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四十四(三分之八)
關燈
小
中
大
革屣、右膝着地,合掌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我比丘某甲,僧與我作依止羯磨。
我今随順衆僧,從僧乞解依止羯磨。
願僧慈愍故,為我解依止羯磨。
’如是第二、第三白。
衆中應差堪能作羯磨者如上,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某甲比丘,僧與作依止羯磨。
彼随順衆僧不敢違逆,從僧乞解依止羯磨。
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為某甲比丘解依止羯磨。
白如是。
’‘大德僧聽!某甲比丘,僧為作依止羯磨。
随順衆僧不敢違逆,從僧乞解依止羯磨。
僧今與某甲比丘解依止羯磨。
誰諸長老忍僧與某甲比丘解依止羯磨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是初羯磨。
’如是第二第三說。
‘僧已忍與某甲比丘解依止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爾時世尊在舍衛國。
時舍利弗、目連與五百比丘俱,從伽屍國人間遊行,至密林中。
時舍利弗、目連,在阿摩梨園中。
時有質多羅居士,聞舍利弗、目連從伽屍國人間遊行,至密林中,在阿摩梨園中住。
時彼居士至舍利弗、目連所,頭面禮足卻坐一面。
舍利弗、目連為種種說法開化,令得歡喜。
時居士聞舍利弗等說法,開解歡喜已白言:“願大德與衆僧俱受我明日請。
”舍利弗、目連默然受之。
居士知舍利弗目連許已,從坐起作禮而去。
即還其家辦具種種飲食,世間美馔無味不有。
爾時阿摩梨園中舊住比丘字善法,作如是念:“我甯可往質多羅居士家看其辦具飲食。
雲何為客比丘作食?雲何為舊住比丘作食?”爾時善法比丘即往其家,至作食處看,見其所辦最上世間所有飲食之具無味不有,見已作如是言:“居士為客比丘作異種種食,為舊住比丘作異種飲食。
”彼嫉姤心生瞋恚,便作如是惡言:“居士所辦具飲食中,最勝世間所有飲食之具無味不有,唯無胡麻滓。
”彼質多羅居士即語言:“長老善法!懷如是多寶,根、力、覺、意、禅定、正受,作如是粗言。
善法!我辦如是美食,用胡麻滓作何等?”即複言:“我今當說譬喻,有智之人以喻自解。
譬如有國土無雞,是中有賈客,持雌雞來至國中。
時彼雌雞,無有雄雞,與烏共通。
時雞便生卵有子出,不作雞鳴複不烏喚,即名之為烏雞。
如是善法!懷如是多寶,根、力、覺、意、禅定、正受,而作此粗言。
辦具如是上馔美食,方求胡麻滓用作何等?”彼作如是言:“居士罵我,我今欲去。
”居士言:“大德善法!我不惡言,亦不罵詈。
大德善法!可樂在此密林中住,我當供給衣被、卧具、飲食、湯藥。
”彼作如是言:“居士罵我,我欲去。
”即問言:“大德!欲至何處去?”答言:“我欲至舍衛國世尊所。
”居士言:“如我所共言語具白世尊,無令增減。
何以故?汝當還來至我所。
” 爾時善法比丘,持衣缽詣世尊所,頭面禮足已卻坐一面。
時世尊慰問諸比丘:“住止安樂不?不以飲食疲苦耶?”答言:“住止安樂,不以飲食為苦。
”以居士所言之事具白世尊,無有增減。
爾時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善法比丘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雲何善法!彼居士有信樂,作檀越多有利益供給衆僧,乃以下賤言罵他?”時世尊呵責善法已,告諸比丘:“聽諸比丘為善法比丘作遮不至白衣家白四羯磨。
有五法比丘不應為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不恭敬父母、不敬沙門婆羅門、所應持者而不堅持,有如是五法,僧不應與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
有五法應為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恭敬父母、沙門婆羅門、所應持者堅持不舍,有如是五法,僧應為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
比丘有十法,應與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惡說罵白衣家、方便令白衣家損減、作無利、作無住處、鬥亂白衣、于白衣前謗佛法僧、在白衣前作下賤罵、如法許白衣而不實。
比丘有如是十法,應與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
如是有九法、八法,乃至一法惡說罵白衣,應與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
應如是作,集僧,集僧已為作舉,作舉已為作憶念,作憶念已與罪。
衆中應差堪能作羯磨者如上,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此善法比丘,質多羅居士信樂檀越,常好布施供給衆僧,而以下賤惡罵詈之。
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為善法比丘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
白如是。
’‘大德僧聽!善法比丘,質多羅居士信樂檀越,常好布施供給衆僧,而以下賤罵詈之。
僧今為善法比丘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
誰諸長老忍僧為善法比丘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是初羯磨。
’第二、第三亦如是說。
‘僧已忍與善法比丘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彼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已,有五法不應作:不得授人大戒,乃至不得與善比丘共鬥。
應如是作。
” 僧為善法比丘作遮不至白衣家白四羯磨竟,諸比丘白佛,佛言:“有三法、有五法,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非法非毗尼羯磨不成就,如上。
有三法、有五法,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如法如毗尼羯磨成就,如上。
”佛言:“聽差使至質多羅居士家,為善法比丘忏悔質多羅居士,作白二羯磨。
有八法應差使:一、聞。
二、能善說。
三、已自解。
四、能解人意。
五、受人語。
六、能憶持。
七、無阙失。
八、解善惡言義。
有如是八法應差使。
”即說偈言: “在衆智人前, 言無有錯謬; 亦無有增減, 不失所言教。
言不可破壞, 聞不以傾動; 有如此比丘, 堪能為作使。
“有如是八法,阿難盡能持,聞、能善說、己身自解、能解人意、受人語、能憶持、無有阙失,解善惡言義。
”佛言:“聽僧差阿難為使,為善法比丘忏悔質多羅居士,作白二羯磨。
應如是作,衆中差堪能作羯磨者如上,作如是白:‘大德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差阿難為使,為善法比丘忏悔質多羅居士。
白如是。
’‘大德僧聽!今僧差阿難為使,為善法比丘忏悔質多羅居士。
誰諸長老忍差阿難為使,為善法比丘忏悔質多羅居士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差阿難為使,為善法比丘忏悔質多羅居士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僧差使竟,至居士家如是語:‘居士!忏悔!僧已為善法比丘作罰谪。
’彼若受忏悔者善。
若不受,應至眼見耳不聞處,安羯磨比丘着眼見耳不聞處,教令如法忏悔。
複來語居士言:‘居士!忏悔!彼比丘先犯罪,今已為忏悔,罪已除。
’彼若受忏悔者善。
若不受者,犯罪比丘應自往忏悔。
” 如是阿難聞世尊教已,将善法比丘至質多羅居士家,語言:“忏悔!居士!彼比丘,僧已為作谪罰。
”質多羅居士即共忏悔。
時善法比丘,順從衆僧不敢違逆,從衆僧乞解遮不至白衣家羯磨。
諸比丘白佛,佛言:“若善法比丘,随順衆僧無所違逆,乞解遮不至白衣家羯磨,應與解白四羯磨。
有五法不應與解遮不至白衣家羯磨:從授人大戒乃至與善比丘共鬥。
有五法應與解遮不至白衣家羯磨:從不授人大戒乃至不與善比丘共鬥。
有如是五法,應與解遮不至白衣家羯磨。
應如是解,彼被羯磨人應來至僧中,偏露右肩、脫革屣、右膝着地,合掌白如是言:‘大德僧聽!我比丘某甲,僧與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
我今随順衆僧不敢違逆,從衆僧乞解遮不至白衣家羯磨。
願僧慈愍故,為我解遮不至白衣家羯磨。
’如是第二、第三說。
衆中應差堪能羯磨者如上,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某甲比丘,僧為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
彼比丘随順衆僧不敢違逆,從衆僧乞解遮不至白衣家羯磨。
若僧時到僧忍聽,今僧為解遮不至白衣家羯磨。
白如是。
’‘大德僧聽!彼某甲比丘,僧為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
彼比丘随順衆僧不敢違逆,從僧乞解遮不至白衣家羯磨。
僧今為某甲比丘解遮不至白衣家羯磨。
誰諸長老忍僧為某甲比丘解遮不至白衣家羯磨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是初羯磨。
’如是第二、第三說。
‘僧已忍為某甲比丘解遮不至白衣家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四分律卷第四十四
我今随順衆僧,從僧乞解依止羯磨。
願僧慈愍故,為我解依止羯磨。
’如是第二、第三白。
衆中應差堪能作羯磨者如上,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某甲比丘,僧與作依止羯磨。
彼随順衆僧不敢違逆,從僧乞解依止羯磨。
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為某甲比丘解依止羯磨。
白如是。
’‘大德僧聽!某甲比丘,僧為作依止羯磨。
随順衆僧不敢違逆,從僧乞解依止羯磨。
僧今與某甲比丘解依止羯磨。
誰諸長老忍僧與某甲比丘解依止羯磨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是初羯磨。
’如是第二第三說。
‘僧已忍與某甲比丘解依止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爾時世尊在舍衛國。
時舍利弗、目連與五百比丘俱,從伽屍國人間遊行,至密林中。
時舍利弗、目連,在阿摩梨園中。
時有質多羅居士,聞舍利弗、目連從伽屍國人間遊行,至密林中,在阿摩梨園中住。
時彼居士至舍利弗、目連所,頭面禮足卻坐一面。
舍利弗、目連為種種說法開化,令得歡喜。
時居士聞舍利弗等說法,開解歡喜已白言:“願大德與衆僧俱受我明日請。
”舍利弗、目連默然受之。
居士知舍利弗目連許已,從坐起作禮而去。
即還其家辦具種種飲食,世間美馔無味不有。
爾時阿摩梨園中舊住比丘字善法,作如是念:“我甯可往質多羅居士家看其辦具飲食。
雲何為客比丘作食?雲何為舊住比丘作食?”爾時善法比丘即往其家,至作食處看,見其所辦最上世間所有飲食之具無味不有,見已作如是言:“居士為客比丘作異種種食,為舊住比丘作異種飲食。
”彼嫉姤心生瞋恚,便作如是惡言:“居士所辦具飲食中,最勝世間所有飲食之具無味不有,唯無胡麻滓。
”彼質多羅居士即語言:“長老善法!懷如是多寶,根、力、覺、意、禅定、正受,作如是粗言。
善法!我辦如是美食,用胡麻滓作何等?”即複言:“我今當說譬喻,有智之人以喻自解。
譬如有國土無雞,是中有賈客,持雌雞來至國中。
時彼雌雞,無有雄雞,與烏共通。
時雞便生卵有子出,不作雞鳴複不烏喚,即名之為烏雞。
如是善法!懷如是多寶,根、力、覺、意、禅定、正受,而作此粗言。
辦具如是上馔美食,方求胡麻滓用作何等?”彼作如是言:“居士罵我,我今欲去。
”居士言:“大德善法!我不惡言,亦不罵詈。
大德善法!可樂在此密林中住,我當供給衣被、卧具、飲食、湯藥。
”彼作如是言:“居士罵我,我欲去。
”即問言:“大德!欲至何處去?”答言:“我欲至舍衛國世尊所。
”居士言:“如我所共言語具白世尊,無令增減。
何以故?汝當還來至我所。
” 爾時善法比丘,持衣缽詣世尊所,頭面禮足已卻坐一面。
時世尊慰問諸比丘:“住止安樂不?不以飲食疲苦耶?”答言:“住止安樂,不以飲食為苦。
”以居士所言之事具白世尊,無有增減。
爾時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善法比丘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雲何善法!彼居士有信樂,作檀越多有利益供給衆僧,乃以下賤言罵他?”時世尊呵責善法已,告諸比丘:“聽諸比丘為善法比丘作遮不至白衣家白四羯磨。
有五法比丘不應為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不恭敬父母、不敬沙門婆羅門、所應持者而不堅持,有如是五法,僧不應與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
有五法應為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恭敬父母、沙門婆羅門、所應持者堅持不舍,有如是五法,僧應為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
比丘有十法,應與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惡說罵白衣家、方便令白衣家損減、作無利、作無住處、鬥亂白衣、于白衣前謗佛法僧、在白衣前作下賤罵、如法許白衣而不實。
比丘有如是十法,應與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
如是有九法、八法,乃至一法惡說罵白衣,應與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
應如是作,集僧,集僧已為作舉,作舉已為作憶念,作憶念已與罪。
衆中應差堪能作羯磨者如上,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此善法比丘,質多羅居士信樂檀越,常好布施供給衆僧,而以下賤惡罵詈之。
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為善法比丘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
白如是。
’‘大德僧聽!善法比丘,質多羅居士信樂檀越,常好布施供給衆僧,而以下賤罵詈之。
僧今為善法比丘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
誰諸長老忍僧為善法比丘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是初羯磨。
’第二、第三亦如是說。
‘僧已忍與善法比丘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彼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已,有五法不應作:不得授人大戒,乃至不得與善比丘共鬥。
應如是作。
” 僧為善法比丘作遮不至白衣家白四羯磨竟,諸比丘白佛,佛言:“有三法、有五法,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非法非毗尼羯磨不成就,如上。
有三法、有五法,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如法如毗尼羯磨成就,如上。
”佛言:“聽差使至質多羅居士家,為善法比丘忏悔質多羅居士,作白二羯磨。
有八法應差使:一、聞。
二、能善說。
三、已自解。
四、能解人意。
五、受人語。
六、能憶持。
七、無阙失。
八、解善惡言義。
有如是八法應差使。
”即說偈言: “在衆智人前, 言無有錯謬; 亦無有增減, 不失所言教。
言不可破壞, 聞不以傾動; 有如此比丘, 堪能為作使。
“有如是八法,阿難盡能持,聞、能善說、己身自解、能解人意、受人語、能憶持、無有阙失,解善惡言義。
”佛言:“聽僧差阿難為使,為善法比丘忏悔質多羅居士,作白二羯磨。
應如是作,衆中差堪能作羯磨者如上,作如是白:‘大德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差阿難為使,為善法比丘忏悔質多羅居士。
白如是。
’‘大德僧聽!今僧差阿難為使,為善法比丘忏悔質多羅居士。
誰諸長老忍差阿難為使,為善法比丘忏悔質多羅居士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差阿難為使,為善法比丘忏悔質多羅居士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僧差使竟,至居士家如是語:‘居士!忏悔!僧已為善法比丘作罰谪。
’彼若受忏悔者善。
若不受,應至眼見耳不聞處,安羯磨比丘着眼見耳不聞處,教令如法忏悔。
複來語居士言:‘居士!忏悔!彼比丘先犯罪,今已為忏悔,罪已除。
’彼若受忏悔者善。
若不受者,犯罪比丘應自往忏悔。
” 如是阿難聞世尊教已,将善法比丘至質多羅居士家,語言:“忏悔!居士!彼比丘,僧已為作谪罰。
”質多羅居士即共忏悔。
時善法比丘,順從衆僧不敢違逆,從衆僧乞解遮不至白衣家羯磨。
諸比丘白佛,佛言:“若善法比丘,随順衆僧無所違逆,乞解遮不至白衣家羯磨,應與解白四羯磨。
有五法不應與解遮不至白衣家羯磨:從授人大戒乃至與善比丘共鬥。
有五法應與解遮不至白衣家羯磨:從不授人大戒乃至不與善比丘共鬥。
有如是五法,應與解遮不至白衣家羯磨。
應如是解,彼被羯磨人應來至僧中,偏露右肩、脫革屣、右膝着地,合掌白如是言:‘大德僧聽!我比丘某甲,僧與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
我今随順衆僧不敢違逆,從衆僧乞解遮不至白衣家羯磨。
願僧慈愍故,為我解遮不至白衣家羯磨。
’如是第二、第三說。
衆中應差堪能羯磨者如上,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某甲比丘,僧為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
彼比丘随順衆僧不敢違逆,從衆僧乞解遮不至白衣家羯磨。
若僧時到僧忍聽,今僧為解遮不至白衣家羯磨。
白如是。
’‘大德僧聽!彼某甲比丘,僧為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
彼比丘随順衆僧不敢違逆,從僧乞解遮不至白衣家羯磨。
僧今為某甲比丘解遮不至白衣家羯磨。
誰諸長老忍僧為某甲比丘解遮不至白衣家羯磨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是初羯磨。
’如是第二、第三說。
‘僧已忍為某甲比丘解遮不至白衣家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四分律卷第四十四