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五十六(第四分之七)
關燈
小
中
大
。
”諸比丘白佛,佛言:“有如是衆生,目連無犯。
” 爾時世尊在王舍城。
時大目連告諸比丘言:“諸長老!我入空慧定,聞伊羅婆尼象王入難陀池水聲。
”諸比丘言:“大德目連!汝言:‘入空慧定聞伊羅婆尼象王入難陀池水聲。
’大德!入空慧定而聞音聲,無有是處。
虛稱得上人法,波羅夷非比丘。
”諸比丘白佛,佛言:“有是定而不清淨,目連無犯。
” 時目連告諸比丘言:“我入空慧定,聞八萬四千象入曼陀延池水聲。
”時諸比丘語目連:“大德自言:‘入空慧定聞彼諸象入曼陀延池水聲。
’大德!入空慧定而聞音聲,無有是處。
虛稱得上人法,波羅夷非比丘。
”時諸比丘往白佛,佛言:“有如是定但不清淨,而目連無犯。
” 爾時目連告諸比丘:“我入空慧定,聞彼象王入蘇池水聲。
”時諸比丘語目連:“汝自言:‘入空慧定聞彼象王入蘇池水聲。
’何有入空慧定而有聞聲?無有是處。
虛稱得上人法,波羅夷非比丘。
”諸比丘白佛,佛言:“有如是定非清淨,目連無犯。
識慧定處、無所有慧定處亦如是。
” 時目連告諸比丘:“諸長老!北方有池名阿耨達,其水清淨無有垢穢,中有分陀利華如車輪,其根如車軸,折之汁出,色白如乳,其味如蜜。
”諸比丘言:“汝自言:‘北方有如是池。
’無有是處。
虛稱得上人法,波羅夷非比丘。
”諸比丘白佛,佛言:“北方有如是池,如目連所說。
目連無犯。
” 時目連告諸比丘:“北方有池名阿耨達,去彼不遠更有一池名曼陀延,縱廣五十由旬,其水清淨無有垢穢,中有金色蓮華,大如車輪。
”諸比丘言:“目連!如汝所說有如是池。
無有是處。
”時大目連以神足力往彼取華,還寺置在屋内,喚諸比丘語言:“北方有池名阿耨達,去池不遠有曼陀延池,中有金色蓮華如車輪。
”諸比丘言:“目連!無有是處。
虛稱得上人法,波羅夷非比丘。
”時目連即還屋,取華示諸比丘語言:“諸長老!此華如實不?”諸比丘複言:“汝是阿羅漢,有神足力,或能化作非真實。
虛稱得上人法,波羅夷非比丘。
”諸比丘白佛,佛言:“目連所說如實,無犯。
” 時目連告諸比丘:“北方有池名阿耨達,水從彼池流來湧出于此。
”諸比丘語目連言:“汝說北方有池名阿耨達水從彼流來湧出于此。
世尊有如是言:‘依本而知彼池水清冷。
’而今此水熱沸而垢濁,事不相應。
虛稱得上人法,波羅夷非比丘。
”諸比丘白佛,佛言:“如目連所說,而此水經過小地獄來湧出王舍城,是故熱沸而垢濁。
目連無犯。
” 時目連告諸比丘:“此水出處下有池水,清冷水從彼而來。
”諸比丘言:“目連!汝作如是語,如世尊所說:‘依本而知,此水熱沸下水清冷。
’事不相應。
虛稱得上人法,波羅夷非比丘。
”諸比丘白佛,佛言:“比丘!如目連所說。
沸水出處下有池水,清冷無有垢濁。
水從彼來,經過小地獄來,湧出王舍城,是故熱沸有垢。
目連無犯。
” 時拘薩羅國王波斯匿、摩竭王阿阇世,在二國中間共戰。
波斯匿王破阿阇世王軍。
時大目連告諸比丘:“波斯匿王、阿阇世王,二國中間共戰,波斯匿王勝。
”後阿阇世王,複更起軍共戰,阿阇世還得勝。
時王舍城告令國内,阿阇世王破波斯匿王。
諸比丘語目連言:“汝言:‘波斯匿王與阿阇世王共戰,波斯匿王破阿阇世王。
’而今摩竭國内告令言:‘阿阇世王破波斯匿王。
’目連虛稱得上人法,波羅夷非比丘。
”諸比丘白佛,佛言:“有如是事,波斯匿王破阿阇世王。
阿阇世王後更起軍,破波斯匿王。
目連見前不見後,是故目連無犯。
阿阇世王與毗舍離共戰亦如是。
” 爾時世尊告目連:“汝止!止!不須複說。
諸比丘不信汝言。
何以故?令諸比丘不信故得多罪。
”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當信如是阿羅漢比丘有大神力,勿疑不信長夜受苦。
”中有比丘,名曰嚴好,告諸比丘言:“諸長老!我憶五百劫事。
”諸比丘言:“世尊未曾自說憶五百劫事,而汝自說。
虛稱得上人法,波羅夷非比丘。
”諸比丘白佛,佛言:“嚴好比丘憶一生事,我憶無數生種種之事,乃至受形相類有所言說皆悉憶之。
”佛言:“嚴好比丘無犯。
” 爾時世尊在舍衛國。
優波離從坐起,偏露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大德!迦留陀夷故弄出不淨,是犯不”?佛言:“最初未制戒,無犯。
” 時有比丘散亂心眠,夢中失不淨。
于夢中識了,彼作是念:“世尊為比丘制戒,故弄失不淨僧伽婆屍沙。
而我散亂心眠,夢中失不淨,自覺憶識,我将無不犯耶?”不知雲何?以此因緣具白諸比丘:“善哉長老!為我白佛,若佛有教,我當修行。
”時諸比丘往世尊所,頭面禮足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告言:“散亂心眠有五過失:夢見惡事、諸天不衛護、心不憶法、不系想在明、夢中失不淨;散亂心眠有此五過失。
住心而眠有五功德:不見惡夢、諸天衛護、心思樂法、系想在明、不失不淨;如是住心而眠有五事功德。
若夢中失,不犯。
”時有比丘夢中憶識弄失不淨,彼疑,佛言:“不犯。
” 時有比丘邪憶念失不淨,佛言:“不犯。
若見美色不觸而失不淨,不犯。
” 時有比丘憶念弄失不淨。
彼疑,佛言:“僧伽婆屍沙。
” 時有比丘憶念弄而不失,疑,佛言:“偷蘭遮。
”時有女人捉比丘前,彼動身失不淨,疑,佛言:“僧伽婆屍沙。
” 時有女人捉比丘前,不動身失不淨,疑,佛言:“突吉羅。
捉比丘後,有二事亦如是。
”時有女人執比丘足禮,動身失不淨疑,佛言:“僧伽婆屍沙。
” 時有女人執比丘足禮,不動身失不淨,疑,佛言:“突吉羅。
”時有女人禮難陀足,難陀多欲失不淨堕女人頭上,時女人慚愧,難陀亦慚愧。
諸比丘白佛,佛言:“聽難陀作遮身衣。
” 時有比丘行時男根觸衣涅槃僧失不淨,佛言:“不犯。
若大小便時失不犯,若冷水若暖水中洗失不犯。
” 時有比丘以男根逆水憶想身動失不淨,疑,佛言:“僧伽婆屍沙。
” 時有比丘以男根順水憶想身動失不淨,疑,佛言:“僧伽婆屍沙。
” 時有比丘以水灑男根憶想身動失不淨,疑,佛言:“僧伽婆屍沙。
” 時有比丘男根逆風憶想身動失不淨,疑,佛言:“僧伽婆屍沙。
”若順風、若口噓男根憶想身動失不淨,憶想空動身失不淨,疑,佛言:“如是一切僧伽婆屍沙。
” 時有母捉比丘兒身不動失不淨,疑,佛言:“突吉羅。
姊捉比丘,故二、故私通處、淫女捉比丘亦如是。
” 時有比丘憶想骨間弄失不淨,疑,佛言:“偷蘭遮。
” 時有比丘,浴室中以細末藥、若泥揩摩身誤觸失不淨,疑,佛言:“不犯。
若大喚時、若出力作時失不淨,不犯。
” 時有比丘憶想于大小便道中間弄失不淨,疑,佛言:“若作道想、若疑,偷蘭遮;若非道想、不疑,僧伽婆屍沙。
如是于股間?間、若曲膝、若脅邊、若乳間、若腋下、若耳鼻中、若瘡中、若繩床、木床間、若大小褥間、若枕間、若地、若泥抟間、若君持口中,如是一切若道想、若疑,偷蘭遮;若非道想、不疑,僧伽婆屍沙。
” 時有比丘為樂故憶想弄失不淨,疑,佛言:“僧伽婆屍沙。
為樂故、為自試故、為福德故、為祠故、為善道故、為施故、為種故、為戲故、為力故、為顔色故,當審定作,一切僧伽婆屍沙。
” 四分律卷第五十六
”諸比丘白佛,佛言:“有如是衆生,目連無犯。
” 爾時世尊在王舍城。
時大目連告諸比丘言:“諸長老!我入空慧定,聞伊羅婆尼象王入難陀池水聲。
”諸比丘言:“大德目連!汝言:‘入空慧定聞伊羅婆尼象王入難陀池水聲。
’大德!入空慧定而聞音聲,無有是處。
虛稱得上人法,波羅夷非比丘。
”諸比丘白佛,佛言:“有是定而不清淨,目連無犯。
” 時目連告諸比丘言:“我入空慧定,聞八萬四千象入曼陀延池水聲。
”時諸比丘語目連:“大德自言:‘入空慧定聞彼諸象入曼陀延池水聲。
’大德!入空慧定而聞音聲,無有是處。
虛稱得上人法,波羅夷非比丘。
”時諸比丘往白佛,佛言:“有如是定但不清淨,而目連無犯。
” 爾時目連告諸比丘:“我入空慧定,聞彼象王入蘇池水聲。
”時諸比丘語目連:“汝自言:‘入空慧定聞彼象王入蘇池水聲。
’何有入空慧定而有聞聲?無有是處。
虛稱得上人法,波羅夷非比丘。
”諸比丘白佛,佛言:“有如是定非清淨,目連無犯。
識慧定處、無所有慧定處亦如是。
” 時目連告諸比丘:“諸長老!北方有池名阿耨達,其水清淨無有垢穢,中有分陀利華如車輪,其根如車軸,折之汁出,色白如乳,其味如蜜。
”諸比丘言:“汝自言:‘北方有如是池。
’無有是處。
虛稱得上人法,波羅夷非比丘。
”諸比丘白佛,佛言:“北方有如是池,如目連所說。
目連無犯。
” 時目連告諸比丘:“北方有池名阿耨達,去彼不遠更有一池名曼陀延,縱廣五十由旬,其水清淨無有垢穢,中有金色蓮華,大如車輪。
”諸比丘言:“目連!如汝所說有如是池。
無有是處。
”時大目連以神足力往彼取華,還寺置在屋内,喚諸比丘語言:“北方有池名阿耨達,去池不遠有曼陀延池,中有金色蓮華如車輪。
”諸比丘言:“目連!無有是處。
虛稱得上人法,波羅夷非比丘。
”時目連即還屋,取華示諸比丘語言:“諸長老!此華如實不?”諸比丘複言:“汝是阿羅漢,有神足力,或能化作非真實。
虛稱得上人法,波羅夷非比丘。
”諸比丘白佛,佛言:“目連所說如實,無犯。
” 時目連告諸比丘:“北方有池名阿耨達,水從彼池流來湧出于此。
”諸比丘語目連言:“汝說北方有池名阿耨達水從彼流來湧出于此。
世尊有如是言:‘依本而知彼池水清冷。
’而今此水熱沸而垢濁,事不相應。
虛稱得上人法,波羅夷非比丘。
”諸比丘白佛,佛言:“如目連所說,而此水經過小地獄來湧出王舍城,是故熱沸而垢濁。
目連無犯。
” 時目連告諸比丘:“此水出處下有池水,清冷水從彼而來。
”諸比丘言:“目連!汝作如是語,如世尊所說:‘依本而知,此水熱沸下水清冷。
’事不相應。
虛稱得上人法,波羅夷非比丘。
”諸比丘白佛,佛言:“比丘!如目連所說。
沸水出處下有池水,清冷無有垢濁。
水從彼來,經過小地獄來,湧出王舍城,是故熱沸有垢。
目連無犯。
” 時拘薩羅國王波斯匿、摩竭王阿阇世,在二國中間共戰。
波斯匿王破阿阇世王軍。
時大目連告諸比丘:“波斯匿王、阿阇世王,二國中間共戰,波斯匿王勝。
”後阿阇世王,複更起軍共戰,阿阇世還得勝。
時王舍城告令國内,阿阇世王破波斯匿王。
諸比丘語目連言:“汝言:‘波斯匿王與阿阇世王共戰,波斯匿王破阿阇世王。
’而今摩竭國内告令言:‘阿阇世王破波斯匿王。
’目連虛稱得上人法,波羅夷非比丘。
”諸比丘白佛,佛言:“有如是事,波斯匿王破阿阇世王。
阿阇世王後更起軍,破波斯匿王。
目連見前不見後,是故目連無犯。
阿阇世王與毗舍離共戰亦如是。
” 爾時世尊告目連:“汝止!止!不須複說。
諸比丘不信汝言。
何以故?令諸比丘不信故得多罪。
”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當信如是阿羅漢比丘有大神力,勿疑不信長夜受苦。
”中有比丘,名曰嚴好,告諸比丘言:“諸長老!我憶五百劫事。
”諸比丘言:“世尊未曾自說憶五百劫事,而汝自說。
虛稱得上人法,波羅夷非比丘。
”諸比丘白佛,佛言:“嚴好比丘憶一生事,我憶無數生種種之事,乃至受形相類有所言說皆悉憶之。
”佛言:“嚴好比丘無犯。
” 爾時世尊在舍衛國。
優波離從坐起,偏露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大德!迦留陀夷故弄出不淨,是犯不”?佛言:“最初未制戒,無犯。
” 時有比丘散亂心眠,夢中失不淨。
于夢中識了,彼作是念:“世尊為比丘制戒,故弄失不淨僧伽婆屍沙。
而我散亂心眠,夢中失不淨,自覺憶識,我将無不犯耶?”不知雲何?以此因緣具白諸比丘:“善哉長老!為我白佛,若佛有教,我當修行。
”時諸比丘往世尊所,頭面禮足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告言:“散亂心眠有五過失:夢見惡事、諸天不衛護、心不憶法、不系想在明、夢中失不淨;散亂心眠有此五過失。
住心而眠有五功德:不見惡夢、諸天衛護、心思樂法、系想在明、不失不淨;如是住心而眠有五事功德。
若夢中失,不犯。
”時有比丘夢中憶識弄失不淨,彼疑,佛言:“不犯。
” 時有比丘邪憶念失不淨,佛言:“不犯。
若見美色不觸而失不淨,不犯。
” 時有比丘憶念弄失不淨。
彼疑,佛言:“僧伽婆屍沙。
” 時有比丘憶念弄而不失,疑,佛言:“偷蘭遮。
”時有女人捉比丘前,彼動身失不淨,疑,佛言:“僧伽婆屍沙。
” 時有女人捉比丘前,不動身失不淨,疑,佛言:“突吉羅。
捉比丘後,有二事亦如是。
”時有女人執比丘足禮,動身失不淨疑,佛言:“僧伽婆屍沙。
” 時有女人執比丘足禮,不動身失不淨,疑,佛言:“突吉羅。
”時有女人禮難陀足,難陀多欲失不淨堕女人頭上,時女人慚愧,難陀亦慚愧。
諸比丘白佛,佛言:“聽難陀作遮身衣。
” 時有比丘行時男根觸衣涅槃僧失不淨,佛言:“不犯。
若大小便時失不犯,若冷水若暖水中洗失不犯。
” 時有比丘以男根逆水憶想身動失不淨,疑,佛言:“僧伽婆屍沙。
” 時有比丘以男根順水憶想身動失不淨,疑,佛言:“僧伽婆屍沙。
” 時有比丘以水灑男根憶想身動失不淨,疑,佛言:“僧伽婆屍沙。
” 時有比丘男根逆風憶想身動失不淨,疑,佛言:“僧伽婆屍沙。
”若順風、若口噓男根憶想身動失不淨,憶想空動身失不淨,疑,佛言:“如是一切僧伽婆屍沙。
” 時有母捉比丘兒身不動失不淨,疑,佛言:“突吉羅。
姊捉比丘,故二、故私通處、淫女捉比丘亦如是。
” 時有比丘憶想骨間弄失不淨,疑,佛言:“偷蘭遮。
” 時有比丘,浴室中以細末藥、若泥揩摩身誤觸失不淨,疑,佛言:“不犯。
若大喚時、若出力作時失不淨,不犯。
” 時有比丘憶想于大小便道中間弄失不淨,疑,佛言:“若作道想、若疑,偷蘭遮;若非道想、不疑,僧伽婆屍沙。
如是于股間?間、若曲膝、若脅邊、若乳間、若腋下、若耳鼻中、若瘡中、若繩床、木床間、若大小褥間、若枕間、若地、若泥抟間、若君持口中,如是一切若道想、若疑,偷蘭遮;若非道想、不疑,僧伽婆屍沙。
” 時有比丘為樂故憶想弄失不淨,疑,佛言:“僧伽婆屍沙。
為樂故、為自試故、為福德故、為祠故、為善道故、為施故、為種故、為戲故、為力故、為顔色故,當審定作,一切僧伽婆屍沙。
” 四分律卷第五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