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四十九(三分之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切遮,不聽入比丘尼住處,佛言:“不應一切遮,應随亂鬧處遮。
若都亂住處,應一切遮。
” 時六群比丘尼,來至比丘僧住處,共六群比丘,更相調弄、或共呗、或共哭、或共戲笑,白佛,佛言:“聽遮彼。
”便一切遮,佛言:“不應一切遮,應随亂鬧處遮。
若都亂住處,應一切遮。
” 時六群比丘沙彌,來至比丘尼住處,共六群比丘尼、沙彌尼、式叉摩那共住更相調弄、或共呗、或共哭、共戲笑,亂諸坐禅比丘尼。
諸比丘白佛,佛言:“聽喚來谪罰。
若不改,應為彼沙彌和尚阿阇梨作不禮羯磨。
” 時六群比丘尼、沙彌尼、式叉摩那,來至寺内,共六群比丘沙彌共住,更相調弄、或共呗、或共哭或共戲笑亂諸坐禅比丘。
諸比丘白佛,佛言:“應喚來谪罰。
若不改,應為沙彌尼和尚阿阇梨作舍教授羯磨。
” 時去比丘尼住處不遠,有渠流通水,比丘尼以道在下承流覺樂有疑,諸比丘白佛,佛言:“不犯波羅夷,犯偷蘭遮。
比丘尼不應以道承水流。
” 時難陀比丘尼至華樹下經行處,有賊将去淫弄,彼有疑,以此因緣白佛。
佛問言:“難陀!汝覺樂不?”答言:“如似熱鐵入體。
”佛言:“無犯。
比丘尼不應獨至如是經行處。
” 爾時蓮華色比丘尼阿蘭若處經行,此比丘尼顔貌端正,有年少婆羅門見系心在彼,即捉欲犯。
比丘尼言:“于我當往某處。
”彼即放,蓮華色比丘尼至彼處,即以屎塗身,彼婆羅門瞋,以石打頭兩眼脫出。
蓮華色不憶,有神足後乃知,即以神足力飛往佛所,頭面禮足已卻住一面,佛言:“此比丘尼信樂,眼當還複。
”即如言還複如故。
彼比丘尼有疑,佛言:“無犯。
比丘尼不應至阿蘭若處。
” 時比丘尼破戒有娠,在懸廁上大小便堕胎在廁中,除糞人見之,譏嫌罵詈言:“比丘尼無有慚愧不修淨行,外自稱言:‘我知正法。
’如是何有正法?雲何堕胎在廁中,如賊女淫女不異?”諸比丘白佛,佛言:“比丘尼不應在懸廁上大小便。
”彼比丘尼有疑,不敢在水上廁大小便,佛言:“聽。
” 時比丘尼結跏趺坐,血不淨出,污腳跟指奇間,行乞食時蟲草着腳,諸居士見皆嗤笑。
諸比丘白佛,佛言:“比丘尼不應結跏趺坐。
”彼疑不敢半跏趺坐,佛言:“聽半坐。
” 爾時世尊在舍衛國。
有六群比丘尼,在白衣家内向孔中看。
時諸居士見已,皆共譏嫌言:“比丘尼無有慚愧,外自稱言:‘我知正法。
’如是何有正法?雲何在他家向孔中看,如似賊女淫女不異?”諸比丘白佛,佛言:“比丘尼不應在白衣家向孔中看。
” 爾時世尊在王舍城。
時阿難與大比丘僧五百人俱,在摩竭提人間遊行。
時阿難有六十弟子,皆是年少欲還舍戒。
時阿難至王舍城,摩诃迦葉遙見阿難來語言:“此衆欲失,汝年少不知足。
”阿難言:“大德!我頭白發已現,雲何于迦葉所猶不免年少耶?”迦葉報言:“汝與年少比丘俱,不善閉諸根,食不知足,初夜後夜不能勤修,遍至諸家但行破谷,汝衆當失,汝年少比丘不知足。
”偷蘭難陀比丘尼聞彼語,瞋恚不喜作如是言:“摩诃迦葉是故外道,何故數罵阿難言是年少,令彼不悅耶?”時摩诃迦葉語阿難言:“汝看是比丘尼瞋恚作如是罵我。
阿難!唯除世尊!我不憶佛法外更有餘事尊。
”阿難言:“大德!忏悔!女人無知。
”迦葉再三如是語,阿難亦再三如是言:“忏悔!”夜過已迦葉清旦着衣持缽至王舍城乞食,時偷蘭難陀比丘尼見唾之。
時諸比丘尼聞,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偷蘭難陀言:“雲何乃唾大德迦葉?”比丘尼白諸比丘,比丘白佛。
佛爾時以此事集比丘僧,呵責偷蘭難陀比丘尼言:“汝雲何乃唾大德迦葉?”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聽喚來谪罰。
若一比丘喚一比丘尼,應往;若不往,應如法治。
若一比丘喚二比丘尼、三比丘尼、若僧,應往;若不往,應如法治。
二比丘喚一比丘尼,應往;若不往,應如法治。
二比丘喚二比丘尼、若三比丘尼、若僧,應往;若不往,應如法治。
三比丘喚一比丘尼,應往;若不往,應如法治。
三比丘喚二比丘尼、三比丘尼、若僧,應往;若不往,應如法治。
僧喚一比丘尼,應往;若不往,應如法治。
僧喚二比丘尼、三比丘尼、若僧,應往;若不往,應如法治。
” 時六群比丘聞,作如是言:“我等欲喚比丘尼者便當喚,欲有作者便當作。
何以故?世尊有如是語:‘一比丘喚一比丘尼,應往;若不往,應如法治。
乃至僧亦如是。
’”諸比丘白佛,佛言:“應相望前人,不可往不應往。
”(尼揵度具足竟) 法揵度第十八 爾時世尊在舍衛國。
時有客比丘不問舊比丘便入空房,蛇堕其上,便大聲言:“蛇!蛇!”邊傍比丘聞問言:“汝何故大聲耶?”即為說因緣。
諸比丘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客比丘已,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住,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爾時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客比丘:“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雲何不語舊比丘知入空房中,蛇堕其上,大聲言:‘蛇!蛇!’”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自今已去,聽為客比丘制客比丘法。
彼客比丘應随順客比丘法,應作如是随順。
若客比丘欲入寺内,應知有佛塔、若聲聞塔、若上座,應脫革屣手捉。
”彼不抖擻革屣便捉污手,佛言:“不應不抖擻便捉,應抖擻。
”世尊既言抖擻,彼便着樹抖擻,樹神嫌責,佛言:“不應着樹抖擻革屣,應着石抖擻,若木頭若籬、若兩革屣相抖擻。
”“彼應至門中手排門,若有關鑰應開。
若不能開,應徐打令内人聞。
若不聞應大打,若不開應持衣缽與第二比丘捉,至下籬牆處逾牆而入開門。
”時彼于塔邊左行過,護塔神瞋。
佛言:“不應左行過,應右繞塔而過。
”“彼至寺内,若有杙、若龍牙杙、若衣架、若渠水邊、若樹、若石、若草安衣缽着上,至洗腳處洗腳。
若無水問言:‘何處有水?’随彼言有水處便往取。
應問言:‘有蟲、無蟲?’若言:‘有蟲。
’若是大蟲觸水而去者便持瓶取水。
”彼不洗手捉瓶取水,餘比丘皆惡之,佛言:“不應不洗手捉瓶,聽兩臂抱瓶腹,若以衣角穿耳。
”彼至水所,應淨洗手盛滿器水洗腳,彼以洗腳手便捉水,餘比丘見惡之。
佛言:“不應爾,應一手捉水一手洗腳。
”彼先洗右腳後洗左腳,佛言:“應先洗左腳後洗右腳。
”彼不拭革屣便着污衣。
佛言:“不應不拭便着應拭已着。
”彼不漉去腳水便着革屣爛壞,佛言:“不應爾,應漉去腳水着革屣。
”“彼應問言:‘我若幹歲有如許房不?’答言:‘有。
’複應問:‘此房有人住、無人住耶?’若言:‘無人住。
’應問:‘有卧具無耶?’若言:‘有。
’應問:‘有被、無被?’若言:‘有。
’應問:‘有利、無利?’若言:‘有利。
’應問:‘有器物、無器物?’若言:‘有。
’複問:‘有房衣、無房衣?’若言:‘有。
’複應問:‘有福饒、無福饒?’若言:‘有。
’若欲取者,應語言:‘我當取。
’彼應至房所排戶,若有關閉,應開。
彼開戶已,手捉戶兩頰,内頭看房中,勿令有蛇諸毒蟲,若有應驅出。
彼入戶已,出床褥、卧具、枕、地敷、氈被、若木上、若闆上。
地敷應識表裡,淨掃房除糞土,應先看可棄處便棄。
若得針線、刀子、若弊故物乃至一丸藥,安着一處,若有主識彼當取。
彼應拂拭疏向,若杙、若龍牙杙、若衣架、若壁破壞、若鼠孔,應泥便泥。
若地不平,應平治泥漿灑塗令淨,取地敷抖擻曝曬持入房。
若先敷不好應更好敷,若先敷好還如本敷,取床支物淨拭治持入,應淨掃床抖擻持入房安着支上,取卧具枕氈被淨抖擻敷着繩床上。
” 彼常着衣不着衣并置一處,取常所
若都亂住處,應一切遮。
” 時六群比丘尼,來至比丘僧住處,共六群比丘,更相調弄、或共呗、或共哭、或共戲笑,白佛,佛言:“聽遮彼。
”便一切遮,佛言:“不應一切遮,應随亂鬧處遮。
若都亂住處,應一切遮。
” 時六群比丘沙彌,來至比丘尼住處,共六群比丘尼、沙彌尼、式叉摩那共住更相調弄、或共呗、或共哭、共戲笑,亂諸坐禅比丘尼。
諸比丘白佛,佛言:“聽喚來谪罰。
若不改,應為彼沙彌和尚阿阇梨作不禮羯磨。
” 時六群比丘尼、沙彌尼、式叉摩那,來至寺内,共六群比丘沙彌共住,更相調弄、或共呗、或共哭或共戲笑亂諸坐禅比丘。
諸比丘白佛,佛言:“應喚來谪罰。
若不改,應為沙彌尼和尚阿阇梨作舍教授羯磨。
” 時去比丘尼住處不遠,有渠流通水,比丘尼以道在下承流覺樂有疑,諸比丘白佛,佛言:“不犯波羅夷,犯偷蘭遮。
比丘尼不應以道承水流。
” 時難陀比丘尼至華樹下經行處,有賊将去淫弄,彼有疑,以此因緣白佛。
佛問言:“難陀!汝覺樂不?”答言:“如似熱鐵入體。
”佛言:“無犯。
比丘尼不應獨至如是經行處。
” 爾時蓮華色比丘尼阿蘭若處經行,此比丘尼顔貌端正,有年少婆羅門見系心在彼,即捉欲犯。
比丘尼言:“于我當往某處。
”彼即放,蓮華色比丘尼至彼處,即以屎塗身,彼婆羅門瞋,以石打頭兩眼脫出。
蓮華色不憶,有神足後乃知,即以神足力飛往佛所,頭面禮足已卻住一面,佛言:“此比丘尼信樂,眼當還複。
”即如言還複如故。
彼比丘尼有疑,佛言:“無犯。
比丘尼不應至阿蘭若處。
” 時比丘尼破戒有娠,在懸廁上大小便堕胎在廁中,除糞人見之,譏嫌罵詈言:“比丘尼無有慚愧不修淨行,外自稱言:‘我知正法。
’如是何有正法?雲何堕胎在廁中,如賊女淫女不異?”諸比丘白佛,佛言:“比丘尼不應在懸廁上大小便。
”彼比丘尼有疑,不敢在水上廁大小便,佛言:“聽。
” 時比丘尼結跏趺坐,血不淨出,污腳跟指奇間,行乞食時蟲草着腳,諸居士見皆嗤笑。
諸比丘白佛,佛言:“比丘尼不應結跏趺坐。
”彼疑不敢半跏趺坐,佛言:“聽半坐。
” 爾時世尊在舍衛國。
有六群比丘尼,在白衣家内向孔中看。
時諸居士見已,皆共譏嫌言:“比丘尼無有慚愧,外自稱言:‘我知正法。
’如是何有正法?雲何在他家向孔中看,如似賊女淫女不異?”諸比丘白佛,佛言:“比丘尼不應在白衣家向孔中看。
” 爾時世尊在王舍城。
時阿難與大比丘僧五百人俱,在摩竭提人間遊行。
時阿難有六十弟子,皆是年少欲還舍戒。
時阿難至王舍城,摩诃迦葉遙見阿難來語言:“此衆欲失,汝年少不知足。
”阿難言:“大德!我頭白發已現,雲何于迦葉所猶不免年少耶?”迦葉報言:“汝與年少比丘俱,不善閉諸根,食不知足,初夜後夜不能勤修,遍至諸家但行破谷,汝衆當失,汝年少比丘不知足。
”偷蘭難陀比丘尼聞彼語,瞋恚不喜作如是言:“摩诃迦葉是故外道,何故數罵阿難言是年少,令彼不悅耶?”時摩诃迦葉語阿難言:“汝看是比丘尼瞋恚作如是罵我。
阿難!唯除世尊!我不憶佛法外更有餘事尊。
”阿難言:“大德!忏悔!女人無知。
”迦葉再三如是語,阿難亦再三如是言:“忏悔!”夜過已迦葉清旦着衣持缽至王舍城乞食,時偷蘭難陀比丘尼見唾之。
時諸比丘尼聞,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偷蘭難陀言:“雲何乃唾大德迦葉?”比丘尼白諸比丘,比丘白佛。
佛爾時以此事集比丘僧,呵責偷蘭難陀比丘尼言:“汝雲何乃唾大德迦葉?”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聽喚來谪罰。
若一比丘喚一比丘尼,應往;若不往,應如法治。
若一比丘喚二比丘尼、三比丘尼、若僧,應往;若不往,應如法治。
二比丘喚一比丘尼,應往;若不往,應如法治。
二比丘喚二比丘尼、若三比丘尼、若僧,應往;若不往,應如法治。
三比丘喚一比丘尼,應往;若不往,應如法治。
三比丘喚二比丘尼、三比丘尼、若僧,應往;若不往,應如法治。
僧喚一比丘尼,應往;若不往,應如法治。
僧喚二比丘尼、三比丘尼、若僧,應往;若不往,應如法治。
” 時六群比丘聞,作如是言:“我等欲喚比丘尼者便當喚,欲有作者便當作。
何以故?世尊有如是語:‘一比丘喚一比丘尼,應往;若不往,應如法治。
乃至僧亦如是。
’”諸比丘白佛,佛言:“應相望前人,不可往不應往。
”(尼揵度具足竟) 法揵度第十八 爾時世尊在舍衛國。
時有客比丘不問舊比丘便入空房,蛇堕其上,便大聲言:“蛇!蛇!”邊傍比丘聞問言:“汝何故大聲耶?”即為說因緣。
諸比丘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客比丘已,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住,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爾時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客比丘:“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雲何不語舊比丘知入空房中,蛇堕其上,大聲言:‘蛇!蛇!’”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自今已去,聽為客比丘制客比丘法。
彼客比丘應随順客比丘法,應作如是随順。
若客比丘欲入寺内,應知有佛塔、若聲聞塔、若上座,應脫革屣手捉。
”彼不抖擻革屣便捉污手,佛言:“不應不抖擻便捉,應抖擻。
”世尊既言抖擻,彼便着樹抖擻,樹神嫌責,佛言:“不應着樹抖擻革屣,應着石抖擻,若木頭若籬、若兩革屣相抖擻。
”“彼應至門中手排門,若有關鑰應開。
若不能開,應徐打令内人聞。
若不聞應大打,若不開應持衣缽與第二比丘捉,至下籬牆處逾牆而入開門。
”時彼于塔邊左行過,護塔神瞋。
佛言:“不應左行過,應右繞塔而過。
”“彼至寺内,若有杙、若龍牙杙、若衣架、若渠水邊、若樹、若石、若草安衣缽着上,至洗腳處洗腳。
若無水問言:‘何處有水?’随彼言有水處便往取。
應問言:‘有蟲、無蟲?’若言:‘有蟲。
’若是大蟲觸水而去者便持瓶取水。
”彼不洗手捉瓶取水,餘比丘皆惡之,佛言:“不應不洗手捉瓶,聽兩臂抱瓶腹,若以衣角穿耳。
”彼至水所,應淨洗手盛滿器水洗腳,彼以洗腳手便捉水,餘比丘見惡之。
佛言:“不應爾,應一手捉水一手洗腳。
”彼先洗右腳後洗左腳,佛言:“應先洗左腳後洗右腳。
”彼不拭革屣便着污衣。
佛言:“不應不拭便着應拭已着。
”彼不漉去腳水便着革屣爛壞,佛言:“不應爾,應漉去腳水着革屣。
”“彼應問言:‘我若幹歲有如許房不?’答言:‘有。
’複應問:‘此房有人住、無人住耶?’若言:‘無人住。
’應問:‘有卧具無耶?’若言:‘有。
’應問:‘有被、無被?’若言:‘有。
’應問:‘有利、無利?’若言:‘有利。
’應問:‘有器物、無器物?’若言:‘有。
’複問:‘有房衣、無房衣?’若言:‘有。
’複應問:‘有福饒、無福饒?’若言:‘有。
’若欲取者,應語言:‘我當取。
’彼應至房所排戶,若有關閉,應開。
彼開戶已,手捉戶兩頰,内頭看房中,勿令有蛇諸毒蟲,若有應驅出。
彼入戶已,出床褥、卧具、枕、地敷、氈被、若木上、若闆上。
地敷應識表裡,淨掃房除糞土,應先看可棄處便棄。
若得針線、刀子、若弊故物乃至一丸藥,安着一處,若有主識彼當取。
彼應拂拭疏向,若杙、若龍牙杙、若衣架、若壁破壞、若鼠孔,應泥便泥。
若地不平,應平治泥漿灑塗令淨,取地敷抖擻曝曬持入房。
若先敷不好應更好敷,若先敷好還如本敷,取床支物淨拭治持入,應淨掃床抖擻持入房安着支上,取卧具枕氈被淨抖擻敷着繩床上。
” 彼常着衣不着衣并置一處,取常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