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五十五(第四分之六)
關燈
小
中
大
以盜心。
”佛言:“方便求五錢,未離本處,偷蘭遮。
” 時有乞食比丘,晨朝着衣持缽往白衣家,見有獨坐床,看左右不見人,自念:“此于我有益。
”即便持去,疑,佛問言:“汝以何心取?”答言:“以盜心。
”佛言:“波羅夷。
” 時有乞食比丘,晨朝着衣持缽往白衣家,見有獨坐床并衣,看左右不見人,自念:“此于我有益。
”即持去。
彼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以盜心。
”佛言:“價直五錢,取離本處,波羅夷。
” 時有乞食比丘,晨朝着衣持缽往白衣家,見有獨坐床,暫取用坐,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暫取,非盜心。
”佛言:“無犯。
不應不問主而暫取用。
” 時有比丘取他塔廟中衣,疑,佛問言:“汝以何心取?”答言:“以糞掃衣取。
”佛言:“無犯。
不應取他塔廟中莊飾衣。
” 時有比丘與賣綖人共行,彼語比丘言:“長老!汝等度關不輸稅,今欲以此綖托長老度關。
”時比丘即為過之,便疑,佛言:“汝以何心?”答言:“以盜心。
”佛言:“價直五錢,過關便,波羅夷。
” 時有衆多比丘,方便遣一人取他物,得五錢、若過五錢。
彼疑,佛言:“一切波羅夷。
” 時有衆多比丘,方便遣一人取他物,中有疑者而不遮,即往取物,得五錢、若過五錢。
彼疑,佛言:“一切波羅夷。
” 時有衆多比丘,方便遣一人取他物,中有疑者即遮。
彼故往取,得五錢、若過五錢。
彼疑,佛言:“遮者偷蘭遮,不遮者波羅夷。
” 時有衆多比丘,方便遣一人盜他物,即往取五錢、若過五錢,得減五錢,彼作是念:“我等得減五錢,不犯波羅夷。
”佛言:“依本取物處直五錢,波羅夷。
” 時有衆多比丘,方便遣一人,取五錢若過五錢,還共分,各得減五錢,彼作是念:“我等得減五錢,不犯波羅夷。
”佛言:“通作一分盡,波羅夷。
” 時衆多比丘,方便共遣一人取他物,彼往取減五錢來,至此得五錢。
彼作是念:“我等得五錢,波羅夷。
”佛言:“依本取物處,偷蘭遮。
” 時有比丘取彼聚落物來入城,疑,佛言:“汝以何心?”答言:“盜心。
”佛言:“取五錢,離本處,波羅夷。
” 時有比丘盜他經,作是念:“佛語無價,應計紙墨直。
”彼疑,佛言:“汝以何心取?”答言:“以盜心取。
”佛言:“取五錢,離本處,波羅夷。
” 時有王家勇健人,以信樂故從世尊出家。
有異破戒比丘,誘诳言:“長老!彼某甲村中,多有财物亦有健人,而汝勝彼。
今可共往取彼财物。
”即答言:“可爾。
”彼比丘語已便去不遠,此比丘作是念:“我信樂出家,不應作如是惡事。
”彼破戒比丘,于異時複來語言:“今可共往取彼财物。
”答言:“我不往。
”問言:“何以故?”答言:“我于汝去後思惟,作是念:‘我不應以信出家而作是事。
’以是故不往。
”複異時,彼破戒比丘,往彼村盜他物,各各分已,作一分送與此比丘。
此比丘答言:“我不須此分。
我先不作如是言:‘以信出家不應作如是事。
’耶?”疑。
佛問言:“汝以何心?”即具以因緣白佛,佛言:“無犯。
先然可彼,突吉羅。
” 時有比丘欲盜他衣而錯取己衣,疑,佛言:“汝偷蘭遮。
” 時有比丘,盜取他衣并得己衣,疑,佛言:“己衣,偷蘭遮;他衣,波羅夷。
” 時有比丘,他盜取物,而奪彼盜者物,疑,佛言:“波羅夷。
” 時有衆多白衣在冢間,脫衣置一處埋死人。
有糞掃衣比丘,謂是糞掃衣即持去。
諸白衣見已語:“大德!莫持我衣去。
”彼答言:“我謂是糞掃衣。
”即置衣而去,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以糞掃衣想,不以盜心。
”佛言:“無犯。
若多有衣聚,不應作糞掃衣取。
” 時有比丘去冢不遠行,遙見多有糞掃衣,即聚集而去,言還當取。
餘糞掃衣比丘見,謂是糞掃衣,即持去。
彼比丘還不見衣,至寺内見有比丘浣治,即語言:“汝偷我衣,犯盜。
”彼答言:“我不盜取,糞掃衣耳!”彼疑,佛言:“汝以何心?”答言:“作糞掃衣取。
”佛言:“不犯。
而不應取聚糞掃衣。
” 時有居士去冢不遠行,遙見有大價糞掃衣,即往取置草中而去,言還當取與某甲比丘。
時有糞掃衣比丘,見即持去。
彼居士還不見衣,至寺中見比丘浣治,即語言:“汝盜我衣。
”比丘答言:“我不盜汝衣,取糞掃衣耳!”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作糞掃衣取。
”佛言:“無犯。
而不應取如是處糞掃衣。
” 時有牧牛人,脫衣置頭前而眠。
有糞掃衣比丘見,謂是死人,作是念:“世尊不聽比丘取完死人衣。
”即取死人臂骨打頭。
彼覺起言:“大德!何故打我也?”比丘言:“我謂汝是死人。
”彼牧牛人言:“汝甯可不别我死生也。
”即打比丘熟手。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打死人令破取衣。
” 時有衆多小兒,脫衣置一處,作土堆戲。
有糞掃衣比丘見,即持去。
諸小兒見語言:“莫持我衣去。
”比丘答言:“我謂是糞掃衣。
”置而去。
疑,佛問言:“汝以何心取?”答言:“以糞掃衣取。
”佛言:“無犯。
而不應取聚糞掃衣。
” 時六群比丘,以石蜜誘诳小兒,欲将人間賣。
父母見之,即問比丘言:“大德何所說?”彼答言:“無所說。
”即留小兒而去。
彼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盜心。
”佛言:“直五錢,離本處,波羅夷。
” 時有比丘盜心倒易他分物籌,彼疑,佛言:“舉籌便波羅夷。
” 時有比丘盜他分物籌,疑,佛言:“直五錢,離本處,波羅夷。
” 時有比丘轉側他籌,疑,佛言:“方便取五錢,未離本處,偷蘭遮。
” 時有比丘再盜取物,不滿五錢,彼作如是念:“我前後不滿五錢,不犯波羅夷。
”佛言:“前後滿五錢,波羅夷。
” 時去祇桓不遠,有居士耕。
有客比丘見,語言:“此是僧地,莫耕。
”彼答言:“非僧地,我地耳。
”比丘複語言:“是僧地,汝莫耕。
”居士即放犁去,作如是言:“我自有地而不得耕也。
”彼客比丘入祇桓問舊比丘:“有居士去此不遠耕。
此是誰地?”答言:“是彼居士地。
”舊比丘言:“汝何故問也?”即具說因緣,便疑,佛問言:“汝以何心?”具說因緣,佛言:“汝無犯,而不應作如是事。
” 時優波離從坐起,偏露右肩、右膝着地,白佛言:“若作減損意,取五錢、若過五錢,自取、若教人取,自斷壞、若教人斷壞,自破、若教人破,若燒、若埋、若壞色,是犯不?”佛言:“一切波羅夷。
” 時有比丘分地,移他标相。
彼疑,佛言:“汝以何心?”答言:“以盜心。
”佛言:“移标相若直五錢,波羅夷。
” 爾時衆僧園無水荒毀,六群比丘決他田水着僧園中,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盜心。
”佛言:“波羅夷。
” 時有比丘,有檀越家田無水荒毀,彼決他水着檀越田中,疑,佛言:“波羅夷。
” 時有
”佛言:“方便求五錢,未離本處,偷蘭遮。
” 時有乞食比丘,晨朝着衣持缽往白衣家,見有獨坐床,看左右不見人,自念:“此于我有益。
”即便持去,疑,佛問言:“汝以何心取?”答言:“以盜心。
”佛言:“波羅夷。
” 時有乞食比丘,晨朝着衣持缽往白衣家,見有獨坐床并衣,看左右不見人,自念:“此于我有益。
”即持去。
彼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以盜心。
”佛言:“價直五錢,取離本處,波羅夷。
” 時有乞食比丘,晨朝着衣持缽往白衣家,見有獨坐床,暫取用坐,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暫取,非盜心。
”佛言:“無犯。
不應不問主而暫取用。
” 時有比丘取他塔廟中衣,疑,佛問言:“汝以何心取?”答言:“以糞掃衣取。
”佛言:“無犯。
不應取他塔廟中莊飾衣。
” 時有比丘與賣綖人共行,彼語比丘言:“長老!汝等度關不輸稅,今欲以此綖托長老度關。
”時比丘即為過之,便疑,佛言:“汝以何心?”答言:“以盜心。
”佛言:“價直五錢,過關便,波羅夷。
” 時有衆多比丘,方便遣一人取他物,得五錢、若過五錢。
彼疑,佛言:“一切波羅夷。
” 時有衆多比丘,方便遣一人取他物,中有疑者而不遮,即往取物,得五錢、若過五錢。
彼疑,佛言:“一切波羅夷。
” 時有衆多比丘,方便遣一人取他物,中有疑者即遮。
彼故往取,得五錢、若過五錢。
彼疑,佛言:“遮者偷蘭遮,不遮者波羅夷。
” 時有衆多比丘,方便遣一人盜他物,即往取五錢、若過五錢,得減五錢,彼作是念:“我等得減五錢,不犯波羅夷。
”佛言:“依本取物處直五錢,波羅夷。
” 時有衆多比丘,方便遣一人,取五錢若過五錢,還共分,各得減五錢,彼作是念:“我等得減五錢,不犯波羅夷。
”佛言:“通作一分盡,波羅夷。
” 時衆多比丘,方便共遣一人取他物,彼往取減五錢來,至此得五錢。
彼作是念:“我等得五錢,波羅夷。
”佛言:“依本取物處,偷蘭遮。
” 時有比丘取彼聚落物來入城,疑,佛言:“汝以何心?”答言:“盜心。
”佛言:“取五錢,離本處,波羅夷。
” 時有比丘盜他經,作是念:“佛語無價,應計紙墨直。
”彼疑,佛言:“汝以何心取?”答言:“以盜心取。
”佛言:“取五錢,離本處,波羅夷。
” 時有王家勇健人,以信樂故從世尊出家。
有異破戒比丘,誘诳言:“長老!彼某甲村中,多有财物亦有健人,而汝勝彼。
今可共往取彼财物。
”即答言:“可爾。
”彼比丘語已便去不遠,此比丘作是念:“我信樂出家,不應作如是惡事。
”彼破戒比丘,于異時複來語言:“今可共往取彼财物。
”答言:“我不往。
”問言:“何以故?”答言:“我于汝去後思惟,作是念:‘我不應以信出家而作是事。
’以是故不往。
”複異時,彼破戒比丘,往彼村盜他物,各各分已,作一分送與此比丘。
此比丘答言:“我不須此分。
我先不作如是言:‘以信出家不應作如是事。
’耶?”疑。
佛問言:“汝以何心?”即具以因緣白佛,佛言:“無犯。
先然可彼,突吉羅。
” 時有比丘欲盜他衣而錯取己衣,疑,佛言:“汝偷蘭遮。
” 時有比丘,盜取他衣并得己衣,疑,佛言:“己衣,偷蘭遮;他衣,波羅夷。
” 時有比丘,他盜取物,而奪彼盜者物,疑,佛言:“波羅夷。
” 時有衆多白衣在冢間,脫衣置一處埋死人。
有糞掃衣比丘,謂是糞掃衣即持去。
諸白衣見已語:“大德!莫持我衣去。
”彼答言:“我謂是糞掃衣。
”即置衣而去,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以糞掃衣想,不以盜心。
”佛言:“無犯。
若多有衣聚,不應作糞掃衣取。
” 時有比丘去冢不遠行,遙見多有糞掃衣,即聚集而去,言還當取。
餘糞掃衣比丘見,謂是糞掃衣,即持去。
彼比丘還不見衣,至寺内見有比丘浣治,即語言:“汝偷我衣,犯盜。
”彼答言:“我不盜取,糞掃衣耳!”彼疑,佛言:“汝以何心?”答言:“作糞掃衣取。
”佛言:“不犯。
而不應取聚糞掃衣。
” 時有居士去冢不遠行,遙見有大價糞掃衣,即往取置草中而去,言還當取與某甲比丘。
時有糞掃衣比丘,見即持去。
彼居士還不見衣,至寺中見比丘浣治,即語言:“汝盜我衣。
”比丘答言:“我不盜汝衣,取糞掃衣耳!”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作糞掃衣取。
”佛言:“無犯。
而不應取如是處糞掃衣。
” 時有牧牛人,脫衣置頭前而眠。
有糞掃衣比丘見,謂是死人,作是念:“世尊不聽比丘取完死人衣。
”即取死人臂骨打頭。
彼覺起言:“大德!何故打我也?”比丘言:“我謂汝是死人。
”彼牧牛人言:“汝甯可不别我死生也。
”即打比丘熟手。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打死人令破取衣。
” 時有衆多小兒,脫衣置一處,作土堆戲。
有糞掃衣比丘見,即持去。
諸小兒見語言:“莫持我衣去。
”比丘答言:“我謂是糞掃衣。
”置而去。
疑,佛問言:“汝以何心取?”答言:“以糞掃衣取。
”佛言:“無犯。
而不應取聚糞掃衣。
” 時六群比丘,以石蜜誘诳小兒,欲将人間賣。
父母見之,即問比丘言:“大德何所說?”彼答言:“無所說。
”即留小兒而去。
彼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盜心。
”佛言:“直五錢,離本處,波羅夷。
” 時有比丘盜心倒易他分物籌,彼疑,佛言:“舉籌便波羅夷。
” 時有比丘盜他分物籌,疑,佛言:“直五錢,離本處,波羅夷。
” 時有比丘轉側他籌,疑,佛言:“方便取五錢,未離本處,偷蘭遮。
” 時有比丘再盜取物,不滿五錢,彼作如是念:“我前後不滿五錢,不犯波羅夷。
”佛言:“前後滿五錢,波羅夷。
” 時去祇桓不遠,有居士耕。
有客比丘見,語言:“此是僧地,莫耕。
”彼答言:“非僧地,我地耳。
”比丘複語言:“是僧地,汝莫耕。
”居士即放犁去,作如是言:“我自有地而不得耕也。
”彼客比丘入祇桓問舊比丘:“有居士去此不遠耕。
此是誰地?”答言:“是彼居士地。
”舊比丘言:“汝何故問也?”即具說因緣,便疑,佛問言:“汝以何心?”具說因緣,佛言:“汝無犯,而不應作如是事。
” 時優波離從坐起,偏露右肩、右膝着地,白佛言:“若作減損意,取五錢、若過五錢,自取、若教人取,自斷壞、若教人斷壞,自破、若教人破,若燒、若埋、若壞色,是犯不?”佛言:“一切波羅夷。
” 時有比丘分地,移他标相。
彼疑,佛言:“汝以何心?”答言:“以盜心。
”佛言:“移标相若直五錢,波羅夷。
” 爾時衆僧園無水荒毀,六群比丘決他田水着僧園中,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盜心。
”佛言:“波羅夷。
” 時有比丘,有檀越家田無水荒毀,彼決他水着檀越田中,疑,佛言:“波羅夷。
” 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