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四十六(三分之十)
關燈
小
中
大
:“世尊第一弟子亦往伽耶山中。
”佛告比丘:“汝莫恐怖!舍利弗、目連往伽耶山中求利益故。
”爾時提婆達多在伽耶山中與無數衆圍繞說法,遙見舍利弗、目連來即言:“善來!汝大弟子,雖先不忍而今忍者,雖後而善。
”舍利弗、目連到已敷座而坐。
爾時提婆達多,于大衆前如佛常法,告舍利弗:“為衆僧說法,我今背痛小自停息。
”時提婆達多法像世尊,自襞疊僧伽梨為四重,以右脅着地,猶如師子。
不覺左脅着地,猶如野幹偃卧鼾眠。
時舍利弗語目連言:“今可為此大衆示生厭離心。
”目連聞舍利弗語已,即以神通上升虛空,或現形說法、或不現形而說法、或現半形而說法、或不現半形而說法、或時出煙、或時出火、或時身下出火身上出水流、或時身上出火身下水流、或時通身火然毛孔出水。
時舍利弗知大目連為此大衆示生厭離心已,即為說四谛法苦集盡道。
時諸比丘,即于座上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爾時舍利弗、目連告諸比丘:“其有是世尊弟子者便随我來。
”時舍利弗、目連,與五百比丘即從坐起而去。
舍利弗、目連出外未久,三聞達多觸提婆達多腳指言:“提婆達多可起,舍利弗、目連将五百比丘從坐而去。
”彼即驚怖而起,熱血從面孔出。
諸比丘見舍利弗、目連将五百比丘來,歡喜往詣佛所,頭面禮足卻坐一面,白佛言:“舍利弗、目連将五百比丘來。
”佛告比丘:“舍利弗非直今者破提婆達多,此是第二舍利弗破提婆達多。
乃往過去世時,有年少婆羅門,字散若,往詣射師所白言:‘師!我欲學射術。
’即答言:‘可學。
’時散若于七年中學射,過七年已便作如是念:‘我今學射何時可已?’即往師所白言:‘我今故可幾時學射?’師即教令牽弓着箭語言:‘我有因緣入村,須我還乃可放箭。
’時師敕已便入村。
時散若作是念:‘師何故教我牽弓着箭待還而放耶?我今可放箭,知有何事?’散若前有大娑羅樹,即放箭着樹,箭過入地不現。
時師入村事訖便還,至散若所問言:‘汝未放箭耶?’答言:‘已放。
’師言:‘汝作不善,若汝不放箭者,于閻浮提最為大師。
今我為閻浮提第一大師,若我死者次當有汝。
’時師即莊嚴其女,以五百枚箭并一馬車與之。
時散若受已當度曠野,散若即安其婦着車上,持五百枚箭度曠野。
時有五百群賊于曠野中食,時散若即語婦言:‘汝往賊所乞食。
’時婦即往語賊言:‘散若從汝乞食。
’時賊帥言:‘今觀其所使非是常人,宜可與食。
’時有一賊便起,作是言:‘我曹猶活此人将婦乘車而去耶?’時散若即放箭,應箭而死。
餘者複起作如是言:‘我曹猶活此人将婦乘車而去耶?’散若複放一箭,應箭而死。
如是其有一一起者,應箭而死。
時散若餘有一箭,唯有賊帥在,未得其便而不放箭,即語婦言:‘汝脫衣置地。
’婦即脫衣,即得賊便放箭,應箭而死。
” 佛告諸比丘:“汝欲知不?昔五百賊者,即今五百比丘是。
賊帥者,提婆達多是。
散若婆羅門者,豈異人乎!即舍利弗是。
是為舍利弗昔日破,今第二破。
” 爾時舍利弗、目連,将五百比丘往至佛所,頭面禮足卻坐一面,白佛言:“此五百比丘,随順提婆達多作别衆,今應更受大戒。
”佛告舍利弗、目連:“随順提婆達多比丘,先戒即是,但應教令作偷蘭遮忏悔。
”目連白佛言:“世尊在無數衆中告舍利弗:‘汝可說法,我今背痛小自停息。
’提婆達多亦複如是,法像世尊,自疊僧伽梨為四重,以右脅着地,猶如師子。
不覺左脅着地,猶若野幹,偃卧鼾眠。
” 佛告目連:“提婆達多非但今日法像我得此苦惱,此是第二苦惱。
目連!乃往過去世,雪山王右面有大池水,有一大象在邊止住。
時彼大象入池水中洗浴飲水,以鼻拔取藕根,洗令淨而食之,氣力充足形體光澤。
複有一小象,常相随逐。
彼小象法學大象,入池水洗浴,拔取藕根不洗合泥而食。
彼食藕根,氣力不足,形無光澤,遂便緻病。
”而說偈言: “我曹大無欲, 食藕甚清淨; 小象雜泥食, 學我而緻病。
死屍臭有息, 食消噫自止; 人行非法者, 長夜氣不滅。
貪欲瞋恚癡, 丈夫有惡心; 癡人自毀傷, 如果繁枝折。
芭蕉以實死, 竹籚亦複然; 儜人傷利養, 駏驉懷妊死。
” 佛告目連:“時大象者即我身是,小象者提婆達多是。
”佛告目連:“此是提婆達多第二學我緻此苦惱。
” 時諸比丘作如是念:“未曾有,提婆達多是世尊弟子,乃作如是背恩作非法,以邪教破壞五百弟子。
” 爾時世尊知諸比丘心之所念,即告諸比丘:“提婆達多非但今日破壞我弟子。
乃往過去世,有二閻浮提王:一名月、二名月益,十四日生故名為月,十五日生故名為月益,彼此同意無有嫌隙。
閻浮提中有一河水,名修羅吒,其水兩邊各有四萬二千城,國土平博嚴好,人民财富熾盛,飲食豐饒。
時月益王,修羅吒河水邊有城,亦名修羅吒,東西十二由旬、南北七由旬。
二王作要:‘若我生男當取汝女,若汝生男當取我女。
’時王月益不生男女,為求兒故,祠祀水神,禮事種種諸天:滿善天、寶善天、日月、釋梵、地火風神、摩醯首羅天、園神、林神、空野神、市神、鬼子母神、城郭神,為天作福希望有兒。
時修羅吒河邊,有二五通仙人住,時河水神白王言:‘修羅吒河邊有二五通仙人住,若彼求願生王家者,王當有兒。
’時王月益即至河邊,漸行求覓至仙人所,語仙人言:‘知不?我家無兒,若汝等能求願生我家者命終便得生,若生我家者五欲自恣快樂無乏。
’仙人答言:‘可爾。
’時王月益歡喜還歸。
時一仙人于後七日命終,即處彼第一夫人胎中。
女人有三種智:知有娠時、知所從得、知男子有欲意看。
時夫人白王言:‘王今知不?我今有娠。
’王言:‘善快,當重供養。
’即敕一切供具增益一倍。
時第二仙人七日複命終,即處第二夫人胎中。
夫人白王:‘王今知不?我今有娠。
’王即增供具如上。
時王即遣人往看修羅吒河邊有幾仙人?使即往看,見二仙人已死,即還白王言:‘仙人已死。
’王自念言:‘彼二仙人命終,生我二夫人胎中。
’彼九月滿,生一男兒顔貌端正。
王第一夫人生男兒時,衆善自至,有五百賈客來至。
五百賈客從海取寶而還,有五百伏藏悉自發出,有五百死囚從獄得出。
時王月益自思惟言:‘當為此兒作何等字?’彼國法,若初生男兒,或父母若沙門婆羅門作字。
時王自念:‘何須沙門婆羅門作字為?此兒生日,多有善事現,即字為善行。
’時王即與四種母:一者治身,二者洗浴浣濯,三者與乳,四者當為娛樂。
象馬車乘作衆伎樂種種戲笑,又持孔雀尾在後,如是嚴飾娛樂。
善行王子年至八九,教種種技藝、書數、印畫、戲笑、歌舞、伎樂,又學騎象馬車乘、射禦鬥戰之事,時彼王子一切皆學。
時王第二夫人生子,時多有衆惡事起,野幹鳴、阿修羅捉日、五百應死者來至。
彼國法,若初生兒,當令沙門婆羅門作字。
王自念言:‘何須沙門婆羅門作字為?此兒生日,多衆惡事出,即字之為惡行。
’王亦複與四母:一者治身,二者洗浴浣濯,三者與乳,四者當為娛樂。
象馬車乘、作衆伎樂、種種戲笑,乃至教學鬥戰之事。
時善行王子,王甚愛念,及諸餘小國王子、夫人、大臣、侍從,一切人民亦無不愛念。
而惡行王子,王不愛念,諸餘一切亦不愛念。
時惡行王子,作如是念:‘善行王子,王及一切人民甚愛念之;而我獨爾,王不愛念,及餘一切亦不愛念。
我伺求方便當斷其命。
’ “爾時鄰國王月第一夫人生女,即遣使來至月益王所語言:‘我第一夫人生女,當與汝兒善行作婦。
’于異時善行王子作如是念:‘閻浮提衆生皆多貧苦,我當入海取如意珠,令閻浮提衆生無有貧者。
’時即至王所白言:‘閻浮提衆生皆多貧苦,我欲入海取如意珠,令閻浮提衆生無有貧者。
’王即答言:‘我大有金銀七寶無數,庫藏盈滿,可随意所與。
’即答王言:‘不能,必欲入大海取如意珠,令閻浮提衆生無有貧者。
’王言:‘随汝意。
’時惡行王子即作是念:‘今正是時,可得其便而斷其命。
’即至王所白王言:‘善行是我所敬重,今欲入海,若我不見将恐喪命,今欲與相随入海。
’王言:‘随意。
’時王子與王及夫人眷屬辭别已,往詣修婆羅城中,搖鈴唱言:‘誰能舍離父母、妻子、兄弟、姊妹,及諸親屬,欲須金銀珍寶無價寶珠者,随我入海,一切所須飲食莊嚴之具,我當供給。
’時即有五百賈客來集其所。
時善行與五百賈客俱至須波羅城,于彼城中買船并求船師。
船師知海中諸難:湧浪難、洄澓難、大魚難,莊嚴船已,複重唱令如上,即放船入海。
以善行福德故,風吹其船詣七寶所,告諸賈人言:‘今已至寶渚,好牢堅莊
”佛告比丘:“汝莫恐怖!舍利弗、目連往伽耶山中求利益故。
”爾時提婆達多在伽耶山中與無數衆圍繞說法,遙見舍利弗、目連來即言:“善來!汝大弟子,雖先不忍而今忍者,雖後而善。
”舍利弗、目連到已敷座而坐。
爾時提婆達多,于大衆前如佛常法,告舍利弗:“為衆僧說法,我今背痛小自停息。
”時提婆達多法像世尊,自襞疊僧伽梨為四重,以右脅着地,猶如師子。
不覺左脅着地,猶如野幹偃卧鼾眠。
時舍利弗語目連言:“今可為此大衆示生厭離心。
”目連聞舍利弗語已,即以神通上升虛空,或現形說法、或不現形而說法、或現半形而說法、或不現半形而說法、或時出煙、或時出火、或時身下出火身上出水流、或時身上出火身下水流、或時通身火然毛孔出水。
時舍利弗知大目連為此大衆示生厭離心已,即為說四谛法苦集盡道。
時諸比丘,即于座上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爾時舍利弗、目連告諸比丘:“其有是世尊弟子者便随我來。
”時舍利弗、目連,與五百比丘即從坐起而去。
舍利弗、目連出外未久,三聞達多觸提婆達多腳指言:“提婆達多可起,舍利弗、目連将五百比丘從坐而去。
”彼即驚怖而起,熱血從面孔出。
諸比丘見舍利弗、目連将五百比丘來,歡喜往詣佛所,頭面禮足卻坐一面,白佛言:“舍利弗、目連将五百比丘來。
”佛告比丘:“舍利弗非直今者破提婆達多,此是第二舍利弗破提婆達多。
乃往過去世時,有年少婆羅門,字散若,往詣射師所白言:‘師!我欲學射術。
’即答言:‘可學。
’時散若于七年中學射,過七年已便作如是念:‘我今學射何時可已?’即往師所白言:‘我今故可幾時學射?’師即教令牽弓着箭語言:‘我有因緣入村,須我還乃可放箭。
’時師敕已便入村。
時散若作是念:‘師何故教我牽弓着箭待還而放耶?我今可放箭,知有何事?’散若前有大娑羅樹,即放箭着樹,箭過入地不現。
時師入村事訖便還,至散若所問言:‘汝未放箭耶?’答言:‘已放。
’師言:‘汝作不善,若汝不放箭者,于閻浮提最為大師。
今我為閻浮提第一大師,若我死者次當有汝。
’時師即莊嚴其女,以五百枚箭并一馬車與之。
時散若受已當度曠野,散若即安其婦着車上,持五百枚箭度曠野。
時有五百群賊于曠野中食,時散若即語婦言:‘汝往賊所乞食。
’時婦即往語賊言:‘散若從汝乞食。
’時賊帥言:‘今觀其所使非是常人,宜可與食。
’時有一賊便起,作是言:‘我曹猶活此人将婦乘車而去耶?’時散若即放箭,應箭而死。
餘者複起作如是言:‘我曹猶活此人将婦乘車而去耶?’散若複放一箭,應箭而死。
如是其有一一起者,應箭而死。
時散若餘有一箭,唯有賊帥在,未得其便而不放箭,即語婦言:‘汝脫衣置地。
’婦即脫衣,即得賊便放箭,應箭而死。
” 佛告諸比丘:“汝欲知不?昔五百賊者,即今五百比丘是。
賊帥者,提婆達多是。
散若婆羅門者,豈異人乎!即舍利弗是。
是為舍利弗昔日破,今第二破。
” 爾時舍利弗、目連,将五百比丘往至佛所,頭面禮足卻坐一面,白佛言:“此五百比丘,随順提婆達多作别衆,今應更受大戒。
”佛告舍利弗、目連:“随順提婆達多比丘,先戒即是,但應教令作偷蘭遮忏悔。
”目連白佛言:“世尊在無數衆中告舍利弗:‘汝可說法,我今背痛小自停息。
’提婆達多亦複如是,法像世尊,自疊僧伽梨為四重,以右脅着地,猶如師子。
不覺左脅着地,猶若野幹,偃卧鼾眠。
” 佛告目連:“提婆達多非但今日法像我得此苦惱,此是第二苦惱。
目連!乃往過去世,雪山王右面有大池水,有一大象在邊止住。
時彼大象入池水中洗浴飲水,以鼻拔取藕根,洗令淨而食之,氣力充足形體光澤。
複有一小象,常相随逐。
彼小象法學大象,入池水洗浴,拔取藕根不洗合泥而食。
彼食藕根,氣力不足,形無光澤,遂便緻病。
”而說偈言: “我曹大無欲, 食藕甚清淨; 小象雜泥食, 學我而緻病。
死屍臭有息, 食消噫自止; 人行非法者, 長夜氣不滅。
貪欲瞋恚癡, 丈夫有惡心; 癡人自毀傷, 如果繁枝折。
芭蕉以實死, 竹籚亦複然; 儜人傷利養, 駏驉懷妊死。
” 佛告目連:“時大象者即我身是,小象者提婆達多是。
”佛告目連:“此是提婆達多第二學我緻此苦惱。
” 時諸比丘作如是念:“未曾有,提婆達多是世尊弟子,乃作如是背恩作非法,以邪教破壞五百弟子。
” 爾時世尊知諸比丘心之所念,即告諸比丘:“提婆達多非但今日破壞我弟子。
乃往過去世,有二閻浮提王:一名月、二名月益,十四日生故名為月,十五日生故名為月益,彼此同意無有嫌隙。
閻浮提中有一河水,名修羅吒,其水兩邊各有四萬二千城,國土平博嚴好,人民财富熾盛,飲食豐饒。
時月益王,修羅吒河水邊有城,亦名修羅吒,東西十二由旬、南北七由旬。
二王作要:‘若我生男當取汝女,若汝生男當取我女。
’時王月益不生男女,為求兒故,祠祀水神,禮事種種諸天:滿善天、寶善天、日月、釋梵、地火風神、摩醯首羅天、園神、林神、空野神、市神、鬼子母神、城郭神,為天作福希望有兒。
時修羅吒河邊,有二五通仙人住,時河水神白王言:‘修羅吒河邊有二五通仙人住,若彼求願生王家者,王當有兒。
’時王月益即至河邊,漸行求覓至仙人所,語仙人言:‘知不?我家無兒,若汝等能求願生我家者命終便得生,若生我家者五欲自恣快樂無乏。
’仙人答言:‘可爾。
’時王月益歡喜還歸。
時一仙人于後七日命終,即處彼第一夫人胎中。
女人有三種智:知有娠時、知所從得、知男子有欲意看。
時夫人白王言:‘王今知不?我今有娠。
’王言:‘善快,當重供養。
’即敕一切供具增益一倍。
時第二仙人七日複命終,即處第二夫人胎中。
夫人白王:‘王今知不?我今有娠。
’王即增供具如上。
時王即遣人往看修羅吒河邊有幾仙人?使即往看,見二仙人已死,即還白王言:‘仙人已死。
’王自念言:‘彼二仙人命終,生我二夫人胎中。
’彼九月滿,生一男兒顔貌端正。
王第一夫人生男兒時,衆善自至,有五百賈客來至。
五百賈客從海取寶而還,有五百伏藏悉自發出,有五百死囚從獄得出。
時王月益自思惟言:‘當為此兒作何等字?’彼國法,若初生男兒,或父母若沙門婆羅門作字。
時王自念:‘何須沙門婆羅門作字為?此兒生日,多有善事現,即字為善行。
’時王即與四種母:一者治身,二者洗浴浣濯,三者與乳,四者當為娛樂。
象馬車乘作衆伎樂種種戲笑,又持孔雀尾在後,如是嚴飾娛樂。
善行王子年至八九,教種種技藝、書數、印畫、戲笑、歌舞、伎樂,又學騎象馬車乘、射禦鬥戰之事,時彼王子一切皆學。
時王第二夫人生子,時多有衆惡事起,野幹鳴、阿修羅捉日、五百應死者來至。
彼國法,若初生兒,當令沙門婆羅門作字。
王自念言:‘何須沙門婆羅門作字為?此兒生日,多衆惡事出,即字之為惡行。
’王亦複與四母:一者治身,二者洗浴浣濯,三者與乳,四者當為娛樂。
象馬車乘、作衆伎樂、種種戲笑,乃至教學鬥戰之事。
時善行王子,王甚愛念,及諸餘小國王子、夫人、大臣、侍從,一切人民亦無不愛念。
而惡行王子,王不愛念,諸餘一切亦不愛念。
時惡行王子,作如是念:‘善行王子,王及一切人民甚愛念之;而我獨爾,王不愛念,及餘一切亦不愛念。
我伺求方便當斷其命。
’ “爾時鄰國王月第一夫人生女,即遣使來至月益王所語言:‘我第一夫人生女,當與汝兒善行作婦。
’于異時善行王子作如是念:‘閻浮提衆生皆多貧苦,我當入海取如意珠,令閻浮提衆生無有貧者。
’時即至王所白言:‘閻浮提衆生皆多貧苦,我欲入海取如意珠,令閻浮提衆生無有貧者。
’王即答言:‘我大有金銀七寶無數,庫藏盈滿,可随意所與。
’即答王言:‘不能,必欲入大海取如意珠,令閻浮提衆生無有貧者。
’王言:‘随汝意。
’時惡行王子即作是念:‘今正是時,可得其便而斷其命。
’即至王所白王言:‘善行是我所敬重,今欲入海,若我不見将恐喪命,今欲與相随入海。
’王言:‘随意。
’時王子與王及夫人眷屬辭别已,往詣修婆羅城中,搖鈴唱言:‘誰能舍離父母、妻子、兄弟、姊妹,及諸親屬,欲須金銀珍寶無價寶珠者,随我入海,一切所須飲食莊嚴之具,我當供給。
’時即有五百賈客來集其所。
時善行與五百賈客俱至須波羅城,于彼城中買船并求船師。
船師知海中諸難:湧浪難、洄澓難、大魚難,莊嚴船已,複重唱令如上,即放船入海。
以善行福德故,風吹其船詣七寶所,告諸賈人言:‘今已至寶渚,好牢堅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