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五十(第四分之一)
關燈
小
中
大
“聽作。
”須戶聽作,須壁聽作壁,須半壁聽作。
須作大床,佛言:“聽作。
”須小床聽作,須繩床聽作,須小繩床聽作,須獨坐床聽作,須闆與闆,須地敷與地敷。
時有比丘欲作房四邊出檐上安欄楯,聽作。
一切作房所須聽與。
時布薩日衆僧多集,堂小不相容受。
諸比丘白佛,佛言:“聽大作。
”不知雲何作?佛言:“若四方、若圓、若長作、若兩坊、若三坊、若四坊聽作。
作大堂所須一切應與。
”時堂内人各一床不相容受,佛言:“聽若大三臘者共一床坐,若坐故不受,應作長床若長闆。
若複不受,應縛草作座。
”縛草作座已便破衣,佛言:“應以軟草纏邊,若故複不受,應以泥漿灑地、若布沙、若草樹葉敷地坐上。
” 彼與女人俱在草上、葉上,佛言:“不應爾。
”彼與女人共敷衣,佛言:“不應爾。
”彼共女人俱在衣上,佛言:“不應爾。
”彼與女人共上石上,佛言:“不應爾,若上石一人不能動者聽上。
”彼共女人上船疑,佛言:“聽直渡若坐若立若卧。
” 時諸比丘露地經行,患風雨日曝得患,佛言:“聽作經行堂。
”不知雲何作?佛言:“聽長行作,作堂所須一切給與。
”時彼上座老病羸頓經行時倒地,佛言:“聽繩索系兩頭循索行。
”捉索行手軟破手,佛言:“聽作卷、若竹筒以繩穿筒手捉循行。
”經行時疲極,聽兩頭安床。
時比丘洗腳,天雨,雨新染衣,色壞,佛言:“應别作洗腳處。
”彼須水盆與水盆,須水?與水?,須洗腳石與石,須坐具與坐具。
彼洗腳天雨泥污腳污衣坐具,佛言:“聽以石若磚若木作道。
”爾時耆阇崛山中去水遠,佛言:“聽作渠。
”作時患渠崩決,佛言:“聽以石、若磚、若木障兩邊。
若寺内應作池。
若池邊崩決,聽以石、若磚、若木障四邊,上應作屋覆。
若池邊患泥應安石、若磚、若闆、若碎石。
”患小兒堕水,佛言:“聽作欄。
”彼池水熱,佛言:“聽瓶盛晝日内屋中夜置在外,若屋内患泥,聽别作安水屋。
若地泥污腳,聽安石若磚若碎石,彼須水器應與。
”彼用寶作器,佛言:“不應用寶,應用鐵若銅若瓦作。
”彼水器無安處破壞,佛言:“應水屋中别作架安。
”時衆僧得貝,佛言:“聽畜。
”複無安處,佛言:“聽與水器共安一處。
” 爾時世尊在王舍城舍衛國。
有居士名須達多,常好給施孤窮乞兒,遂因行更為名字“給孤獨食”。
彼于王舍城中有田業,年年從舍衛國至王舍城按行田業。
王舍城中有長者是其親厚,是長者自莊嚴堂舍,欲請佛及僧明日食。
時給孤獨食往長者家,彼長者常法,若給孤獨食來時,辄起迎逆請與敷坐。
而此日亦不起迎、不請令坐,但自莊嚴堂舍為佛及僧。
時給孤獨食既至已,問長者言:“莊嚴堂舍欲何所作?為欲嫁娶?為欲請王?為欲設大祠?”長者報言:“我不嫁娶亦不請王,我欲設大祠,請佛及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彼沙門瞿昙有如是大名稱,号曰: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給孤獨食問言:“審是佛耶?”答言:“審是佛。
”再三問亦再三答:“審是佛。
”時給孤獨食再三問已,問言:“佛在何處?我今欲往問訊。
”長者答言:“佛今在迦蘭陀竹園中住。
”時給孤獨食仰看日作如是念:“今日見世尊非時,明日乃可往。
”時給孤獨食即還家,念佛在心而眠。
時有異天神,是給孤獨食昔日宗親,慈愍故利益故,作如是念:“給孤獨食!汝欲見世尊,莫有留難而不見佛。
”彼即以神力滅闇忽然大明。
時給孤獨食眠覺,見明謂是晝日,即往趣屍呵城門。
時彼門神見給孤獨食欲見世尊無有留難:“我今甯可開門。
”即便開門。
時給孤獨食出屍呵門已,時彼神還攝神力,明曉即滅忽然闇冥。
時給孤獨食恐怖心驚毛豎:“恐将有怨家來害我耶?”時彼門神見給孤獨食恐怖心驚,即慰喻言:“莫恐怖!莫恐怖!”即說偈言: “設以馬百匹, 及與百金纓, 馬車有百乘, 童女有百人。
七寶為璎珞, 雪山百白象, 象皆有六牙, 并以大聚金, 及紫磨金沙, 王及王供具, 王所乘調象, 以如是布施, 行一步之福, 十六不得一。
“長者但前行,前行有利益。
”給孤獨食問:“汝是誰?”答言:“我是伺呵神。
”彼作是念:“未曾有,天神乃安慰我。
”時給孤獨食即往迦蘭陀竹園中。
時世尊在露地經行,遙見給孤獨食來,還坐處敷座而坐,諸佛常法圓光照身。
時給孤獨食遙見世尊顔貌端正、諸根寂靜,得上、第一調伏,諸根堅固猶若大龍,亦如澄淵清淨無穢。
見已敬心生焉,以信敬心前詣佛所,白言:“安眠不?”世尊答言:“如世安眠,我則異于彼。
”時即說偈言: “一切皆安眠, 梵行得涅槃; 若不犯于欲, 諸縛得解脫。
一切愛已盡, 調伏于熱惱; 息滅得安卧, 身心俱寂滅。
” 時給孤獨食前禮佛足卻坐一面。
時世尊為給孤獨食,種種方便開化說法,令得歡喜。
即于坐上得法眼淨,見法得法得增上果厭患心生,白世尊言:“我今歸依佛法僧,作佛優婆塞。
自今已去,盡形壽不殺生,乃至不飲酒。
唯願世尊與衆僧俱受我夏安居九十日請。
”佛言:“我已受王瓶沙請。
”即複白言:“願受來年請。
”佛言:“我已受王瓶沙請。
”複白言:“大德!願受後年請。
”佛報言:“若有如是處,清淨無有愦鬧無諸惡獸,絕于人林可得坐禅,如來當于如是處住。
”即白佛言:“世尊!我已知之,自當知時。
唯願世尊與衆僧受我明日請食。
”時世尊默然受請。
給孤獨食從坐起,前禮佛足繞已而去。
時王瓶沙聞給孤獨食請佛及僧明日食,即遣信語言:“汝?客在,此衆僧既多千二百五十人,汝可不須設供,我當為汝故設食。
”時即遣人答王言:“此便為供養已。
不須,我自當辦。
”時摩竭大長者聞給孤獨食請佛及僧明日施食,即往其所語言:“汝?客在,此衆僧既多,汝可不須供設,我當為汝辦之。
”彼即答言:“長者!此便為供養已。
不須!我自當辦。
”給孤獨食即還其家,夜辦種種多美飲食,夜過已清旦往白時到。
世尊着衣持缽,與千二百五十比丘僧俱,往給孤獨食家就座而坐。
時給孤獨食手自斟酌種種多美飲食,供養佛及衆僧令得飽滿,食已舍缽,更取卑床于佛前坐。
時世尊無數方便為給孤獨食方便說法開化,令得歡喜。
為說法已,從坐起而去。
時給孤獨食從王舍城還歸舍衛國,彼至村落城邑,處處宣令作如是言:“可于空處種植園果并設池井及安橋船,佛已出世,今受我請于舍衛國夏安居,當從此道至舍衛國,令汝等得福無量。
”至舍衛國已,作如是念:“今此何處有不近不遠,行來遊觀其地平博,晝無衆鬧夜
”須戶聽作,須壁聽作壁,須半壁聽作。
須作大床,佛言:“聽作。
”須小床聽作,須繩床聽作,須小繩床聽作,須獨坐床聽作,須闆與闆,須地敷與地敷。
時有比丘欲作房四邊出檐上安欄楯,聽作。
一切作房所須聽與。
時布薩日衆僧多集,堂小不相容受。
諸比丘白佛,佛言:“聽大作。
”不知雲何作?佛言:“若四方、若圓、若長作、若兩坊、若三坊、若四坊聽作。
作大堂所須一切應與。
”時堂内人各一床不相容受,佛言:“聽若大三臘者共一床坐,若坐故不受,應作長床若長闆。
若複不受,應縛草作座。
”縛草作座已便破衣,佛言:“應以軟草纏邊,若故複不受,應以泥漿灑地、若布沙、若草樹葉敷地坐上。
” 彼與女人俱在草上、葉上,佛言:“不應爾。
”彼與女人共敷衣,佛言:“不應爾。
”彼共女人俱在衣上,佛言:“不應爾。
”彼與女人共上石上,佛言:“不應爾,若上石一人不能動者聽上。
”彼共女人上船疑,佛言:“聽直渡若坐若立若卧。
” 時諸比丘露地經行,患風雨日曝得患,佛言:“聽作經行堂。
”不知雲何作?佛言:“聽長行作,作堂所須一切給與。
”時彼上座老病羸頓經行時倒地,佛言:“聽繩索系兩頭循索行。
”捉索行手軟破手,佛言:“聽作卷、若竹筒以繩穿筒手捉循行。
”經行時疲極,聽兩頭安床。
時比丘洗腳,天雨,雨新染衣,色壞,佛言:“應别作洗腳處。
”彼須水盆與水盆,須水?與水?,須洗腳石與石,須坐具與坐具。
彼洗腳天雨泥污腳污衣坐具,佛言:“聽以石若磚若木作道。
”爾時耆阇崛山中去水遠,佛言:“聽作渠。
”作時患渠崩決,佛言:“聽以石、若磚、若木障兩邊。
若寺内應作池。
若池邊崩決,聽以石、若磚、若木障四邊,上應作屋覆。
若池邊患泥應安石、若磚、若闆、若碎石。
”患小兒堕水,佛言:“聽作欄。
”彼池水熱,佛言:“聽瓶盛晝日内屋中夜置在外,若屋内患泥,聽别作安水屋。
若地泥污腳,聽安石若磚若碎石,彼須水器應與。
”彼用寶作器,佛言:“不應用寶,應用鐵若銅若瓦作。
”彼水器無安處破壞,佛言:“應水屋中别作架安。
”時衆僧得貝,佛言:“聽畜。
”複無安處,佛言:“聽與水器共安一處。
” 爾時世尊在王舍城舍衛國。
有居士名須達多,常好給施孤窮乞兒,遂因行更為名字“給孤獨食”。
彼于王舍城中有田業,年年從舍衛國至王舍城按行田業。
王舍城中有長者是其親厚,是長者自莊嚴堂舍,欲請佛及僧明日食。
時給孤獨食往長者家,彼長者常法,若給孤獨食來時,辄起迎逆請與敷坐。
而此日亦不起迎、不請令坐,但自莊嚴堂舍為佛及僧。
時給孤獨食既至已,問長者言:“莊嚴堂舍欲何所作?為欲嫁娶?為欲請王?為欲設大祠?”長者報言:“我不嫁娶亦不請王,我欲設大祠,請佛及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彼沙門瞿昙有如是大名稱,号曰: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給孤獨食問言:“審是佛耶?”答言:“審是佛。
”再三問亦再三答:“審是佛。
”時給孤獨食再三問已,問言:“佛在何處?我今欲往問訊。
”長者答言:“佛今在迦蘭陀竹園中住。
”時給孤獨食仰看日作如是念:“今日見世尊非時,明日乃可往。
”時給孤獨食即還家,念佛在心而眠。
時有異天神,是給孤獨食昔日宗親,慈愍故利益故,作如是念:“給孤獨食!汝欲見世尊,莫有留難而不見佛。
”彼即以神力滅闇忽然大明。
時給孤獨食眠覺,見明謂是晝日,即往趣屍呵城門。
時彼門神見給孤獨食欲見世尊無有留難:“我今甯可開門。
”即便開門。
時給孤獨食出屍呵門已,時彼神還攝神力,明曉即滅忽然闇冥。
時給孤獨食恐怖心驚毛豎:“恐将有怨家來害我耶?”時彼門神見給孤獨食恐怖心驚,即慰喻言:“莫恐怖!莫恐怖!”即說偈言: “設以馬百匹, 及與百金纓, 馬車有百乘, 童女有百人。
七寶為璎珞, 雪山百白象, 象皆有六牙, 并以大聚金, 及紫磨金沙, 王及王供具, 王所乘調象, 以如是布施, 行一步之福, 十六不得一。
“長者但前行,前行有利益。
”給孤獨食問:“汝是誰?”答言:“我是伺呵神。
”彼作是念:“未曾有,天神乃安慰我。
”時給孤獨食即往迦蘭陀竹園中。
時世尊在露地經行,遙見給孤獨食來,還坐處敷座而坐,諸佛常法圓光照身。
時給孤獨食遙見世尊顔貌端正、諸根寂靜,得上、第一調伏,諸根堅固猶若大龍,亦如澄淵清淨無穢。
見已敬心生焉,以信敬心前詣佛所,白言:“安眠不?”世尊答言:“如世安眠,我則異于彼。
”時即說偈言: “一切皆安眠, 梵行得涅槃; 若不犯于欲, 諸縛得解脫。
一切愛已盡, 調伏于熱惱; 息滅得安卧, 身心俱寂滅。
” 時給孤獨食前禮佛足卻坐一面。
時世尊為給孤獨食,種種方便開化說法,令得歡喜。
即于坐上得法眼淨,見法得法得增上果厭患心生,白世尊言:“我今歸依佛法僧,作佛優婆塞。
自今已去,盡形壽不殺生,乃至不飲酒。
唯願世尊與衆僧俱受我夏安居九十日請。
”佛言:“我已受王瓶沙請。
”即複白言:“願受來年請。
”佛言:“我已受王瓶沙請。
”複白言:“大德!願受後年請。
”佛報言:“若有如是處,清淨無有愦鬧無諸惡獸,絕于人林可得坐禅,如來當于如是處住。
”即白佛言:“世尊!我已知之,自當知時。
唯願世尊與衆僧受我明日請食。
”時世尊默然受請。
給孤獨食從坐起,前禮佛足繞已而去。
時王瓶沙聞給孤獨食請佛及僧明日食,即遣信語言:“汝?客在,此衆僧既多千二百五十人,汝可不須設供,我當為汝故設食。
”時即遣人答王言:“此便為供養已。
不須,我自當辦。
”時摩竭大長者聞給孤獨食請佛及僧明日施食,即往其所語言:“汝?客在,此衆僧既多,汝可不須供設,我當為汝辦之。
”彼即答言:“長者!此便為供養已。
不須!我自當辦。
”給孤獨食即還其家,夜辦種種多美飲食,夜過已清旦往白時到。
世尊着衣持缽,與千二百五十比丘僧俱,往給孤獨食家就座而坐。
時給孤獨食手自斟酌種種多美飲食,供養佛及衆僧令得飽滿,食已舍缽,更取卑床于佛前坐。
時世尊無數方便為給孤獨食方便說法開化,令得歡喜。
為說法已,從坐起而去。
時給孤獨食從王舍城還歸舍衛國,彼至村落城邑,處處宣令作如是言:“可于空處種植園果并設池井及安橋船,佛已出世,今受我請于舍衛國夏安居,當從此道至舍衛國,令汝等得福無量。
”至舍衛國已,作如是念:“今此何處有不近不遠,行來遊觀其地平博,晝無衆鬧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