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五十一(第四分之二)
關燈
小
中
大
十一日,世尊于大衆中現神足變化,一身為多身、多身為一身,于近現處、若遠不見處、若近山障石壁身過無閡,遊行空中如鳥飛翔,出沒于地猶若水波,履水而行如地遊步,身出煙焰猶若大火,手扪摸日月身至梵天。
時諸大衆見世尊如是變化,皆大歡喜得未曾有厭離心生。
世尊即為說法乃至得法眼淨如上。
此是世尊第十一日神足變化。
于第十二日,世尊于大衆中心念說法,是應念、是不應念,是應思惟、是不應思惟,是應斷、是應修行。
是時諸大衆見世尊神足變化如是,皆大歡喜得未曾有厭離心生。
世尊即為說法乃至得法眼淨如上。
此是世尊第十二日神足變化。
于第十三日,世尊為大衆說法教授,說法教授者,一切皆熾然。
雲何一切皆熾然?眼熾然、色熾然、識熾然、眼觸熾然。
眼觸因緣有受,若苦、若樂、若不苦不樂,是亦熾然。
誰熾然?貪欲、瞋恚、癡火熾然,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熾然。
苦緣是生。
耳、鼻、舌、身意亦如是,一切皆熾然。
爾時大衆聞世尊如是說法,教化皆大歡喜得未曾有。
即為說法乃至得法眼淨如上。
此是如來第十三日變化。
于第十四日,次供檀越以一掬花授世尊,世尊嗅已擲着空中,以佛神力故,變為萬四千華台樓閣,華台樓閣中一切皆有座佛,左右面天帝釋梵合掌敬禮,而說偈言: “敬禮丈夫王, 大人最無上; 一切無能知, 世尊所依禅。
” 爾時大衆見世尊神力變化如是,皆大歡喜得未曾有。
世尊即為說法乃至得法眼淨如上。
爾時摩竭王瓶沙次十五日設供,即于夜辦種種美食,夜過已明日,以種種多美飲食飯佛及僧,并波羅殊提王、優陀延王、梵施王、波斯匿王、末利夫人、長者梨師達多、富羅那,一切大衆皆供養滿足。
食已舍缽,王瓶沙更取卑床于佛前坐。
時世尊壞加趺坐,申腳案上,足至案上,時地為六反十八種震動。
時世尊足下相輪,輪有千輻,輪郭成就,輪相具足,光明晃曜從輪出光,光照三千大千國土。
時摩竭王見世尊足下輪相如是,即從坐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白世尊言:“世尊!往昔作何福德,得此足下千輻輪相,光明晃曜、輪中出光、光照三千大千國土?”爾時佛告瓶沙王:“乃往過去世時,有王名利益衆生,作閻浮提王。
時閻浮提,國土豐饒人民熾盛快樂,有八萬四千城聚落,有五十五億。
時利益衆生王所住城名慧光,東西十二由延、南北七由延,其城廣大、人民熾盛、财物無限、嚴飾快樂。
王第一夫人字慧事,無兒息。
彼為兒故,禮事種種諸天、河水、池水、滿善天、寶善天、日月天、帝釋、梵天王、地水火風神、摩醯首羅天子、園神、林神、巷陌諸神、鬼子母、聚落諸神,處處供養求願有子。
後于異時,王第一夫人懷娠,女人有三種智慧:知男子有欲意看、知得胎時、知所從得處。
時夫人即往王所白言:‘王知不?我今懷妊。
’王言:‘大善!’即為夫人倍增供養,以最上飲食、衣服、醫藥、卧具一切所須皆增一倍。
十月滿已生一男兒,顔貌端正。
時兒生日,八萬四千諸城,八萬四千伏藏自然湧出。
藏有銀者銀樹湧出,根莖枝葉皆是白銀。
藏有金者金樹湧出,根莖華葉皆悉是金。
藏有琉璃者、頗梨者、有赤真珠者、有馬瑙者、有車?者,皆亦如是。
爾時國法,若兒初生,若父母為作字、若沙門婆羅門為作字。
時王利益衆生作是念:‘何須沙門婆羅門為作字也?此兒母字慧事,我今甯可字兒為慧燈。
’彼即字為慧燈。
時王為其兒置四種乳母:一者治身,二者浣衣,三者乳養,四者戲笑。
治身母者,修治身形支節。
浣衣母者,為浣濯衣服洗浴身形。
與乳母者,主知與乳。
遊戲母者,若王子在象馬車乘遊戲時,華香寶物種種玩弄之具,與共嬉戲持孔雀蓋在後,娛樂王子令得快樂。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一切要歸盡, 高者會當堕; 生者無不死, 有命皆無常。
衆生堕有數, 一切皆有為; 一切諸世間, 無有不老死。
衆生是常法, 生生皆歸死; 随其所造業, 罪福有果報。
惡業堕地獄, 善業生天上; 高行生善道, 得無漏涅槃。
“時利益衆生王命終,王子轉大至年八九歲,其母教學諸伎藝,書畫、算數、戲笑、歌舞、伎樂、象馬、騎乘、乘車、學射勇健捷疾,于諸技藝皆悉綜練。
至年十四五時,諸群臣至王子所白言:‘知不?王已命終,今次應登王位為王,施行教令。
’王子答言:‘我不能為王行王教令。
何以故?我前世時曾為國王經六年,以是因緣堕在地獄六萬歲。
以是故今不能為王行王教令。
’諸臣言:‘頗有方便可得作王行王教令不?’答言:‘有。
’‘何者是?’答言:‘若能令閻浮提若男若女能言之者,皆行十善不殺生乃至不邪見者,我當為王。
’時諸臣聞王子教已,即遣使持書四方唱令,作如是言:‘汝等知不?利益衆生王已命過。
王子慧燈次應為王,作如是言:“我不為王,乃使閻浮提人若男若女能言之者,皆行十善不殺生乃至不邪見者,我當為王。
”’時諸國人聞如是教,盡修行十善不殺生乃至不邪見。
諸臣即往王子慧燈所白言:‘王子知不?閻浮提人若男若女能言之者,皆行十善不殺生乃至不邪見,今可登王位行王教令。
’王子言:‘取絹來。
’即授第一白絹與,自系頭上作如是言:‘如是時有如是王,善好不耶?’諸臣答言:‘甚善。
’時諸臣白王言:‘王初生時,有八萬四千藏自然而出,今可取入王藏。
’王言:‘何須入藏?即可于彼四交道頭,布施沙門、婆羅門、貧窮孤老,随所求索者一切施與。
’時諸大臣聞慧燈王教已,即于八萬四千城,随所在藏,于四城門中四交道頭,布施沙門、婆羅門、貧窮孤老,随其所索一切施與。
“時天帝釋便作是念:‘王慧燈于八萬四千城,随所在藏,皆于四城門中四交道頭。
布施沙門、婆羅門、貧窮孤老,随其所索一切施與。
将恐來奪我座,我今甯可往試王慧燈,為以無上道不退轉故布施、為以退轉也?’彼即化作男子,自相謂言:‘王慧燈,教我等行十惡殺生乃至邪見。
’時諸大臣皆往王所白言:‘王實教國人行十惡殺生乃至邪見耶?’王答言:‘不。
何以故?我先有是語:“我不作王,乃令閻浮提人能言之類皆行十善不殺生乃至不邪見,我當為王。
”是故我無是語。
汝等今可嚴駕象乘,我欲自行教化國人。
’ 四分律卷第五十一
時諸大衆見世尊如是變化,皆大歡喜得未曾有厭離心生。
世尊即為說法乃至得法眼淨如上。
此是世尊第十一日神足變化。
于第十二日,世尊于大衆中心念說法,是應念、是不應念,是應思惟、是不應思惟,是應斷、是應修行。
是時諸大衆見世尊神足變化如是,皆大歡喜得未曾有厭離心生。
世尊即為說法乃至得法眼淨如上。
此是世尊第十二日神足變化。
于第十三日,世尊為大衆說法教授,說法教授者,一切皆熾然。
雲何一切皆熾然?眼熾然、色熾然、識熾然、眼觸熾然。
眼觸因緣有受,若苦、若樂、若不苦不樂,是亦熾然。
誰熾然?貪欲、瞋恚、癡火熾然,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熾然。
苦緣是生。
耳、鼻、舌、身意亦如是,一切皆熾然。
爾時大衆聞世尊如是說法,教化皆大歡喜得未曾有。
即為說法乃至得法眼淨如上。
此是如來第十三日變化。
于第十四日,次供檀越以一掬花授世尊,世尊嗅已擲着空中,以佛神力故,變為萬四千華台樓閣,華台樓閣中一切皆有座佛,左右面天帝釋梵合掌敬禮,而說偈言: “敬禮丈夫王, 大人最無上; 一切無能知, 世尊所依禅。
” 爾時大衆見世尊神力變化如是,皆大歡喜得未曾有。
世尊即為說法乃至得法眼淨如上。
爾時摩竭王瓶沙次十五日設供,即于夜辦種種美食,夜過已明日,以種種多美飲食飯佛及僧,并波羅殊提王、優陀延王、梵施王、波斯匿王、末利夫人、長者梨師達多、富羅那,一切大衆皆供養滿足。
食已舍缽,王瓶沙更取卑床于佛前坐。
時世尊壞加趺坐,申腳案上,足至案上,時地為六反十八種震動。
時世尊足下相輪,輪有千輻,輪郭成就,輪相具足,光明晃曜從輪出光,光照三千大千國土。
時摩竭王見世尊足下輪相如是,即從坐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白世尊言:“世尊!往昔作何福德,得此足下千輻輪相,光明晃曜、輪中出光、光照三千大千國土?”爾時佛告瓶沙王:“乃往過去世時,有王名利益衆生,作閻浮提王。
時閻浮提,國土豐饒人民熾盛快樂,有八萬四千城聚落,有五十五億。
時利益衆生王所住城名慧光,東西十二由延、南北七由延,其城廣大、人民熾盛、财物無限、嚴飾快樂。
王第一夫人字慧事,無兒息。
彼為兒故,禮事種種諸天、河水、池水、滿善天、寶善天、日月天、帝釋、梵天王、地水火風神、摩醯首羅天子、園神、林神、巷陌諸神、鬼子母、聚落諸神,處處供養求願有子。
後于異時,王第一夫人懷娠,女人有三種智慧:知男子有欲意看、知得胎時、知所從得處。
時夫人即往王所白言:‘王知不?我今懷妊。
’王言:‘大善!’即為夫人倍增供養,以最上飲食、衣服、醫藥、卧具一切所須皆增一倍。
十月滿已生一男兒,顔貌端正。
時兒生日,八萬四千諸城,八萬四千伏藏自然湧出。
藏有銀者銀樹湧出,根莖枝葉皆是白銀。
藏有金者金樹湧出,根莖華葉皆悉是金。
藏有琉璃者、頗梨者、有赤真珠者、有馬瑙者、有車?者,皆亦如是。
爾時國法,若兒初生,若父母為作字、若沙門婆羅門為作字。
時王利益衆生作是念:‘何須沙門婆羅門為作字也?此兒母字慧事,我今甯可字兒為慧燈。
’彼即字為慧燈。
時王為其兒置四種乳母:一者治身,二者浣衣,三者乳養,四者戲笑。
治身母者,修治身形支節。
浣衣母者,為浣濯衣服洗浴身形。
與乳母者,主知與乳。
遊戲母者,若王子在象馬車乘遊戲時,華香寶物種種玩弄之具,與共嬉戲持孔雀蓋在後,娛樂王子令得快樂。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一切要歸盡, 高者會當堕; 生者無不死, 有命皆無常。
衆生堕有數, 一切皆有為; 一切諸世間, 無有不老死。
衆生是常法, 生生皆歸死; 随其所造業, 罪福有果報。
惡業堕地獄, 善業生天上; 高行生善道, 得無漏涅槃。
“時利益衆生王命終,王子轉大至年八九歲,其母教學諸伎藝,書畫、算數、戲笑、歌舞、伎樂、象馬、騎乘、乘車、學射勇健捷疾,于諸技藝皆悉綜練。
至年十四五時,諸群臣至王子所白言:‘知不?王已命終,今次應登王位為王,施行教令。
’王子答言:‘我不能為王行王教令。
何以故?我前世時曾為國王經六年,以是因緣堕在地獄六萬歲。
以是故今不能為王行王教令。
’諸臣言:‘頗有方便可得作王行王教令不?’答言:‘有。
’‘何者是?’答言:‘若能令閻浮提若男若女能言之者,皆行十善不殺生乃至不邪見者,我當為王。
’時諸臣聞王子教已,即遣使持書四方唱令,作如是言:‘汝等知不?利益衆生王已命過。
王子慧燈次應為王,作如是言:“我不為王,乃使閻浮提人若男若女能言之者,皆行十善不殺生乃至不邪見者,我當為王。
”’時諸國人聞如是教,盡修行十善不殺生乃至不邪見。
諸臣即往王子慧燈所白言:‘王子知不?閻浮提人若男若女能言之者,皆行十善不殺生乃至不邪見,今可登王位行王教令。
’王子言:‘取絹來。
’即授第一白絹與,自系頭上作如是言:‘如是時有如是王,善好不耶?’諸臣答言:‘甚善。
’時諸臣白王言:‘王初生時,有八萬四千藏自然而出,今可取入王藏。
’王言:‘何須入藏?即可于彼四交道頭,布施沙門、婆羅門、貧窮孤老,随所求索者一切施與。
’時諸大臣聞慧燈王教已,即于八萬四千城,随所在藏,于四城門中四交道頭,布施沙門、婆羅門、貧窮孤老,随其所索一切施與。
“時天帝釋便作是念:‘王慧燈于八萬四千城,随所在藏,皆于四城門中四交道頭。
布施沙門、婆羅門、貧窮孤老,随其所索一切施與。
将恐來奪我座,我今甯可往試王慧燈,為以無上道不退轉故布施、為以退轉也?’彼即化作男子,自相謂言:‘王慧燈,教我等行十惡殺生乃至邪見。
’時諸大臣皆往王所白言:‘王實教國人行十惡殺生乃至邪見耶?’王答言:‘不。
何以故?我先有是語:“我不作王,乃令閻浮提人能言之類皆行十善不殺生乃至不邪見,我當為王。
”是故我無是語。
汝等今可嚴駕象乘,我欲自行教化國人。
’ 四分律卷第五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