為。

    聲聞修谛則無所為。

    菩薩修谛有善方便。

    聲聞修谛無善方便。

    菩薩修谛有所觀察。

    聲聞修谛無所觀察。

    菩薩修谛為一切衆生而不證實際。

    菩薩修谛方便堅固。

    而不舍生死及涅槃門。

    菩薩修谛為一切佛法故。

    天子。

    喻如有人離大商主獨度曠野心懷驚怖劣乃得過。

    天子。

    聲聞之人亦複如是。

    畏懼生死心懷驚怖。

    于此世界無有還心。

    亦複無有為衆生心觀生死曠遠。

    于諸佛法無有方便。

    獨一無二而修諸谛。

    天子。

    如彼商主多諸财寶資産豐實。

    度曠野已廣利衆生。

    如是天子。

    菩薩之人如大商主。

    具足大慈大悲。

    成就法利具于寂滅。

    善禦巧便調伏資産。

    乘六度船。

    執四攝弓箭。

    成就方便。

    為于佛法而修諸谛。

    天子喻如狗皮以須漫瞻蔔婆師迦而用熏之。

    雖變為香一切人天所不愛樂。

    聲聞修谛亦複如是。

    願不滿足中般涅槃。

    不能出生多聞定慧解脫知見之香。

    亦不能斷依煩惱習緒。

    不為人天之所愛樂。

    天子。

    喻如天迦屍迦衣。

    以多竭流阿竭流旃檀婆師迦等百千種淨香常以熏之。

    一切人天之所愛樂。

    菩薩亦複如是。

    于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劫。

    以修谛法而自熏修。

    于其中間不般涅槃。

    諸願滿足。

    廣能出生無上淨香多聞定慧解脫知見功德之香。

    斷依煩惱習緒。

    一切人天阿修羅等之所愛樂。

     寂調音天子複謂文殊師利法王子言。

    文殊師利。

    彼寶相如來世界諸聲聞衆德行雲何。

    仁能與其俱共樂彼。

    文殊師利言。

    彼聲聞衆非堅信。

    非不随他信。

    非堅法。

    非異法界。

    非八人而度八邪。

    非須陀洹而離一切惡道畏。

    非斯陀含為化衆生示有去來。

    非阿那含去至過去一切法中。

    非阿羅漢應受三千世界利養實。

    非聲聞而能解了諸佛所說。

    不離欲染然複不為欲火所熱。

    于取著處離諸希望。

    不離嗔恚不為恚惱所惱。

    于一切衆生不起恚礙。

    不離愚癡不為愚癡所蔽。

    于一切法離諸暗冥。

    不離煩惱勤為衆生斷諸煩惱。

    未升決定而不受生。

    化度衆生而無我相。

    無所受取而畢報施恩。

    無恩無念而修諸念處。

    無生無滅而修諸正勤。

    離于身心而起諸神足。

    為滿足一切衆生神通故而修諸通。

    為增長一切衆生根故而修諸根。

    為摧滅一切煩惱故而修諸力。

    為覺了平等智故而修諸覺。

    為度一切邪徑故而修諸道。

    為得道故而證無為。

    為入實際故而修于通。

    為入法界故而起知見。

    為盡無明故而起于明。

    為離二邊故而修解脫。

    能以肉眼悉見諸佛及世界世界衆生。

    以天眼見一切衆生生死。

    以慧眼領知一切衆生心行。

    以法眼見諸法平等。

    觀三世一切衆生平等。

    以佛眼照明佛法。

    以天耳解一切佛所說。

    以一心知一切衆生心行。

    以憶念智念過去劫際。

    以神足過無邊佛刹。

    諸漏已盡而于無生心得解脫。

    雖複可見而不成就色身。

    雖有文字而無言說。

    心不思議言辭無礙。

    顔色端嚴善可樂見。

    具諸相好功德莊嚴。

    威德難視名聞高遠。

    體具稱譽。

    世法不染。

    不為衆惱所惱。

    不為惡言所污。

    遊戲諸通多聞應辯。

    智見誦悅滅暗冥黑。

    熾然智慧說法無礙。

    深入總持諸佛顧念。

    非聲聞辟支佛所見念如大海。

    定如須彌。

    堪任如地。

    神足變現如因陀羅。

    心得自在喻如梵王。

    無等等與空等。

    遍一切處入一切處。

    天子。

    彼寶相如來世界諸聲聞衆德皆如是複更成就無量功德說此法時五百比丘。

    五百比丘尼。

    五百優婆塞。

    五百優婆夷。

    五千天子等。

    未升決定者各作是言。

    我等願欲樂往彼土寶相如來諸聲聞衆。

    文殊師利言。

    善男子等。

    不可以聲聞心得生彼土。

    是故汝等宜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乃可得生。

    時諸大衆為生彼故。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願生彼土。

    世尊即說當得往生。

     寂調音天子複謂文殊師利法王子言。

    文殊師利。

    彼土以何法調伏聲聞調伏菩薩。

    文殊師利言。

    天子。

    以三乘性調伏聲聞。

    以攝無量生死等安慰一切衆生故受身調伏菩薩。

    以毀呰功德資産調伏聲聞。

    以不厭廣積功德資産利益衆生調伏菩薩。

    以不願斷一切衆生煩惱調伏聲聞。

    以樂斷一切衆生煩惱調伏菩薩。

    以舍一切衆生不為成就一切佛法調伏聲聞。

    以大悲心念一切衆生為成就諸佛之法調伏菩薩。

    以少分行調伏聲聞以遍一切世間行調伏菩薩。

    以舍衆魔調伏聲聞。

    以怖一切世界衆魔摧伏異論調伏菩薩。

    以成就已心調伏聲聞。

    以成就無上菩提心調伏菩薩。

    以照明已照調伏聲聞。

    以照明一切世界衆生身及佛法調伏菩薩。

    以次第方便調伏聲聞。

    以一刹那心方便調伏菩薩。

    以斷三寶種調伏聲聞。

    以長養三寶種調伏菩薩。

    以治破瓦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