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四十九(三分之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姚秦罽賓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譯比丘尼揵度之下
爾時世尊在波羅?,時世谷貴人民饑餓乞求難得。
諸比丘尼受食已故有餘食,諸比丘尼作如是念:“我等此食得與比丘不?”佛言:“得與。
”複念:“得為比丘授食不?”佛言:“得授。
”“我等宿食與比丘,為淨不?”佛言:“淨。
”時諸比丘受食已有餘食,念言:“我等此食得與比丘尼不?”佛言:“得與。
”“得為比丘尼授食不?”佛言:“得授與。
”時有宿食,念言:“與比丘尼淨不?”佛言:“淨。
” 爾時比丘尼在阿練若處住,後異時阿練若處有事起,諸比丘白佛,佛言:“比丘尼不應在阿練若處住。
” 時有比丘尼在白衣家内住,見他夫主共婦嗚口扪摸身體捉捺乳,年少比丘尼見已,便生厭離佛法心。
諸比丘尼白諸比丘,諸比丘白佛,佛言:“聽為比丘尼别作住處。
”彼比丘尼便在别住處作技教他作,佛言:“比丘尼不應在住處作技。
”比丘尼在别住處酤酒,佛言:“不應在别住處酤酒。
”彼比丘尼安淫女在住處,佛言:“不應爾。
”彼為具香華莊身之具,佛言:“不應爾。
” 時六群比丘尼,在巷陌四衢道頭市中糞掃聚邊立住,諸居士見皆共譏嫌呵罵言:“此比丘尼,無有慚愧無有淨行,外自稱言:‘我知正法。
’如是何有正法?在如是處立住,如似淫女。
”諸比丘白佛,佛言:“比丘尼不應在如是處立住。
” 時六群比丘尼以牙骨揩摩身作光澤,比丘白佛,佛言:“不應爾。
”六群比丘尼,以細末藥揩摩身光澤,佛言:“不應爾。
”彼摩身毛令卷,佛言:“不應爾。
”彼剪身毛,佛言:“不應爾。
”彼比丘尼持衣纏腰欲令細好,佛言:“不應爾。
”彼比丘尼着女人衣,佛言:“不應着。
”彼比丘尼着男子衣,佛言:“不應着,聽比丘尼着比丘尼衣。
”比丘尼以多衣纏體欲令廣好,佛言:“不應爾。
”彼不好着衣欲令身現,佛言:“不應爾。
”彼腰帶頭作鳥?,佛言:“不應爾。
”彼作蔓陀羅腰帶,佛言:“不應爾。
”彼畜鞞(語卑反音)樓腰帶,佛言:“不應畜。
”彼畜娑腰帶,佛言:“不應畜。
”彼散線帶系腰,佛言:“聽比丘尼編織作帶繞腰一周,若圓織者聽再周。
” 比丘尼至女人浴處浴,時有賊女淫女語比丘尼言:“汝等年少腋下始有毛,何得便修梵行?汝今可及時行欲樂,後悔何及,老時可修梵行,如是始終無失。
”時年少比丘尼聞,便心生厭離不樂佛法。
諸比丘白佛,佛言:“比丘尼不應在女人浴處浴。
”彼比丘尼在白衣男子邊浴,諸居士見皆共譏嫌言:“此比丘尼,無有慚愧不修梵行,自稱:‘我知正法。
’雲何在白衣男子邊浴?如賊女淫女無異,如是何有正法?”諸比丘白佛,佛言:“比丘尼不應在白衣男子邊浴。
” 時有婦女夫出行不在,于餘人邊得娠。
彼自堕胎已,往語常教化比丘尼言:“我夫行不在,于餘人邊得娠。
我已堕,汝可為我棄之。
”答言:“可爾。
”彼比丘尼,即以一缽盛、一缽覆上,着絡囊中,持在道行。
時舍衛長者常作如是願:“若不先與出家人食我終不食,要先與然後食。
”彼長者清旦有事欲往餘處,即遣人語言:“汝往道路街巷見出家人将來。
”時使人受教已,即往出外求覓,見比丘尼語言:“阿姨來與汝食。
”比丘尼言:“止!止!便為供養我已。
”彼言:“不爾,但來我當與食。
”比丘尼言:“止!止!不須。
”彼使即強将比丘尼至家内。
家内使人言:“過缽來與汝食。
”彼比丘尼言:“止止!便為供養已。
”複言:“出缽,當與汝食。
”彼複言:“不須。
”即強奪取缽,見缽中有新堕胎,長者見已譏嫌言:“比丘尼不知慚愧、不修梵行,外自稱言:‘我知正法。
’如是何有正法?自堕胎而棄之,如似賊女淫女無異。
”諸比丘白佛,佛言:“白衣家有死者,比丘尼不應為棄。
若比丘尼在村内,見乞食比丘,應出缽示之。
” 時有白衣病,來至比丘尼住處,須瞻視,白佛,佛言:“聽作方便遣之,若是信樂贊歎佛法僧者,随比丘尼能可作者使瞻視。
”彼後命過,諸比丘尼畏慎不敢棄,白佛,佛言:“聽為住處淨故棄之。
” 爾時王波斯匿,邊國反叛人民散亂,時六群比丘尼在彼有疑恐怖處人間遊行。
時諸賊伴見已作如是言:“此比丘尼,是王波斯匿所敬愛,我等甯可妻弄之。
”時諸居士見已皆共譏嫌:“比丘尼無有慚愧,外自稱言:‘我知正法。
’如是何有正法?雲何乃在有疑恐怖處人間遊行,如似賊女淫女無異?”諸比丘白佛,佛言:“比丘尼不應在邊國有疑恐怖處人間遊行。
” 爾時比丘尼有阿蘭若住處,比丘有聚落住處,欲共貿易。
白佛,佛言:“聽貿易。
”時比丘尼有阿蘭若住處,居士有聚落間住處,欲共貿易。
白佛,佛言:“聽令淨人貿易。
” 爾時有二居士诤住處,彼一居士布施比丘尼僧,尼僧即受。
彼一居士即譏嫌言:“此比丘尼不知慚愧多受無厭。
外自稱言:‘我知正法。
’如今何有正法?他共诤住處,而便受之,施主雖無厭而受者當知足。
”諸比丘白佛,佛言:“共诤住處不應受。
” 爾時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王園中有比丘尼住處,欲于中夏安居,畏慎不敢,世尊有教比丘尼不應在阿蘭若處住,然王園中比丘尼住處牢固。
諸比丘白佛,佛言:“除王園中比丘尼住處,餘阿蘭若處不應住。
” 時有比丘尼,不往教授處。
白佛,佛言:“應往。
”時有比丘尼,有佛法僧事,有病比丘尼所須,白佛,佛言:“聽與欲去。
” 時迦留陀夷,罵打比丘尼、若唾若華擲水灑、若說粗語詭語勸喻罵者:“令汝道破壞腐爛燒與驢通。
”打者,若以手若杖若石。
粗語者,說二道若好若惡。
詭語者,若男子淨洗浴,以好香塗身,梳治須發,着好華鬘璎珞嚴身,持孔雀毛蓋,豈更有餘事勝此者也。
若女人亦如是。
勸喻者,語言:“大姊!汝尚年少,腋下始有毛,何須便爾自毀修梵行為,不如及時五欲自樂,須待老時乃修梵行。
”時年少比丘尼,便生厭離心不樂佛法。
時諸比丘尼聞,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迦留陀夷言:“雲何罵打比丘尼,乃至詭語勸喻耶?”時諸比丘尼白諸比丘,諸比丘白佛。
佛爾時集比丘僧,以無數方便呵責迦留陀夷:“雲何呵罵打比丘尼,乃至詭言勸喻?”時世尊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聽比丘尼僧為迦留陀夷作不為禮白二羯磨。
應如是作。
衆中應差堪能作羯磨者如上,作如是白:‘大姊僧聽!此迦留陀夷,罵打比丘尼,乃至詭語勸喻。
若僧時到僧忍聽,為迦留陀夷作不禮羯磨。
白如是。
’‘大姊僧聽!此迦留陀夷,罵打比丘尼乃至詭言勸喻。
今僧為作不禮羯磨。
誰諸大姊忍僧為迦留陀夷作不禮羯磨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為迦留陀夷作不禮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爾時迦留陀夷,随順比丘尼僧不敢違逆,從比丘尼僧求解不禮羯磨。
諸比丘白佛,佛言:“若随順比丘尼僧不敢違逆,從比丘尼僧乞解不禮羯磨者,比丘尼僧應為解,作白二羯磨。
應如是解。
衆中應差堪能作羯磨者如上,作如是白:‘大姊僧聽!此迦留陀夷,比丘尼僧為作不禮羯磨,随順比丘尼僧不敢違逆。
今從比丘尼僧乞解不禮羯磨。
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為解不禮羯磨。
白如是。
’‘大姊僧聽!此迦留陀夷,比丘尼僧為作不禮羯磨,随順比丘尼僧不敢違逆,從比丘尼僧乞解不禮羯磨。
僧今為迦留陀夷解不禮羯磨。
誰諸大姊忍僧為迦留陀夷解不禮羯磨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為迦留陀夷解不禮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時六群比丘,至比丘尼住處,共六群比丘尼共住,更相調弄、或共呗、或共哭、或共戲笑,亂諸坐禅比丘尼。
諸比丘白佛,佛言:“聽遮彼。
”便一
諸比丘尼受食已故有餘食,諸比丘尼作如是念:“我等此食得與比丘不?”佛言:“得與。
”複念:“得為比丘授食不?”佛言:“得授。
”“我等宿食與比丘,為淨不?”佛言:“淨。
”時諸比丘受食已有餘食,念言:“我等此食得與比丘尼不?”佛言:“得與。
”“得為比丘尼授食不?”佛言:“得授與。
”時有宿食,念言:“與比丘尼淨不?”佛言:“淨。
” 爾時比丘尼在阿練若處住,後異時阿練若處有事起,諸比丘白佛,佛言:“比丘尼不應在阿練若處住。
” 時有比丘尼在白衣家内住,見他夫主共婦嗚口扪摸身體捉捺乳,年少比丘尼見已,便生厭離佛法心。
諸比丘尼白諸比丘,諸比丘白佛,佛言:“聽為比丘尼别作住處。
”彼比丘尼便在别住處作技教他作,佛言:“比丘尼不應在住處作技。
”比丘尼在别住處酤酒,佛言:“不應在别住處酤酒。
”彼比丘尼安淫女在住處,佛言:“不應爾。
”彼為具香華莊身之具,佛言:“不應爾。
” 時六群比丘尼,在巷陌四衢道頭市中糞掃聚邊立住,諸居士見皆共譏嫌呵罵言:“此比丘尼,無有慚愧無有淨行,外自稱言:‘我知正法。
’如是何有正法?在如是處立住,如似淫女。
”諸比丘白佛,佛言:“比丘尼不應在如是處立住。
” 時六群比丘尼以牙骨揩摩身作光澤,比丘白佛,佛言:“不應爾。
”六群比丘尼,以細末藥揩摩身光澤,佛言:“不應爾。
”彼摩身毛令卷,佛言:“不應爾。
”彼剪身毛,佛言:“不應爾。
”彼比丘尼持衣纏腰欲令細好,佛言:“不應爾。
”彼比丘尼着女人衣,佛言:“不應着。
”彼比丘尼着男子衣,佛言:“不應着,聽比丘尼着比丘尼衣。
”比丘尼以多衣纏體欲令廣好,佛言:“不應爾。
”彼不好着衣欲令身現,佛言:“不應爾。
”彼腰帶頭作鳥?,佛言:“不應爾。
”彼作蔓陀羅腰帶,佛言:“不應爾。
”彼畜鞞(語卑反音)樓腰帶,佛言:“不應畜。
”彼畜娑腰帶,佛言:“不應畜。
”彼散線帶系腰,佛言:“聽比丘尼編織作帶繞腰一周,若圓織者聽再周。
” 比丘尼至女人浴處浴,時有賊女淫女語比丘尼言:“汝等年少腋下始有毛,何得便修梵行?汝今可及時行欲樂,後悔何及,老時可修梵行,如是始終無失。
”時年少比丘尼聞,便心生厭離不樂佛法。
諸比丘白佛,佛言:“比丘尼不應在女人浴處浴。
”彼比丘尼在白衣男子邊浴,諸居士見皆共譏嫌言:“此比丘尼,無有慚愧不修梵行,自稱:‘我知正法。
’雲何在白衣男子邊浴?如賊女淫女無異,如是何有正法?”諸比丘白佛,佛言:“比丘尼不應在白衣男子邊浴。
” 時有婦女夫出行不在,于餘人邊得娠。
彼自堕胎已,往語常教化比丘尼言:“我夫行不在,于餘人邊得娠。
我已堕,汝可為我棄之。
”答言:“可爾。
”彼比丘尼,即以一缽盛、一缽覆上,着絡囊中,持在道行。
時舍衛長者常作如是願:“若不先與出家人食我終不食,要先與然後食。
”彼長者清旦有事欲往餘處,即遣人語言:“汝往道路街巷見出家人将來。
”時使人受教已,即往出外求覓,見比丘尼語言:“阿姨來與汝食。
”比丘尼言:“止!止!便為供養我已。
”彼言:“不爾,但來我當與食。
”比丘尼言:“止!止!不須。
”彼使即強将比丘尼至家内。
家内使人言:“過缽來與汝食。
”彼比丘尼言:“止止!便為供養已。
”複言:“出缽,當與汝食。
”彼複言:“不須。
”即強奪取缽,見缽中有新堕胎,長者見已譏嫌言:“比丘尼不知慚愧、不修梵行,外自稱言:‘我知正法。
’如是何有正法?自堕胎而棄之,如似賊女淫女無異。
”諸比丘白佛,佛言:“白衣家有死者,比丘尼不應為棄。
若比丘尼在村内,見乞食比丘,應出缽示之。
” 時有白衣病,來至比丘尼住處,須瞻視,白佛,佛言:“聽作方便遣之,若是信樂贊歎佛法僧者,随比丘尼能可作者使瞻視。
”彼後命過,諸比丘尼畏慎不敢棄,白佛,佛言:“聽為住處淨故棄之。
” 爾時王波斯匿,邊國反叛人民散亂,時六群比丘尼在彼有疑恐怖處人間遊行。
時諸賊伴見已作如是言:“此比丘尼,是王波斯匿所敬愛,我等甯可妻弄之。
”時諸居士見已皆共譏嫌:“比丘尼無有慚愧,外自稱言:‘我知正法。
’如是何有正法?雲何乃在有疑恐怖處人間遊行,如似賊女淫女無異?”諸比丘白佛,佛言:“比丘尼不應在邊國有疑恐怖處人間遊行。
” 爾時比丘尼有阿蘭若住處,比丘有聚落住處,欲共貿易。
白佛,佛言:“聽貿易。
”時比丘尼有阿蘭若住處,居士有聚落間住處,欲共貿易。
白佛,佛言:“聽令淨人貿易。
” 爾時有二居士诤住處,彼一居士布施比丘尼僧,尼僧即受。
彼一居士即譏嫌言:“此比丘尼不知慚愧多受無厭。
外自稱言:‘我知正法。
’如今何有正法?他共诤住處,而便受之,施主雖無厭而受者當知足。
”諸比丘白佛,佛言:“共诤住處不應受。
” 爾時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王園中有比丘尼住處,欲于中夏安居,畏慎不敢,世尊有教比丘尼不應在阿蘭若處住,然王園中比丘尼住處牢固。
諸比丘白佛,佛言:“除王園中比丘尼住處,餘阿蘭若處不應住。
” 時有比丘尼,不往教授處。
白佛,佛言:“應往。
”時有比丘尼,有佛法僧事,有病比丘尼所須,白佛,佛言:“聽與欲去。
” 時迦留陀夷,罵打比丘尼、若唾若華擲水灑、若說粗語詭語勸喻罵者:“令汝道破壞腐爛燒與驢通。
”打者,若以手若杖若石。
粗語者,說二道若好若惡。
詭語者,若男子淨洗浴,以好香塗身,梳治須發,着好華鬘璎珞嚴身,持孔雀毛蓋,豈更有餘事勝此者也。
若女人亦如是。
勸喻者,語言:“大姊!汝尚年少,腋下始有毛,何須便爾自毀修梵行為,不如及時五欲自樂,須待老時乃修梵行。
”時年少比丘尼,便生厭離心不樂佛法。
時諸比丘尼聞,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迦留陀夷言:“雲何罵打比丘尼,乃至詭語勸喻耶?”時諸比丘尼白諸比丘,諸比丘白佛。
佛爾時集比丘僧,以無數方便呵責迦留陀夷:“雲何呵罵打比丘尼,乃至詭言勸喻?”時世尊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聽比丘尼僧為迦留陀夷作不為禮白二羯磨。
應如是作。
衆中應差堪能作羯磨者如上,作如是白:‘大姊僧聽!此迦留陀夷,罵打比丘尼,乃至詭語勸喻。
若僧時到僧忍聽,為迦留陀夷作不禮羯磨。
白如是。
’‘大姊僧聽!此迦留陀夷,罵打比丘尼乃至詭言勸喻。
今僧為作不禮羯磨。
誰諸大姊忍僧為迦留陀夷作不禮羯磨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為迦留陀夷作不禮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爾時迦留陀夷,随順比丘尼僧不敢違逆,從比丘尼僧求解不禮羯磨。
諸比丘白佛,佛言:“若随順比丘尼僧不敢違逆,從比丘尼僧乞解不禮羯磨者,比丘尼僧應為解,作白二羯磨。
應如是解。
衆中應差堪能作羯磨者如上,作如是白:‘大姊僧聽!此迦留陀夷,比丘尼僧為作不禮羯磨,随順比丘尼僧不敢違逆。
今從比丘尼僧乞解不禮羯磨。
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為解不禮羯磨。
白如是。
’‘大姊僧聽!此迦留陀夷,比丘尼僧為作不禮羯磨,随順比丘尼僧不敢違逆,從比丘尼僧乞解不禮羯磨。
僧今為迦留陀夷解不禮羯磨。
誰諸大姊忍僧為迦留陀夷解不禮羯磨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為迦留陀夷解不禮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時六群比丘,至比丘尼住處,共六群比丘尼共住,更相調弄、或共呗、或共哭、或共戲笑,亂諸坐禅比丘尼。
諸比丘白佛,佛言:“聽遮彼。
”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