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五十二(第四分之三)

關燈
草、若以牛馬屎取火。

    ”時比丘數數鑽火破手患痛,佛言:“聽于屏處以火珠出火。

    ” 爾時世尊在舍衛國。

    六群比丘用雜蟲水,諸居士見皆共譏嫌:“沙門釋子無有慈心斷衆生命,自稱言:‘我知正法。

    ’如是何有正法?”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用雜蟲水,聽作漉水囊。

    ”不知雲何作?佛言:“如勺形、若三角、若作撗郭、若作漉瓶,若患細蟲出,聽安沙囊中。

    ”彼以雜蟲沙棄陸地,佛言:“不應爾,聽還安着水中。

    ” 時有二比丘共鬥,在拘薩羅國行,一比丘持漉水囊漉水飲。

    其一伴比丘從借囊,不與,遂不得水飲患極。

    諸比丘白佛,佛言:“有者應與,比丘不應無漉水囊行乃至半由旬。

    若無,應以僧伽梨角漉水。

    ” 爾時世尊在婆祇提國。

    時六群比丘二人同床宿,餘比丘見謂與女人共宿,後起時乃知非女人。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二人同床宿。

    ”彼疑,不與病人同床,佛言:“聽與病人同床卧。

    ” 爾時世尊在婆祇提國。

    六群比丘二人同被褥卧,餘比丘見謂與女人共卧,後起時方知非女人。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二人同被褥卧。

    ”時諸比丘正有一敷若草、若葉,佛言:“聽此敷上各别敷卧氈卧。

    寒時正有一被,聽内各别被襯身衣外通覆。

    ” 爾時世尊在舍衛國。

    時六群比丘同一缽食,時諸居士見皆共譏嫌言:“沙門釋子不知慚愧,自稱:‘我知正法。

    ’如是有何正法?二人同一缽食,猶如王大臣。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二人同缽食。

    ”時比丘共一器盛飯,佛言:“應分餘器中别食。

    若無别缽,聽食時留半與彼食。

    若日時欲過,聽一人取一抟食已授與彼人令取食。

    ” 時六群比丘亞卧枕于案上食,時諸居士見皆共譏嫌言:“沙門釋子不知慚愧,自稱言:‘我知正法。

    ’如是有何正法?亞卧而食,如似王大臣。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爾。

    ”時諸上座老病比丘不能自手捉缽食,“聽着繩床木床角頭若安瓶上。

    ” 時六群比丘于繩床木床上立,床繩斷令褥破。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爾。

    若比丘欲有所取、有所舉,聽床梐上立。

    ” 時諸外道大繩床作小繩床畜,六群比丘法外道如是畜繩床。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爾。

    ”迦留陀夷身大,浴室中床小不受,彼疑,不敢取外大床作小床浴,白佛,佛言:“聽浴室中安大小床浴。

    ” 時六群比丘畜白衣器耕犁、若撈,白佛,佛言:“不應畜。

    ”彼畜寶澡罐澡盤,佛言:“不應畜。

    ” 時有比丘名耶波徒,或禮事諸外道,若火、若日月、若不語道種種外道法。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事餘種種外道法。

    ” 爾時有比丘在阿蘭若處呞食,餘比丘語言:“汝犯非時食!”彼言:“我不犯非時食,我呞耳。

    ”諸比丘白佛,佛言:“此比丘适從牛中來生此,若其不爾不得久活。

    若餘比丘有如是病,如是以為便身無患。

    哯食出未出口得還咽。

    ” 時祇桓中有烏有鹦鹉鳥作聲,亂諸坐禅比丘,佛言:“應作聲驚令去,若彈弓打木令去。

    ” 時諸比丘夜集往布薩處患闇,佛言:“聽執炬。

    若坐處複闇,聽然燈。

    ”彼須然燈器,“聽與。

    須油、須燈炷,聽與。

    若不明,高出炷。

    若油污手,聽作箸。

    若患箸火燒,聽作鐵箸。

    若患燈炷卧,聽炷中央安鐵柱。

    若故不明,聽大作炷。

    若複故闇,應室四角安燈。

    若複不明,應作轉輪燈。

    若故不明,應室内四周安燈、若安燈樹、若以瓶盛水安油着上以布裹芥子作炷然之。

    ” 爾時毗舍佉無夷羅母,遣人送六種物,獨坐繩床、火爐、燈籠、掃帚、扇鬥,諸比丘不受,白佛,佛言:“聽受餘者,鬥不應受。

    ” 時有比丘字勇猛,婆羅門出家,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卻坐一面,白世尊言:“大德!此諸比丘衆姓出家,名字亦異破佛經義,願世尊聽我等以世間好言論修理佛經。

    ”佛言:“汝等癡人!此乃是毀損,以外道言論而欲雜糅佛經。

    ”佛言:“聽随國俗言音所解誦習佛經。

    ” 爾時有比丘,拘薩羅國在道行,至一屏處欲大小便利,時有女人亦至屏處欲大小便。

    去此處不遠有池水,時比丘往彼池水洗,彼女人亦至彼池水上洗。

    時諸居士見作如是言:“此比丘從彼間出自洗,女人亦爾,比丘必犯此女人。

    ”諸比丘聞白佛,佛言:“不應在如是處大小便令人生疑,亦不應在池水上洗。

    ” 爾時跋難陀釋子,向暮至白衣家在内坐,須臾便出,不語主人而去。

    時賊白日伺其家,暮遇門開,即便入劫奪其家。

    家主問言:“誰暮開門出去?”家人答言:“是跋難陀釋子。

    ”時諸居士皆譏嫌言:“沙門釋子無有慚愧,自稱言:‘我知正法。

    ’乃與賊共期來劫我家,如是何有正法?”時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向暮至白衣家。

    ”時諸比丘,為佛事法事、僧事、塔事、病比丘事,若檀越喚,逼暮,比丘疑不敢往,佛言:“若有如是事應往。

    ” 時跋難陀釋子欲意為女人說法,彼女人察知即語言:“汝何不自為說法?”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以欲意說法。

    ” 時六群比丘與女人蔔占,佛言:“不應爾。

    ”複從人蔔占,佛言:“不應爾。

    ” 時六群比丘共他?物,佛言:“不應爾。

    ”彼得物便取,佛言:“不應爾。

    ” 六群比丘共攜手在道行,撥他令倒地。

    時諸居士見皆共譏嫌言:“沙門釋子不知慚愧無有厭足,自言:‘我知正法。

    ’共攜手在道行如王大臣。

    如是何有正法?”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爾。

    ” 時諸比丘道路行,有人施革屣盛油華瓶,諸比丘疑不敢受。

    佛言:“聽受。

    ” 時六群比丘出息物,白佛,佛言:“不應爾。

    ”時六群比丘從他舉息物,白佛,佛言:“不應爾。

    ” 時六群比丘共他鬥诤,反抄衣衣、纏頸、裹頭、通肩被衣、着革屣,共上座語。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爾。

    應偏露右肩、脫革屣至上座前,小曲身合掌白如是言:‘我欲有所白。

    ’上座應答言:‘如法如律說。

    ’” 時跋難陀在道行,持好大圓蓋,諸居士遙見,謂是王若大臣恐怖避道去。

    彼不遠谛視,乃知是跋難陀,即皆譏嫌言:“沙門釋子多欲無厭,自稱言:‘我知正法。

    ’而持大好圓蓋在道行,猶如王大臣,令我等恐怖避道。

    如是有何正法?”諸比丘白佛,佛言:“比丘不應持圓蓋在道行,亦不應畜。

    ” 時諸比丘天雨時往大食上、小食上、若夜集時布薩,時雨漬衣新染色壞,諸比丘白佛,佛言:“聽為護衣故在寺内樹皮、若葉、若竹作蓋。

    ”彼須蓋竿,佛言:“聽作。

    ”彼用寶作,佛言:“不應用寶作。

    聽以骨、牙、角、白镴、鉛、錫、木作。

    ”彼須蓋子,佛言:“聽作。

    ”彼用寶作,佛言:“不應用寶作,聽用骨乃至木作。

    ”彼須蓋宏,佛言:“聽與。

    ”彼用寶作,佛言:“不應用寶,聽用骨乃至木作。

    ”彼欲作覆蓋頂,“聽用多羅樹葉摩樓樹葉皮覆。

    若患四邊壞,聽重疊。

    ”彼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