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五十二(第四分之三)

關燈
姚秦罽賓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譯雜揵度之二 “時天帝釋作如是念:‘我不應令王乘世間常乘。

    ’即嚴駕天象,象有六牙,牙皆粗大,置于門外。

    時王慧燈見如是象駕,問諸大臣:‘此是誰象?’諸臣答言:‘不知是誰象?此必是王象,非餘人有也。

    願王便可乘之。

    ’王即便乘,王言:‘可去示我彼人言我教國人行十惡者。

    ’彼即示王。

    王問言:‘王慧燈教汝行十惡耶?’答言:‘實爾。

    ’王複問言:‘可有方便行十善不?’答言:‘有。

    ’問言:‘何者是耶?’彼答言:‘若得成就菩薩,生食其肉、飲其血,乃得行十善,不殺生乃至不邪見。

    ’時王慧燈作如是念:‘我于無始世已來,經曆衆苦輪轉五道,或受截手、截腳、截耳鼻、出眼、截頭,竟何所益?’即取利刀自割股肉、以器盛血授與彼人,而告之曰:‘男子!汝可食飲此肉血,可行十善。

    ’時彼男子,不堪王慧燈威德,即沒不現。

    忽有天帝而在前立,問王言:‘王今布施,為一天下,二、三、四天下耶?為日月、天帝釋、魔王、梵王耶?’王答言:‘我布施不為一天下,二、三、四天下,乃至魔梵王。

    我作如是意:“行布施欲求無上正真一切智,度未度者,解未解者,未得涅槃者令得涅槃,度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如是等者。

    ”’時天帝釋便作是念:‘我今令王慧燈以此瘡死者,甚非所以,當以天甘露灌其身上。

    ’即便灌之,瘡即平複如故。

    ”佛告瓶沙王言:“爾時利益衆生王者,豈異人乎!即今父王白淨是也。

    時王第一夫人者,今母摩耶是。

    時王慧燈者,即我身是。

    我于前世,教化閻浮提無數人民,若男若女能言之者,皆行十善不殺生乃至不邪見。

    以是因緣故,足下千輻輪相輪郭成就,光明晃曜照三千大千國土。

    ”爾時大衆見世尊如是神力變化,皆大歡喜得未曾有厭離心生。

    世尊觀諸大衆皆大歡喜厭離心生,為無數方便說法,令無數百千人即于座上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此是世尊第十五日變化。

     爾時世尊在王舍城。

    時王瓶沙聽諸比丘入出宮合無有疑難。

    時王安人着屏處聽,若比丘有所言說便來語我。

    彼重宮合以貴價屍賒婆材為柱,諸比丘見已作如是言:“乃以此貴價材作柱也,為諸比丘作缽者不亦佳乎。

    ”時彼屏處人聞已,即往白王。

    王即敕人更作新柱以易,取持作缽施與諸比丘。

    諸比丘不受,言:“佛未聽我等畜屍賒婆木缽。

    ”時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畜木缽,此是外道法。

    若畜如法治。

    ” 時瓶沙王以石缽施諸比丘,諸比丘不受,言:“佛未聽我等畜石缽。

    ”白佛,佛言:“不應畜。

    此是如來法缽,若畜得偷蘭遮。

    ” 時瓶沙王作金缽施比丘,比丘不受,言:“世尊未聽我等畜金缽。

    ”白佛,佛言:“比丘不應畜金缽。

    此是白衣法,若畜如法治。

    ” 時王瓶沙,複作銀缽、作琉璃缽、作寶缽、雜寶作缽,施諸比丘。

    比丘不受,言:“佛未聽我等畜如是缽。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畜如此等缽,此是白衣法。

    若畜如法治。

    ” 爾時世尊在婆伽提國。

    毗舍離跋阇子比丘畜金缽,佛言:“不應畜。

    ”彼畜銀缽、琉璃缽、畜寶缽、畜雜寶缽,佛言:“不應畜。

    汝等癡人!避我所制更作餘事。

    自今已去,一切寶缽不應畜,若畜如法治。

    ” 爾時世尊在毗舍離。

    諸梨奢得大價摩尼缽,以旃檀末香滿缽奉世尊:“大德!願慈愍故,受此摩尼缽。

    ”佛言:“梨奢!我不應畜此缽。

    ”複白佛言:“願慈愍故,受旃檀末香。

    ”世尊即受。

    時諸梨奢念言:“當持此缽與誰?”中有言:“與不蘭迦葉。

    ”或有言:“與末佉羅瞿舍羅、阿夷頭翅舍欽婆羅、與波休迦旃延、與讪若毗羅吒子、與尼犍那耶子、與薩遮尼犍子。

    ”彼即持缽與薩遮尼犍子。

    時薩遮尼犍子聞毗舍離諸梨奢以大價摩尼缽先與瞿昙沙門不受後來與我,彼懷憍慢貢高嫉妒之心,瞋恚不喜不自慎護,便作惡言:“若使汝等截諸梨奢子舌滿缽,爾乃當受。

    ”彼作是念:“薩遮尼犍子!大欲傷毀我等種族。

    ”即以一石打殺。

    彼欲自料理解前惡言,而不聽語便打殺。

    諸比丘白佛,佛言:“若得語者事必得解。

    ”佛言:“有五法攝言,得自申理不被咎責,令彼歡喜後無悔恨。

    何等五?善者便說,不善者不說;如法便說,不如法不說;愛言便說,不愛言不說;以實而說,不為虛詐;利益故說,不以無利。

    有如是五法攝言,得自申理不被咎責,令彼歡喜後無悔恨。

    ”即說偈言: “善說者近勝, 法說無非法; 愛語真實語, 利益無有損。

     善說于言者, 令已無熱惱; 亦不侵他人, 是言為善說。

     善說于愛言, 不為彼所責; 說時無不愛, 諸惡不來集。

     至誠甘露說, 實語為最上; 真實如佛法, 便住于涅槃。

     佛所可說法, 安隐至涅槃; 能盡于苦際, 此言最善說。

    ” 時瓶沙王布施比丘鐵缽,比丘不受,言:“佛未聽我等畜鐵缽。

    ”諸比丘白佛,佛言:“聽畜鐵缽。

    ”時有鐵作者出家,欲為諸比丘作缽白佛,佛言:“聽作。

    ”彼須爐,佛言:“聽作。

    ”彼須椎鉗,佛言:“聽作。

    ”彼須韛囊,“聽作。

    ”彼須錯,佛言:“聽作。

    ”彼須旋器,佛言:“聽作。

    ”彼旋器諸物患零落,佛言:“聽作囊盛着杙上、龍牙杙上。

    ”彼畜缽不熏生垢患臭,佛言:“聽熏。

    ”彼不知雲何熏?“聽作爐,若釜、若甕、種種泥塗,以杏子麻子泥裡,以灰平地作熏缽場,安支以缽置上。

    缽爐覆上,以灰壅四邊手按令堅,若以薪若牛屎壅四邊燒之,當作如是熏。

    ” 爾時世尊在蘇摩國人間遊行。

    時有信樂陶師,世尊指授泥處語言:“取此處土,作如是打,如是曬燥,如是作泥,如是調。

    作如是缽,如是揩摩。

    如是曬幹已,作大堅爐安缽置中,以蓋覆上泥塗。

    若以佉羅陀木,若以棗木,若以屍賒婆木、阿摩勒木,安四邊燒之。

    ”彼即如佛所教,随次而作即成,持異貴好蘇摩缽與諸比丘,比丘不受,言:“世尊未聽我等畜如是缽。

    ”白佛,佛言:“聽畜。

    ” 時世尊在優伽羅村。

    時諸比丘得優伽羅缽不受,言:“佛未聽我等畜如此缽。

    ”白佛,佛言:“聽畜。

    ” 爾時世尊在優伽賒。

    諸比丘得優伽賒缽不受,言:“佛未聽我等畜如此缽。

    ”白佛,佛言:“聽受。

    ” 時世尊在毗舍離。

    諸比丘得黑缽不受,言:“佛未聽我等畜黑缽。

    ”白佛,佛言:“聽畜。

    ” 爾時世尊在舍衛國。

    時諸比丘得赤缽不受,言:“佛未聽我等畜如是缽。

    ”白佛,佛言:“聽畜。

    有六種缽:鐵缽、蘇摩缽、優伽羅缽、優伽賒缽、黑缽、赤缽。

    此總而言二種缽:鐵缽、瓦缽。

    有受一鬥半,有受三鬥者,此應受持。

    ” 彼缽着墼欲堕處,佛言:“不應爾。

    ”彼安缽石欲堕處,佛言:“不應爾。

    ”彼安缽棚閣上,佛言:“不應爾。

    ”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