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沙塞羯磨本
關燈
小
中
大
短稱)為淨行優婆塞。
(三說)我某甲。
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
(一日一夜随長短稱)為淨行優婆塞。
(三說)如諸佛盡形壽不殺生。
某甲一日一夜不殺生。
能持不。
(答言能持)如是不偷盜。
不淫。
不妄語。
不飲酒。
離花香璎珞香油塗身。
離高廣勝床上座。
離作倡伎樂故往觀聽。
非時食。
(并如上問答。
然有以前八是戒。
後離非時食一是齋。
或有以第七第八合為第七離。
非時食為第八戒)。
第四受十戒法(此下三品。
是出家戒。
但出家之益難以言宣。
出家功德經雲。
出家功德。
高于須彌。
深于巨海。
廣于虛空。
無量無邊勝明千人之眼。
又勝救千人之目。
僧祇律雲。
一日出家修梵行。
滅二十劫惡道苦。
大悲經雲。
若以袈裟四寸著身。
五種功德不。
出賢劫之中當證三乘聖果。
若障出家罪。
則極重廣有成教。
何能繁述)。
先明作畜衆法(準受戒法中。
若授人具足戒。
度沙彌。
為人作依止。
皆應具多種德。
謂成就戒。
成就威儀。
畏慎小罪。
多聞能持佛所說法。
善誦二部律分别其義。
能教弟子增戒增心增慧。
能除弟子疑。
能使人除。
能治弟子病。
能使人治。
能教弟子舍惡邪見。
能令人教舍。
能回弟子國土覺。
能使人回。
若滿十歲等。
違者突吉羅。
尼戒中雲。
比丘尼雖滿十二歲。
種種諸病及無所知。
而畜弟子不教誡故。
愚闇無知不能學戒。
佛言。
聽諸比丘尼白二羯磨然後畜衆。
比丘準尼義亦應有。
又四分中。
時諸比丘辄便度人。
不知教授種種起過。
佛言。
聽僧與受具足者白二羯磨畜。
依止沙彌亦爾。
文言。
應到僧中脫革屣偏袒右肩胡跪合掌乞雲)。
大德僧聽。
我某甲比丘。
已滿十歲欲畜衆。
從僧乞僧畜衆羯磨。
善哉僧。
與我作畜衆羯磨。
(如是三乞。
佛言。
諸比丘應籌量觀察。
此比丘堪畜衆不。
不堪不應與作羯磨。
若堪應與作羯磨也)。
大德僧聽。
此某甲比丘。
已滿十歲欲畜某甲為衆。
從僧乞畜衆羯磨。
僧今與作畜衆羯磨。
若僧時到僧忍聽。
白如是。
大德僧聽。
某甲比丘已滿十歲。
欲畜某甲為衆。
從僧乞畜衆羯磨。
僧今與作畜衆羯磨。
誰諸長老忍默然不忍者說。
僧已與某甲比丘作畜衆羯磨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初度沙彌法(律中。
聽度七歲小兒能驅烏者。
僧祇雲。
若過七十坐起須人不得度。
若能修習諸業亦聽出家。
應為說苦事。
一食一住一眠多覺。
若能者應度此律。
若欲度人。
房房禮僧足。
自稱名字。
令僧盡識。
依四分律。
作形法二問。
單白羯磨度之。
儀式鈔中委述)。
正受十戒法我某甲。
歸依佛歸依法歸依比丘僧。
我今于釋迦牟尼如來應供等正覺所。
出家作沙彌。
和上某甲。
(三說)我某甲。
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比丘僧竟。
我今于釋迦牟尼如來應供等正覺所。
出家作沙彌。
和上某甲。
(三說)盡形壽不殺生。
是沙彌戒。
能持不(答言能持)不偷盜。
不淫。
不妄語。
不飲酒。
不歌舞作倡伎樂。
不往觀聽。
不著花香塗身。
不坐高廣大床上。
不受畜金銀及錢(皆如上問答。
依請僧福田經。
沙彌應知五德十數。
此既常行應如鈔列)。
第五受大戒法(戒為生死舟船。
定慧根本。
三身四智無不憑斯。
必須緣法相應稱教具足。
如一乖阙戒品不生。
但緣繁多豈能委叙。
今且大概要具五如。
一能受人如。
此有五種。
一報是人道。
二諸根具足。
三身器清淨。
四出家相具。
五得少法。
二所對境如。
此有七種。
一結界成就。
二有能秉法僧。
三僧數滿足。
四界内盡集。
五羯磨如法。
六資緣具足。
七佛法時中。
三發心乞戒。
四心境相應。
五事成究竟。
謂從請終千受竟。
前後不虧方成辦事。
正授戒中須具九法)。
一請和上法(律雲。
諸比丘無和上阿阇梨故威儀失節不系念在前。
不善護諸根入聚落乞食。
高聲亂語被譏呵。
複有病比丘。
無人瞻視由此命終。
佛從今以十利故。
聽諸比丘有和上。
和上自然生心愛念弟子如兒。
弟子生心敬重和上如父。
勤相教誡更相敬歎。
能增廣佛法使得久住。
所請和上須具德位。
謂成就威儀畏罪多聞誦二部律。
能教弟子增戒心慧。
能為弟子除疑治病使舍邪見國土覺等。
若滿十歲。
律有多法不能備載。
度沙彌依止亦如是。
其共别行法如律具明。
請之法式。
應偏袒右肩脫革屣胡跪合掌請雲)。
我某甲。
今求尊為和上。
尊為我作和上。
我樂尊為和上故。
得受具足戒(三說和上應答雲)可爾(或言)當教授汝(或言)汝莫放逸(二阿阇梨亦須加請)二安受戒人(佛言。
聽将受戒人著戒壇外眼見耳不聞處)。
三差教師法(和上應語羯磨師雲)長老今作羯磨(複語教師雲)長老今受羯磨(如是差已羯磨師雲)大德僧聽。
某甲求某甲受具足戒。
某甲作教師若僧時到僧忍聽。
白如是。
四教師撿(一問和上二問受人。
先問和上。
應起至和上前雲)。
已度此人未(若言未應語言)先度之(若言已度應語言)為作和上未(若言未應語為作和上若言已作應問雲)。
弟子衣缽具不(若言未具。
應語為具。
若言已具應問雲)。
為自有從人借(若言從人借令舍。
若自有。
便往慰勞受者雲)。
汝莫怖懼。
須臾持汝著高勝處。
何者是僧伽梨。
何者是優多羅僧。
何者是安陀會(若言不解者。
應教誡之。
應與三衣缽。
若先不相識。
不應雲霧闇時為教。
著時應密[禾*見]。
無重病不。
又應語雲)。
汝某甲聽。
今是實語時。
我今問汝。
若實言實。
不實言不實(僧祇雲。
汝若不實答。
便欺诳天魔梵沙門婆羅門諸天世人。
亦欺诳如來及以衆僧。
自得大罪也)。
汝不殺父耶。
汝不殺母耶。
汝不殺阿羅漢耶。
汝不惡心出佛身血耶。
汝不破和合僧耶。
汝不犯比丘尼耶。
汝非非人耶。
汝非畜生耶。
汝非黃門耶。
汝非二形耶。
汝非自剃頭自稱比丘耶。
汝非舍内外道耶。
汝不曾出家持戒不完具耶(随問答皆言無者又應問言)人有如是等病。
癞癰疽幹痟癫狂漏熱腫脂出有不。
汝非負債人不。
非官人不。
非奴不。
年滿二十不。
衣缽具不。
受請和上未。
汝字何等。
和上字何等。
父母聽不。
欲受具足戒不(如是問答又應教雲)衆中更當如是問汝。
汝亦應如實答(一一問答皆如法已)五召入衆法(教師應還壇上立語羯磨師雲)我已教授某甲如法竟(羯磨師應作白)大德僧聽。
某甲。
求某甲受具足戒。
某甲如法教授竟應使将來。
若僧時到僧忍聽。
白如是。
六教乞戒法(教師應将來至僧。
次第禮僧足。
向羯磨師右膝著地合掌。
教師教乞戒雲)。
大德僧聽。
我某甲。
求某甲和上受具足戒。
今從僧乞受具足戒。
願僧拔濟我。
憐愍故(三說已教師還就本坐)七戒師問白法(羯磨師應作白雲)大德僧聽。
此某甲。
求某甲受具足戒。
今從僧乞受具足戒。
我今當問諸難事。
及為作受具足戒羯磨。
若僧時到僧忍聽。
白如是八羯磨師問法(應問言。
今是實語時。
乃至欲受具足戒不。
一一如上教師問法也)。
九正授戒法(薩婆多論雲。
凡欲受戒。
先為說法開導心懷。
令于一切有情境上起慈悲心。
誓救一切衆生。
令離五趣證三乘果。
勿求自度。
受持禁戒。
起此增上心。
便得增上戒。
又戒是諸善根本菩提正因。
惟人道中無遮難者得受此戒。
汝今生處人中。
身無遮難。
堪受具戒。
甚為希有。
當一心專注憑仗衆僧求此戒法。
如病念醫。
如饑須食。
羯磨神驗衆僧力大。
須臾能舉法界功德置汝身中。
汝當歡喜一心谛受。
如是教已應作白言)。
大德僧聽。
此某甲。
求某甲受具足戒。
某甲自說清淨。
無諸難事。
三衣缽具。
已受和上。
父母聽許。
已從僧乞受具足戒。
僧今與某甲受具足戒和上某甲。
若僧時到僧忍聽。
白如是(僧祇律雲。
作白已問僧成就不。
乃至羯磨第一第二第三亦如是問。
問已須答成與不成。
十誦雲。
羯磨時當一心聽。
莫餘覺餘思惟。
敬重正思惟。
心心憶念應分别之。
違者突吉羅)。
大德僧聽。
此某甲。
求某甲受具足戒。
某甲自說清淨。
無諸難事。
三衣缽具。
已受和上。
父母聽許。
已從僧乞受具足戒。
僧今與某甲受具足戒和上某甲。
誰諸長老忍默然不忍者說(三說)僧已與某甲受具足戒和上某甲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次說堕相(時諸比丘受具戒已。
在前歸還。
新受戒人犯重罪。
佛言。
受具戒竟應為說十二法四堕法四喻法四依法)。
汝某甲聽。
世尊應供等正覺說是四堕法。
若比丘犯一一法非釋種子。
汝終不得乃至以欲染心視女人。
若比丘行淫法乃至共畜生。
非沙門非釋種子。
汝盡形壽不應犯。
能持不(答言能持)汝終不得乃至草葉不與而取。
若比丘盜五錢若五錢物。
非沙門非釋種子。
汝盡形壽不應犯。
能持不(答言能持)汝終不得乃至殺蟻子。
若比丘若人若人類。
自手殺若教人殺若求刀與若教死若贊死。
咄丈夫用惡活為死勝生。
非沙門非釋種子。
汝盡形壽不應犯。
能持不(答言能持)汝終不得乃至戲笑妄語。
若比丘實無過人法。
自稱得過人法。
諸禅解脫三昧正受及諸道果。
非沙門非釋種子。
汝盡形壽不應犯。
能持不(答言能持)諸佛世尊。
為示現事善說譬喻。
猶如人死終不能以此身更生。
如針鼻決永不複得為針用。
如多羅樹心斷更不生不增不廣。
如石破不可複合。
若比丘犯一一堕法。
還得比丘法。
無有是處。
受四依法(應語言)汝某甲聽。
世尊應供等正覺說四依法。
比丘盡形壽依糞掃衣住。
出家受具足戒。
能持不(答言能)若後得劫貝衣欽婆羅衣拘舍那衣他家衣。
皆是長得。
比丘盡形壽依乞食住。
出家受具足戒。
能持不(答言能)若後得僧前食後食請食。
皆是長得。
比丘盡形壽依樹下住。
出家受具足戒。
能持不(答言能)若後得大小屋重屋。
皆是長得。
比丘盡形壽依殘棄藥住。
出家受具足戒。
能持不(答言能)若後得酥油蜜石蜜。
皆是長得(複應語言)汝某甲聽。
汝白四羯磨得如法受具足戒竟。
諸天龍鬼神皆作是願。
我何時當得人身于正法律中出家受具足戒。
汝今已得。
如人受王位。
汝受比丘法亦如是。
當忍易共語恭敬受誡餘戒。
和上阿阇梨當廣為汝說。
汝當早得具足學三戒滅三火離三界。
無複諸垢成阿羅漢(時受戒人。
不知年歲及受戒時。
佛言。
應教令知。
汝受戒時某年月日。
汝應盡壽憶是事。
諸律及論并雲。
和上阇梨為記。
春夏之冬時。
某月某日乃至量影。
此律又雲。
時諸比丘無上下坐。
不相恭敬。
為俗譏呵。
佛言。
畜生尚有尊卑。
況我正法而不相敬。
汝等從今。
先受戒者。
應受第一坐第一施恭敬禮拜。
如是奉行。
四分律雲。
當令受具戒者在前而去)。
請依止師法(諸比丘和上喪。
以無和上阿阇梨故。
著上下衣不能如法皆如上說。
佛言。
從今以十利故。
聽諸比丘有阿阇梨。
自然生心視弟子如兒。
弟子自然生心視阿阇梨如父。
事如和上中說。
至阇梨所文雲。
偏袒右肩脫革屣胡跪合掌請雲)。
大德一心念。
我某甲今求尊依止。
願尊為我作依止。
我依止尊住。
尊當教誡我。
我當受尊教誡(律不雲三但一具得阇梨應答雲)汝莫放逸五種不共語法(時六群比丘不敬戒。
于師無慚無愧。
不敬不愛不供養。
佛言。
應作五種不共語法)。
一語言汝莫共我語。
二汝所有莫白我。
三莫入我房。
四莫捉我衣缽及助我衆事。
五莫來見我。
弟子悔過(佛言。
師作不共語時。
弟子應悔過。
偏袒右肩右膝著地。
以兩手捧師足。
極自卑下白言雲)。
我小我癡。
後不敢複作。
(若師受悔過者弟子罪則除滅)。
尼衆授戒法(善見論雲。
尼者女也。
摩者母也。
重尼故稱之。
智度論雲。
尼得無量律儀故。
應次比丘後。
佛以儀式不便故。
在沙彌後)。
授沙彌尼戒法(其畜衆羯磨及剃發出家等法。
一一如比丘中說。
唯和上須滿十二歲。
加尼字為異。
其度沙彌尼式叉摩那。
大比丘尼并須别作畜衆羯磨。
以其年年度弟子犯罪故。
或舍畜衆法故。
乞與之法并可準知。
更不重述也)。
受式叉摩那戒法(律雲。
時諸比丘尼。
不先授弟子二歲戒。
便受大戒。
愚癡無知不能學戒。
佛言。
不應爾。
犯者突吉羅。
十誦中。
辄度妊娠女人招緻呵責。
佛言。
與二歲羯磨可知有無。
然六法淨心二歲淨心。
準四分律。
十八童女十歲曾嫁各二歲學戒。
滿二十十二已受具足戒。
依此律中。
或可如是。
或十八童女。
以不勞苦志節未成與二歲法。
十二曾嫁。
為經勞苦操行以成即與受具足。
不須學戒但作白四羯磨。
量其堪不故。
尼戒雲。
雖滿十二歲已嫁女。
而女聾啞種種諸病。
諸比丘尼與受具足戒。
愚癡無知不能學戒。
佛言。
今聽諸比丘尼白四羯磨與滿十二歲已嫁女人受具足戒。
彼欲受戒人。
應到比丘尼僧中白言。
阿姨僧聽。
我某甲已嫁滿十二歲。
求某甲和上受具足戒。
今從僧乞受具足戒。
善哉僧與我受具足戒。
憐愍故。
如是三乞。
諸比丘尼應籌量。
可與受不可與受)。
應一比丘尼羯磨如上(謂如上與畜衆法中說。
或可作羯磨詞句。
如上乞詞中說。
更不别說羯磨之詞)。
有諸德雲。
此文(即是受具足戒。
今以多義知非受具。
但是請僧量宜可不請。
秉法者幸自詳之)。
乞二歲學戒法(佛言。
欲受學戒人。
到比丘尼僧中三乞。
應具威儀。
偏露右肩脫革屣。
禮僧足胡跪合掌。
白言)。
阿姨僧聽。
我某甲。
和上某甲。
今從僧乞二歲學戒。
善哉阿姨僧。
與我二歲學戒。
憐愍故(三說乞已。
沙彌尼應住不聞處眠見處立)。
與二歲學戒法(律雲。
諸比丘尼。
應善籌量可與不與。
應作白二羯磨雲)。
阿姨僧聽。
此某甲沙彌尼和上某甲。
今從僧乞二歲學戒。
僧今與某甲沙彌尼和上某甲二歲學戒。
若僧時到僧忍聽。
白如是。
阿姨僧聽。
此某甲沙彌尼和上某甲。
今從僧乞二歲學戒。
誰諸長老忍者默然不忍者說。
僧已與某甲沙彌尼和上某甲二歲學戒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次說戒相法(佛言應與說六法名字)某甲聽。
如來應供等正覺說六法不得犯一切不得淫乃至以染著心看他男子。
若式叉摩那行淫法乃至畜生。
非式叉摩那非釋種女。
是中盡形壽不得犯。
能持不(答言能)一切不得偷盜乃至草葉。
若式叉摩那若聚落若空地他所守護物盜五錢。
非式叉摩那非釋種女。
是中盡形壽不得犯。
能持不(答言能)一切殺生乃至蟻子。
若式叉摩那若以人自手斷命持刀授與教人殺教死贊死。
非式叉摩那非釋種女。
是中盡形壽不得犯。
能持不(答言能)一切不得妄語乃至戲笑。
若式叉摩那自無過人法。
若言有諸禅解脫三昧正受若道若果。
非式叉摩那非釋種女。
是中盡形壽不得犯。
能持不(答言能)不飲酒。
若式叉摩那飲酒。
非式叉摩那。
是中盡形壽不得犯。
能持不(答言能)不得非時食。
若式叉摩那非時食。
非式叉摩那。
是中盡形壽不得犯。
能持不(答言能。
前四根本後二喜為故。
别令其二歲修學。
若犯前四應當驅擯。
若犯後二。
準四分律。
應更與戒。
然四分中。
後二同此前四。
即是四重方便。
謂與男子身相觸。
盜減五錢。
斷畜生命作小妄語。
若犯此四。
亦更
(三說)我某甲。
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
(一日一夜随長短稱)為淨行優婆塞。
(三說)如諸佛盡形壽不殺生。
某甲一日一夜不殺生。
能持不。
(答言能持)如是不偷盜。
不淫。
不妄語。
不飲酒。
離花香璎珞香油塗身。
離高廣勝床上座。
離作倡伎樂故往觀聽。
非時食。
(并如上問答。
然有以前八是戒。
後離非時食一是齋。
或有以第七第八合為第七離。
非時食為第八戒)。
第四受十戒法(此下三品。
是出家戒。
但出家之益難以言宣。
出家功德經雲。
出家功德。
高于須彌。
深于巨海。
廣于虛空。
無量無邊勝明千人之眼。
又勝救千人之目。
僧祇律雲。
一日出家修梵行。
滅二十劫惡道苦。
大悲經雲。
若以袈裟四寸著身。
五種功德不。
出賢劫之中當證三乘聖果。
若障出家罪。
則極重廣有成教。
何能繁述)。
先明作畜衆法(準受戒法中。
若授人具足戒。
度沙彌。
為人作依止。
皆應具多種德。
謂成就戒。
成就威儀。
畏慎小罪。
多聞能持佛所說法。
善誦二部律分别其義。
能教弟子增戒增心增慧。
能除弟子疑。
能使人除。
能治弟子病。
能使人治。
能教弟子舍惡邪見。
能令人教舍。
能回弟子國土覺。
能使人回。
若滿十歲等。
違者突吉羅。
尼戒中雲。
比丘尼雖滿十二歲。
種種諸病及無所知。
而畜弟子不教誡故。
愚闇無知不能學戒。
佛言。
聽諸比丘尼白二羯磨然後畜衆。
比丘準尼義亦應有。
又四分中。
時諸比丘辄便度人。
不知教授種種起過。
佛言。
聽僧與受具足者白二羯磨畜。
依止沙彌亦爾。
文言。
應到僧中脫革屣偏袒右肩胡跪合掌乞雲)。
大德僧聽。
我某甲比丘。
已滿十歲欲畜衆。
從僧乞僧畜衆羯磨。
善哉僧。
與我作畜衆羯磨。
(如是三乞。
佛言。
諸比丘應籌量觀察。
此比丘堪畜衆不。
不堪不應與作羯磨。
若堪應與作羯磨也)。
大德僧聽。
此某甲比丘。
已滿十歲欲畜某甲為衆。
從僧乞畜衆羯磨。
僧今與作畜衆羯磨。
若僧時到僧忍聽。
白如是。
大德僧聽。
某甲比丘已滿十歲。
欲畜某甲為衆。
從僧乞畜衆羯磨。
僧今與作畜衆羯磨。
誰諸長老忍默然不忍者說。
僧已與某甲比丘作畜衆羯磨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初度沙彌法(律中。
聽度七歲小兒能驅烏者。
僧祇雲。
若過七十坐起須人不得度。
若能修習諸業亦聽出家。
應為說苦事。
一食一住一眠多覺。
若能者應度此律。
若欲度人。
房房禮僧足。
自稱名字。
令僧盡識。
依四分律。
作形法二問。
單白羯磨度之。
儀式鈔中委述)。
正受十戒法我某甲。
歸依佛歸依法歸依比丘僧。
我今于釋迦牟尼如來應供等正覺所。
出家作沙彌。
和上某甲。
(三說)我某甲。
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比丘僧竟。
我今于釋迦牟尼如來應供等正覺所。
出家作沙彌。
和上某甲。
(三說)盡形壽不殺生。
是沙彌戒。
能持不(答言能持)不偷盜。
不淫。
不妄語。
不飲酒。
不歌舞作倡伎樂。
不往觀聽。
不著花香塗身。
不坐高廣大床上。
不受畜金銀及錢(皆如上問答。
依請僧福田經。
沙彌應知五德十數。
此既常行應如鈔列)。
第五受大戒法(戒為生死舟船。
定慧根本。
三身四智無不憑斯。
必須緣法相應稱教具足。
如一乖阙戒品不生。
但緣繁多豈能委叙。
今且大概要具五如。
一能受人如。
此有五種。
一報是人道。
二諸根具足。
三身器清淨。
四出家相具。
五得少法。
二所對境如。
此有七種。
一結界成就。
二有能秉法僧。
三僧數滿足。
四界内盡集。
五羯磨如法。
六資緣具足。
七佛法時中。
三發心乞戒。
四心境相應。
五事成究竟。
謂從請終千受竟。
前後不虧方成辦事。
正授戒中須具九法)。
一請和上法(律雲。
諸比丘無和上阿阇梨故威儀失節不系念在前。
不善護諸根入聚落乞食。
高聲亂語被譏呵。
複有病比丘。
無人瞻視由此命終。
佛從今以十利故。
聽諸比丘有和上。
和上自然生心愛念弟子如兒。
弟子生心敬重和上如父。
勤相教誡更相敬歎。
能增廣佛法使得久住。
所請和上須具德位。
謂成就威儀畏罪多聞誦二部律。
能教弟子增戒心慧。
能為弟子除疑治病使舍邪見國土覺等。
若滿十歲。
律有多法不能備載。
度沙彌依止亦如是。
其共别行法如律具明。
請之法式。
應偏袒右肩脫革屣胡跪合掌請雲)。
我某甲。
今求尊為和上。
尊為我作和上。
我樂尊為和上故。
得受具足戒(三說和上應答雲)可爾(或言)當教授汝(或言)汝莫放逸(二阿阇梨亦須加請)二安受戒人(佛言。
聽将受戒人著戒壇外眼見耳不聞處)。
三差教師法(和上應語羯磨師雲)長老今作羯磨(複語教師雲)長老今受羯磨(如是差已羯磨師雲)大德僧聽。
某甲求某甲受具足戒。
某甲作教師若僧時到僧忍聽。
白如是。
四教師撿(一問和上二問受人。
先問和上。
應起至和上前雲)。
已度此人未(若言未應語言)先度之(若言已度應語言)為作和上未(若言未應語為作和上若言已作應問雲)。
弟子衣缽具不(若言未具。
應語為具。
若言已具應問雲)。
為自有從人借(若言從人借令舍。
若自有。
便往慰勞受者雲)。
汝莫怖懼。
須臾持汝著高勝處。
何者是僧伽梨。
何者是優多羅僧。
何者是安陀會(若言不解者。
應教誡之。
應與三衣缽。
若先不相識。
不應雲霧闇時為教。
著時應密[禾*見]。
無重病不。
又應語雲)。
汝某甲聽。
今是實語時。
我今問汝。
若實言實。
不實言不實(僧祇雲。
汝若不實答。
便欺诳天魔梵沙門婆羅門諸天世人。
亦欺诳如來及以衆僧。
自得大罪也)。
汝不殺父耶。
汝不殺母耶。
汝不殺阿羅漢耶。
汝不惡心出佛身血耶。
汝不破和合僧耶。
汝不犯比丘尼耶。
汝非非人耶。
汝非畜生耶。
汝非黃門耶。
汝非二形耶。
汝非自剃頭自稱比丘耶。
汝非舍内外道耶。
汝不曾出家持戒不完具耶(随問答皆言無者又應問言)人有如是等病。
癞癰疽幹痟癫狂漏熱腫脂出有不。
汝非負債人不。
非官人不。
非奴不。
年滿二十不。
衣缽具不。
受請和上未。
汝字何等。
和上字何等。
父母聽不。
欲受具足戒不(如是問答又應教雲)衆中更當如是問汝。
汝亦應如實答(一一問答皆如法已)五召入衆法(教師應還壇上立語羯磨師雲)我已教授某甲如法竟(羯磨師應作白)大德僧聽。
某甲。
求某甲受具足戒。
某甲如法教授竟應使将來。
若僧時到僧忍聽。
白如是。
六教乞戒法(教師應将來至僧。
次第禮僧足。
向羯磨師右膝著地合掌。
教師教乞戒雲)。
大德僧聽。
我某甲。
求某甲和上受具足戒。
今從僧乞受具足戒。
願僧拔濟我。
憐愍故(三說已教師還就本坐)七戒師問白法(羯磨師應作白雲)大德僧聽。
此某甲。
求某甲受具足戒。
今從僧乞受具足戒。
我今當問諸難事。
及為作受具足戒羯磨。
若僧時到僧忍聽。
白如是八羯磨師問法(應問言。
今是實語時。
乃至欲受具足戒不。
一一如上教師問法也)。
九正授戒法(薩婆多論雲。
凡欲受戒。
先為說法開導心懷。
令于一切有情境上起慈悲心。
誓救一切衆生。
令離五趣證三乘果。
勿求自度。
受持禁戒。
起此增上心。
便得增上戒。
又戒是諸善根本菩提正因。
惟人道中無遮難者得受此戒。
汝今生處人中。
身無遮難。
堪受具戒。
甚為希有。
當一心專注憑仗衆僧求此戒法。
如病念醫。
如饑須食。
羯磨神驗衆僧力大。
須臾能舉法界功德置汝身中。
汝當歡喜一心谛受。
如是教已應作白言)。
大德僧聽。
此某甲。
求某甲受具足戒。
某甲自說清淨。
無諸難事。
三衣缽具。
已受和上。
父母聽許。
已從僧乞受具足戒。
僧今與某甲受具足戒和上某甲。
若僧時到僧忍聽。
白如是(僧祇律雲。
作白已問僧成就不。
乃至羯磨第一第二第三亦如是問。
問已須答成與不成。
十誦雲。
羯磨時當一心聽。
莫餘覺餘思惟。
敬重正思惟。
心心憶念應分别之。
違者突吉羅)。
大德僧聽。
此某甲。
求某甲受具足戒。
某甲自說清淨。
無諸難事。
三衣缽具。
已受和上。
父母聽許。
已從僧乞受具足戒。
僧今與某甲受具足戒和上某甲。
誰諸長老忍默然不忍者說(三說)僧已與某甲受具足戒和上某甲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次說堕相(時諸比丘受具戒已。
在前歸還。
新受戒人犯重罪。
佛言。
受具戒竟應為說十二法四堕法四喻法四依法)。
汝某甲聽。
世尊應供等正覺說是四堕法。
若比丘犯一一法非釋種子。
汝終不得乃至以欲染心視女人。
若比丘行淫法乃至共畜生。
非沙門非釋種子。
汝盡形壽不應犯。
能持不(答言能持)汝終不得乃至草葉不與而取。
若比丘盜五錢若五錢物。
非沙門非釋種子。
汝盡形壽不應犯。
能持不(答言能持)汝終不得乃至殺蟻子。
若比丘若人若人類。
自手殺若教人殺若求刀與若教死若贊死。
咄丈夫用惡活為死勝生。
非沙門非釋種子。
汝盡形壽不應犯。
能持不(答言能持)汝終不得乃至戲笑妄語。
若比丘實無過人法。
自稱得過人法。
諸禅解脫三昧正受及諸道果。
非沙門非釋種子。
汝盡形壽不應犯。
能持不(答言能持)諸佛世尊。
為示現事善說譬喻。
猶如人死終不能以此身更生。
如針鼻決永不複得為針用。
如多羅樹心斷更不生不增不廣。
如石破不可複合。
若比丘犯一一堕法。
還得比丘法。
無有是處。
受四依法(應語言)汝某甲聽。
世尊應供等正覺說四依法。
比丘盡形壽依糞掃衣住。
出家受具足戒。
能持不(答言能)若後得劫貝衣欽婆羅衣拘舍那衣他家衣。
皆是長得。
比丘盡形壽依乞食住。
出家受具足戒。
能持不(答言能)若後得僧前食後食請食。
皆是長得。
比丘盡形壽依樹下住。
出家受具足戒。
能持不(答言能)若後得大小屋重屋。
皆是長得。
比丘盡形壽依殘棄藥住。
出家受具足戒。
能持不(答言能)若後得酥油蜜石蜜。
皆是長得(複應語言)汝某甲聽。
汝白四羯磨得如法受具足戒竟。
諸天龍鬼神皆作是願。
我何時當得人身于正法律中出家受具足戒。
汝今已得。
如人受王位。
汝受比丘法亦如是。
當忍易共語恭敬受誡餘戒。
和上阿阇梨當廣為汝說。
汝當早得具足學三戒滅三火離三界。
無複諸垢成阿羅漢(時受戒人。
不知年歲及受戒時。
佛言。
應教令知。
汝受戒時某年月日。
汝應盡壽憶是事。
諸律及論并雲。
和上阇梨為記。
春夏之冬時。
某月某日乃至量影。
此律又雲。
時諸比丘無上下坐。
不相恭敬。
為俗譏呵。
佛言。
畜生尚有尊卑。
況我正法而不相敬。
汝等從今。
先受戒者。
應受第一坐第一施恭敬禮拜。
如是奉行。
四分律雲。
當令受具戒者在前而去)。
請依止師法(諸比丘和上喪。
以無和上阿阇梨故。
著上下衣不能如法皆如上說。
佛言。
從今以十利故。
聽諸比丘有阿阇梨。
自然生心視弟子如兒。
弟子自然生心視阿阇梨如父。
事如和上中說。
至阇梨所文雲。
偏袒右肩脫革屣胡跪合掌請雲)。
大德一心念。
我某甲今求尊依止。
願尊為我作依止。
我依止尊住。
尊當教誡我。
我當受尊教誡(律不雲三但一具得阇梨應答雲)汝莫放逸五種不共語法(時六群比丘不敬戒。
于師無慚無愧。
不敬不愛不供養。
佛言。
應作五種不共語法)。
一語言汝莫共我語。
二汝所有莫白我。
三莫入我房。
四莫捉我衣缽及助我衆事。
五莫來見我。
弟子悔過(佛言。
師作不共語時。
弟子應悔過。
偏袒右肩右膝著地。
以兩手捧師足。
極自卑下白言雲)。
我小我癡。
後不敢複作。
(若師受悔過者弟子罪則除滅)。
尼衆授戒法(善見論雲。
尼者女也。
摩者母也。
重尼故稱之。
智度論雲。
尼得無量律儀故。
應次比丘後。
佛以儀式不便故。
在沙彌後)。
授沙彌尼戒法(其畜衆羯磨及剃發出家等法。
一一如比丘中說。
唯和上須滿十二歲。
加尼字為異。
其度沙彌尼式叉摩那。
大比丘尼并須别作畜衆羯磨。
以其年年度弟子犯罪故。
或舍畜衆法故。
乞與之法并可準知。
更不重述也)。
受式叉摩那戒法(律雲。
時諸比丘尼。
不先授弟子二歲戒。
便受大戒。
愚癡無知不能學戒。
佛言。
不應爾。
犯者突吉羅。
十誦中。
辄度妊娠女人招緻呵責。
佛言。
與二歲羯磨可知有無。
然六法淨心二歲淨心。
準四分律。
十八童女十歲曾嫁各二歲學戒。
滿二十十二已受具足戒。
依此律中。
或可如是。
或十八童女。
以不勞苦志節未成與二歲法。
十二曾嫁。
為經勞苦操行以成即與受具足。
不須學戒但作白四羯磨。
量其堪不故。
尼戒雲。
雖滿十二歲已嫁女。
而女聾啞種種諸病。
諸比丘尼與受具足戒。
愚癡無知不能學戒。
佛言。
今聽諸比丘尼白四羯磨與滿十二歲已嫁女人受具足戒。
彼欲受戒人。
應到比丘尼僧中白言。
阿姨僧聽。
我某甲已嫁滿十二歲。
求某甲和上受具足戒。
今從僧乞受具足戒。
善哉僧與我受具足戒。
憐愍故。
如是三乞。
諸比丘尼應籌量。
可與受不可與受)。
應一比丘尼羯磨如上(謂如上與畜衆法中說。
或可作羯磨詞句。
如上乞詞中說。
更不别說羯磨之詞)。
有諸德雲。
此文(即是受具足戒。
今以多義知非受具。
但是請僧量宜可不請。
秉法者幸自詳之)。
乞二歲學戒法(佛言。
欲受學戒人。
到比丘尼僧中三乞。
應具威儀。
偏露右肩脫革屣。
禮僧足胡跪合掌。
白言)。
阿姨僧聽。
我某甲。
和上某甲。
今從僧乞二歲學戒。
善哉阿姨僧。
與我二歲學戒。
憐愍故(三說乞已。
沙彌尼應住不聞處眠見處立)。
與二歲學戒法(律雲。
諸比丘尼。
應善籌量可與不與。
應作白二羯磨雲)。
阿姨僧聽。
此某甲沙彌尼和上某甲。
今從僧乞二歲學戒。
僧今與某甲沙彌尼和上某甲二歲學戒。
若僧時到僧忍聽。
白如是。
阿姨僧聽。
此某甲沙彌尼和上某甲。
今從僧乞二歲學戒。
誰諸長老忍者默然不忍者說。
僧已與某甲沙彌尼和上某甲二歲學戒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次說戒相法(佛言應與說六法名字)某甲聽。
如來應供等正覺說六法不得犯一切不得淫乃至以染著心看他男子。
若式叉摩那行淫法乃至畜生。
非式叉摩那非釋種女。
是中盡形壽不得犯。
能持不(答言能)一切不得偷盜乃至草葉。
若式叉摩那若聚落若空地他所守護物盜五錢。
非式叉摩那非釋種女。
是中盡形壽不得犯。
能持不(答言能)一切殺生乃至蟻子。
若式叉摩那若以人自手斷命持刀授與教人殺教死贊死。
非式叉摩那非釋種女。
是中盡形壽不得犯。
能持不(答言能)一切不得妄語乃至戲笑。
若式叉摩那自無過人法。
若言有諸禅解脫三昧正受若道若果。
非式叉摩那非釋種女。
是中盡形壽不得犯。
能持不(答言能)不飲酒。
若式叉摩那飲酒。
非式叉摩那。
是中盡形壽不得犯。
能持不(答言能)不得非時食。
若式叉摩那非時食。
非式叉摩那。
是中盡形壽不得犯。
能持不(答言能。
前四根本後二喜為故。
别令其二歲修學。
若犯前四應當驅擯。
若犯後二。
準四分律。
應更與戒。
然四分中。
後二同此前四。
即是四重方便。
謂與男子身相觸。
盜減五錢。
斷畜生命作小妄語。
若犯此四。
亦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