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五十六(第四分之七)
關燈
小
中
大
丘,方便遣一人斷他命,中有一人疑而不遮,彼便即往斷命。
疑,佛言:“一切波羅夷。
” 時有衆多比丘方便共斷他命,中有一人疑即遮,而使故往斷命。
疑,佛言:“遮者偷蘭遮,不遮者波羅夷。
” 時有賊盜取比丘衣缽、針筒、坐具,時比丘即捉賊壓治,遂命過。
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
”佛言:“無犯。
而不應壓治。
” 時有賊盜比丘衣缽、坐具、針筒,比丘捉賊得,内着地窖中,遂命過。
彼疑,佛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
”佛言:“無犯。
而不應爾。
” 時有惡比丘,盜比丘衣缽、坐具、針筒,餘比丘言:“此惡比丘,盜比丘衣缽、坐具、針筒,應捉取與說法語。
”即捉取打令熟手,後遂命過。
彼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
”佛言:“無犯。
而打受大戒人,波逸提。
” 時有比丘,共白衣诤,比丘即詣官言。
時有大臣,教捉系閉,遂獄中命過。
彼疑,佛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
”佛言:“不犯。
而言人,突吉羅。
” 時有比丘殺猕猴,彼疑我斷人命波羅夷。
諸比丘白佛,佛言:“無犯。
斷畜生命,波逸提。
” 時有比丘,與彼比丘共诤。
彼比丘病,此比丘往問訊。
餘比丘察之,此比丘與病比丘先有怨,今來問訊必有異。
時此比丘即與病者非藥,命過。
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殺心。
”佛言:“波羅夷。
” 時有比丘與比丘诤,彼比丘往人間得病,此比丘言:“汝雖往人間猶不得脫。
”即往問訊。
餘比丘察之,此比丘先與病比丘有怨,今來問訊必有異。
此比丘即與病者非藥,命過。
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殺心。
”佛言:“波羅夷。
與非食有二種亦如是。
” 爾時偷羅難陀比丘尼,晨朝着衣持缽往白衣家,有一小兒在碓屋中睡,偷羅難陀往觸彼步碓杵,杵堕小兒上,即命過。
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
”佛言:“無犯。
不應觸他碓杵。
” 時偷羅難陀比丘尼,晨朝着衣持缽往白衣家,有小兒在碓臼邊眠。
偷羅難陀觸他碓臼,臼轉壓殺小兒。
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
”佛言:“無犯。
而不應觸他碓臼。
” 時偷羅難陀比丘尼,晨朝着衣持缽往白衣家,床上有小兒眠,偷羅難陀不看而坐,檀越婦言:“阿姨!莫坐小兒上。
”彼不聞便坐,小兒即死。
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
”佛言:“無犯。
而不應白衣家不看床座而坐。
” 爾時舍衛國有檀越,請佛及僧明日食,即于夜辦具種種多美飲食,晨朝往白時至。
世尊着衣持缽,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至檀越家就座而坐。
諸佛常法,衆未集不受飲食。
時有晚出家比丘,将兒出家,小食時往餘白衣家,諸比丘問其兒言:“汝父往何處去?乃令世尊待而不食。
”彼言:“不知。
”比丘語言:“汝往求覓。
”彼求覓得之,兒語父言:“往何處來?以待父故,令佛衆僧不得受食。
”其父瞋即捉兒,兒自解推父倒地即命過。
彼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
”佛言:“無犯。
而不應推父。
” 時有母捉比丘,比丘自解即推母卻倒地即命過。
彼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
”佛言:“無犯。
而不應推排母。
” 時有父捉比丘,比丘自解推卻父倒地即命過。
彼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
”佛言:“無犯。
而不應推。
兄捉比丘、姊捉比丘、故二捉比丘亦如是。
” 時有故二姊,語其妹言:“何不從比丘索衣食?”彼言:“以出家不欲從有所索。
”“若示我比丘處,我當為汝索。
”彼即示處。
彼語比丘言:“汝何不與我姝衣食?”即前捉比丘,比丘推卻自解,彼倒地命過。
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
”佛言:“無犯。
而不應推。
” 時有男女捉比丘,比丘推卻自解,彼倒地命過。
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
”佛言:“無犯。
而不應推。
” 時去比丘尼寺不遠,有男子截手截腳。
時比丘尼持蘇毗羅漿去彼不遠而行,彼見已語言:“阿姨!與我漿飲。
”比丘尼即與,彼飲便死。
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
”佛言:“無犯。
” 時去比丘尼寺不遠,有人被截手截腳。
比丘尼持水去彼不遠而行,彼見已語言:“阿姨!與我水飲。
”即與飲已便死。
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
”佛言:“無犯。
” 時去比丘尼寺不遠,有人被截手截腳。
有比丘尼持蘇毗羅去彼不遠而行,彼見已語言:“阿姨!我須蘇毗羅洗瘡,或得小差。
”即與令洗,洗已便死。
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
”佛言:“無犯。
而不應與洗。
持水洗亦如是。
”時去比丘尼寺不遠,有人被截手腳。
有比丘尼持蘇毗羅去彼不遠而行,比丘尼作是念:“若以蘇毗羅洗彼瘡,或令早死。
”即為洗之便死。
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以殺心。
”佛言:“波羅夷。
持水與洗亦如是。
” 爾時有衆多比丘,與六群比丘在耆阇崛山共破木片覆屋。
有一六群比丘,捉尖頭木片直當人擲,木入彼身過,即便死。
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
”佛言:“無犯。
而不應當人直擲木,應橫擲。
” 時有經營比丘作新房,誤失石堕比丘上即死。
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
”佛言:“無犯。
失墼、若木頭、榑拱、屋棟種種材木堕亦如是。
” 爾時耆阇崛山,有牧牛人放牛,一六群比丘以石打彼牛角,石迸堕放牛人上即死。
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
”佛言:“無犯。
打畜生不能變化者突吉羅。
” 爾時有比丘,在耆阇崛山中,崩石堕打道行人死。
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
”佛言:“無犯。
而不應崩石。
若有因緣欲取石,當語人避。
” 時有比丘欲舍戒堕下業,彼作是念:“我不應已于佛法中出家作如是惡事。
”即往摩頭山頂,自投身堕斫竹人上,比丘活、彼人死。
疑,佛言:“彼人死無犯,方便欲自殺偷蘭遮。
” 時有比丘欲休道堕下業,作如是念:“我于佛法中出家,不應作如是惡事。
”彼上波羅呵那山頂,自投身堕斫竹人上,彼死、比丘活。
疑,佛言:“彼人死無犯,方便欲自殺偷蘭遮。
” 時有比丘,持蘇毗羅漿去冢不遠而行,尖标頭人語言:“與我此漿飲。
”比丘即與,飲已便死。
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
”佛言:“無犯。
” 時有比丘持水去冢不遠而行,尖标頭人言:“與我水飲。
”即與,飲已便死。
疑,佛言:“無犯。
” 時有颠狂比丘,殺人後還醒了,疑,佛言:“無犯。
若心錯亂、為苦痛所惱,一切無犯。
” 爾時世尊在毗舍離。
時優波離從坐起,偏露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世尊言:“大德!婆裘河邊比丘,為食故,不真實、非己有,于白衣前自歎說得上人法,是犯不?”佛言:“初未制戒,無犯。
” 時有比丘,增上慢自記,後精勤不懈,證增上勝法。
彼作是念:“世尊為諸比丘制戒,若比丘不自知,自稱得上人法,我知是見是。
後于異時,若問、若不問為求清淨故,作是言:‘我不知不見而言知見,虛诳妄語。
’比丘波羅夷不共住。
我以增上慢自記,後精勤不懈,得增上
疑,佛言:“一切波羅夷。
” 時有衆多比丘方便共斷他命,中有一人疑即遮,而使故往斷命。
疑,佛言:“遮者偷蘭遮,不遮者波羅夷。
” 時有賊盜取比丘衣缽、針筒、坐具,時比丘即捉賊壓治,遂命過。
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
”佛言:“無犯。
而不應壓治。
” 時有賊盜比丘衣缽、坐具、針筒,比丘捉賊得,内着地窖中,遂命過。
彼疑,佛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
”佛言:“無犯。
而不應爾。
” 時有惡比丘,盜比丘衣缽、坐具、針筒,餘比丘言:“此惡比丘,盜比丘衣缽、坐具、針筒,應捉取與說法語。
”即捉取打令熟手,後遂命過。
彼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
”佛言:“無犯。
而打受大戒人,波逸提。
” 時有比丘,共白衣诤,比丘即詣官言。
時有大臣,教捉系閉,遂獄中命過。
彼疑,佛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
”佛言:“不犯。
而言人,突吉羅。
” 時有比丘殺猕猴,彼疑我斷人命波羅夷。
諸比丘白佛,佛言:“無犯。
斷畜生命,波逸提。
” 時有比丘,與彼比丘共诤。
彼比丘病,此比丘往問訊。
餘比丘察之,此比丘與病比丘先有怨,今來問訊必有異。
時此比丘即與病者非藥,命過。
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殺心。
”佛言:“波羅夷。
” 時有比丘與比丘诤,彼比丘往人間得病,此比丘言:“汝雖往人間猶不得脫。
”即往問訊。
餘比丘察之,此比丘先與病比丘有怨,今來問訊必有異。
此比丘即與病者非藥,命過。
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殺心。
”佛言:“波羅夷。
與非食有二種亦如是。
” 爾時偷羅難陀比丘尼,晨朝着衣持缽往白衣家,有一小兒在碓屋中睡,偷羅難陀往觸彼步碓杵,杵堕小兒上,即命過。
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
”佛言:“無犯。
不應觸他碓杵。
” 時偷羅難陀比丘尼,晨朝着衣持缽往白衣家,有小兒在碓臼邊眠。
偷羅難陀觸他碓臼,臼轉壓殺小兒。
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
”佛言:“無犯。
而不應觸他碓臼。
” 時偷羅難陀比丘尼,晨朝着衣持缽往白衣家,床上有小兒眠,偷羅難陀不看而坐,檀越婦言:“阿姨!莫坐小兒上。
”彼不聞便坐,小兒即死。
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
”佛言:“無犯。
而不應白衣家不看床座而坐。
” 爾時舍衛國有檀越,請佛及僧明日食,即于夜辦具種種多美飲食,晨朝往白時至。
世尊着衣持缽,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至檀越家就座而坐。
諸佛常法,衆未集不受飲食。
時有晚出家比丘,将兒出家,小食時往餘白衣家,諸比丘問其兒言:“汝父往何處去?乃令世尊待而不食。
”彼言:“不知。
”比丘語言:“汝往求覓。
”彼求覓得之,兒語父言:“往何處來?以待父故,令佛衆僧不得受食。
”其父瞋即捉兒,兒自解推父倒地即命過。
彼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
”佛言:“無犯。
而不應推父。
” 時有母捉比丘,比丘自解即推母卻倒地即命過。
彼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
”佛言:“無犯。
而不應推排母。
” 時有父捉比丘,比丘自解推卻父倒地即命過。
彼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
”佛言:“無犯。
而不應推。
兄捉比丘、姊捉比丘、故二捉比丘亦如是。
” 時有故二姊,語其妹言:“何不從比丘索衣食?”彼言:“以出家不欲從有所索。
”“若示我比丘處,我當為汝索。
”彼即示處。
彼語比丘言:“汝何不與我姝衣食?”即前捉比丘,比丘推卻自解,彼倒地命過。
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
”佛言:“無犯。
而不應推。
” 時有男女捉比丘,比丘推卻自解,彼倒地命過。
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
”佛言:“無犯。
而不應推。
” 時去比丘尼寺不遠,有男子截手截腳。
時比丘尼持蘇毗羅漿去彼不遠而行,彼見已語言:“阿姨!與我漿飲。
”比丘尼即與,彼飲便死。
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
”佛言:“無犯。
” 時去比丘尼寺不遠,有人被截手截腳。
比丘尼持水去彼不遠而行,彼見已語言:“阿姨!與我水飲。
”即與飲已便死。
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
”佛言:“無犯。
” 時去比丘尼寺不遠,有人被截手截腳。
有比丘尼持蘇毗羅去彼不遠而行,彼見已語言:“阿姨!我須蘇毗羅洗瘡,或得小差。
”即與令洗,洗已便死。
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
”佛言:“無犯。
而不應與洗。
持水洗亦如是。
”時去比丘尼寺不遠,有人被截手腳。
有比丘尼持蘇毗羅去彼不遠而行,比丘尼作是念:“若以蘇毗羅洗彼瘡,或令早死。
”即為洗之便死。
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以殺心。
”佛言:“波羅夷。
持水與洗亦如是。
” 爾時有衆多比丘,與六群比丘在耆阇崛山共破木片覆屋。
有一六群比丘,捉尖頭木片直當人擲,木入彼身過,即便死。
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
”佛言:“無犯。
而不應當人直擲木,應橫擲。
” 時有經營比丘作新房,誤失石堕比丘上即死。
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
”佛言:“無犯。
失墼、若木頭、榑拱、屋棟種種材木堕亦如是。
” 爾時耆阇崛山,有牧牛人放牛,一六群比丘以石打彼牛角,石迸堕放牛人上即死。
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
”佛言:“無犯。
打畜生不能變化者突吉羅。
” 爾時有比丘,在耆阇崛山中,崩石堕打道行人死。
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
”佛言:“無犯。
而不應崩石。
若有因緣欲取石,當語人避。
” 時有比丘欲舍戒堕下業,彼作是念:“我不應已于佛法中出家作如是惡事。
”即往摩頭山頂,自投身堕斫竹人上,比丘活、彼人死。
疑,佛言:“彼人死無犯,方便欲自殺偷蘭遮。
” 時有比丘欲休道堕下業,作如是念:“我于佛法中出家,不應作如是惡事。
”彼上波羅呵那山頂,自投身堕斫竹人上,彼死、比丘活。
疑,佛言:“彼人死無犯,方便欲自殺偷蘭遮。
” 時有比丘,持蘇毗羅漿去冢不遠而行,尖标頭人語言:“與我此漿飲。
”比丘即與,飲已便死。
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
”佛言:“無犯。
” 時有比丘持水去冢不遠而行,尖标頭人言:“與我水飲。
”即與,飲已便死。
疑,佛言:“無犯。
” 時有颠狂比丘,殺人後還醒了,疑,佛言:“無犯。
若心錯亂、為苦痛所惱,一切無犯。
” 爾時世尊在毗舍離。
時優波離從坐起,偏露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世尊言:“大德!婆裘河邊比丘,為食故,不真實、非己有,于白衣前自歎說得上人法,是犯不?”佛言:“初未制戒,無犯。
” 時有比丘,增上慢自記,後精勤不懈,證增上勝法。
彼作是念:“世尊為諸比丘制戒,若比丘不自知,自稱得上人法,我知是見是。
後于異時,若問、若不問為求清淨故,作是言:‘我不知不見而言知見,虛诳妄語。
’比丘波羅夷不共住。
我以增上慢自記,後精勤不懈,得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