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五十一(第四分之二)
關燈
小
中
大
姚秦罽賓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譯房舍揵度之餘
爾時世尊在舍衛國。
時有比丘在僧地中作私房,有上座客比丘來語言:“起避上座。
”彼答言:“不起。
”問言:“何故耶?”答言:“是我私房。
”諸比丘白佛,佛言:“應語令起。
若起者善,若不起應語言:‘還僧地,更無有理以僧地入己。
’” 有比丘卒成屋不堅牢,佛言:“不應爾。
”彼便盡形壽經營一房屋,不時成,佛言:“不應爾。
若作極上大好重閣堂,聽十二年經營,餘者随大小量宜。
”彼經營人一切時春夏冬受僧常營事房,佛言:“不應爾。
聽夏三月竟随上座分。
” 時有比丘,通經營僧伽藍,便處處取房分,佛言:“不應爾。
應九十日取一處住。
”彼經營人在衆多人住處住、食堂、溫室、經行堂,令客比丘無住處,佛言:“不應爾。
若下堂衆多人住處,應在上堂住。
若上堂衆多人住處,應在下堂住。
” 彼作小小經營泥壁,若補缺、若平地,便索營事者房,佛言:“不應爾。
”彼差沙彌僧伽藍人便作營事人,佛言:“不應爾。
”彼作小房索營事者房,佛言:“不應爾。
若所作房受繩床木床者,聽與營事房。
”彼作惡房,便索營事者房,佛言:“不應爾。
若所作房莊嚴香薰所須具足者,聽與房。
” 時有營事比丘,受房已命過。
諸比丘不知此房屬誰?白佛,佛言:“随僧。
” 時有營事比丘,遣人白僧索房。
彼比丘至僧中索房已,營事比丘便命過。
諸比丘不知此房與誰?佛言:“随僧。
” 營事比丘遣人僧中索房已,彼使比丘命過。
諸比丘不知此房與誰?佛言:“應與彼營事者。
”時營事人夏安居中命過,諸比丘不知此房與誰?佛言:“随僧。
” 時有比丘作房未覆舍行,時客比丘語舊比丘言:“可覆此房。
”舊比丘答言:“作者應覆。
”諸比丘白佛,佛言:“聽作極大好重閣房六年内覆成,餘小者随事量宜。
” 時有一比丘作房,有異比丘覆。
彼二比丘共诤先後治屋。
諸比丘白佛,佛言:“先作者應先治。
”時有二比丘共作房,二人共诤前後作,佛言:“聽更互作上座在先。
” 時營事比丘,夏安居受所治房複受餘房,佛言:“不應爾。
即所住房作安居房。
” 爾時世尊在拘睒彌。
時王優填與跋難陀親厚,王請在拘睒彌夏安居。
時跋難陀受請安居已,聞有異處安居僧大得衣物,即往彼處少時住已還拘睒彌。
時王優填聞已譏嫌:“雲何跋難陀受我請夏安居已,聞有異處僧大得夏安居衣物而往彼住,後還來此?”時諸比丘聞,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卻坐一面,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爾時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跋難陀釋子言:“雲何受請在拘睒彌夏安居,聞有異處僧大得夏安居衣物,便往彼住已複還此耶?”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若比丘此處安居,聞有異處僧大得夏安居衣物,而往彼住即失此處,于彼少住已複還此處,複失彼處。
” 爾時衆僧房舍故壞,有異居士言:“若與我者我當修理。
”諸比丘白佛,佛言:“聽與。
白二羯磨應如是與。
衆中應差堪能羯磨者如上,作如是白:‘大德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持此房與某甲居士修治,某甲比丘經營。
白如是。
’‘大德僧聽!僧今以此房與某甲居士修治,某甲比丘經營。
誰諸長老忍僧持此房與某甲居士修治、某甲比丘經營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與某甲居士房修治、某甲比丘經營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爾時營事比丘未分房便出行,諸比丘即于後分房。
彼營事比丘還問言:“留我營事房不?”彼答言:“不。
”即便嫌責諸比丘言:“我未分房出行,而于後便分房。
我于此有益,何故不與我房耶?”諸比丘不知為成分不成分?佛言:“成分。
應待還,彼亦應囑人取。
”時營事比丘未分房出行,囑餘比丘取房,而不指示房處所。
彼比丘營處多,此比丘不知與取何房?諸比丘分房已,彼方還,問諸比丘:“分房未?”答言:“已分。
”“為我取房不?”答言:“不。
”彼即嫌責言:“未分房我出行,囑餘比丘為我取房。
我于此有益,而不與我取房。
”諸比丘不知為成分不成分?佛言:“成分。
應待還,彼亦應指授言:‘取某甲房。
’”彼營事比丘取房已,後分房時次得好房,便舍前房。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爾。
應從上座更分,若無人取者應與。
”彼比丘疑,不敢捉衆僧戶鈎鑰、若杖、若環、若?、若角杓、若銅杓、若浴床,佛言:“聽捉。
”彼不敢從此住處移此諸物至彼處,佛言:“聽移。
” 有五法不應差為僧分粥,設差不應分:若有愛、有恚、有怖、有癡、不知已分未分。
有如是五法,不應差為僧分粥,已差不應分。
有五法應差為僧分粥:不愛、不恚、不怖、不癡、知已分未分。
有如是五法,應差為僧分粥,若差應令為僧分粥、分小食、分佉阇尼,差請會敷卧具分卧具、分浴衣、分衣,可取可與。
差比丘使、差沙彌使,一切亦如是。
有五法為僧分粥,入地獄如射箭:有愛、有恚、有怖、有癡、不知分未分。
有如是五法分粥,入地獄如射箭。
有五法分粥,生天如射箭,不愛、不恚、不怖、不癡知分未分。
有如是五法為僧分粥,生天如射箭,乃至差沙彌使亦如是。
(房舍揵度具足竟) 雜揵度之一 爾時世尊在波羅?。
五比丘來至佛所,頭面禮足卻坐一面,白佛言:“我等應持何等缽?”佛言:“聽持迦羅缽、舍羅缽。
” 時有比丘入僧中食,無缽,佛言:“聽比坐與。
若僧中有此二種缽者借與。
” 時有比丘,蛇吐毒缽中,不洗持用食,食已得病。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不洗缽用食,聽洗已用食。
” 時諸比丘發長,佛言:“聽剃,若自剃、若使人剃。
”彼須剃刀,“聽作。
”彼用寶作?,佛言:“不應用寶,聽用銅鐵。
”彼露捉刀難掌護,佛言:“聽作刀鞘。
”彼用寶作,佛言:“不應用寶,聽用骨、牙、角、銅、鐵、白镴、鉛、錫、舍羅草、竹葦、木作。
”彼作刀鞘,患動壞刃,“應以物障,若毳、若劫貝、若犬皮、若堕落應以綖連綴,若手捉難掌護,應作囊盛。
若從囊口出,應以繩系之。
若手捉行恐失,繩系絡着肩。
”時比丘用刀,刀卷,“聽手上磨。
若故卷,應石上磨。
手捉石恐失,應盛着刀囊中。
若刀鈍,應刮刃。
若自刮、教人刮。
”彼須刮刀,佛言:“聽作。
” 時比丘剃發,患發着衣,佛言:“聽畜承發器。
”不知雲何作?“聽織竹作、若屈木為卷,以樹皮鞔之,若十種衣中一一
時有比丘在僧地中作私房,有上座客比丘來語言:“起避上座。
”彼答言:“不起。
”問言:“何故耶?”答言:“是我私房。
”諸比丘白佛,佛言:“應語令起。
若起者善,若不起應語言:‘還僧地,更無有理以僧地入己。
’” 有比丘卒成屋不堅牢,佛言:“不應爾。
”彼便盡形壽經營一房屋,不時成,佛言:“不應爾。
若作極上大好重閣堂,聽十二年經營,餘者随大小量宜。
”彼經營人一切時春夏冬受僧常營事房,佛言:“不應爾。
聽夏三月竟随上座分。
” 時有比丘,通經營僧伽藍,便處處取房分,佛言:“不應爾。
應九十日取一處住。
”彼經營人在衆多人住處住、食堂、溫室、經行堂,令客比丘無住處,佛言:“不應爾。
若下堂衆多人住處,應在上堂住。
若上堂衆多人住處,應在下堂住。
” 彼作小小經營泥壁,若補缺、若平地,便索營事者房,佛言:“不應爾。
”彼差沙彌僧伽藍人便作營事人,佛言:“不應爾。
”彼作小房索營事者房,佛言:“不應爾。
若所作房受繩床木床者,聽與營事房。
”彼作惡房,便索營事者房,佛言:“不應爾。
若所作房莊嚴香薰所須具足者,聽與房。
” 時有營事比丘,受房已命過。
諸比丘不知此房屬誰?白佛,佛言:“随僧。
” 時有營事比丘,遣人白僧索房。
彼比丘至僧中索房已,營事比丘便命過。
諸比丘不知此房與誰?佛言:“随僧。
” 營事比丘遣人僧中索房已,彼使比丘命過。
諸比丘不知此房與誰?佛言:“應與彼營事者。
”時營事人夏安居中命過,諸比丘不知此房與誰?佛言:“随僧。
” 時有比丘作房未覆舍行,時客比丘語舊比丘言:“可覆此房。
”舊比丘答言:“作者應覆。
”諸比丘白佛,佛言:“聽作極大好重閣房六年内覆成,餘小者随事量宜。
” 時有一比丘作房,有異比丘覆。
彼二比丘共诤先後治屋。
諸比丘白佛,佛言:“先作者應先治。
”時有二比丘共作房,二人共诤前後作,佛言:“聽更互作上座在先。
” 時營事比丘,夏安居受所治房複受餘房,佛言:“不應爾。
即所住房作安居房。
” 爾時世尊在拘睒彌。
時王優填與跋難陀親厚,王請在拘睒彌夏安居。
時跋難陀受請安居已,聞有異處安居僧大得衣物,即往彼處少時住已還拘睒彌。
時王優填聞已譏嫌:“雲何跋難陀受我請夏安居已,聞有異處僧大得夏安居衣物而往彼住,後還來此?”時諸比丘聞,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卻坐一面,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爾時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跋難陀釋子言:“雲何受請在拘睒彌夏安居,聞有異處僧大得夏安居衣物,便往彼住已複還此耶?”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若比丘此處安居,聞有異處僧大得夏安居衣物,而往彼住即失此處,于彼少住已複還此處,複失彼處。
” 爾時衆僧房舍故壞,有異居士言:“若與我者我當修理。
”諸比丘白佛,佛言:“聽與。
白二羯磨應如是與。
衆中應差堪能羯磨者如上,作如是白:‘大德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持此房與某甲居士修治,某甲比丘經營。
白如是。
’‘大德僧聽!僧今以此房與某甲居士修治,某甲比丘經營。
誰諸長老忍僧持此房與某甲居士修治、某甲比丘經營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與某甲居士房修治、某甲比丘經營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爾時營事比丘未分房便出行,諸比丘即于後分房。
彼營事比丘還問言:“留我營事房不?”彼答言:“不。
”即便嫌責諸比丘言:“我未分房出行,而于後便分房。
我于此有益,何故不與我房耶?”諸比丘不知為成分不成分?佛言:“成分。
應待還,彼亦應囑人取。
”時營事比丘未分房出行,囑餘比丘取房,而不指示房處所。
彼比丘營處多,此比丘不知與取何房?諸比丘分房已,彼方還,問諸比丘:“分房未?”答言:“已分。
”“為我取房不?”答言:“不。
”彼即嫌責言:“未分房我出行,囑餘比丘為我取房。
我于此有益,而不與我取房。
”諸比丘不知為成分不成分?佛言:“成分。
應待還,彼亦應指授言:‘取某甲房。
’”彼營事比丘取房已,後分房時次得好房,便舍前房。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爾。
應從上座更分,若無人取者應與。
”彼比丘疑,不敢捉衆僧戶鈎鑰、若杖、若環、若?、若角杓、若銅杓、若浴床,佛言:“聽捉。
”彼不敢從此住處移此諸物至彼處,佛言:“聽移。
” 有五法不應差為僧分粥,設差不應分:若有愛、有恚、有怖、有癡、不知已分未分。
有如是五法,不應差為僧分粥,已差不應分。
有五法應差為僧分粥:不愛、不恚、不怖、不癡、知已分未分。
有如是五法,應差為僧分粥,若差應令為僧分粥、分小食、分佉阇尼,差請會敷卧具分卧具、分浴衣、分衣,可取可與。
差比丘使、差沙彌使,一切亦如是。
有五法為僧分粥,入地獄如射箭:有愛、有恚、有怖、有癡、不知分未分。
有如是五法分粥,入地獄如射箭。
有五法分粥,生天如射箭,不愛、不恚、不怖、不癡知分未分。
有如是五法為僧分粥,生天如射箭,乃至差沙彌使亦如是。
(房舍揵度具足竟) 雜揵度之一 爾時世尊在波羅?。
五比丘來至佛所,頭面禮足卻坐一面,白佛言:“我等應持何等缽?”佛言:“聽持迦羅缽、舍羅缽。
” 時有比丘入僧中食,無缽,佛言:“聽比坐與。
若僧中有此二種缽者借與。
” 時有比丘,蛇吐毒缽中,不洗持用食,食已得病。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不洗缽用食,聽洗已用食。
” 時諸比丘發長,佛言:“聽剃,若自剃、若使人剃。
”彼須剃刀,“聽作。
”彼用寶作?,佛言:“不應用寶,聽用銅鐵。
”彼露捉刀難掌護,佛言:“聽作刀鞘。
”彼用寶作,佛言:“不應用寶,聽用骨、牙、角、銅、鐵、白镴、鉛、錫、舍羅草、竹葦、木作。
”彼作刀鞘,患動壞刃,“應以物障,若毳、若劫貝、若犬皮、若堕落應以綖連綴,若手捉難掌護,應作囊盛。
若從囊口出,應以繩系之。
若手捉行恐失,繩系絡着肩。
”時比丘用刀,刀卷,“聽手上磨。
若故卷,應石上磨。
手捉石恐失,應盛着刀囊中。
若刀鈍,應刮刃。
若自刮、教人刮。
”彼須刮刀,佛言:“聽作。
” 時比丘剃發,患發着衣,佛言:“聽畜承發器。
”不知雲何作?“聽織竹作、若屈木為卷,以樹皮鞔之,若十種衣中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