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五十二(第四分之三)

關燈
安缽道中,佛言:“不應爾。

    ”彼安缽石上,佛言:“不應爾。

    ”彼安缽有果樹下,佛言:“不應爾。

    ”彼安缽不平處,佛言:“不應爾。

    ” 彼一手捉兩缽,佛言:“不應爾。

    除指隔中間。

    ”彼一手捉兩缽開戶,佛言:“不應爾。

    除用心。

    ” 彼安缽戶扉後,佛言:“不應爾。

    ”彼安缽戶前,佛言:“不應爾。

    ”彼安缽繩床木床下,佛言:“不應爾。

    ”彼安缽繩床木床間,佛言:“不應爾。

    除須臾間。

    ”彼安缽繩床、木床角頭,佛言:“不應爾。

    除須臾間。

    ”彼立洗缽堕地破,佛言:“不應爾。

    ”彼故失缽令破更作新者,佛言:“不應爾。

    ”彼持長物着缽中,佛言:“一切物不應着缽中。

    ” 彼畫缽中作蒱桃蔓蓮華像,佛言:“不應爾。

    ”彼缽中作萬字,佛言:“不應爾。

    ”彼畫缽作己名字,佛言:“不應爾。

    ”彼纏缽四邊若口,佛言:“不應爾。

    ”彼都缦纏缽,佛言:“不應爾。

    應纏兩分留一分,若有星孔多應盡纏。

    ” 彼安缽着地壞熏,佛言:“不應爾。

    應以泥漿灑地安,若故壞熏,應安着葉上若草上。

    若故壞熏,應作缽支若複壞熏,以物缦底。

    ”彼以寶缦底,佛言:“不應用寶,應以白镴鉛錫。

    ” 彼患堕落。

    佛言:“應以胡膠若蠟膠。

    ” 彼不洗缽便舉,餘比丘見惡之,佛言:“不應爾。

    應洗舉。

    ”彼不以澡豆洗膩不去,佛言:“不應爾。

    應用澡豆、若土、若灰、若牛屎、若泥洗。

    ”彼以雜沙、牛屎洗缽,壞缽,佛言:“不應爾。

    應以器盛水漬牛屎澄去沙用洗缽,若以細末、細泥、若葉、若華、若果洗之,取令去膩。

    缽有星臼孔,食入中摘出壞缽,随可摘出便摘出,餘者不可出無苦。

    ”彼洗缽不幹便舉,垢生,佛言:“不應爾。

    應令幹已舉。

    ” 手捉缽難護持,佛言:“聽作缽囊盛。

    ”不系囊口缽出,佛言:“應繩系。

    ”手捉缽囊難護持,佛言:“應作帶絡肩。

    ”時比丘挾缽腋下,缽口向脅,道行遇雨,腳跌倒地,缽隐脅遂成患,佛言:“不應爾。

    應缽口外向。

    ”蘇摩缽囊中出入患破,佛言:“應作函、若箱盛。

    ”彼用寶作函若箱,佛言:“不應以寶作,應以舍羅草、若竹木作。

    若缽相枨,應以草樹葉,若十種衣中一一衣作障隔。

    ”若從函箱口出,佛言:“應作蓋。

    ”彼用寶作蓋,佛言:“不應爾。

    應用舍羅草若竹木作。

    若安處不堅,應以帶系龍牙杙上。

    ” 爾時世尊在王舍城。

    時王瓶沙庵婆羅園,聽諸比丘出入無有疑難。

    時六群比丘,至守園人所語言:“我須庵婆羅果。

    ”彼即與。

    複更索,次複更與,如是遂食彼果盡。

    後異時,王須庵婆羅果,敕傍臣索果。

    臣即受敕,至守園人所索果,彼答言:“果盡。

    ”問言:“何故盡?”彼答言:“沙門釋子食盡。

    ”彼大臣即譏嫌言:“沙門釋子不知厭足多所求欲,自言:‘我知正法。

    ’如是何有正法?施者雖無厭,受者應知足。

    雲何乃食王果盡?”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食庵婆羅果。

    ” 爾時諸比丘乞食,得庵婆羅果汁,佛言:“聽飲。

    ”彼得成煮庵婆羅果,佛言:“聽食。

    ”彼得庵婆羅果漿,佛言:“聽飲。

    若未成酒聽非時飲,成酒不應飲,若飲應如法治。

    ”後于異時,庵婆羅果大熟,阿難喜食此果,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卻坐一面,白佛言:“庵婆羅果大熟。

    ”爾時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為諸比丘随順說法,無數方便贊歎頭陀端嚴少欲知足有智慧者,告諸比丘:“自今已去,聽食庵婆羅果。

    ” 爾時世尊在拘睒彌。

    時六群比丘,反被拘執更相恐戲。

    時諸居士見皆共譏嫌:“沙門釋子不知厭足。

    自稱:‘我知正法。

    ’反被拘執更相恐戲,如王大臣,如是有何正法?”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反被拘執,亦不應更相恐戲。

    ” 時病比丘被拘執,毛在内,毛着瘡患痛,佛言:“裡着襯身衣,若患熱應反被以袈裟覆上。

    ” 時比丘衣壞,佛言:“應補治。

    ”不知雲何補?佛言:“若以綖縫、若并綖縫,有孔處以物補。

    ”彼孔大以小物補令衣縮小,佛言:“不應爾。

    應及孔大小廣二指補治。

    若補衣時患縮,以石鎮四角補;若故縮,四角豎杙張之;若故縮,應作桄張之。

    ”不知雲何作?佛言:“應以木作。

    ”彼須繩張,佛言:“聽與繩張縫之。

    ”不知以何物縫?佛言:“聽以鳥毛若簪縫,若衣細軟壞衣聽針縫。

    ”彼以寶作針,佛言:“不應爾。

    聽以銅鐵作。

    ”針縫衣患指痛,佛言:“聽作?彼。

    ”以寶作指?,佛言:“不應爾。

    聽用銅鐵、骨牙角、鉛錫、白镴、胡膠、木作。

    ”彼縫衣時患曲,聽繩墨拼令直。

    彼須絣縷,佛言:“應與。

    ”彼欲染縷用絣衣,“須石灰、若赤赭土、若白墠、若墨、若雌黃,一切聽與。

    若中央不定,應以尺度量。

    ”彼以寶作尺度,佛言:“不應以寶作,聽以銅鐵乃至以木作。

    ”彼張衣着地縫塵坌衣,佛言:“聽以泥漿灑地已張。

    ” 彼縫衣時針刺地壞,佛言:“不應爾。

    ”彼于賒婆羅草上敷衣縫草着衣,佛言:“不應爾。

    ”彼敷衣草上葉上合草葉縫,佛言:“不應爾。

    聽十種衣中一一衣,若伊梨延、陀耄羅、耄耄羅、毛氀敷上縫。

    ”彼比丘患繩墨拼綖尺度、縷綖針、刀子、補衣物零落。

    佛言:“聽作囊盛。

    ” 彼不舉衣桄,雨漬,佛言:“應收舉。

    ”不知舉何處?佛言:“聽安着經行堂中、若溫室、食堂中。

    張衣桄大戶不受不得入,應置外無雨處。

    若風雨飄漬,應高懸。

    ”彼補衣竟解衣取,餘木不舉,佛言:“應舉。

    ”不知安着何處?佛言:“安着閣下若床上。

    ”彼不舉繩索,佛言:“應卷系着,衣桄舉之。

    ”時諸比丘患針零落,佛言:“聽作針氈。

    故患零落,聽作筒。

    ”彼用寶作,佛言:“不應用寶作。

    聽用銅鐵乃至竹木作。

    ”患針從筒口出,佛言:“應安蓋塞。

    ”彼用寶作。

    佛言:“不應用寶作。

    聽用銅鐵乃至竹木作。

    若針鉎應着麨中,若故患鉎,随着餘物取令不鉎。

    ”時諸比丘患針筒、刀子、碎納縷綖零落。

    佛言:“聽作囊盛,若此諸物從口出,應以繩系。

    若手捉難護,應作帶絡着肩。

    ” 時比丘鐵缽穿破,佛言:“聽補,若着釘、若朱泥、若以樹膠膠。

    ”蘇摩缽穿壞,佛言:“聽以胡膠塞,若石灰、若白墠土。

    ”迦羅黑缽破,“應鑽作孔以針縷綴。

    ”彼須鑽,佛言:“聽作。

    ”彼用寶作,佛言:“不應用寶,聽用銅鐵。

    若患縷綖斷,應用筋若用牛馬尾毛。

    若患蟲啖筋綖,應以胡膠膠上。

    若患食若水入内,亦以胡膠膠之。

    若複患壞,以鐵鐷鐷。

    ” 爾時世尊在王舍城。

    諸比丘于阿蘭若處以火珠出火,有賊以珠故來觸惱比丘,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在阿蘭若處以火珠出火。

    ”時諸比丘須火,佛言:“聽比丘于阿蘭若處作火術出火。

    須火母木,聽作。

    須鑽火子,聽作。

    彼須繩、所須之物,一切聽與。

    ”彼患鑽火具零落,“聽作囊盛。

    ”無安處患濕,“聽懸着床下若龍牙杙上。

    ”彼不知以何物承火,“應以草、若葉刍摩、若麻翅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