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調音所問經(一名如來所說清淨調伏)

關燈
器調伏聲聞。

    以治破金銀器調伏菩薩。

    以不成就十力四無所畏佛十八不共法調伏聲聞。

    以成就十力四無所畏佛十八不共法調伏菩薩。

    以不成就六波羅蜜方便四攝調伏聲聞。

    以成就六波羅蜜方便四攝調伏菩薩。

    以獨處林薮樂于遠離調伏聲聞。

    以樂園林台觀樂于法樂調伏菩薩。

    以斷煩惱習調伏聲聞。

    以不斷煩惱習調伏菩薩。

    以有量有思議有等有數調伏聲聞。

    以無量不思議無等無數調伏菩薩。

    是名調伏。

     爾時世尊歎文殊師利法王子言。

    善哉善哉。

    汝善說此菩薩調伏。

    汝今聽我說喻更明此義。

    文殊師利。

    喻如一人終身歎說牛迹中水。

    複有一人歎大海水。

    文殊師利。

    于汝意雲何。

    如此二水可相比不。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

    牛迹甚少其歎亦少。

    大海無量歎亦無量。

    佛言如是。

    文殊師利。

    喻如牛迹水少其歎亦少。

    聲聞調伏亦複如是。

    喻如大海水既無量歎亦無量。

    菩薩調伏亦複如是。

    說是法時萬二千天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而作是言。

    世尊。

    我等亦欲學菩薩調伏。

    當以調伏無量衆生。

    寂調音天子複謂文殊師利法王子言。

    文殊師利。

    仁者學何調伏。

    為學聲聞調伏緣覺調伏菩薩調伏耶。

    文殊師利言。

    天子。

    于汝意雲何。

    頗有大海不受衆流者不。

    天子言。

    無也。

    文殊師利言。

    如是天子。

    諸菩薩調伏喻如大海。

    于諸調伏勤作方便。

    修聲聞調伏緣覺調伏菩薩調伏。

    天子言。

    文殊師利。

    調伏句者是何義耶。

    文殊師利言。

    若知煩惱斷煩惱者。

    謂是調伏。

    天子言。

    文殊師利。

    雲何調伏煩惱。

    雲何知煩惱。

    文殊師利言。

    若妄想分别憶想。

    不善順思惟計有彼我。

    斷俱行見纏颠倒無明等。

    如是為煩惱縛著。

    若不妄想不分别不憶想善順思惟。

    不計彼我俱行見纏颠倒。

    離無明等。

    是名滅煩惱。

    無憶想及究竟調伏。

    天子。

    是名究竟調伏。

    菩薩若複以智如是知煩惱微小。

    虛诳不堅牢。

    空無主無我無所屬。

    無所從來去無所至無方處。

    非内非外非兩中間。

    非積聚物。

    無色無形無相無貌無處所。

    如是煩惱究竟滅。

    天子。

    喻如有人能識毒蛇種性所生則能滅毒。

    如是天子。

    若知煩惱種性所生能滅煩惱。

    天子言。

    文殊師利。

    雲何為煩惱種性所生。

    文殊師利言。

    天子。

    從妄想生煩惱。

    若無妄想則無煩惱。

    無煩惱故則無禅窟。

    無禅窟故則無所住。

    無所住故則無惱害。

    無惱害故則究竟調伏。

    天子言。

    文殊師利。

    為有煩惱故調伏。

    為無煩惱故調伏。

    文殊師利言。

    天子。

    喻如有人夢為毒蛇所螫。

    此人為苦所逼。

    即于夢中而服解藥。

    以服藥故毒氣得除。

    天子。

    于汝意雲何。

    此人實為蛇所螫不耶。

    天子言。

    不也。

    文殊師利言。

    彼毒實為除不耶。

    天子言。

    文殊師利。

    如實不被螫除亦如是。

    文殊師利言。

    天子。

    一切賢聖調伏亦複如是。

    天子。

    汝作是言。

    為有煩惱故調伏無故調伏者。

    天子。

    如我與無我。

    有煩惱無煩惱亦如是。

    如我無我亦無。

    如是有煩惱無煩惱亦爾。

    以我即無我故。

    有煩惱無煩惱。

    此處餘處無有煩惱可調伏。

    所以者何。

    一切法寂靜。

    不可愛故。

    一切法寂靜。

    不可取故。

    一切法究竟寂靜。

    不可生故。

    一切法無盡。

    以不生故。

    一切法無生。

    無成就故。

    一切法無成就。

    無作者故。

    一切法無我作者。

    以無我故。

    一切法無我。

    以無主故。

    一切法無主。

    與虛空等故。

    一切法無來。

    無所依故。

    一切法無去。

    無禅窟故。

    一切法無住。

    無所安立故。

    一切法無安立。

    生即滅故。

    一切法無為。

    以無漏故。

    一切法無受。

    究竟調伏故。

     寂調音天子複謂文殊師利法王子言。

    諸法以何為最。

    文殊師利言。

    生死所習不善順為最。

    趣涅槃界善順為最。

    于障礙中不精進為最。

    于正覺中精進為最。

    于諸蓋中疑網為最。

    種種相中得解觀為最。

    諸煩惱中妄想為最。

    無煩惱中不妄想為最。

    于諸覺中多事為最。

    于滅心中禅定為最。

    于諸見中增上慢為最。

    于空法中無增上慢為最。

    諸不善法中惡知識為最。

    諸善法中善知識為最。

    一切苦法中邪見為最。

    一切樂法中正見為最。

    于貧窮中悭貪為最。

    于大富中布施為最。

    于惡趣中破戒為最。

    于勝趣中持戒為最。

    于垢心中嗔恚為最。

    于淨心中忍辱為最。

    于退善法中懈怠為最。

    于修善法中精進為最。

    于散亂中諸覺為最。

    于一心中禅定為最。

    無智慧中愚癡為最。

    于三十七助道法中般若為最。

    于慈心中無礙為最。

    于悲心中專念不谄為最。

    于喜心中樂法樂為最。

    于舍心中離愛憎為最。

    于念處中不忘宿善根為最。

    于正勤中正方便為最。

    于如意足中身心輕為最。

    于諸根中信首為最。

    于諸力中摧伏煩惱為最。

    于諸覺中悟平等為最。

    于八聖道度一切邪道為最。

    于佛法中菩提心為最。

    于攝法中财法為最。

    導化衆生中說法為最。

    于方便中處非處智為最。

    于般若波羅蜜中知一切衆生心行相續到彼岸為最。

    于六波羅蜜中大乘為最。

    于求空中慧明為最。

    于法忍出離中不由他為最。

     寂調音天子複謂文殊師利法王子言。

    文殊師利。

    法界以何為最。

    文殊師利言。

    天子法界以平等為最。

    天子言。

    文殊師利法界以何為界。

    文殊師利言。

    法界以一切衆生界為界。

    天子言。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